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史》:憋屈又無可奈何的歷史之殤

如果不是有幸讀到顧誠先生的《南明史》,在我有限的歷史知識中,一直覺得中國歷史只有“秦漢唐宋元明清”,之前有夏商周,中間有三國兩晉南北朝,之後有清末民國,南明這段歷史,一直是模糊的……

《南明史》:憋屈又無可奈何的歷史之殤

圖片來源於網路

透過閱讀本書,瞭解到南明歷史在中國史冊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它包括了大順軍攻克北京以及隨之而來的清兵進入山海關問鼎中原以來,一直到康熙三年(1664年)夔東抗清基地覆滅的各地反清運動的歷史。

當代歷史學家郭小凌教授曾感慨:“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卻有那麼一條好漢、硬漢,冷板凳一坐十五六年,像原始人嘔心瀝血地打磨一樣精美的石器那樣成就了一部難得的史作,為我國南明史研究豎起了一座重要的里程碑。這就是顧誠和他的《南明史》。”

顧誠(1934年11月28日—2003年6月25日),江西南昌人,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原教授,博士生導師,明清史專家,兼任中國農民戰爭史研究會副理事長、顧問,中國明史學會常務理事。顧教授生前僅有兩部專著面世:《明末農民戰爭史》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南明史》獲國家圖書獎和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南明史》記載了自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大順軍攻陷北京至康熙三年(1664年)夔東十三家進攻重慶之役最後敗亡為止的南明史蹟。全書約77萬字,引用方誌達237部,引用書目達579種。顧教授幾乎遍查了南明義軍所至的每一州縣,可謂“言必有據”“無一字無出處”,解開了許多歷史死結。

重版後的《南明史》,分上下兩冊,設計精美,版式考究,利於珍藏,但實話說,這套書讀起來也的確很費力,很多文言文,不但要看書中註釋,還要藉助字詞典,讀了將近一個月,下冊才開始,很多地方還是囫圇吞棗。但在閱讀過程中,的確常常被顧誠教授刨根問底的治史方法,嚴謹求真的樸學精神,真實活現的歷史情節所震撼。

正因為這套書過於厚重,遲遲不敢下筆,深感自己不能對本書卓越的成就、優點予以評價,只能粗淺談談自己閱讀過程中的感受。

公元1644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這一年有三個紀年:明崇禎十七年,清朝順治元年,大順(李自成)政權永昌元年,而三種紀年分別代表著三個互相敵對的政權,也正是從這一年起,從此開始了風雲詭譎、逐鹿中原的鬥爭。

從清朝開始,古往今來,不少人提出過這樣一個問題:人數很少的滿族為什麼能打敗南明,進而統治全國?這個問題很尖銳也很複雜,並非一兩句話就能說清楚。

本書中,顧教授沒有集中論述過這個問題,但他實際卻處處都在分析回答。顧教授認為:滿族打敗南明的根本原因不是雙方力量懸殊,而是南明內部各種抗清勢力矛盾重重,互相拆臺,甚至自相火併。

當時清朝福林、多爾袞等滿洲貴族代表的是一種比較落後的生產方式,兵力和後備兵員非常有限,如果單憑滿洲八旗兵根本不可能征服全國,漢族各派抗清勢力的失敗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己打倒了自己。

閱讀本書過程中,時常幻想一個問題:南明的第一位皇帝朱由崧身世顯赫,他是明神宗朱翊鈞之孫,福王朱常洵之子,如果他在當上皇帝建立弘光政權之後,能夠勵精圖治,統籌全國力量,儘快掌控政局,不內鬥,南明會不會像南宋一樣,也會存續近百餘年曆史?我們國家的歷史又會這樣?

但是,歷史沒有如果,只有結果。正如本書封面上所寫:內鬥就要亡國,亡國也要內鬥!這是最深刻、最寶貴的歷史教訓!內耗、內訌必定帶來失敗,帶來滅亡,小到家庭,大到國家,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