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道盡天機的上古奇書《玄女經》第二章黃帝陰符經 及譯文

陰符經又名黃帝陰符經,唐代以前尚未聞於世,據唐李筌【黃帝陰符經疏·自序】載,李周遊名山,到處訪道,在河南洛陽嵩山少室虎口岩石壁中發現的此經,經文寫在白色的絲綢上面,有硃紅色的軸,封在石匣之中,封口有字為“魏真君二年七月七日,上清道士寇謙之藏諸名山,用傳同好”。此後才傳抄流行於世,但具體作者不詳。陰符經全篇雖僅有四百餘字,但言深意遠,可謂參透天人玄機,其意旨與道德經相通,也可看作是道德經總綱,故作者無疑是與老子境界相仿的高人智者,或是由神直接啟示而作。筆者認為後者可能性更大。後世對此經多有詮釋,但多視為內丹、兵法或奇門經典而解讀,實則偏執一端,貽誤後學。【陰符經】有多種版本,文句不完全一致,筆者認為應以唐初名臣書法家褚遂良奉敕寫本為準。此經很多傳本分為上中下三篇,分別名之為【神仙抱一演道章】、【富國安民演法章】、【強兵戰勝演術章】,筆者認為純屬多餘,不足採信。

關於此經名稱,李荃認為:“陰者暗也,符者合也。天機暗合於行事之機,故稱陰符。”而同時代的張果則認為:“心深微而無所不見,故能照自然之性,性惟深微而能照,斯謂之‘陰’。執自然之行,無所執也,故不執之以手,而執之以機。機變通而無所繫,故能契自然之理。夫惟變通而能契,斯謂之‘符’。照之以心,契之以機,而“陰符”之義盡矣。清張清液認為: “‘陰’字,昔稱分陰、寸陰,乃時字之義也。”也即時機契合之意。筆者認為三人所說皆有道理,不必執著。

【題解】陰,隱含,內藏。符,符合。透過內在修煉,以符合天地之道。

【上篇】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心,施行於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火生於木,禍發必克;奸生於國,時動必潰。知之修之,謂之聖人。】

【中篇】

【天生天殺,道之理也。】【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所以神也。】【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下篇】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反晝夜,用師萬倍。】【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至樂性愚,至靜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氣。】【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於害,害生於恩。】【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人以愚虞聖,我以不愚虞聖;人以奇其聖,我以不奇其聖。】【沉水入火,自取滅亡。】【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陰陽推而變化順矣。】【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至靜之道,律歷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永珍,八卦甲子,神機鬼藏,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盡乎象矣。】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觀察天體的執行規律,掌擁其規律並按其規律去做,則天地陰陽動靜之道就全包括在內了。即識天然王道,執規律行事就到位了。)

【字解】觀,觀察,體悟。執,按照,執行。

【釋義】觀察天道執行之規律,並按照天之執行修煉自身,一切修道的內容都可以包括在其中了。

修道所追求的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天人合一的程度越深,修煉的層次也就越高。故此明白了天人合一,也就等於明白了修道。這句話點明瞭全經主題,是全篇總綱。

【白話文】觀察天體的執行規律,掌握其規律並按其規律去做,則天地陰陽動靜之道就全包括在內了。

此句是全篇總綱。

古人往往天、道不分,天之道三字在這裡泛指宇宙萬物及其相關規律。道德經告訴我們,道是本源,天是衍生物,道大於天,即老子所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又是什麼?是神,是上帝,是宇宙世界的絕對本源,具體解釋見筆者另文【老子說的道是什麼】,此不贅述。宇宙萬物及其相關規律,都出於道(神)的創造,神借自然永珍啟示祂的存在,如自然之象的星系運轉、日往月來、風雲雷雨、晝夜寒暑、二十四節氣變換,人事之象的生老病死、興衰成敗、吉凶禍福等,以及各種事物間的陰陽五行生剋制化等等,人要尋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就去觀察大自然和各種人事反映出來的規律,遵循這些規律,這是最簡易、完善和穩妥的,故曰“盡矣”。《周易·繫辭·下傳》中說:“古者包犧氏(即伏羲)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察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即是此意。讀道德經、易經、陰符經和聖經都可使我們瞭解道的規律。

性命之道,一天道也。天之道,陰陽之道耳。修道者能知天道之奧妙,而神明默運,竊陰陽之氣,奪造化之權,可以長生不死,可以無生無死,然其最要處,則在能觀能執耳。何謂觀?格物致知之為觀,極深研幾之為觀,心知神會之為觀,迴光返照之為觀,不隱不瞞之為觀;何謂執?專心致志之為執,身體力行之為執,愈久愈力之為執,無過不及之為執,始終如一之為執。觀天道,無為之功,頓悟也,所以了性;執天行,有為之學,漸修也,所以了命。能觀能執,用陰陽之道以脫陰陽,依世間法而出世間,性命俱了,心法兩忘,超出天地,永劫長存,只此二句,即是成仙成佛之天梯,為聖為賢之大道,外此者,皆是旁門曲徑,邪說淫辭,故曰盡矣。

故天有五賊,見之則昌。

(天體有五行之氣,五行相生順時而行,則萬物昌盛。)

【字解】賊,賊害,戕害。見,識別,發現。昌,精進,成功。

【釋義】天上有金木水火上五大行星,喻指五行。五行生剋制化,莫不戕害我身,使我隨入其中,嘗受生老病死之苦,不能做自己命運的上人。而在修練之人。則可識其賊性。探得造化之根源,使五行顛倒,造化逆行,自能反奪五行之造化,使”賊”化為”昌”,反而促使我之道成。

【白話文】天體有五行之氣,五行相生順時而行,則萬物昌盛。

大自然

有五類物質元素,統稱為“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行是造就各種事物的元質。五行化為自然界的氣候為風、寒、暑、溼、燥。五行化為季節就是春、夏、秋、冬,再加長夏,即五季。如春為木,木能生火,故火者應於夏季,火能生土,土應於長夏;土能生金,金應於秋;金能生水,水又應於冬季。自然界的方位也有五行特質,即東屬木,西屬金,南屬火,北屬水,中屬土。其他如事物有五色青、赤、白、黑、黃,聲有五音宮、商、角、徵、羽,味有五味酸、鹹、苦、辣、甜。事物本身的變化過程則是生、長、化、收、藏。應之為人身,則是心、肝、脾、肺、腎五臟,眼、耳、口、舌、鼻五官,形體為筋、骨、肉、皮、脈,情志為怒、喜、思、悲、恐。在人倫規範則為仁、義、禮、智、信五常。五行中互有相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相生即相互滋生助長。五行中互有相剋,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相剋即相互制約克制。正常情況下,五行的生克關係同時存在,保持一種動態的平衡,一般在暗中,不知不覺,故稱五賊。若五行中的某一行的能量強弱發生變化,則會打亂這種平衡。如金能克木,若木的能量大於金,金非但不能克木,反而會被木反克而受傷。如用一把普通的刀砍堅硬的鐵樺樹,會使刀捲刃。又如樹木有水滋潤才能正常生長,但大洪水可使樹木連根拔起沖走。其他類推。徐大升的五行訣供參考:

金賴土生,土多金埋;土賴火生,火多土焦;火賴木生,木多火熾;木賴水生,水多木漂;水賴金生,金多水濁。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多水縮;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能生金,金多土弱。

金能克木,木堅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能克火,火炎水灼;火能克金,金多火熄。

金衰遇火,必見銷熔;火弱逢水,必為熄滅;水弱逢土,必為淤塞;土衰逢木,必遭傾陷;木弱逢金,必為斷折。

強金得水,方挫其鋒;強水得木,方緩其勢;強木得火,方洩其英;強火得土,方斂其焰;強土得金,方化其頑。

物物不同,事事不等,故五行相生相剋的形式規模亦不一,能發現此五行生剋規律並按此規律行事者,就能昌盛、成功,故曰:見之者昌。五行是中國傳統文化基本哲理,因其客觀實際的價值,千百年來被廣泛傳承運用在易學、算術、曆法、醫學、兵法、武學、建築、風水、化學、音律等領域,如善易者可藉助五行推演事物成敗興衰,中醫以五行理論診治疾病。但一些基督徒一知半解,斷章取義,對傳統陰陽五行哲理包括與之相關的傳統學術如氣功、中醫(草藥、針灸)、易學、建築風水、內家武學(如太極拳、八卦掌等)等,皆以巫術視之,斥之仇之,令人啼笑皆非。

五賊者,金木水火土也。天以陰陽五行化生萬物,氣以成形,而人即受此氣以生以長,但自陽極生陰,先天入於後天,五行不能和合,自相賊害,各一其性,木以金為賊,金以火為賊,火以水為賊,水以土為賊,土以木為賊,是謂天之五賊也。惟此五賊,百姓日用而不知,順行其氣,以故生而死,死而生,生死不已。若有見之者,逆施造化,顛倒五行,金本克木,木反因之而成器;木本克土,土反因之而生榮;土本克水,水反因之而不泛;水本克火,火反因之而不燥;火本克金,金反因之而生明;克中有生,五賊轉而為五寶,一氣混然,還元返本,豈不昌乎!

