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地理解讀(系列03)-九州之冀州

相關連結:

上古地理解讀(系列01)-濟水

上古地理解讀(系列02)-九州之兗州

前文說到,既然兗州範圍包括今山西、河北等大片地區,那以前認為的冀州在山西則肯定錯誤。那冀州又在哪裡呢?

《爾雅·釋地》:「

兩河間曰冀州

」。

《呂氏春秋》:「

兩河之間為冀州,晉也

」。

《禹貢》:「

冀州,既載壺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於岳陽;覃懷砥績,至於衡漳。厥土惟白壤,厥賦惟上上錯,厥田惟中中。恆、衛既從,大陸既作。島夷皮服,夾右碣石入於河。

」。

兩河之間為冀州,過去認為是大禹治水之後的東河與西河之間。然而九州在大禹治水之前就存在,當時的東河與西河並非後來的東河西河。

上古地理解讀(系列03)-九州之冀州

大禹治水之後,改道進入渤海的部分叫東河,山西、陝西分界部分叫西河。南河、北河依舊是南河北河。

所謂冀州在兩河之間,被理解為東河、西河之間的部分。這就是以前戰國秦漢以來解讀的冀州範圍。

前文分析了,九州在大禹治水之前就存在。而大禹治水之前東河、西河與後來的不一樣,所以存在了對冀州範圍理解偏差。

上古地理解讀(系列03)-九州之冀州

大禹治水之前的東河,就是後來的西河。而之前的西河,在更西,西河以西叫河西,河西走廊等名還保留著河西的叫法。

所以冀州惟兩河間,也就是今陝西河套部分。當然不僅僅只有這部分。

舜帝時期,覺得冀州、青州太大,於是在冀州基礎上分出幷州,幷州東北分出幽州,青州東北分出營州,成為十二州。

《舜典》:「

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浚川

」。

《讀書紀數略》:「

舜以冀青地廣,分冀東恆山之地為幷州,其東北醫無閭之地為幽州,又分青東之遼東為營州。

《通典》:「

舜分衛東為幷州,燕以北為幽州。是也。

《讀史方紀要》:「

古冀、青二州地。舜分冀東北為幽州,即今廣寧以西地;青東北為營州,即今廣寧以東地。戰國屬燕。

史料表面冀州、青州很大,所以舜帝分出三州。冀州東恆山之地為幷州,那就是山西之地。山西絕大部分為兗州,那麼幷州是在山西北嗎?

《周禮》:「以

正北幷州

,其鎮曰恆山。」

《元豐九域志》:「

周禮雲:正北曰幷州,其水滹沱。滷城,漢地理志:代郡有 滷城縣。

種種史料都表明,冀州的東部分裂出來為幷州,幷州的東北為幽州,青州的東北在遼東為營州。

那麼就可以還原改十二州之前的九州的冀州大概範圍了。

上古地理解讀(系列03)-九州之冀州

舜帝改為十二州的冀州大概範圍。

上古地理解讀(系列03)-九州之冀州

舜帝改十二州前的九州之冀州。

到了漢朝時候,設十三州,幷州佔據了今河套北部和山西北部,範圍擴大。漢武帝元封中年置幷州刺史部,為十三州部之一,領太原、上黨、西河、雲中、定襄、雁門、朔方、五原、上郡等九郡。東漢時,

幷州始治晉陽

(今太原市晉源區,隋改太原,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所以太原也叫並bīng州 ,簡稱並。注意是bīng,不是bìng。建安十八年併入冀州。

上古地理解讀(系列03)-九州之冀州

漢朝幷州。

漢朝幷州絕大部分就在古冀州北部。

既然古冀州在河套和北河以北兗州以北等大片地區,似乎佔據以往認為的雍州地區那真正的雍州又在哪呢?敬請關注下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