又一部《覺醒年代》——電影《焦裕祿》上映,信仰真實存在

——今天大多數青年無法想象的是,他們在政治課上死記硬背的、那些他們半信半疑的東西,曾經真實地存在、真實地被一群人當作畢生的理想信念去奮鬥,甚至為此犧牲……

這是很多人在看完於和偉、張桐等主演的《覺醒年代》(2021年)後的感觸,而今,又一部如同《覺醒年代》一樣有力的作品問世——電影《我的父親焦裕祿》(2021年),影片由郭曉冬、丁柳元等主演,

根據焦裕祿二女兒焦守雲口述改編,

自8月6日起在各大院線上映。

又一部《覺醒年代》——電影《焦裕祿》上映,信仰真實存在

為什麼說堪比《覺醒年代》——信仰的力量

為什麼說這部電影作品堪比《覺醒年代》呢?

不得不說

——信仰的力量!

表面上,不同的是,《覺醒年代》是發生在上世紀10年代到20年代的故事,而《我的父親焦裕祿》則是建國初期的故事。

但實際上,兩者打動人的本質是一樣的——信仰!

又一部《覺醒年代》——電影《焦裕祿》上映,信仰真實存在

《覺醒年代》——是那個動盪年代、山河破碎,誓要改造華夏的堅定信仰。

《我的父親焦裕祿》——是共和國新成,百廢待興,一心為民建設祖國的信仰。

《覺醒年代》中陳獨秀送兩個兒子去到法國,青春年少、遠赴重洋,“去是少年身,歸是英雄魂”,何等的信仰?

《我的父親焦裕祿》裡

焦裕祿不幸罹患肝癌,已到了晚期,疼痛難忍。醫生勸打杜冷丁止疼,他堅持不用說想把錢留給蘭考,如若不是信仰的支撐,如何由此作為?

又一部《覺醒年代》——電影《焦裕祿》上映,信仰真實存在

如今的時代,我們很難想象——有人竟然會為了信仰獻出生命;

很難理解——有人為了別人活得更好而甘願奉獻自己的一切。

但這些都真真切切地發生著,從陳獨秀李大釗到焦裕祿到很多很多那個時代的人們……

試問,理想、信念、責任使命,這些曾經閃閃發光的詞,是否都還記得?生如螻蟻,當有鴻鵠之志。這些錚錚誓言,是否被現實打敗?

我們會被打動或許並不僅僅只是因為其中劇情的跌宕、人物的飽滿動人,還有也是因為作品本身喚醒了很多人內心的那股熱血。

不希望這個時代裡的人們不再相信,不相信規則,不相信風骨,不相信真理,不相信理想……

這是一個懷疑的時代吧,但也是更需要信仰的時代。

又一部《覺醒年代》——電影《焦裕祿》上映,信仰真實存在

和李雪健版《焦裕祿》有何不同?

一提到焦裕祿,我們總是自然而然地要拿其和1990年李雪健主演的電影《焦裕祿》作比較。

相比李雪健版的《焦裕祿》,在《我的父親焦裕祿》中,郭曉冬所飾演的焦裕祿,更加貼近生活一些,不再只是簡單地去羅列焦裕祿的事蹟,在親情的加持下,焦裕祿的形象變得更加有溫度。他不僅是一個好乾部,同時也是一個好丈夫、好父親、好兒子。以親情為切入口,能夠更有共鳴,拉近觀眾和英雄之間的距離。

否則,一個不是好父親、好兒子的幹部,很難想象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又一部《覺醒年代》——電影《焦裕祿》上映,信仰真實存在

影片中,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焦裕祿的母親教育焦裕祿說:

天上一顆星,地上一個人;做人就要做好人,就要做天上最亮的那顆星

生活化的言辭,淳樸的言語,又構成了此部電影的另一個特點。沒有刻意說教,更不存在做作的冗長,多角度去展現焦裕祿一生的辛勞,平易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