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泉菜刀拍蒜拍斷,張小泉總經理說中國人切菜方法不對?

張小泉菜刀拍蒜拍斷,張小泉總經理說中國人切菜方法不對?

近日,一則新聞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廣州一位女士用新買的張小泉菜刀拍蒜,沒想到菜刀竟然“一刀兩斷”,她帶著疑惑去向客服討個說法,但卻得到了給為讓人憤怒的解釋。

張小泉菜刀拍蒜拍斷,張小泉總經理說中國人切菜方法不對?

在圖片中可以看到,客服非常直接地迴應:“不能”,有網友對此表示很疑惑,“不能拍蒜的刀,是裝蒜的刀”,“電視上的大廚都是用一把菜刀完成所有準備工作,不能拍蒜的菜刀,要它何用?”。百年的老字號“張小泉”,一時間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大家在家裡都是用刀拍蒜的,現在告訴我們菜刀不能拍蒜?這實在是公眾不能接受的。

接著,張小泉的官方賬號出來解釋:“一般情況下,我們家菜刀的常規刀具是可以用來拍蒜的,但如果是專用的硬度高的刀具,就會有斷刀的風險”,雖然還是不能接受,但也算是一個說得過去的解釋了,張小泉的關注度也就沒能高了。

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網友就扒出他們家的黑料:說是張小泉的總經理表示,中國人切菜方式都是錯的,米其林大師切菜就不會斷刀。好傢伙,張小泉算是又一次成了大眾的焦點。

張小泉菜刀拍蒜拍斷,張小泉總經理說中國人切菜方法不對?

在我看來,首先,張小泉的經營活動是賣菜刀,也就是說他們需要負責的是設計一把好菜刀,並且用心的去最佳化產品,老百姓怎麼切菜並不在他們需要重點關注的範圍,再者說,張小泉作為一個百年老字號,一個民族企業,那他的受眾消費者就應該是我們的平民老百姓,既然這樣的話,那張小泉就應該把菜刀設計的符合中國老百姓的用法,而不是去說菜刀米其林大廚用不壞,用得好。中國老百姓信任了幾百年的品牌,現在竟然說我們用的不對,掙著中國老百姓的錢,還得說中國老百姓用得不好,我覺得這實在是有所降低百年老字號的水準,有所敗壞民族企業的道德招牌。

第二點,咱中國老百姓的切菜方法本來就沒錯,但凡瞭解過切墩的人其實就該瞭解,那切菜方法那有什麼對錯啊,只要適合自己,切著順手,不傷著自己和別人,那就是對的啊。但真要進一步說,咱就說,中國人慣用的刀法,是跳刀刀法,米其林大師有一種切法呢,叫做閘刀刀法,可是在我們實際的運用中呢,無論是中餐還是西餐,還是那米其林大廚,用的都是跳刀刀法。所以啊,張小泉的總經理吹噓了半天米其林大廚的切菜方法,到頭來竟然發現人家米其林大廚的切菜方式竟然和中國老百姓一樣。這無疑是一個響亮的耳光,打在了張小泉總經理的臉上。

第三點,咱就是說,張小泉創始於1628年,明朝崇禎元年,到現在快400年了,而米其林是1900年才有的,那中間的200多年,中國老百姓是怎麼切菜的呢?再說了,論資排輩,那中國老百姓的烹飪方法也要比米其林大廚更為切合生活實際了吧?怎麼能讓一箇中國品牌說人家米其林是對的,我們是錯的呢?我們為什麼要培養民族企業?我想提升我們國家的形象,證明我們國家的實力會是其中的一條原因,可現在張小泉這個中華老字號,卻讚不絕口地稱讚米其林,不怕別人看咱笑話啊?

拋開這件事來說,這些老字號在老百姓心中代表的是信賴與質量,老百姓也相信歷經百年的沉澱這些老字號的產品也會更成熟更穩定,但現在很多老字號面臨的問題就是:不思進取、吃老本,這種現象當然是要改變的,但一定要注意方法,求創新,變方法,而不是把新的全部吸收,保留舊有成分中的精華部分,同時也想吸收新生事物中的優秀內容,“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當然,作為民族企業,更應該有民族自信,不是外國的東西都是好的,張小泉總經理為什麼會上來就說人家米其林大師這個好那個好啊?想必是其自身便認為外國的東西就是比咱的先進,所以外國就是對的,咱們就是錯的。這種觀點不光不正確,還是極其危險的,如果民族企業抱著這樣的觀點去搞創新謀發展,那久而久之本民族的文化元素就會被全盤西化,老百姓也會在其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到那時候民族企業就成了一個殼子,裡面裝的都是外國的,這怎麼行!所以我們提文化自信,民族企業一定是踐行的。

總的來說,張小泉這一事件給了我們很多思考和警示,也給很多民族企業敲響了警鐘,民族企業是咱中華民族在商業界的門戶和臉面,民族企業撐起來的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如此看來,張小泉斷的可不只是菜刀,斷的是他自己的脊樑骨。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民族企業更應該有不凡的氣質,極高的品質,才能為中華民族打出更好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