五賊在心,施行於天,

(瞭解和掌握了五行生剋制化之理,合天而行。即五行在心得,改造天然為已用。)

【字解】心,指修練人之心。天,指身外之宇宙。

【釋義】反奪五行造化,在於一心之運用。此乃空空洞洞,不執不失之道心,非世俗頑惡之人心。其所反奪之源,在於體外之宇宙。由於色身有限,宇宙無限,要從宇宙之中施行反奪,才能獲取無窮之造化。修成恆古不滅之先天元神,長生久視,“天地有壞,這個不壞”。大道之奧妙,早已揭示無遺矣。

【白話文】瞭解和掌握了五行生剋制化之理,合天而行。

人心

能發現體察五賊生殺之機,故謂“五賊在心”,但五賊生殺之機是被上天也就是神所掌控,故謂“施行於天”。也就是人能發現和利用自然規律,但不能創造自然規律,自然規律的創作者是神。五行順,則身心安泰,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百業興盛。五行逆,則疾病發生,四時乖逆,旱澇不均,災害並起。五色和五音、五穀、五味之類,善用者,以適量恬淡為上,如此則能目明腸清,心性調和,身體健康。不善用者,以濃厚利慾為快,不但無益,反致耗傷腸胃,昏亂迷性,疾病發生,早衰早死。故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人際關係、國際關係亦然。如仁、義、禮、智、信此五常失調(逆),則人際乖悖、社風不正、盜賊四起、官民敵對、天下不泰、國家互侵。如仁、義、禮、智、信五常適宜(順),則人際融洽、社風淳樸、官清民安、國家和睦

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則宇宙就掌握在手中,萬物就生乎身上。即時空在手造,社會萬化由己出。)

【字解】手,手掌,手通心,亦指自心。

【釋義】人能認清五賊,追根溯源,還歸本來,求得宇宙總持之門,自然成為造化主人。此時無窮宇宙,如同在我掌中:萬物變化,亦好似生於自身。又手通心,亦指宇宙變化。自心瞭然可知。這等氣魄。若非修道之士其誰人能之。

【白話文】則宇宙就掌握在手中,萬物就生乎身上。

此句

有二層意思。一是指神為宇宙萬物之主,宇宙萬物包括人類皆出自祂的創造,而且其演變也都掌控在祂的手中。再是指人為萬物之靈,人身即一小天地,能借手和身體感應出自然萬物的變化,此即宇宙全息。如中醫的手診手療、耳診耳療,氣功修煉有素者能用手感診病,用心靈遙感預測各種事物,皆是宇宙全息的表現。老子曰: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人秉五行之氣而生身

,身中即具五行之氣。然心者身之主, 身者心之室,五賊在身,實在心也。但心有人心道心之分;人心用事,則五賊發而為喜怒哀樂欲之五物;道心用事,則五賊變而為仁義禮智信之五德。若能觀天而明五行之訊息,以道心為運用,一步一趨,盡出於天而不由人,宇宙雖大,如在手掌之中;萬化雖多,不出一身之內;攢五行而合四象,以了性命,可不難矣。

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性即是人性,人性即是天機,天人合一。天道定了,人道也就定了。立官道遵規律,以規範民道行為。)

【字解】機,時機(此經重在“機”字,包括所有的道功、法、道妙。吾人修道,採藥得丹,全在火候,全在掌握時機)。立,遵循。

【釋義】吾人未生之前,不過元神混沌之體,謂之天性;既生我後,化為後天氣質之性,謂之人心。天性既可化為人心,吾人自可明通此機,遵循天道,去掉人心,返歸天性。老子謂之“歸根覆命”,大道之根源在此。

【白話文】天性即是人性,人性即是天機,天人合一。天道定了,人道也就定了。

【聖經】

創世紀:“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這生氣就是人的靈魂,人有了靈魂之後才是活人,才有別於其他動物。這靈魂自神而來,是天賦之性,故人性也帶有神性。人類不論西方人還是東方人,都對善良、邪惡、公平、偏狹、虛偽、誠實、勇敢、懦弱、慷慨、自私等等道德觀念有共同的認知,說明人類有共同的道德律,這道德律來自神。“我(神)要將我的律法放在他們裡面,寫在他們心上。”(希伯來書8章10節) 機為機關樞紐,為核心環節,人心即靈魂,是人的核心樞紐,故也稱為機,這機來自神。

後面這句有二層意思。

一是神起初創造宇宙自然的目的,就是為了使人得享安定美好的生存環境,因為神在最後一日才按自己的形象造了人類,並賦予人其他受造物所沒有的特權:“神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可知神把人放到受造物中的最高地位。老子曰:“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二是神創造宇宙自然的同時也創造了其執行規律,即天道,人遵循天道即得安定,否則就會發生悖亂、災禍。如日月星辰的執行軌道,地球物體的重力制約,二十四節氣的變換,人體經絡之氣的子午流注,以及生老病死,潮漲潮落等等皆為神制定的自然規律。此外,神又為人制定了一些特殊的誡律,也為天道。如神對亞當說:“園(伊甸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遺憾的是,亞當的妻子夏娃受撒旦引誘,偷吃了分善惡樹上的果子,違背了神的誡律犯了罪,於是神將他們趕出伊甸園,神的救恩計劃也隨之展開。又如神在西奈山上對摩西頒佈十項誡律,約束引導以色列人過聖潔生活。進入新約,神的誡律則是誰信耶穌基督釘十字架是為世人作了贖罪祭,誰就可得救。這條誡律將一直延續到末日——耶穌的再次降臨。

天性者,

天賦之性,即真如之性,所謂真心,不識不知,順帝之則,而人得以為人者是也;人心者,氣質之性,即知識之性,所謂機心,見景生情,隨風揚波,而人因之有生有死者是也。天性者,天機,即是天道;人心者,人機,即是人道。守天機者存,順人機者亡。惟大聖人觀天道,執天行,中立不倚,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修真性而化氣性,守天道而定人心,不使有一毫客氣雜於方寸之內也。

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變定基。

(五行進行則天發殺機,星體移位,黑白顛倒,災難將至;地發殺機,則山崩水溢,龍蛇不安其位;人發殺機,則翻天覆地,山河動搖。若是人合天機回發,則萬物將在一個新的基礎上定下來。官道起革命,聖賢崛起: 民道起革命,社會動盪;官民共革命,萬變定國基。)

【字解】易、變易、變化、龍蛇、指水患地震。

【釋義】天發殺機,日月相蝕,隕星墜落、地發殺機、洪水地震,起於四野。人發殺機。天翻地覆,災異橫起。要在人能合乎天道,天人齊發。則萬種變化。可以定其基矣,以上雖言殺機,但生殺立根,殺機即是生機。人能發殺機於天地,即是反奪生機於自身,丹道謂之“大死再活”置之死地而後生,是也。

