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江湖上的“蒙汗藥”是啥藥?不但真實存在,其解藥更隨處可見

存問古代意思是什麼

月黑風高之夜,縣令府內風姿卓約的妾室偷摸把一包白色粉末倒進熱好的燒酒中,又均勻搖晃兩下,等完全溶解後,便裝作一副笑臉端著去了縣令老爺的身邊。縣令喝完,不多久便翻了白眼昏睡過去。她摸了縣令腰間的鑰匙,去偷萬貫家財,隨後便跑路了。

古代江湖上的“蒙汗藥”是啥藥?不但真實存在,其解藥更隨處可見

這樣的橋段,在古時的情感小說中屢見不鮮。女主角手裡的白色粉末,通常被稱呼為蒙汗藥。一般小說裡誇張地描寫是蒙汗藥可以藥倒十個大漢,或者一隻精壯的大蟲。那麼,療效如此神奇的蒙汗藥究竟為何物?

蒙汗藥能夠使人人事不省,這聽上去像是麻醉劑。我國古代的麻醉劑要追溯到2000年前春秋戰國時期的扁鵲,《列子·湯問》中有記載扁鵲醫治趙國齊嬰和魯國公扈的方法:“扁鵲遂飲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藥,既悟如初……。”其中,“毒酒”就是早期的麻醉劑,而“神藥”則是解除麻醉效果的解藥。扁鵲先是讓兩個人喝下含有麻醉劑的酒,然後再剖開胸部治病,這個過程聽上去與現代的手術過程特別像。

古代江湖上的“蒙汗藥”是啥藥?不但真實存在,其解藥更隨處可見

後來,三國時期華佗的“麻沸散”也問世,但是由於華佗的藥方很少被保留下來,所以麻沸散的配方也是醫學界的一個謎。其中一種流傳下來的配方是曼陀羅、草烏、白芷等。再後來,麻醉劑在醫學上的應用就更多了,如元代危亦林《世醫得效方》:“麻藥草烏散治損傷骨節不歸窠者,用此麻之。然後用手整頓。”草烏散作為醫治骨頭錯位的麻醉劑。到這時,草烏散的配方較為明確,如果傷病較為嚴重,需要加大做拿、草烏的量,還要加曼陀羅花。前兩種對於我們似乎比較陌生,但是最後的曼陀羅花還是流傳較廣的,因為它在《本草綱目》中有詳細的記載。

曼陀羅花在中醫藥的歷史中一直是一個謎,因為它的形狀、花色以及原產地較為神秘,行醫大夫研究起來非常麻煩。對於它,較早的記錄是宋代周去非《嶺外代答》中所寫:“廣西曼陀羅花遍生原野,乃藥人之草也。盜賊採摘曬乾為末,以置人飲食,使之醉悶,則擎篋而趨。”這不僅記載了曼陀羅花,而且還詳細記錄了曼陀羅被製作成使人矇蔽的藥物,這也就是蒙汗藥的雛形:將曼陀羅花曬成幹,再搗成粉末,下在人的食物中,等人被藥倒了,就可以偷了東西趕快跑路。

古代江湖上的“蒙汗藥”是啥藥?不但真實存在,其解藥更隨處可見

曼陀羅花作用的起源有可能是醫用,也有可能是如上述的描寫,本來就是作為一種毒藥來害人的。不過真相可能更傾向於第二種,比如與曼陀羅差不多的藥砒霜最早就是用作毒藥的,砒霜從礦石中提煉出來,因為能夠揮發,起初害死了很多提煉工人,後來有人生了歹心,將這種毒藥用在殺人的勾當中。直到晉代葛洪的《肘後備急方》中第一次給出了砒霜的藥用功效。曼陀羅花作為一種毒性大過藥性的藥物,可能也是首先用來作為蒙汗藥使用的。

“相傳此花笑採釀酒飲,令人笑;舞採釀酒飲,令人舞。予嘗試之,飲須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引之,乃驗也。”明代的李時珍聽聞曼陀羅可以迷惑人的神志,對此非常感興趣,親自嘗試。做了實驗之後,他將曼陀羅花記錄在《本草綱目》中,“辛、溫、有毒……(主治)諸風及寒溼腳氣,併入麻藥。”從李時珍對曼陀羅的形容可以看出,曼陀羅是一種可以控制人情緒、意識的藥材,它的藥效也使之有兩面性,一方面,它可以作為鎮痛的良方,但是另一方面,它又成了江洋大盜愛不釋手的作案工具。

古代江湖上的“蒙汗藥”是啥藥?不但真實存在,其解藥更隨處可見

因此,從曼陀羅花的成分中可以看出,中藥與西藥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它們本就是同源,都來自大自然。即便有些西藥是原本大自然不存在的物質,但是它在製備中也是根據自然中原有的物質轉化的。有關於中藥,中國人所要走的路還有很長,中醫對於現代人來說仍舊只是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