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直腸癌篩查金標準或被顛覆?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結直腸癌篩查金標準或被顛覆?

高危人群40歲後要啟動篩查,方式不限,關鍵在查。

“臨床認為,對於一般人群,每10年做一次結腸鏡檢查,或可以‘杜絕’結直腸癌。”挪威胃腸病學家、研究員邁克爾·佈雷索(Michael Bretthauer)表示。

這一說法在美國癌症協會、美國胃腸病學協會等多份篩查指南中,均有體現。因為結直腸癌是由腸息肉、腺瘤演變而來。結腸鏡可以在其惡變前早發現、早切除。癌症風險也就沒有了。

但《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最新研究潑了一盆冷水。

當地時間10月9日,雜誌刊發奧斯陸大學邁克爾·佈雷索等人文章稱,結腸鏡檢查僅能降低18%癌症風險,且沒有顯著降低死亡率。

“這是首個關於結腸鏡篩查的隨機試驗,具有里程碑意義,”美國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胃腸病學家薩米爾·古普塔(Samir Gupta)表示。他未參與前述研究。

他告訴STAT,這或引發一個令人不安的問題。“也許,結腸鏡篩查並不像臨床一直認為得那麼有效。它仍是一項很好的篩查手段。但可能是時候重新評估它的金標準地位。”

“文章結論讓人意外,”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結直腸肛門外科二區副主任醫師黃亮告訴“醫學界”,對研究的部分資料“想不通”,希望看到進一步分析、解讀。

結直腸癌篩查金標準或被顛覆?

研究說了啥?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20年資料,全球結直腸癌發病率已經僅次於乳腺癌、肺癌,居第三位,死亡率為全球第二。

大量研究證明,篩查是降低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手段。遺憾的是,迄今我們只有糞便潛血試驗和乙狀結腸鏡檢查,經過了“證據等級金字塔”——隨機試驗的考驗,得到積極結果。

據STAT報道,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原上海長海醫院)於2016年基於觀察性研究、釋出薈萃分析稱,結腸鏡篩查具有顯著意義。但該分析的侷限性在於

沒有隨機試驗可用。

NEJM最新文章或填補這一空白。

研究納入北歐多國約8。5萬名55-64歲健康人,都沒有結直腸癌篩查史。受試者按1:2的比例,隨機分入單次結腸鏡篩查組和常規護理對照組。其主要終點是量化結腸鏡篩查對癌症風險、相關死亡率的影響。次要終點是全因死亡。

NEJM本次發文基於研究10年的隨訪資料。黃亮稱:“簡單說,就是結腸鏡篩出比率不高、對遠期生存影響不大。”

結果顯示,篩查組和對照組的結直腸癌風險分別為0。98%和1。20%,前者降低18%。要預防1例結直腸癌,需要篩查455人。

結直腸癌篩查金標準或被顛覆?

在整個研究期間,兩組的結直腸癌死亡風險沒有顯著差異。篩查組為0。28%,對照組則為0。31%。全因死亡風險幾乎相同(分別為11。03%和11。04%)。

“死亡相關風險的降幅低於其他篩查手段相關研究,也低於預期。”文章寫道,按照“預設”,到隨訪15年時,篩查組的死亡風險應該比對照組低25%。

如何看“令人沮喪的結果”?

美國弗吉尼亞州國家胃腸病學和肝病學專案執行主任傑森·多米尼茨(Jason Dominitz)在NEJM釋出隨附社論,稱前述結果“令人沮喪”。

早前的糞便潛血試驗被發現,能降低15%死亡風險。還有一系列研究顯示,乙狀結腸鏡檢查能降低結直腸癌風險達18%至26%,死亡率降低22%-31%。

乙狀結腸鏡約長60釐米,無法看到完整結腸。“結腸鏡覆蓋整個結直腸。我們理所當然認為,它不會比乙狀結腸鏡差。”隨附社論寫道。

文章提出幾種可能性。比如,“研究還沒到收穫的時候”,篩查需要更長時間來證明價值。“過去幾十年裡,癌症治療突飛猛進。這項研究計劃隨訪15年。長遠來看,屆時死亡率會顯著下降。”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篩查組中僅42%受試者真的做了結腸鏡。這可能限制了篩查益處。