以上越言殺機,但是生殺互根,修練人須出此悟去。殺機卻是生機。人能發殺機於天地。即是反奪生機於自身。丹經調之“大死再活”。”冒之死地而後生

【白話文】五行進行則天發殺機,星體移位,黑白瘋倒,災難將至;地發殺機。劉山期水溢,龍蛇不安其位:人發殺機,則翻天覆地,山河動搖。將是人合天機問發,則萬物將在個新的基礎上定下來。

殺機者,

陰肅之氣,所以傷物也;然無陰不能生陽,非殺無以衛生,故天之殺機一發,則週而復始,而星宿移轉,斗柄回寅;地之殺機一發,則剝極而復,龍蛇起陸,靜極又動;惟人也亦俱一天地也,亦有此陰陽也,若能效天法地,運動殺機,則五行顛倒而地天交泰,何則?人心若與天心合,顛倒陰陽只片時。天時人事合而一之,則萬物變化之根基即於此而定矣。中庸所謂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者,即此也。

1.上天

發動殺機時,則星辰移位,隕星墜落。即上天要降大災(包括大的自然災害、國事、人事事件)與世人之前,必有異常天象出現。《易經》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文即指天象,包括恆星、行星、變星以及雲氣等的形狀變化。古人很重視觀察天象,目的就是要得知國事、人事吉凶,並傳有專門的占星術。對古代帝王而言,就是要得知天象所預示的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等的變化,如果天象有異,那一定是上天的警示,或將有大災發生。所以古代帝王多設專門占星官職,以觀天象,查災異,甚至建觀星臺以利觀星。如2008年底,考古學家在陝北發現的面積為2。8萬平方公里的秦朝全天星臺遺址,是由秦朝大將蒙恬主持建造,歷時6年才完成。它由1424個圓形或橢圓形土臺組成,分別與天空332個星宿或星官對應,還分別對應著秦帝國的疆域山川、郡縣城郭、宮廷苑囿、文武百官、軍隊、監獄、社會百業、日常生活等,著實讓今人歎為觀止。不過,在敬畏上天的同時,秦始皇並沒有放棄自己的苛政和暴虐,致使百姓怨聲載道。在秦始皇去世前一年,即公元前211年),秦國東郡有一塊隕石由天而降,石頭上竟然刻有六個大字:“始皇死而地分。”此前,還有一塊石碑上刻了一則讖語“亡秦者,胡也”。兩則預言預示了秦始皇之死以及死後王朝的分裂,這讓秦始皇寢食難安。根據他個人的理解,滅秦者乃是北邊的胡人,因此多次發動針對胡人的戰爭。但事實上使秦朝滅亡的卻是他兒子胡亥。

日食對古人來說是一個重要異象。唐代孔穎達在《左傳正義》中寫道:“日食,陰侵陽,臣侵君之像,救日食所以助君抑臣也。”即發生日食就是權奸欺君當道之象。春秋時晉人伯瑕還認為日食是“不善政之謂也。國無政,不用善,則自取謫於日月之災。”即日食象徵皇帝違背天意,不善朝政,因此天顯異象以示警告、譴責。日食期間,皇帝素服齋戒,貶膳、廢樂、退避正殿;有的皇帝還下異常天象詔,除了自責外,還進行大赦、求直言、人才選拔等,朝臣也常趁異常天象、自然災害之際,向皇帝上奏,批評國事,甚至批評皇帝本人等。公元前178年,發生日食之後,漢文帝下詔:“朕獲保宗廟,以微眇之身託於士民君王之上,天下治亂,在予一人,唯二三執政,猶吾股肱也,朕下不能治育群生,上以累三光之明,其不德大矣。”漢文帝把日食原因歸咎自己,並廣泛徵求進諫者,成為後世帝王遇重大災異時下罪詔的先例。

在【聖經】啟示錄中清楚的預表神啟示的末日異象。如:“揭開第四印的時候,有一匹黑色的馬,騎在馬上的名字叫做死,陰府也隨著他,可以用刀劍、饑荒、瘟疫、野獸,殺死地上四分之一的人。” “揭開第六印的時候,地大震動,日頭變黑象毛布,滿月變紅象血,天上的星辰墜落於地,如同無花果樹被大風搖動落下未熟的果子一樣。天就挪移,好像書卷被捲起來。山嶺海島都被挪移,離開本位。”“第四位天使吹號,日頭的三分之一,月亮的三分之一,星辰的三分之一都被擊打,以致日月星的三分之一黑暗了,白晝的三分之一沒有光。”

此句有的注本認為是地發殺機時,地震洪水,旱澇不均,蝗鼠肆虐,瘟疫流行,龍蛇本是陰性之物,在大地震前棄穴而起陸。筆者認為真正的含義是指【聖經】啟示錄中的預表:“在天上就有了爭戰,米迦勒同他的使者與龍爭戰,龍也同它的使者去爭戰,但沒有得勝,天上在沒有它們的地方。龍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也叫撒旦,是迷惑普天下的,它被摔在地上,它的使者也一同被摔下去。”“一位天使從天降下,手裡拿著無底坑的鑰匙和一條大鏈子,他捉住那龍,就是古蛇,也叫撒旦,把它捆綁一千年,仍在無底坑裡,將無底坑關閉,用印封上,使它不在迷惑列國。”這裡的爭戰是末日爭戰,米迦勒是天使長,他的職責是保護神的信徒。龍就是魔鬼撒旦,就是在伊甸園中誘惑夏娃的,是墮落的天使,末日來臨之前它暫時統轄著世間,末日到來時,和其手下使者要做垂死掙扎,與神的使者做最後爭戰,並且屠殺人類,但最後失敗,被捆綁扔到無底坑裡。

此句是指末日到來時,民眾暴亂,國家相侵,饑荒遍野,地震頻發,邪惡猖獗,天下大亂之象。“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多處必有饑荒、地震,這些都是災難的起頭”【馬太福音24:7】“因為那時必有大災難,從世界的起頭直到如今,沒有這樣的災難,後來也必沒有。”【馬太福音24:21】待天、地、人殺機合發的時候,天災人禍並起,萬般變化已到極點,是物極必反,亂極必治,否極泰來之象。末日大審判之後,神要創造一個永恆的新天新地,將祂的子民全都安置在裡面。“我又看見聖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裡從天而降,預備好了,就如新婦裝飾整齊,等候丈夫。”“看哪!神的帳幕在人間,祂要與人同住,他們要做祂的子民,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神。神要擦去他們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示錄21:2、3】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人性資質高低,收穫多少有別。

)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

人有聰明智慧的一面。也有愚鈍笨拙的一面,但都不要顯示出來,要善於隱藏。人有九竅,能招惹邪惡是非。其中唯有耳、目、口這三者是最重要的,耳能聽,目能視,口能說,它們可以動也可以靜。官能作用在資本、能力和機遇。人的動、靜都取決此三大要素。)

【字解】性,指人心。邪,邪妄。三要,指耳、目、口三寶。

【釋義】修練之人,要在殺機中反奪生機,必須人天合發,即人性合平天性。但人性有巧有拙,務使伏巧為拙,使外拙而內巧,拙中藏巧,才合乎天性。但是人心有巧有拙,務使巧伏為拙,使外拙而內巧,拙中藏巧,方才合乎天性。伏藏之道,在於九竅(即耳、目、口、鼻、臍、外腎、穀道。)九竅皆邪妄出入之門戶,而關鍵更在於耳、目、口三者。精通於耳,氣通於口,神通於目,動則外漏,靜則內藏,使動化為靜,則三要皆成為三寶矣。

【白話文】人有聰明智慧的一面,也有愚蠢笨拙的一面,但都不要顯示出來,要善於隱藏。人有九竅,能招惹邪惡是非,其中唯有耳、目、口這三者是最重要的。耳能聽,目能視,口能說,它們可以動也可以靜。

人秉陰陽之氣以成形,

具良知良能以為性,性無不善,而氣有清濁。秉氣清者為巧,秉氣濁者為拙。性巧者多機謀,性拙者多貪痴。巧性拙性皆系氣質之性,人心主事,非本來之天性。修真之道,採先天,化後天,而一切巧拙之性,皆伏藏而不用矣。九竅者,人身上七竅,下二竅也;三要者,耳目口也。人身九竅皆受邪之處,而九竅之中,惟耳目口三者為招邪之要口,耳聽聲則精搖,目視色則神馳,口多言則氣散,精氣神一傷,則全身衰敗,性命未有不喪者。人能收視,返聽,希言,閉其要口,委志虛無,內念不出,外念不入,精氣神三品大藥凝結不散,九竅可以動,可以靜,動之靜之,盡是天機,並無人機,更何有邪氣之不消滅哉!

