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蘭亭獎》

作者:沈長慶

本人已經八十歲,一介布衣閒人,既是閒人說的便是閒話,笑談而已,不必認真,可聽可不聽也。

承蒙有關方面不棄,餘為秋明公之孫,略知先輩逸事而被邀撰寫央視大型片集《百年巨匠》之書法家沈尹默一書。

閒話《蘭亭獎》

緣此,日常見到的各色人等,話題都是問我當下書法界爭論的問題,簡直不勝其擾。尤其最近中國書協又評出了“蘭亭獎”,問我看法的人越來越多,我每每回答都是一句套話,“我不懂別問我”。但得到的回話,大都是“你是沈尹默的孫子,你不懂,誰懂?再不懂也比別人懂。”

閒話《蘭亭獎》

既如此,就不懂裝懂說幾句閒話,是焉?非焉?有心人自可判斷。

首先有個常識問題需要統一認識,那便是任何一種藝術,內容與形式必須高度統一,相互不能取代,而內容第一,形式第二也是古今中外的鐵律不能打破。那麼《蘭亭序》的內涵與標準,應是美文與書寫的相加,並非書法的單純炫技。這一點必須明確。否則《蘭亭獎》就不是個專業的獎項,相反只能算是一個業餘的遊戲而已。

閒話《蘭亭獎》

東晉王羲之即興揮毫書寫的《蘭亭序》早已膾炙人口,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全文僅28行、324字,不只是書寫文字飄逸瀟灑,更是其內容表達了作者的人生感慨,雖然過去1600多年,詩人的餘韻如在耳畔,其情也深,其意也切,其中“群賢畢至,少長鹹集,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帶左右,流觴曲水,列坐其次,一觴一詠,暢敘幽情。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等已成為千古名句,為歷代文人墨客傳頌經久不衰,只要略懂之乎的中國人無人不曉。縱觀中國傳世書法作品如《十七貼》、《祭侄季明文稿》、《黃州寒食詩》等等無不與作者的才情及其表達的內容有關,無一僅靠書寫美觀而傳世的案例。

閒話《蘭亭獎》

反觀如今《蘭亭獎》獲獎之書法作品,這些當今中國書法界的頂級“國寶”,有哪位的作品,可無愧於蘭亭之美呢?不要問普通中國人,只怕是問書法界的專家,亦是一臉茫然。反觀其他文藝界的《金雞獎》、《飛天獎》等或許人們還能說出一兩件。由此不能不問問在書協設計發放此獎的有關領導及專家,哪裡出了問題?

餘以為,既然評的是《蘭亭獎》便應有文學標準和書寫標準兩個標準為準,當然不可能要求獲獎者在此兩方面超越王羲之,但起碼這兩個標準要完整。這才是《蘭亭獎》的準確標準。

閒話《蘭亭獎》

或許會說書法嘛,是小眾,影響面小。可你看看隨處在大街上抓一把,其中興許就有不少是書法家。正如一首歌所唱“心太急”。

我祖父沈尹默自五歲學書,八十九歲辭世,筆耕不綴,曾任北平大學校長、中央文史館副館長、《中南海收藏書畫集》第一頁便是沈尹默書法。被王靜芝教授稱 “米元章以下“,做有自詡詩一首,更被認為是其本人的真實寫照:

自寫情懷自較量,;

不因酬答損篇章。

平生語少江湖氣,

怕與時流競短長。

閒話《蘭亭獎》

記得他曾不止一次說 :“我當以詩為第一,詞次之,書法最下。世人不察,譽我之書法,實愧哉矣!” 祖父從來把學問作為書法的基礎。其書寫的“紅樓夢”等四大名著的封面題簽等,無一不是其深厚國學底蘊的表現。

古往今來沒有一位純靠書法炫技而成書法大家的人物,有鑑於此,只靠書寫為生,沒有任何影響廣泛的詩詞、歌賦、學術專業成就,當然只能列在抄書匠系列之內。此乃不爭之事實也!無需再辯。

閒話《蘭亭獎》

本人與吳歡師弟有三代世交之雅,先祖父沈尹默先生與故宮博物院建立人之一吳瀛先生私交甚好有通家之誼,其公子著名劇作家、導演吳祖光先生剛出生便曾被我祖父抱在懷裡甚為喜愛,與我父親、姑姑、叔叔一起長大,自幼拜在先祖父門下研習書法,跟祖光先生一起常來我家習字的還有一位祖父女弟子,著名的合肥張家四姐妹的小妹張充和女士這裡順帶一提。

閒話《蘭亭獎》

餘因年事已高,不擅操作手機,更無手機公眾號等,今借師弟吳歡《今日頭條》號向書法愛好者奉上此文還望不吝賜教!

閒話而已,一家之言,不足為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