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神龍政變看姚崇的活動和策略

中國古代社會長達五千年的歷史之中,社會階段大致有三種,適應自然的原始社會階段,完成過渡的奴隸制社會階段和走向成熟的封建社會階段,僅是這最後一個階段,就有兩千年的時間,從秦朝伊始,到清朝結束,歷經朝代無數。

縱觀整個封建社會的發展史,改朝換代作為社會主流,其進行方式主要有兩種,第一種就是透過大規模戰爭推翻原有的統治,建立新的國家,這是封建社會中最主流的形式。另一種這則是透過政變的方式發動小規模爭鬥奪取政權。

後者多為統治者內部的鬥爭,僅在唐朝時期,就發生過兩次政變,一是李世民奪權的玄武門政變,二是奪取武則天權利的神龍政變,神龍政變之中,宰相姚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一系列的活動和策略推進著政變的進行。

從神龍政變看姚崇的活動和策略

一、宰相姚崇與政變

1.姚崇與唐朝早期政局

古代社會的多數宰相的建樹大都在治國理政方面,比如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即使最蕭條的國家環境也可以在他的苦心經營之下變得井井有條。

但是姚崇不同,作為宰相,他不但有治國安邦的雄才大略,還精通武藝,頗具上將之風,這種文武雙全的人才即使在科舉制度日趨成熟的當時也並不多見。

姚崇不同於那些寒窗苦讀的學子們,年輕時期的姚崇大都在習武狩獵,直到二十歲之後才開始發憤圖強讀書,即使是這樣,還是很輕易就高中入仕成為太子李弘的挽郎,後來又擔任了參軍和郎中等職位。

696年,契丹發生動亂,河北多地發生戰爭,當時紊亂的軍機事務在姚崇的把持下有條不紊地執行,這一點讓武則天非常看重,兩年之後將姚崇調入朝廷,升任宰相。

從神龍政變看姚崇的活動和策略

能文能武的姚崇在國家整治方面也是絕對的雷厲風行,剛當上宰相,就對武則天的一系列政策提出了改進意見,比如對武則天的告密,酷刑和殺戮提出明確的反對意見。

當時的武則天也算是明君,對姚崇提出的反對意見不但不生氣,反而對其全盤接受,甚至還對他進行了賞賜,在姚崇的不斷改革和皇帝武則天的支援之下,早年的唐朝政治一片向好,局面穩定。

2.政局混亂與神龍政變

世人皆有是非兩面,晚年的武則天也逐漸開始貪圖享樂,最鍾愛的男寵乃是張易之,由於對姚崇的作為懷恨在心,他經常在武則天面前進行詆譭,當時的武則天聽信了張易之的諂媚之語,將姚崇貶官離京。

姚崇走後,張柬之擔任了朝廷宰相,也就是這個人,引發了後來一系列的事情,甚至可以說是武則天被迫退位的根源所在。

從神龍政變看姚崇的活動和策略

上一任宰相姚崇被貶離京,新任宰相又是個八十歲的老人,這就導致張易之更加肆無忌憚,此人利用武則天的信任,玩弄朝政權利,拉攏官員,導致朝野矛盾逐漸尖銳,甚至在此人的運作之下,朝廷分為兩派,彼此之間劍拔弩張,水火不容。

甚至在朝廷內部引發了巨大的貪汙現象,此時面對肆無忌憚的張易之,身為皇帝的武則天不但沒有及時制止,反而徇私舞弊,包庇男寵張易之,讓這件大案子不了了之,甚至還將不少忠良放逐。

這件大事的如此處理讓張易之更加肆無忌憚,開始以一些不著邊際的方法排除異己,隨意定罪,比如透過占卜的方式將大臣打入監牢,武則天對這種情況竟然聽之任之,群臣力諫之下才將張易之定罪,但是沒過多久又將其特赦。

從神龍政變看姚崇的活動和策略

這種出爾反爾的做法徹底惹怒了群臣。神龍元年之時,武則天病重,除了張易之兄弟之外所有人不得進入寢宮,也正是因為這一點,為“舉大事”提供了商議和密謀的機會。

705年2月,張柬之等朝廷重臣帶著百餘兵馬來到玄武門,並派人接來了李顯,慷慨陳詞道“江山本是李氏一族的江山,祖先的皇位本應該由殿下來坐,但如今殿下卻被無緣無故的幽禁起來,天下之人無不憤怒。”

“如今上天垂憐,北門士兵整裝待發,只要殿下一聲令下,群臣必定齊心協力誅殺逆賊,恢復李唐江山。”