人性情有巧有拙,

性巧者多機謀,性拙者多貪痴,但皆非本來天性(即自神而來之靈性),人要修養自身,即使聰明技巧也應伏藏不用,以使天性發露。老子說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光而不耀”“和光同塵”,與此意略同。

人身有九竅(眼、耳、口、鼻、二陰),但其最重要的是眼、耳、口,因眼能見,耳能聽,口能說,人的思想、情志、行為主要由此三竅而生,眼觀而神馳,耳聽則精散,口開則氣耗。若三竅動而妄用,輕則心神燥動不安,傷精耗氣,更甚者因所見、所聽、所說而招致災禍。若三竅靜而善用,則可保精、養氣、安神,帶來吉祥。故老子曰:塞其兌(口),閉其門(耳、眼),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火生於木,禍發必克(

神火生於魂木,禍事能克服:

):奸生於國,時動必潰。(

“以智治國”,動亂必潰敗。

)知之修煉,謂之聖人。

(火生於木,火燃燒起米木就變成灰燼了。好賊生於國內,若奸賊得逞則國家就要滅亡。唯有聖人能修身煉性,防微杜漸。)

【字解】火,指人之心火。木,木能生火,喻為元神。

【釋義】鑽木取火,古人經驗。但火性太熾,則木反為火傷。比喻人之心火過旺,必傷無神。推之治國,其理亦同,國家出了奸臣,禍國民、動盪之時,必然崩潰。猶人煉意不淨、滋生妄念,定有傷丹之度。可見禍福生殺,太過不及,差之宅釐,謬之千里。識得其機。修之煉之,才是聖人。

【白話文】火生於木,火燃燒起來木就變成灰燼了。好賊生於國內。若奸賊得逞則國家就要火亡。唯有聖人能修身煉性,防微杜漸。

火喻邪心,

木喻性,奸譬陰惡,國譬身。木本生火,火發而禍及木,則木克;邪生於心,邪發而禍及心,則性亂;國中有奸,奸動而潰其國,則國亡;陰藏於身,陰盛而敗其身,則命傾;身心受累,性命隨之,於此而知潛修密煉,觀天道,執天行,降伏身心,保全性命,不為後天五行所拘者,非聖人其誰與歸?

木本生火,火發而禍及木,則木焚;國中有奸,時機一到則奸動,而國亡。聖人知道任何禍事的產生皆是從微弱狀態而發展至顯著,最終才得以爆發,所以能反省修養,防微杜漸,對己則身心安泰,對外則消奸惡、災禍於未發。此句“知之修之”,有版本作“知之修煉”,故不少人視其為內丹修煉之意,謬也。

【中篇】

天生天殺,道之理也。(

天然生殺,是規律的道理

天道陰陽而已,

陽主生,陰主殺,未有陽而不陰,生而不殺之理。故春生夏長秋斂冬藏,四時成序,週而復始,迴圈不已,亙古如是也。

生殺者,陰陽也。道生萬物,也可殺萬物。春生夏長為生,秋斂冬藏為殺;出生、壯盛為生,衰老、病死為殺;成功、發達為生,失敗、蕭條為殺等等。有生就有殺,有陰就有陽,不易之理,這是神制定的法則。

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

(三盜均衡,天、地、人均安)

【字解】盜,逆取,反奪。宜,平衡,協調。

【釋義】天生天殺,陰陽消長,乃順行之自然。但天殺之機,即是反奪生氣之機也,又為逆行修道之樞要。天地從萬物中反奪,萬物從人中反奪,人從萬物中反奪。三者互相反奪,合平衡,才合乎生殺之道,成為自然。

【白話文】天生萬物(春生夏長),天亦殺萬物(秋斂冬藏),這是自然規律。天地生萬物亦殺萬物,萬物生人亦殺人,人生萬物亦殺萬物。三者相互為盜又寓相生之理,使天、地、人各得其位,各司其職,萬物有生。

天地生成萬物,

如樹苗生於大地之土,又得雨水滋潤,陽光溫煦才能長成大樹,而萬物又在天地中不知不覺由少至壯,由壯而衰,這是天地盜萬物。人因貪戀美食、聲色、貨利、權名而自傷其身,以至衰病早死,這是萬物盜人。人生在天地之間,得五穀、五味以養其體,得財貨以富其家,得五色、五聲以悅其耳目,這是人盜萬物。天地、人與萬物三者相互為盜又相互資用,這種盜用若是協調平衡,三者才能長久安泰。此三盜主要指人與萬物之間的相盜。現代社會,人類物慾空前膨脹,瘋狂開發大自然資源,已引起嚴重的生態問題:如綠化減少、土地沙漠化、沙塵暴、地陷、泥石流、空氣汙染、水源汙染、溫室效應等,人類的生存環境面臨空前危機,這就是人與萬物之盜不相宜,終會自嘗苦果。

天以始萬物,地以生萬物,然既生之,則又殺之,是天地即萬物之盜耳;世有萬物,人即見景生情,恣情縱欲,耗散神氣,幼而壯,壯而老,老而死,是萬物即人之盜耳;人為萬物之靈,萬物雖能盜人之氣,而人食萬物精華,借萬物之氣生之長之,是人即萬物之盜耳。大修行人,能奪萬物之氣為我用,又能因萬物盜我之氣而盜之,並因天地盜萬物之氣而盜之,三盜歸於一盜,殺中有生,三盜皆得其宜矣。三盜既宜,人與天地合德,並行而不相悖,三才亦安矣。三才既安,道氣長存,萬物不能屈,造化不能拘矣。然此盜之秘密,有一時之功,須要不先不後,不將不迎,不可太過,不可不及,坎來則離受之,彼到而我待之,陽復以陰接之,大要不失其時,不錯其機,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食其時者,趁時而吞服先天之氣也;動其機者,隨機而扭轉生殺之柄也。食時則後天之氣化,百骸皆理,可以全形;動機則先天之氣復,萬化俱安,可以延年。時也機也,難言也。要知此時即天時,此機即天機,苟非深明造化,洞達陰陽者,烏能知之?噫!八月十五翫蟾輝,正是金精壯盛時,若到一陽才起處,便宜進火莫延遲。

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

【字解】食,掌握,採取。動,發動。

【釋義】欲求修煉,貴在能知生殺予奪之時機。按時採取,從天地萬物中反奪生機,陶鑄自身筋骨,才能成為乾健之軀。乘機發動,借生殺變化之機,反奪造化,安定自身。丹功每次提高階段,都在掌握時機。

平常人只知後天思慮之神為神,不知先天不神之神,才是真神。大要修道,先使後天識神歸於先天不神,空空洞洞,虛靈不妹,才能時至神知,機動覺隨,反奪造化。調理百骸。得成修煉之動。

【白話文】所以古語說:“飲食得其時,則人體得到調養生息;行動符合天機。則萬物安泰”人只知道萬物從陰陽而生,將這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稱之為“神”;卻不知道這個“神”是從至道虛無的”不神”而來的。

古今學人,

皆認昭昭靈靈之識神,以為本來之元神,故著空執相,千奇百怪,到老無成,有死而已,殊不知此神為後天之神,而非先天之神,乃神而實不神者。先天之神,非色非空,至無而含至有,至虛而含至實,乃不神之神,而實至神者。奈何世人只知後天之神而神,甘入於輪迴,不知先天不神之神,能保乎性命,無怪乎萬物盜我之氣而罔覺也。

納蘭山有註解 應該是人知道其然之所以然 不知道不然 是如何能做到所以然的 (包含內在意思應該是 大家都做到或者知道的一些常規定律的來由 但是有大智的人呢 不但能知道和做到那些常規定律的來由 而且那些看似不合理和無常規的 也能識其有理可循 有律可依 謂之能為他人不能為 能知他人不能知)