“這說明參與者的依從性偏低。但,為什麼分析篩查組資料時,不去掉沒檢查的58%呢?想不通。”黃亮告訴“醫學界”。

奧斯陸大學研究團隊或也意識到這一點。他們建立數學模型、進行校準分析,稱:“如果劃入篩查組的2。8萬餘人都做了結腸鏡,那10年後,該組結直腸癌風險和死亡風險將分別下降31%和50%。”

黃亮認為,這個資料是有意義的。

“在降低癌症風險方面,校準後的效果近似乙狀結腸鏡,仍低於預期。”NEJM文章寫道。

邁克爾·佈雷索接受採訪稱,結腸鏡檢查昂貴、耗時,準備和操作期間有諸多不快。其研究或能啟迪公衛政策制定者、決策者們,謹慎選擇推薦手段。

“許多歐洲國家更支援常規篩查用糞便潛血試驗,便宜、易得,效果可能差不多。”邁克爾·佈雷索說。

根據STAT報道,薩米爾·古普塔、傑森·多米尼茨等多個團隊正在開展大型隨機研究,比較結腸鏡檢查與糞便篩查。

黃亮的老師、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結直腸肛門外科蘭平教授團隊,在糞便篩查方面也有發現。由其研發的糞便DNA檢測試劑盒透過檢測樣本中人類SDC2基因甲基化狀態,能達到對結直腸癌和腺瘤性息肉早期診斷的目的。前期臨床試驗顯示,特異性為97。85%,敏感性為84。22%,總符合率為93。65%。

薩米爾·古普塔認為,研究結果可能不會對個體產生較大影響。“民眾決定做哪種篩查,取決於個人喜好。有人太忙了,不能請假做結腸鏡檢查。那就做糞便潛血。最重要的一點是,要鼓勵人們去查。”

黃亮介紹,根據《中國結直腸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2020)》(以下簡稱《指南》),結腸鏡是結直腸癌篩查的金標準(強推薦,GRADE證據分級:高),推薦每5-10年進行1次高質量檢查(強推薦,GRADE證據分級:高)。同時,推薦每年進行1次糞便潛血檢查(強推薦,GRADE證據分級:中)。

“我們的結腸鏡檢查間隔相對保守。這是考慮到結腸鏡可能存在視覺盲區和遺漏。若間隔10年以上,息肉、腺瘤或會進展為腸癌,延誤治療。”黃亮說。

《指南》還定義了檢查起始年齡。由於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自40歲開始上升,並在50歲起呈現顯著上升趨勢。《指南》建議40歲起接受結直腸癌風險評估,對於評估結果為高風險者建議在40歲起,接受結直腸癌篩查。

所謂“高風險者”是指具備家族史、結直腸癌病史、腸道腺瘤病史、8-10年長期不愈的炎症性腸病史、糞便潛血試驗陽性風險因素,且綜合年齡、性別、BMI、吸菸、飲酒等評估、判定的。

資料來源:

[1]Effect of Colonoscopy Screening on Risks of Colorectal Cancer and Related Death。NEJM。October 9,2022。DOI:10。1056/NEJMoa2208375

[2]Understanding the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Trial of Screening Colonoscopy。NEJM。October 9,2022。DOI:10。1056/NEJMe2211595

[3]In gold-standard trial,colonoscopy fails to reduce rate of cancer deaths。STAT

[4]If You Invite 455 People to Colonoscopy,You‘ll Stop One Case of Cancer。Medpage Today

[5]The Northern-European Initiative on Colorectal Cancer(NordICC)。clinicaltrials。gov

[6]Colonoscopy Reduces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Non-Malignant Findings:A Meta-Analysis。Am J Gastroenterol。2016 Mar;111(3):355–365。doi:10。1038/ajg。2015。418

[7]中國結直腸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2020,北京)。中華腫瘤雜誌。2021,43(01):16-38。

作者:燕小六

責編:sweet

* 醫學界力求其發表內容在稽核透過時的準確可靠,但並不對已發表內容的適時性,以及所引用資料(如有)的準確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諾和保證,亦不承擔因該些內容已過時、所引用資料可能的不準確或不完整等情況引起的任何責任。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者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