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願意麻煩自己的媽媽嗎?我就麻煩的心安理得

你們願意麻煩自己的媽媽嗎?我就麻煩的心安理得

記得亞里士多德曾說,人是一種社會性動物。 那麼人是無法完全脫離社會而單獨生存的,每個人都渴望被需要,只要不是太過分的要求,別人一定樂意幫你一把。對於幫助者而言,這是一種快樂,會者不難,難者不會,我們自己花了很長時間都沒有解決的難題,在別人眼裡可能只是舉手之勞。麻煩別人,某種意義上也是在擴充自己的交際圈,開闊眼界成為最好的自己。在這“群居”過程中,我們逐漸總結出一個規律:好的感情都是互相麻煩出來的,彼此麻煩有來有往,感情才能變得深厚起來。

然而這一規律若應用在父母子女之間卻不那麼貼切。你養我大我養你老看似天經地義,充滿著公平,可事實真是這樣嗎?從我們出生起就一直麻煩父母,不管是起夜、餵奶、洗尿布,還是節衣縮食辛苦工作供我們看更廣闊的世界,他們似乎都甘之如貽,而我們也認為理所應當。就叛逆期母親紅著眼圈兒哀嘆一聲:“我辛辛苦苦的把你養大,不是讓你這樣的。”我們也總能毫不講理的迴應一句:“我又沒讓你生。”在她心上狠狠地紮上一刀卻不自知。

我們總認為一天天長大了,懂事了,體貼了,慢慢走出校園,進入社會也一步步見到了人情冷暖,這時才體會到掙錢的不易,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學會了獨立自主,覺得生活瑣碎自己完全可以搞定,沒必要再麻煩父母,卻忘記了在父母逐漸清淨的生活中,我們成了他們的聚焦點。我們也學會了報喜不報憂,不想把糟心事帶來的壞情緒傳遞給父母,卻忽略了說起“走過的路,比我們走過的橋還多的”不再底氣十足但有著豐富人生閱歷依然可以為我們指點一二的他們。我們也掌握了許多把父母甩在身後的所謂“潮流”的東西。與朋友影片、語音、開黑,甚至追無聊的劇,卻以“說了你也不懂,學起來太麻煩了”等理由拒絕父母的“成長。”那時的我想必把父母如何手把手教我穿衣、讀書和寫字的場景忘得一乾二淨了。我們自認為這些“不麻煩”可以讓父母得到一絲絲的欣慰,卻不曾發覺佈滿皺紋的眼睛裡閃過的那一絲落寞在說:“我們老了……”但是我並沒有能力熨平她眼角的皺紋,讓她重回青春歲月,就只能學習著變成一隻“巨嬰”。

“媽,這週末我回家,想吃你包的水餃了。”雖然我自己會和麵、擀皮和調餡兒。 “媽,我冬天工作服髒了洗不出來了,幫我送乾洗店吧”。雖然我可以自己洗,只要願意花點時間,但我就是嫌棄衣服太笨重不好洗,所以想著送乾洗店省事,而大多數時候母親嫌貴都親自動手替我洗,而我好像也心安理得。“媽,我想買衣服你陪我去逛逛吧!”雖然99%的情況下會因審美不同而彼此“惡”語相向。

雖然會聽到她唸咒般的嘮叨,你都20好幾的人了,這也不會,那也不懂,以後我不在了怎麼辦?可是對於我的麻煩她總是樂呵呵地忙前忙後,她很享受,恐怕世界上除了母親再也沒有人會這樣對我了,反之我對母親呢?

有一段時間‬因為工作忙的緣故,回家次數和電話都少了很多,我媽似乎也很知趣的“躲開”了我,最終沉不住氣的我發了飈:“我上班忙沒空給你打電話,你也不知道打電話關心一下我都在忙些什麼。”說實話頸椎和肩膀疼起來真的讓人很暴躁,本想在母親面前撒個嬌,卻不小心過了頭,成了撒潑。電話那頭沉默之後卻是低沉的聲音:“牙疼,臉都腫了。”聽到這話頓時像洩了氣的皮球,雖然自知理虧卻不由得惱了,“那你打電話說一聲啊,帶你去醫院看。”“你們都忙著上班就不麻煩你們了,再說吃著消炎藥幾天就不疼了。”像是一個強迫自己懂事的孩子,內心委屈又希望得到表揚。“吃點兒藥就能好,那醫院不早關門了,我再忙也會抽出時間陪你去醫院啊。”我後悔自己對她的不關心,懊惱自己總控制不住對她發脾氣,氣她不肯麻煩我依賴我,為什麼不能像我使喚她一樣也心安理得地對我呼來喚去,對自己的女兒竟然說麻煩……

越長大越膽小,害怕生老病死,害怕自己成長的腳步趕不上她老去的速度,最害怕她在我面前變得小心翼翼和欲說還休,作為一個並不稱職的女兒,我想對為人父母者說,在對子女一味付出的同時,也請毫不吝嗇的麻煩自己的兒女吧!作為兒女我們十分渴求這種“麻煩”和“被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