人非飲食而不能生活,但要五味調勻,葷素合宜,按時適量,如此可以調理百骸,安和五臟,延年益壽。故內經有言:“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是謂知道。故君子飲天和以潤神池,德以滋形也。”此外,一切興作動止皆要合乎天道,把握時機。如天時逢春夏,萬物生長之時,農夫應動於耕作,如失機,必誤農時。人倫亦然,男女發育成熟,要娶嫁成家,過早則精血不足,身體有損,遲則陰陽過勝,雙方難守。每日起居亦是如此,白晝屬陽,故清晨就得早起勞作,黑夜屬陰,日落必須休息就寢,如此才能保持身體機能正常,若晝伏夜作,必會萎靡不振,早衰早老。其他如個人事業、商業營謀、治理國家、戰事攻守等等,皆要見機行事,如此方可趨利避害,獲得成功,長治久安。

人們往往稀奇那些神奇靈妙的事物,或以為那些供在堂上的神靈和偶像才是真神,卻不知熟視無睹、極為尋常的天地萬物,以及創造這天地萬物和人類自身的,很多人不明白、不敬拜的神——上帝、耶和華,才是真正的神奇所在,這正表明了神的偉大和奇妙。“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馬書1章20節)

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功生焉,神明出焉。

【字解】數,定數。定,週期。聖功,即修練之功

【釋義】太陽東昇西降,月亮晦朔弦望,皆有定數。小往則大來,大往則小來,陽大陰小。與日月之出沒相同。我能知往推來,食其時而動其機,採日精月華,奪天地正氣,自可完成修真成聖之動。神明出此而出

【自話文】日月之行必有常數,日月之大小也有定數。聖人掌握其規律推而測之,就能配示神明之道。

日月執行,

晝夜往來,節氣變換,四季交替,無論大小多少,皆有定數,神妙難言。這些都是神做的功,神藉著這些彰顯祂的存在,故曰:聖功、神明。

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

【字解】

固,固

然。躬,躬敬,謹慎。輕,喪失,天折。命,生命。

【樣義】盜機即反奪之機也,反奪造化之功,皆無形象可言,若有形象,便落後天,故天下無見之知之者。先有見知,便失真機。採煉之時,若為“救然不動,夠而遂通”之先天元肖。無形無象,不可得見,到可成丹,此時若動情識。認即化為後天濁質。可以見們,必有走漏之危,即使追問採煉,亦不能成丹。此反奪之機,君子得之固然謹慎,倍受奉行,可以長生久視。小人得之輕視造化,修功差馳,反促其壽也。

【自話文】三盜的實現都是在寂靜中完成的,形跡未露,人們看不見、摸不著,求知知者對它認說不一。君子得之能順時而行,用以健壯身體、修牙養性:小人得之則違時而行,恃才妄為,反而害身。

此句很多人

按唐代李筌譯本作如下解釋:“陰陽消長,物極必反,是大道運化的自然規律,常人只知事物已形成的現象,而不知形成事物之機,早隱含在事物反面,並在暗處向反面轉化,因其微妙難曉,故謂盜機。仁人君子明此之機,能洞察幽微,預知事物發展結果,從而未雨綢繆,暗設機謀,可處事治家,興邦治國,更可保固身命。小人明之此機,以求生之厚,妄貪世味,姿情縱慾,濫用權謀,胡作非為,乃至輕生玩命。”此段解釋雖有道理,但與經文之意不符。因盜字已在前文出現,聯絡上下文,其意甚明,即盜的樞機和來源,如此而已。陰陽轉化之道雖然幽微高深,但還不至於無人能知、無人能見。再者,君子明陰陽之道固然能“得之固躬”,小人若能真正明瞭陰陽之道豈能“得之輕命”?“得之輕命”者豈能真正明瞭陰陽之道?所以,若以陰陽之道來解釋“盜機”顯然為謬。

此句真義應為:這個盜的來源和樞機,就是創造天地萬物的神——道,但天下沒有人能見到、能知道的。仁人君子若聽說這個道,就會勤勉躬行,力求近道合道,於是身安事成,與道長存。小人若聽說這個道,就會認為是荒謬不經而漠視其存在,從而離道遠道,乃至讓道拋棄,永遠滅亡。老子曰:“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人之所以能盜天地萬物之氣者,以其天地萬物有定數焉;天地萬物不能盜人之氣者,以其聖道無形無象焉。如日月雖高,而有度數可推,日則一年一週,天有春夏秋冬之可見;月則三十日一週,天有盈虛朔望之可窺,大為陽,小為陰,陽極則生陰,陰極則生陽,大往小來,小往大來,陰陽迴圈,乃一定不易之道。至人於此推陰陽造化之訊息,用功於一時辰內,採鴻蒙未判之氣,以為丹母,奪天地虧盈之數,以為命基,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聖功於此而生,神明於此而出,此功此明,其盜機也,雖天鬼神不可得而測度,而況於人乎!天下烏得而見,烏得而知?如其能見能知,安能盜之?此其所以為聖,此其所以為神。是道也,非忠臣孝子大賢大德之人不能知,非烈士丈夫俯視一切萬有皆空者不能行。果是真正修道君子,得意忘言,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不到了性了命之後,不肯洩漏圭角,固窮而如無知者也。至於薄福小人,偶嘗滋味,自滿自足,又不自重性命,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適以自造罪過,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下篇】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反晝夜,用師萬倍。

【字解】師。只事。修道與用兵理同。

【樣義】雙目失明的人,視不外漏,專一於耳,所以聽覺靈敏。兩耳夫聰的人,聽不外漏。專於目。因而視覺靈敏。專心用於一處,便可得到用兵十倍的效力。反覆晝夜地不斷用心,則可得到用兵萬倍的效力。丹法與用兵相同,兩者一理。運用之妙。都在專一。

【白話文】瞎子有目不能視,卻善長於聽:聾子有目不能聽,卻善長於視,不能聽或不能視就杜絕:外界的種種誘惑。勝於眾人十倍:如若再能晝夜反省自己,則就勝了眾人萬倍了。

瞽者善於聽,

非善聽也,以目無所見,而神藏於耳,故其聽也聰;聾者善於視,非善視也,以耳無所聞,而氣運於目,故其視也明。即此二者以觀,閉目而耳聰,塞耳而目明,況伏先天之氣,舍假修真,存誠去妄者,何患不能長生乎?清靜經曰: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妄想貪求,乃利之源也,人能絕此利之一源,則萬有皆空,諸慮俱息,勝於用師導引之功十倍,又能再三自返,存誠去妄,朝乾夕惕,晝夜殷勤,十二時中,無有間斷,漸歸於至善無惡之地,勝於用師導引之功萬倍。蓋師之功,能革其面,而不能革其心;能與人規矩,而不能使人巧;絕利自返,正心地下功,戒慎恐懼於不睹不聞之處,師力焉得而及之?至聖雲: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正此節妙諦。

失明的人,目力不外漏,心專於聽,所以聽覺靈敏。失聰的人,聽力不外漏,心專於視,因而視覺靈敏。人若能絕除快利耳目,牽引身心的聲色名利,心思精純地專注於所從事的技能和學術,則勝於師授十倍的功效。若能再收視、返聽、希言,晝夜不斷地精純用心,則精義入神,感而遂通,勝於師授萬倍。此句是說人若能專心致志於某種技藝,可突破師承侷限,作到無師自通,若將一個問題集中思考三日三夜,必能得到可喜的成果。所謂“思之思之,鬼神通之”。“用師”有解為用兵者,謬也。

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於目。

【字解】心,指人心。目,指眼睛。

【釋義】人生之初,心本虛空,漸為外物所擾,因而產生各種念想,損人心性,損盡則死。修道下手,還虛第一,蓋”魔由心生,境由心造“,心若不虛,反而自惹魔障,壞我功修。故須收心利境,聚性止念。其機在目,神生於心,發於二目,乃丹動之樞機。內視、採藥、烹煉、養胎及至出神等等,均以目力機。

