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元手機和旗艦手機的區別,旗艦手機是智商稅嗎?

手機現在是每個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隨身電子產品,更新換代也非常快,平均一兩年可能就要換新機,但是很多朋友在換機時發現,都是手機,便宜的只要一千來元,但貴的卻要五六千甚至過萬,價格相差那麼大,到底有多大的差別呢?幾倍甚至十幾倍的差價,是不是廠家在收智商稅啊?

在具體談論之前要先說一下,與十幾年前的手機相比,現在手機的功能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除開以前的基本通訊功能外,現在手機還具備了娛樂終端、社交終端、支付終端、購物終端、掌上辦公終端、物聯網控制終端等等各類功能的集合。現在已經完全可以實現出門只帶一部手機就通行無阻,不帶手機就寸步難行。

站在廠家的角度來說,千元級的手機就是為了豐富產品線,佔據更大市場規模讓更多人買得起而推出的低端產品,而五六千甚至上萬的都是用來賺取高額利潤以及打品牌的旗艦產品了。手機又是生命週期非常短、單價相對比較高的產品。所以廠家從最初產品立項時對這兩類產品的態度就完全是不一樣的。

先說說旗艦產品。這類機型上市後的生命週期至少一年,而從立項到上市整個研發週期往往超過一年甚至更久,廠家都是交給最好的專案組來研發,採用的技術和物料也往往都是最好的,研發出來後測試周期會更長,生產時品控也會更嚴,當然了,產品上市時的宣發投入也會更高,給出的銷售激勵也更多。總結來說旗艦產品的技術最先進、效能最好、穩定性也最好(像去年的小米11翻車這是現在比較罕見的問題了,估計存在變更設計方案又要趕著上市導致研發週期不足的情況),各項黑科技也是優先加持在旗艦產品上。早些年手機發展急速期的時候各大廠家每年的旗艦產品相比上一年都會有很大的變化和進步,這一兩年行業發展進入了瓶頸期,各品牌手機的代次差異就比較小了。就算這樣,今年華為的mate50也推出了好幾項全新的功能,比如傳送衛星資訊、超空間儲存壓縮等都是首次出現在手機上。這些新功能都是靠大量研發投入去實現的,成本自然主要由率先搭載的產品來主要承擔了,加上旗艦產品本就是利潤產品,很多物料可能都是定製,採購量也不會非常大,價格就比較高,所以產品售價自然就蹭蹭往上漲了。但這類產品只要你願意,用個三五年都還能再戰。

再說說一千多的低端產品。這類產品的研發週期往往只有2-3個月,甚至直接就是找方案公司買的現成方案並委託代工生產,這類產品成本管控是擺在第一位的,比如物料基本就都會採用規模效應已經體現,相對通用的物料,這樣採購成本就會大幅度下降。畢竟就算只賣千元廠家也還是要賺取利潤的。所以這類產品不管是從方案成熟度、物料成本以及品控穩定性方面來說都不能與旗艦產品等同。當然,隨著現在技術的進步,基本也很少出現產品上市後才發現存在大量缺陷的問題了。但這類產品除非使用者要求極低,僅僅只是接打電話,聊聊微信等,否則基本使用一年左右效能就嚴重跟不上了。而且對一些新技術新功能也不要有什麼要求,有可能兩三年前的一些技術都還不會應用上來。

在產品定價時,品牌廠家除了要考慮成本外還要考慮自己的品牌價值和形象,要考慮競品的定價,還要考慮市場的接受度以及對利潤的預期。一旦定價失誤很可能導致這個專案整個失敗虧損,要知道手機業可是所有行業中競爭最激烈的一個行業了,一個決策失誤就有可能讓龍頭企業陷入萬劫不復,比如NOKIA、MOTO、HTC等等。所以對於大廠來說,不會也不敢輕易地拿市場開玩笑,頂多就是有些產品的品牌溢價會更高一些罷了,但確實花了錢拿到的產品是有價值的,只要該產品的目標客戶群體能接受就不是智商稅。

所以說選擇什麼價位的手機還是要根據自己的需求來考慮,如果對手機的核心需求就只是打電話和聊微信等基本功能,又不是數碼愛好者,那完全可以選個千元機就行,基本需求能滿足,偶爾輕度娛樂等等也能行。要是在基本功能基礎上還有一定的其他需求,那就視情況選擇兩三千或者三四千的產品。如果是資深數碼愛好者那不用說了,妥妥地載入了眾多黑科技的旗艦產品,能最快的體驗到新技術帶來的快樂。至於遊戲愛好者、有重度移動辦公需求、有很大影片拍攝剪輯需求等對手機依賴非常大的人也建議選擇旗艦類產品。畢竟對兩類產品本身的差別來說是非常大的,已經有太多講這些的文章,我就不說了。總之,相信我,哪怕你就是一個手機輕度使用者,當你真拿著兩類產品重度使用體驗對比一下後你會發現以前覺得真香的千元手機怎麼除了價格哪哪都是缺點了。

歸根結底,對大品牌來說,一分價錢一分貨的價值守恆定律還是不變的。所以買手機不用糾結是不是交了智商稅,而是要冷靜根據自己的使用需要來選擇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