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育先要回歸“常識”(一)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句老話說明一個最基本的常識,那就是,人的成才過程很漫長,需要時間,需要耐心,當然還需要遵循教育的規律,這“規律”也可以說是“常識”。但是看看當下,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我們的教育卻是一味地求“快”,甚至全然不顧最基本的常識。

先說學校。按說學校是教育的主陣地,搞教育的總還是比一般人懂得教育規律的,但是在中國,“按說”的事情往往不按“說”的辦,甚至“不按說”的更厲害。都知道“文武之道,一張一弛”,但是學生的音體美課程往往成了唐僧肉,文化科教師想啃就啃,想吞就吞。體育鍛煉的時間少之又少,藝術欣賞則成了邊角料,這樣的現狀由來已久,以至於成了各方預設的行規,其本質是唯分數論的功力主義思想在教育上的大行其道。學生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他會睏乏,他需要運動,尤其是中小學生,他們對這個世界有無數的好奇,他們想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深入瞭解這個世界,他們自己去觀察瞭解的社會和自然遠比課本上的文字細膩、豐富、鮮活、生動的多,我們抱怨孩子學習沒興趣沒動力,一個從幼兒園開始就被老師灌輸僵化的知識的孩子,對學校和課堂還能有多少興趣?

這裡有一個最基本的常識,人的成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到什麼年齡段就做這個年齡該做的事,超出年齡段去給孩子增加學習任務無異於拔苗助長。幼兒園的孩子能夠玩得開心,這一天對他來說就是有意義的;中學的孩子在學習之餘能夠去參加自己喜歡的體育 運動既可以放鬆心情,又可以強身健體,還有利於培養健康陽光的心理品質,這是影響孩子一生的事情。好的教育應該是平衡好孩子各方面需求的協調發展,但是“唯分數論”的功利心態把孩子們發展自己興趣愛好的萌芽早早地扼殺了。當我們埋怨成人後的孩子這樣那樣的不足時,我們是否想過,誰是罪魁禍首?我們早幹什麼去了?我們一手造成的惡果,品嚐的是孩子!

正因如此,那些以“高考工廠”出名的學校實在沒有必要去追捧,不否認他對個體學生命運改變的重大意義,但是這樣的模式不可提倡,這種以最大限度壓榨學生時間和過度施壓所創造出的高考輝煌無異於竭澤而漁,過早地榨乾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最主要的問題還在於,加劇了教育內卷的程度,把成千上萬的青年學子都推到了一個模子裡做沒有多少意義的競爭,高考時需要有競爭,但是競爭的途徑有千萬條,競爭應該給學子們提供除分數之外的多元評價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