【白話文】心(人的思想)來源於客觀事物,並隨著客觀事物的變化而變化、發展而發展、 滅亡而滅亡,其機關就在於目(目是“三要”之首)。

心如主人,

目如門戶。本來真心,空空洞洞,無我無人無物,與太虛同體,焉有生死,其有生死者,後天肉團之心耳。心不可見,因物而見,見物便見心,無物心不現。是主人或生或死,物生之,物死之,其所以使物生死心者,皆由目之開門揖盜耳。蓋目有所見,心即受之,是心生死之機,實在目也。人能返觀內照,外物無由而受,生死從何而來?古人云:滅眥可以卻老,此至言也。

人產生的種種心思,是貪戀各種物景的緣故,而不知不覺又被物景盜入死地,產生心思的關鍵——機,在於眼目,目開心動,心動神馳,追逐物景,迷於世情,紛擾靈根,不能清靜。故老子曰:“不見可欲,使心不亂。”蓋是此意。

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

【字解】天,指天空,於天道。

【釋義】天本空空洞洞,無識無知,毫無施恩之意,而其行四時,育萬物,大恩遂生焉。迅雷烈風受其驅使,而蠢蠢然不能自主。此乃大道隱含之力量,不可思議,修真悟道之士,當由此參證之。

【白話文】宇宙天體按著自己的規律執行著。無意施恩於萬物,而萬物卻得其恩澤雨露而生長。陰陽相交,產生了雷電風雨,使萬物自由自在地發育生長。

上天

(內在之意是指道——神)表面看來空空洞洞,無識無知,無親無情,但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照臨,雨露滋潤,萬物均獲上天的恩惠而生長,故曰“大恩生”。 迅雷烈風發於春夏,一切之飛潛動植莫不因之蠢然而生,故曰:“迅雷烈風,莫不蠢然。” 又大道掌生殺之機,施迅雷烈風使世人對上天產生敬畏之心。

至樂性餘,至靜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字解】至,到,真正。餘,餘閒。廉,清廉。

【釋義】至樂的人,心胸坦蕩,性有餘閒。至靜的人,心性收斂,廉而不失。修煉的人悟到虛靜之時,心忽開朗,舒適暢快,妙不可言,就是達到至樂至靜的境界了。

天道驅風使雷、執行四時,看似至私,而作用於萬物生化,卻無偏無倚,一視同仁,實為至公。猶天性降之於人,雖為個人所私,實際賢愚皆同,人人均有。天性與太虛等量,人公無私,若至私而實至公也。

【白話文】人的性格有“至樂”“至靜”之分。至樂者性格開朗,寬裕優容:至靜者思維縝密,廉潔無染。天也有“至公”和“至私”兩個方面,它將天地萬物都包容於一身,似其自私:然而萬物又無償地使用它,則又大公無私。

天至高而萬物至卑,

天與物相遠,似乎無恩於物矣。殊不知無恩之中而實有大恩生焉。天之氣鼓而成雷,噓而成風,迅雷震之而萬物發生,烈風吹之而萬物榮旺。發生榮旺,萬物皆蠢然無知,出於自然,此無恩而生大恩,天何心哉?故至樂者,萬物難屈,無拘無束,性常有餘;至靜者,萬物難移,無貪無愛,性常廉潔。樂者無心於餘而自餘,靜者無心於廉而自廉,亦如天之無恩而有大恩。無心之用,神矣哉!

1。“愚”字很多版本寫為“餘”,為謬。常人以為吃佳餚,穿美服,看美色,聞好音,追求感官享樂、富貴安逸,是為至樂,但這些會使人陷入愚昧,遠離真道,而清心寡慾能使人廉潔明辨,易認識真道。故老子曰:“致虛極,守靜篤。” “清靜為天下正。”

2。此句天字是指道,私為私有。道生成萬物,大則日月星河,小則蟲蟻菌卵,無不屬於道,故可謂至私。天覆地載,日月執行,風雨雷電,晝夜往來,其作用普及萬物,或生或殺,從不偏施,故可謂至公。又道(神)愛世人,差派其子耶穌降臨世間,被釘十字架,為世人捨命作了贖罪祭,也可謂至公。

禽之制在氣。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於害,害生於恩。

【字解】

,通”擒“,制服之意。

【釋義】制服的決竅在於肖,肖聚則生,肖散則死。生與死互為本根,生於何處,死於何處,人由男女而生,亦因男女而死。恩害相生,亦同於生死。由人心返還天性,為死處求生,是謂逆則成仙,即恩生於害;由天性降落人心,為生老病死,是謂順則生人,即害生於恩。

【白話文】統攝萬物者,製造萬物卡,都在於一氣。萬物有生必有死,則生乃死之根源:有死必有生,則死又是生的根源。人們社會也是如此,無要則無恩,因救害而有了恩:若知恩不報,則害又生於恩。

鳥類能在空中飛翔在

於天地之間有氣的存在。萬物生殺皆關乎氣,一氣上升,萬物皆隨之生長,一氣下降,萬物皆隨之斂藏。故得氣則生旺,失氣則衰死。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老子曰:摶氣致柔,能如嬰兒乎?中醫講:宗氣、元氣、中氣、五臟之氣;得胃氣則生,失胃氣則死;精神內守,真氣從之,病安從來?風水學注重藏風聚氣,即能留住生旺之氣的地方是風水好,利於人居。做生意注重聚人氣,到人氣旺的地方開店。氣功修煉注重採天地之氣,以祛病健身,開發潛能。內家武學注重養氣,以蓄養內勁,克敵制勝,有的輕功高手甚至能水面行走,騰空飛行。氣雖然無形,但的確是客觀存在,智者能透過辨識氣的狀態來趨利避害,把握進退。很多版本將禽字解為擒縱之意,謬也。

2。萬物有生必有死,則生乃死之根源;人死後靈魂不滅,又進入另一種生命狀態,故死又是生(另一種生命狀態)的根源。人死後靈魂有二個去處,一是天堂,一是地獄。新約之後,進天堂或下地獄則取決於是否信耶穌基督釘十字架是為世人作贖罪祭。“豈不知我們這受洗歸入耶穌基督的人,是受洗歸入祂的死嗎?所以我們藉著洗禮歸入死,和祂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藉著父的榮耀從死裡復活一樣。”(羅馬書6章3、4節)此句很多版本從養生角度來解釋,認為貪生惡死,厚養其身,取萬物為己私用以致招禍患,則難長壽,而輕生死守本分,以道德修身則能長生。不確。

3。此句多作如下解釋:人生恩害相生,禍福相因,君子患難得助,懷恩行善以報答,是恩生於害,小人承君子之恩,一時得志而忘恩胡為,終至身陷羅網,是害生於恩。其實此句大有深意:神看世人犯罪不能自拔,就將祂的兒子賜給世人,捨身釘十字架為世人贖罪,是恩生於害;世人蒙此大恩而不信,依舊任意妄為,陷在罪中,將來被打入地獄,與魔鬼同受永刑火苦,是害生於恩。

天之道行於無象,運於無形,為物不貳,其至私與。然其四時行而萬物生,其用又至公焉。推其奧妙,其一氣流行,禽制萬物乎?禽者,擒也,統攝之謂;制者,造作之謂;言統攝萬物,製造萬物,在乎一氣也。一氣上升,萬物皆隨之生長,一氣下降,萬物皆隨之斂藏,生長斂藏,總是一氣擒制之,一本散而為萬殊,萬殊歸而為一本。私而公,公而私,非私非公,即私即公,一氣流行,迴圈無端,活活潑潑的也。天道生物,即是一氣。上下運用一氣,上為陽,下為陰。陽者,生也,恩也;陰者,死也,害也。然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是生以死為根,死以生為根也;有恩必有害,有害必有恩,是恩在害生,害在恩生也。若人死裡求生,則長生而不死,人能害裡尋恩,則有恩而無害,出此入彼,可不慎乎!。愚人不知生死恩害,是天地造化迴圈之秘密,直以天地文理為聖矣。我則謂天文有象,地理有形,著之於外者,可見可知,未足為天地之聖。若夫時物之文理,無象無形,乃神運之道,藏之於內者,不可見,不可知,正天地之所以為哲也。蓋物有時而生,有時而死。當生之時,時生之,不得不生;當死之時,時死之,不得不死。生者,恩也,死者,害也,生而死,死而生,恩而害,害而恩,生死恩害,皆時運之,亦無非天地神道運之。