最終群臣帶李顯直至玄武門,不顧阻攔斬斷門栓入宮,驚動了臥病在床的武則天,不等其反應,張柬之直接上前誅殺了張易之兄弟。

從神龍政變看姚崇的活動和策略

隨後眾將帥兵直入武則天寢宮,直言“尊奉太子令,犯上作亂的逆賊已經誅殺,如今太子已經成熟,還望陛下將帝位傳給太子”並且直接拒絕了武則天讓太子回東宮的理由。

最後為了防止事情發生變故,一眾人將當時張易之兄弟的同黨全部逮捕誅殺,自此,朝廷之中的分裂勢力基本被剷除乾淨,武則天此時已經失去了所有。

不得已之下,在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三日頒佈詔書,讓太子李顯代行國政,緊接著將皇位傳給李顯,就這樣,一場恢復李氏江山的政變伴隨著排除異己的運動結束了。由於當時參加政變的有五大將領,所以也被稱之為“五王政變”。

值得一提的是,前任丞相姚崇並不在這五王之列,但實際上卻和這次政變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那麼,他在這一次事件之中究竟有哪些活動和策略呢?

從神龍政變看姚崇的活動和策略

二、姚崇於“五王”的密切聯絡

首先,姚崇和張柬之的關係,兩人不僅先後擔任了宰相,其實很早就認識且關係不錯,因為張柬之成為宰相,就是姚崇推薦的,當時姚崇遭詆譭和貶謫的時候,武則天還有一絲清醒,所以向姚崇詢問此後宰相的人選。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姚崇推薦了張柬之,其實在這裡的時候,姚崇的高瞻遠矚就已經體現出來了,透過武則天對自己的處理方式,姚崇早就意識到她有昏庸無道的一天,到時便是恢復大唐江山的最好時機。

然而此時的自己已經遠赴他鄉任職,所以需要一個秦天柱一般的人來主持大局,所以推薦了張柬之,如此做不僅是因為他政治方面的才華,更是因為他對李唐皇室的絕對忠誠。

從神龍政變看姚崇的活動和策略

此時的他已經八十高齡,這種年邁的老臣無不是追隨了幾代皇帝,所以當朝野混亂,搖搖欲墜的時候張柬之一定有定海神針的力量。

所以八十高齡的張柬之擔任宰相,其實就是姚崇最早的佈局。甚至後來的政變可能都在姚崇的預料之中。

當然,和姚崇關係密切的不僅是張柬之,其餘四王也和姚崇有著不同尋常的關係,當年四人默默無聞初入朝廷的時候,本來不怎麼受重用,而後在狄仁傑的推薦下,四人才華得以施展,並且在朝廷中共事。

這裡要清楚的是,狄仁傑在舉薦四人的時候是同時提到,並沒有先後順序,這就能表明,其餘四王和姚崇之間,除了相似的才華之外,很有可能還擁有同樣的政局觀念和做事方法。

從神龍政變看姚崇的活動和策略

並且在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之內和姚崇共事,彼此之間的關係更近,甚至可以說是私交甚好,所以張柬之擔任丞相之位的原因,姚崇或許對四人或多或少的有所提及,所以才能導致在政變發生的時候,張柬之和其餘四王很有默契的舉事。

因為之前五人共進退,同入朝的關係,四人集體參與政變之後很難讓人不聯絡到前任宰相姚崇,畢竟姚崇和他們在思想上有很多的共同點。

三、姚崇的任職與政變的聯絡

其實姚崇不僅和政變的五位領導者有私交,甚至和那些參與政變的王侯也有所交集,參與政變的除了五王帶著太子李顯之外,還有李唐皇室的貴族“相王李旦”,雖然他沒有明面上參與,但確實在政變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從神龍政變看姚崇的活動和策略

要知道,當時的李旦深受唐中宗的喜愛,甚至將他當成了皇位的第一繼承人,掌管大隊人馬,但是在武則天把持朝政之後,卻將李旦的爵位削除了,此後繼承人變成了親王。

但此時的李旦已經有了自己的勢力,甚至結交了禁軍首領。武則天做的一個重大錯誤決定就是讓姚崇進入相王府擔任長史。

或許就是在此期間,姚崇對相王滲透了自己的思想並且二人達成共識,直接導致了政變發生的時候,相王和相王府下轄的軍隊,全都堅定不移的站在政變一方。

總結

從總體看來,雖然這次政變姚崇沒有直接參與,但是處處都是他的影子,或許早從和四位同僚入朝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佈局,後來與相王府的關係也是其策略的一部分。而張柬之任職就是計劃的開始,此後的姚崇彷彿在幕後見證著一切。

從神龍政變看姚崇的活動和策略

姚崇所推薦之人與當年和自己共事的人成為政變的領導者,當年姚崇任職長史的王府成為政變的中堅力量。所以這場驚為天人的政變,從頭到尾都少不了宰相姚崇的佈局和謀略,儘管他不曾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