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選擇企業的12條準則

巴菲特認為在投資時要以企業分析師的眼光,而不是市場分析師的眼光,也不是宏觀經濟分析師的眼光,更不是股票分析師的眼光。這意味著,巴菲特首先是一個企業家。巴菲特選擇企業有以下準則:

企業準則:企業是否簡單易懂?企業是否有持續穩定的經營歷史?企業是否有良好的長期前景?

管理準則:管理層是否理性?管理層對股東是否坦誠?管理層能否抗拒慣性驅使?

財務準則:重視淨資產回報率而不是每股盈利;計算真正的股東盈餘;尋找具有高利潤率的企業;每一美元的留存利潤,至少創造一美元的市值。

市場準則:必須確定企業的市場價值;相對於企業的市場價值,能否以折扣價購買到?

巴菲特選擇企業的12條準則

1。簡單易懂

巴菲特瞭解旗下所有企業的營收、成本、現金流、勞資關係、價格彈性,以及資本配置的需求。

華盛頓郵報、蓋克保險公司、大都會、可口可樂、富國銀行、通用動力公司、美國運通、IBM、亨氏食品,這九大企業的業務模式都很清晰明確。

2。持續穩定的經營歷史

巴菲特不僅規避複雜,他還規避陷入麻煩的企業,經歷重大變化的企業會增加犯錯的可能。最好的回報來自多年穩定經營提供同樣產品或服務的公司。巴菲特幾乎不關注熱門股,如果一家企業展示了持續穩定的經營歷史,年復一年提供同樣的產品和服務,推測其持續成功就是合理的。一個合理價格的好企業,比便宜價格的壞企業更有利可圖。

3。良好的長期前景

巴菲特把企業分為兩類:少數偉大的企業和多數平庸的企業。

他定義特許經營權企業的特點:1被需要或渴望;2無可替代;3沒有管制。

這種公司具有價格彈性,它令企業能夠獲得超出平均的資本回報。這些偉大的企業都有“護城河”,就是競爭優勢。普通企業只能在價格上競爭,最佳方式是成為低成本供給者。這類企業能健康賺錢的唯一時機是供給短缺的時期,但這一因素極難預測。

4。管理層的重要性

配置公司資本的能力,是管理層最為重要的能力,因為這將決定股東的價值。公司在成熟階段會產生額外的現金。如果這些現金保留在企業內部能產生高於平均的資產回報率,高於資金的成本,這是符合邏輯的。如果保留的現金投資於那些低於平均回報的專案,則是非理性的。

有時候管理層為了保持增長會透過併購其他公司購買增長。這時風險會更大。巴菲特認為,如果資金不能投資於超越平均回報率的專案,唯一合理的做法就是分給股東。具體做法有兩種:分紅或者回購股票。在巴菲特投資的上述9家企業中幾乎都出現過回購股票的現象。

5。管理層坦誠對待股東

巴菲特認為管理層需要報告資料,無論是會計報表之內還是之外的,這些資料要回答三個問題:

1 公司的大致估值?

2 公司有多大可能性達到未來目標?

3 鑑於過去的表現,管理層乾的如何?

巴菲特稱讚那些有勇氣公開討論失敗的管理層。巴菲特相信,坦率的品質會令管理層至少與股東一樣受益。

6。擺脫慣性

1 拒絕改變當前的方向;

2 閒不住,僅僅為了填滿時間,透過新專案或併購消化手中的現金;

3 滿足領導者的願望,無論其多麼愚蠢,下屬都會準備好可行性報告;

4 同行的行為引起沒頭腦的模仿。

無力抗拒慣性驅使,常常是因為公司股東不願意接受基本面變化的事實。很多人寧願購買新的公司,也不願直面現有的問題。巴菲特曾經在課堂上展示了37個失敗的投資銀行,各自都具有很多優勢,但失敗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對他人的盲目模仿。

巴菲特識別管理層的小竅門:回顧過去幾年的年報,尤其是管理層發表過的對未來的策略。然後比照今天的結果,看看實現了多少?過去的策略和現在的策略有何不同?他們的思想如何變化?

管理層很重要,但再好的管理層也無法挽救一個“製造馬鞭的企業”,所以企業財務準則更加重要。

7。重視淨資產回報率

分析師們常常以每股盈利來衡量一個公司的表現。但巴菲特認為每股盈利是一個過濾嘴,因為公司會留存上一年度的公司部分盈餘,這樣每股盈利自然就增加了。衡量公司年度表現,

巴菲特傾向於淨資產回報率,就是盈利除以股東權益。股東權益以成本計算,而不是市值。

其次還要剔除非經常性專案(例如奧運會),因為這不是正常狀況。

同時,一家優秀的企業應該在沒有負債的情況下也能創造良好的回報。那些依靠高槓杆負債而產生高回報的企業令人擔心。

8。股東盈餘

相對於現金流,巴菲特更喜歡使用股東盈餘——一家公司的淨利潤,加上折舊、損耗、攤銷,減去資本支出和其他必需的營運資本。巴菲特承認,股東盈餘這項指標無法提供精確的數字。計算未來的資本支出經常只能預估,他引用凱恩斯的名言:“寧要模糊的正確,不要精確的錯誤。”

9。利潤率

提高利潤裡最佳的方法是控制成本。因此,巴菲特很喜歡那些節儉的經理人。巴菲特自己也是節儉的楷模。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沒有法務部門,也沒有公關部門或者投資者關係部,沒有MBA員工組成的收購兼併策略規劃部門,稅後成本不到營運利潤的1%,是同等規模公司的1/10。

10。一美元原則

巴菲特創造了一個指標,不僅可以迅速測試出公司的吸引力,而且能衡量公司管理層為股東創造價值的成果。這個指標就是“一美元原則”:公司每留存一美元的利潤,至少應該創造一美元的市場價值。如果市值的提升超過留存的數字,就更好了。這個原則可以幫助我們在股市裡挑選出優秀的企業。

11。確定企業價值

一些人喜歡用簡單的方法確定公司的價值:低市盈率、低市淨率和高分紅率。

但巴菲特相信“一個公司的價值決定於在其生存期間,預期產生的所有現金流,在一個合理利率上的折現。

”這樣你只要確定兩個變數:現金流和合適的貼現率。巴菲特只使用美國政府長期國債的利率作為貼現率。例如,華盛頓郵報1973年的股東盈餘是1040萬美元,國債利率是6。81%,公司的價值就是1040萬除以6。81%,是1。5億美元。

12。低價買入

如果巴菲特算出股價僅僅略微高於內在價值,他是不會買的

。因為公司只要未來經營出現波動就會導致虧損。反之,如果內在價值與股票價格之間的安全邊際足夠大,風險就小很多。巴菲特運用安全邊際理論,以低價買到傑出的公司,然後,當市場糾正其錯誤迴歸正常時,伯克希爾就將獲利。

巴菲特投資10。23億美元買入可口可樂,買入期間可口可樂的估值平均151億美元左右,巴菲特計算的估值是207億美元,或381億美元,或483億美元。(根據不同的增長預期)巴菲特的安全邊際從保守的27%到樂觀的70%。

大家覺得以上巴菲特的12條選股原則適用於中國股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