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人以愚虞聖,我以不愚虞聖:人以奇期聖,我以不奇期聖。

【字解】愚人,常人,一般的人。我,指修道之人

【釋義】愚人以天文地理為神聖,我以隨機應變為原則。人以愚弄欺騙為神聖,我以不言而信為神聖。人以驚世核俗為神聖,我以和光同塵為神聖,這些都是修德之要,無德便不能培道。道家認為,道在我身上就是德沒有德也就人去了道,有人做功出魔,或功夫停滯,就

因為不注重修德之緣故。

【白話文】愚蠢的人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無形的,是不可知的神聖之物:而我卻認為天地永珍都是有形的,是可知的。有的人用愚蠢的辦法揣測、預料天地的表面現象,以為自得,自稱為聖人:我卻認為,聰明智慧,能體察萬物之理的人為聖人。人們以為能夠推度出神奇事物的出現是聖人:我卻認為,能體察天地、成就萬物“不奇期”者是聖人。

1.日月星辰、

風雲雷雨,是天文;河海山川,金石草木,是地理。星辰有順,山河穩靜,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這是天地文理之順;日月失色,星辰移位,雷電震怒、寒暑失常、河海不靜,山崩地裂,旱澇饑荒,這是天地文理之逆。愚人認為天地文理的順逆是天地造就,本來如此,不可改變,只能生畏懼之心,無可奈何。世間的各種人事現象,如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風俗等,是時物文理。君王體道,臣忠為民,民風淳樸,政通人和,這是時物文理之順。君臣放蕩淫逸,貪權謀利,壓迫民眾,民風奸詐澆薄,淫亂賊盜猖獗,這是時物文理之逆。時物文理的順逆決定著天地文理的順逆,如時物文理順則天象清明,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時物文理逆則天顯異象,地理亦然。歷史上的鄒衍下獄,六月飛霜;齊婦含冤,三年不雨;荊軻刺秦,白虹貫日等,正為天人感應的寫照。 這裡為何用一“我”字?筆者認為,此為神之自稱,神以時物文理之順逆而降福禍也!

2。愚為愚弄,虞為欺騙。一些版本把“其”字寫作“期”,為謬,“其”此句為助詞。世人把善搞愚弄欺騙,耍小聰明的人看為明智,我則看那些不行愚弄欺騙,誠實篤信,敬拜真神的人為明智(世人多視那些信仰真神,誠信行善的人為不明智,甚至為愚蠢。);世人以驚世駭俗的神蹟奇事為神聖,我則以常聞常見的尋常事物為神聖。後句之意與“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所以神也。”略近。

天地神道不可見,因物以見之,觀於物之生死有時,而天地神道之明哲可知矣。性命之道,始於有作人難見,及至無為眾始知。故古來修真上聖,當有作之時,黜聰毀智,韜明養晦,斡天關,回斗柄,採藥物於恍惚杳冥之鄉,行火候於無識無知之地,委志虛無,神明默運,雖天地鬼神,不可得而測度,而況於人乎?乃人不知其中奧妙,或以愚度聖人,彼豈知良賈深藏,若虛而實有,不愚之運用乎?當無為之時,和光同塵,積功修德,極往知來,一叩百應,神通廣大,智慧無邊,而人或以奇期聖人,彼豈知真常應物,而實非奇異之行藏也。聖人不愚,亦如時物文理之哲,聖人不奇,亦如天地文理不聖。聖人也,所參天地之化育,而德配天地者也。

故曰:“沉水入火,自取滅亡”。

【字解】水,指腎水,在易象為坎卦。火,指心火,在易象為離卦。

【釋義】以坎水填入離火之中,使後天坎離復為先天乾坤,則人心滅亡,而天性復現,到此築基完成。

【白話文】故古語說:“(追求“愚虞”和“奇期”的)如同於投於水火之中,自取滅亡。”

此句水火,

有解為內丹取坎填離者,有解為酒色財氣者,皆謬。沉水入火其實暗指神降災於世人的二個事件。一是神發大洪水毀滅全地(全球),僅留挪亞一家。“凡有血氣的人,他的盡頭已經來到我面前。因為地上滿了他們的強暴,我要把他們和地一併毀滅。”(創世紀六章13節)“水勢在地上極其浩大,天下的高山都淹沒了。水勢比山高過十五肘,山嶺都淹沒了。凡在地上有血肉的動物,就是飛鳥,牲畜,走獸,和爬在地上的昆蟲,以及所有的人都死了。”(創世紀七章19~21節)二是神降天火毀滅蛾摩拉、索多瑪二城,僅留亞伯拉罕的侄兒羅得一家,因為這二城的人不敬拜真神,反敬拜各種偶像,且淫亂不堪。“耶和華說:索多瑪和蛾摩拉的罪惡甚重,聲聞於我。”(創世紀十八章20節) “亞伯拉罕仍舊站在耶和華面前。亞伯拉罕近前來,說:無論善惡,你都要剿滅嗎?假若那城裡有五十個義人,你還剿滅那地方嗎?不為城裡這五十個義人饒恕其中的人嗎?將義人與惡人同殺,將義人與惡人一樣看待,這斷不是你所行的。審判全地的主,豈不行公義嗎?耶和華說:我若在所多瑪城裡見有五十個義人,我就為他們的緣故饒恕那地方的眾人。”(創世紀十八章23~26節)“羅得到了瑣珥,日頭已經出來了。當時,耶和華將硫磺與火從天上耶和華那裡降與所多瑪和蛾摩拉,把那些城和全平原,並城裡所有的居民,連地上生長的,都毀滅了。羅得的妻子在後邊回頭一看,就變成了一根鹽柱。亞伯拉罕清早起來,到了他從前站在耶和華面前的地方,向所多瑪和蛾摩拉與平原的全地觀看,不料,那地方煙氣上騰,如同燒窯一般。”(創世紀十九章23~28節)無論是沉水還是入火,都是世人悖逆神的誡命,任意妄為導致的結果,故曰:自取滅亡。

人之慳貪恩愛,如水淵也;酒色財氣,如火坑也。一切常人,不窮天地造化之道,不究聖功性命之學,自暴自棄,以假為真,以苦為樂,沉於水淵而不知,入於火坑而不曉,自取滅亡,將誰咎乎?

自然之理靜,故天地萬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

【字解】浸,浸潤,充滿。勝,主宰。

【釋義】自然之道,主靜立極,空空洞洞,無中生有,《老子》曰:”清靜為天下正。“天地萬物遂得以生化。天地之道充滿其中,天為陽。地為陰,因此陰陽之道主宰於萬事萬物之中。靜極生動,陰極生陽,陽極消長。互資互根。如此相推,則天地萬物生生化化,順其自然,不失其序也。

【白話文】天地日月依其自然規律靜靜地執行著,故天地萬物得以生存、生長。天地之道是浸潤漸進的,陰極生陽,陽極生陰,陰陽相互轉化,而四季成序,萬物生長,都按照一定的規律自然順暢的運動。

浸為浸潤、充滿,

勝為主宰、統御,推為執行、轉化。大道的本質是靜,故能靜極生動,無中生有,產生天地萬物。《老子》曰:”清靜為天下正。“ 大道浸潤充滿於天地之中,陰陽統御於萬物之中且相互轉化,陰極生陽,陽極生陰,萬物的生長變化都按照一定規律有序執行。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名,長養萬物。無形無名,自然至靜之道。然靜者動之基,靜極而動,天地萬物即於此而生焉。一生天地,而天地即得自然之道以為道,故天地之道浸。浸者,浸潤漸入之謂,亦自然之義。惟其浸潤自然,動不離靜,靜不離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故陰陽勝。動為陽,靜為陰,動極而靜,靜極而動,陰極生陽,陽極生陰,陰陽相推,四時成序,萬物生成,或變或化,無不順之,造物者豈有心於其間哉?蓋以自然之道無形,無形而能變化,是以變化無窮也。

