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糧於地,高標準農田建設助力糧食豐產

今天的良田,明天的飯碗。建設高標準農田是夯實糧食生產能力基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的關鍵舉措。近年來,我市全面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結出累累碩果,為糧食豐產豐收提供了堅實基礎。

藏糧於地,高標準農田建設助力糧食豐產

持續提檔,高標準農田夯實農業高質量發展基礎

仲夏時節,城廂鎮東林合作農場一片高標準農田裡,秧苗綠意盎然、根肥葉壯。透過無人機從高空俯瞰,只見滿眼綠意、阡陌縱橫,田塊之間溝渠分明,蔚為壯觀。一位面板黝黑、穿皮鞋的高個子,仔細觀察著田間水稻的長勢。他就是東林合作農場的“田管家”徐堅。這片高標準農田是這兩年剛剛提檔改造的。它不僅達到了田成方、渠相通、路相連等基礎條件,更實現了土壤墒情自動採集、自動化精準灌溉、無人機作業等“智慧化”改造,手機點一點,自動灌排;滑鼠點一點,大田的溫度、溼度、苗情、蟲情、墒情在農業資訊平臺詳細顯示;遙控按一按,從插秧、施肥到植保等環節都能實現無人機械化,省時省力增效,高科技保豐收。

以前,這裡是一些零散的“低產田”“邊角田”,經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後,好處顯而易見。交談中,徐堅扳著指頭說,首先,高標準農田改造,優化了農田空間佈局,不僅可以讓大型機器進得去,耕作方便,省時又省心,更利於無人農業機械化耕作。其次,可配建高效節水灌溉智慧化控制系統,讓進水速度更快。以前的水泵上水量小、能耗大,現在的水泵效率高、還節能,田裡的淨水系統也極好,利於糧食適度規模經營。“田成方、渠成網、路相通、溝相連、土壤肥、旱能灌、澇能排、產量高。”說起村裡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橋村黨委書記朱利兵如是說。據介紹,這兩年,該村正分期推進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專案,透過減少明渠採用管道灌溉,小田塊合併成大田塊,有效利用廢溝塘、低窪地、零散地等,全村增加了農田120畝左右。接下來,項橋村將應用高效節水灌溉方式、農田尾水生態排放、輪作休耕、水稻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等措施,帶來農業投入品減量增效,降低面源汙染,提升生態效應。

沙溪鎮泰西村2019年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截至目前,該村實現了全覆蓋。 其中,800畝水稻綠色高質高效建立專案區成為全市展示糧食生產新技術、新模式的一個視窗。如今的泰西村是一派村美、房美、田美的好風光。“現在還裝了路燈,村民們吃完晚飯,沿著村路走一走,看看風光,鍛鍊身體。田園好似公園。”泰西村委會副主任王惠說。農田平整、田間道路修築、生態水渠開挖、連片化整理……近兩年來,我市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為全市農業高質量發展夯實了堅實基礎。

藏糧於地,高標準農田建設助力糧食豐產

穩產保供,高標準農田建設助力糧食產量逐年攀升

對糧食增產增收,農民有著最大的期盼。 “今年小麥畝產達到960斤,創了歷史新高。1000多畝小麥,至少增收15萬元。”談及今年夏糧的收成,種植戶鄭建樂呵呵地說。他告訴記者,糧食能持續高產,高標準農田建設功不可沒。原來三四十畝一個小泵站,加上“漏水”的泥渠,僅僅灌溉就讓人跑斷腿。如今高標準農田上,1個泵站就能服務兩三百畝地。在小田塊也整理成大田塊後,宜機化的農田作業環境讓更少的人來種植更多的土地,作業效率提高30%以上。一支7~8人的種植隊伍,能夠輕鬆管理1000畝地。鄭建均說: “農業基礎設施完善後,原來的低產田也變為了高產田。一年兩季,畝均增產50~80斤。”

在太倉,像老鄭這樣充分感受夏糧豐收喜悅的農戶非常普遍。今年,我市夏糧生產再創新高!近日,市統計部門公佈夏收糧食主要資料。我市夏糧播種面積14。72萬畝、單位面積產量316。34公斤/畝、總產量4。65萬噸,夏糧面積、單產、總產實現“三增”。作為我市最主要的夏糧作物,小麥播種面積14。43萬畝,同比增長3。0%。

近年來,我市堅決貫徹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部署,壓緊壓實糧食穩產政治任務,按照“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不減少”的目標要求,認真履行糧食生產政策,糧食生產能力得到穩步提高。據介紹,為保障糧食播種面積,穩步提高糧食產量,近兩年來,我市進一步提高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打造“宜機化、生態化、景觀化、現代化”的高標準農田。組織開展“兩區”劃定工作,2019年我市完成上級下達的“兩區”劃定任務17。5萬畝,為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奠定了堅實基礎。

高標準農田,到底“高”在哪?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相關負責人給出這樣的答案:高標準農田是指田塊平整、集中連片、設施完善、節水高效、農電配套、宜機作業、土壤肥沃、生態友好、抗災能力強且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的耕地。高標準農田專案區比非專案區的機械化水平提高15~20個百分點,規模經營土地流轉率提高30個百分點,新型經營主體佔比提高20個百分點以上;可節水20%~30%、節電30%以上,節藥達到19%,節肥達到13%;透過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產出效率,平均每畝節本增效約500元。

藏糧於地,高標準農田建設助力糧食豐產

藏糧於地,高標準農田建設讓太倉人飯碗端得更穩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現代化發展的基礎工作,它有利於提升農業基礎設施水平,提高土地產出效益,有利於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更有利於改善城鄉生態環境,對保障糧食安全、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介紹,近年來,我市全面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每年投入上億元資金,傾力打造“宜機化、生態化、景觀化、現代化”的高標準農田,提高農田抗災減災能力、農田排灌能力和農機作業能力。“十三五”期間,全市共建設高標準農田10。24萬畝,僅2021年,我市就新建高標準農田2。9萬畝。按照《太倉市“十四五”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我市將實施農田連片整治三年行動,進一步加大財政補助力度,畝均補助最高5000元。2021年已新建高標準農田2。9萬畝,計劃再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5萬畝,實現高標準農田建設動態全覆蓋。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確保“穩面積”“穩產量”,總體提升農田建設標準、土地經營規模、農田土壤質量、農業生產水平、農村整體環境。

與此同時,我市在築牢高標準農田“耕”基之餘,還在田間地頭掀起“數字風”。東林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獲評江蘇省糧食生產“無人化農場”。該農場在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基礎上,透過在拖拉機、插秧機、收割機上加裝IOT裝置,提升裝置的智慧化作業水平,實現“無人化”作業。沙溪鎮莊西村、項橋村,璜涇鎮雅鹿村等地也將實施智慧化專案。今後,農民們在手機上點一點就能灌溉,插秧、收割、耕地都可無人作業,農民更“慧”種地,感受到數字農業帶來的便捷。

“藏糧於地”,高標準農田是重要基礎。據悉,今後,農業農村部門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力組織協調各區鎮,進一步完善規劃設計,全面加快專案推進速度,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力爭實現高標準農田“建設一片、成效一片、致富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