是故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至靜之道,律歷所不能契。

【字解】違,違抗,改移。制,制訂,採用。契,契合,規定

【釋義】聖人明白自然之道不可隨意違抗,因而採用至靜之法,只有靜才能體悟天道、才能識別五賊,才能天人合發,才能反爭造化。一切修為,都是從靜中自然生出。能靜片刻字,可以 攢足一年之氣候,這是律歷所不能規定的。

【白話文】所以。有人知道天地自然規律是不可違背的,人應該與天地合,順其道而行之道是無形的,而天文曆法是有形的,卻無法提示和包括無形的“至靜之道”

聖人明白

大道不可隨意違背,因而創立至靜之道,用來修養己身,體悟大道,進而入道得道。契為契合、符合。因為大道無形,是刻板、有限的世間律法和曆法所不能測度和契合的,只能以至靜之道去體察。

至靜之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觀念。在道德經中老子多次提到靜:“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覆命。”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在聖經中也多次提到靜:“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以賽亞書三十章十五節)”。“凡有血氣的,都當在耶和華面前靜默無聲(以賽亞書2:13)。”“耶和華必為你們征戰,你們只管靜默,不要做聲(出埃及記14:14)。”“你們要休息(安靜),要知道我是神(詩篇46:10)。”“你當信靠神,安息在祂安排的環境中(傳道書)。”其實,靜不但對人身心大有裨益,而且也是基督徒靈命成長的重要方式。蓋恩夫人在著名屬靈書籍【更深經歷耶穌基督】一書中將靜默靈脩法作了深入詳盡的介紹,她說:“人不能靠自己的努力活動來達成與神的聯合,因為只有神主動與人相交,而祂(神)是照著人安靜或被動的程度來與人相交的,因此人越安靜被動在神的面前,就越容易更深的與神聯合和溝通,人只能在單純與安靜中與神聯合溝通。藉著安靜來就近基督,這條路是最好的,一點危險也沒有。” 至靜之道其實相當於中國傳統氣功的靜功修養法,也是傳統氣功的核心法門。一提氣功,很多基督徒會反對,斥其為交鬼之法,是巫術,認為練習中會與魔鬼溝通,誤入歧途。筆者認為有這種看法的基督徒不瞭解真正的傳統氣功,其屬靈生命也很是稚嫩。氣功修養的核心就是靜,不必非要擺什麼姿勢,限制時間地點等等,傳統氣功早就有“行住坐臥,不離這個;二六時中,皆可入道。”的說法。“這個”即是靜,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稍有空閒皆可放鬆身心進入安靜(安息)狀態,只要能安靜即是練功,就能身心獲益。那些反對氣功的基督徒,難道你們在生活中一點時間都靜不下來嗎?如果是,那可以肯定你們沒有真正與神的聯合和溝通。至於交鬼之說則更為荒謬,因為只要是真正的基督徒,一定有聖靈內住同在,聖靈即神賜下的保惠師,住在信徒身體裡面保護引導信徒,既如此,又有何懼?若安靜就是交鬼或異端,蓋恩夫人就不會說藉著安靜來就近基督,這條路是最好的,一點危險也沒有了!老子曰:“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至哉斯言!

聖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者也。惟與天地合德,故不違天地自然之道,因而裁製變通,與天地同功用。何則?自然之道,非色非空,至無而含至有,至虛而含至實,有無兼該,虛實並應者也。故以言其無,則虛空一氣,無聲無臭,其為道也至靜,靜至於至,雖律歷之氣數,有所不能契。夫律歷能契有形,不能契無形,至靜則無形矣,律歷焉得而契之?[囟/比]陵師所謂有物先天地,無名本寂寥者是也。

爰有奇器,是生永珍 (

於是聖智造邏輯,永珍更新。)

。八卦甲子,神機鬼藏。(

資訊通的甲等學子,神機韜略。)

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進乎象矣.

*(明明白白地進入現象中了)。

【字解】

奇器,奇異之器。永珍,永珍變化。象物象,指事物的本來面目。

【釋義】有

奇異之器,才能產生永珍。八卦甲子之中,藏有鬼神莫測之機。陰陽相勝的法則,昭昭然可以揭示事物的本來面目了。

《參同契》、《悟真篇》等類丹經,多以卦象干支描述自身修練中的陰陽變化、亦宗此義也。

【白話文】

於是,聖人就發明了一種神奇的東西,用以昭示天地萬物之象。這就是陰陽八卦和六十甲子。神之中機,鬼之屈藏,無不包括在內。陰陽相生相剋之術。與天地之道暗合(陰符),故能昭示天地之間的永珍。

此句“永珍”

多寫為萬物者,“盡”多寫為進者,不確,應依褚本。“愛”為於是之意。“奇器”有解為陰陽者,有解為丹田者,有解為奇門遁甲者,皆非。有人認為此句突兀,難以解釋,其實聯絡上文,自然明瞭。易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器即有形質的器具。因聖人藉助至靜之道修養,久之自然可以入道得道,此道入於人身,人即成為載道之器,此器非凡器,故曰奇器,對基督徒來說,即是聖靈內住。八卦甲子即各種易學術數。神機鬼藏即隱顯莫測、變化無方的靈界事物。陰陽相勝之術即陰陽之道,世間各種事物、有形無形皆可用陰陽之理模擬、分析、判斷。陰陽相勝之術千百年來被廣泛運用在易學、算術、曆法、醫學、兵法、武學、建築、風水、化學、音律領域,現代複雜的計算機系統也只是用0、1二進位制法則分析處理各種複雜的資訊資料,此二進位制即是陰陽之術的應用。因聖靈來自神賜,具有神性,世間永珍森羅,有形無形,無不盡顯其中(即宇宙全息),甚至八卦甲子之學,神鬼運化之機,陰陽相勝之術也可窮盡無遺地顯明其中,故曰昭昭乎盡乎象矣。當然,這需要高深的靈脩層次才能作到,也要視乎神的揀選和恩賜。

有人會問:所謂的得道者,是否就是那些自古以來氣功修煉層次很高並具有超常功能的人?答:不然,在舊約時代,得道者指的是那些信靠獨一真神(即上帝、耶和華)並遵行神的律法的人,進入新約時代,只有信靠耶穌基督(耶穌釘十字架是為世人作了贖罪祭)才是真正的得道,才能有聖靈進入,獲得永恆生命,任何透過氣功修煉具有超常功能的人(包括佛道修行者),若不信靠耶穌基督,斷不可謂得道。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這裡說的到父那裡去,就是進入神(道)的國度與神聯合,也就是得道。

以言其有,則造化不測,包羅一切,其為器也最奇,器至於奇,是謂神器。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故永珍森羅,八卦相蕩,甲子迴圈,神之伸機,鬼之屈藏,無不盡在包容之中。[囟/比]陵師所謂能為永珍主,不逐四時凋者是也。靜道者,無名天地之始;神器者,有名萬物之母。老子所謂無慾以觀其妙者,即觀其始也;有欲以觀其竅者,即觀其母也。非有不能成無,非觀竅難以觀妙。觀妙之道,萬有皆空,無作無為;觀竅之道,陰陽變化,有修有證。聖人不違自然之道,因而制之,觀天道,執天行,從後天中返先天,在殺機中盜生機,顛倒五行,逆施造化,以陰養陽,以陽化陰,陽健陰順,陰陽混合,由觀竅而至觀妙,由神器而入至靜,由勉強而抵自然,有無一致,功力悉化,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進於色象之外矣。要知此術非尋常之術,乃竊陰陽、奪造化之術,乃轉璇璣、脫生死之術。昔黃帝修之,而乘龍上天;張葛許修之,而超凡入聖;以至拔宅者八百,飛昇者三千,無非由此道而成之。籲!陰符經三百餘字,句句甘露,字字珠玉,示性命不死之方,開萬世修真之路,天機大露,後世丹經子書,雖譬喻千般,無非申明陰陽相勝之術,有志者若見此經,誠心敬閱,求師一訣,倘能直下承當,大悟大徹,勤而行之,以應八百之讖,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