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華錄》張好好是誰?問杜牧

《夢華錄》張好好是誰?問杜牧

《夢華錄》裡的東京第一花魁張好好出場就顧盼生輝、傾國傾城,且唱功一流,瞬間就驚豔了時光和歲月;

有一段張好好對宋引章的臺詞非常精闢,“我們雖然出身卑微,是絲毫不起眼的賤籍,說到底也是靠本事吃飯的女子,根本不需要深感自卑和憂慮” ;

幾句話便點醒了宋引章,作為東京城風光無限的花魁,她很清楚自己的位置,活得清醒淡然。

歷史上有張好好這個人物嗎?還真有,也是位色藝雙絕的樂伎,真實的張好好活的可沒《夢華錄》裡那位張好好瀟灑;

因為她的遭遇,唐代大詩人杜牧為她寫了一首五言長詩,這卷長詩是杜牧流傳下來的唯一墨寶,如今,可以說價值連城,張好好也因此流芳千世。

《夢華錄》張好好是誰?問杜牧

《夢華錄》的故事發生在宋朝,而歷史上的張好好生活的年代在唐朝。

那一年,杜牧回到京城以後,被分配到洛陽做監察員。在洛陽,他又一次遇到了當壚賣酒的樂伎張好好。

杜牧作為唐代風流才子,年輕時經常問柳青樓,有詩為證“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杜牧認識張好好的時候,剛考中進士不久,在江西觀察使沈傳師那裡做幕僚;

那時的張好好剛剛十三歲,初登歌場,一鳴驚人,未更人事,自然不懂得,這失去自由的樂伎生涯,對於她的一生意味著什麼;也許她滿心喜悅地以為,一扇富麗繁華的生活之門,已向她砰然開啟。

那時的張好好“翠茁鳳生尾,丹臉蓮含跗”,就像是新長出翠尾的鳳凰,又像是初開的紅蓮花,色藝雙絕令杜牧怦然心動,才子佳人一眼萬年,相見恨晚。

沒想到,杜牧還沒有看夠這朵嬌豔的紅蓮花,結果,沈傳師的弟弟搶先一步,橫刀奪愛,將張好好納為了小妾。

杜牧有苦難言,出嫁時,張好好寫了一首詩:“孤燈殘月伴閒愁,幾度悽然幾度秋。哪得哀情酬舊約,從今而後謝風流。”

杜牧後悔不已,當歲月過後,有人蹉跎了歲月,有人大意了荊州……

《夢華錄》張好好是誰?問杜牧

本以為此生不會再相逢,哪知道故事並沒有結束,六年後,洛陽,故人重逢。世界就是如此的小,小到我們註定無處可逃。

此時,她已被薄情的丈夫拋棄,流落民間以賣酒為生,生活的艱辛,早已讓曾經能歌善舞、風姿綽約的張好好失去了昔日的容顏,如今已是一個飽經滄桑的女子了。

曾經“自此每相見,三日已為疏”,曾經“玉質隨月滿,豔態逐春舒”,均成前塵往事;

再相見,你已是“婥婥為當壚”,我已是“少年垂白鬚”, 理想和激情早已遠去,早已物是人非,這世間最讓人傷感的事情莫過於此,所謂英雄末路,所謂紅顏白髮。

想到這裡,不禁“灑盡滿襟淚,短歌聊一書”,淚水已經灑滿我的衣衫,就用這首詩懷念你和祭奠我們的愛情吧。

於是,就有了這卷著名的感舊傷懷的五言詩卷——《張好好詩》,滿是杜牧無限的遺憾和悲愴;

《夢華錄》張好好是誰?問杜牧

在這首五言長詩裡,杜牧用精湛的詩歌語言,濃墨重彩地追憶了張好好六年前初吐清韻、名聲震座的美好一幕;唏噓感慨了對於張好好升浮沉淪的悲劇生涯的同情、憐愛與遺憾。

杜牧的《張好好詩》寫得好嗎,當然好,全詩情緒飽滿,文辭清秀,堪稱唐詩中的佳作。

但,更絕的是《張好好詩》的書法,是杜牧僅存於世的書詩墨跡,就這樣,一段惆悵的愛情被寫進了詩裡,並以書法的形式留存於世成為國寶。

全篇書法筆勢放縱,風格雄健,滿紙六朝神韻,很有魏、晉書法的古樸風度,是唐朝書法作品中的精品。

《夢華錄》張好好是誰?問杜牧

三百年後,宋徽宗在《宣和書譜》中就說:“氣格雄健,與文章相表裡。”

這幅優秀的作品,其顛沛流離的命運跟杜牧如出一轍。它經過宋徽宗、賈似道之手,被明朝的項元汴、張孝思收入囊中。

清朝乾隆年間,又被收入皇宮內府;清代顧復《平生壯觀》中寫到“牧之此詩,紙墨頗佳,書欲成舞”。溥儀被趕出故宮時,都帶著這幅書法作品。

1950年,琉璃廠論文齋老闆靳伯聲的弟弟在東北得到此卷,帶來北京,轉手持往上海。

近代收藏家張伯駒得知此訊息後,急托墨寶齋馬保山追尋此卷,以免此卷流失海外,終以重金購回。

1956年,張伯駒將《張好好詩帖》無償捐贈給政府,它終於結束了顛沛流離的命運,在故宮博物院裡安身立命。

《夢華錄》張好好是誰?問杜牧

一千多年過去了,一位詩人墨客的書法作品成了流傳後世的國寶;

張好好自己都不會想到,能讓她千古流芳原來始於自己的人生悲劇,一卷有情詩,幾多世間緣,詩人的墨跡跨越千年成為當今國寶,張好好的形象也因此千年不倒;

真實的張好好雖然沒有《夢華錄》裡的那位張好好幸運,但是以這樣的方式流芳千年,她的不幸成就了她的幸運,只是這幸運她自己無福消遣罷了。

杜牧晚年,自知大限已至,於是,把生前的文章焚之又焚,幾乎全燒了,然而,這首張好好詩貼卻留了下來。

杜牧不是一個專情的人,卻是個深情的人,也許,他捨不得這份愛而不得的愛情吧。

傳說,當張好好聞知杜牧的死訊,一個人跑到長安送別,悲痛欲絕,自盡於杜牧墳前。

古時的青樓是風月之地,但也是最有文化、最有情調、最有品味的一個地方;

從杜十娘到李香君,從陳圓圓到李師師,從蘇小小到陳好好,一代代的青樓女子且有才、且美貌、且風情,但是卻命運多舛;

她們成就了中國文學史上一個個經典形象,她們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正所謂,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夢華錄》張好好是誰?問杜牧

附:張好好詩

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來樂籍中。後一歲,公移鎮宣城,復置好好於宣城籍中。後二歲,為沈著作以雙鬟納之。後二歲,於洛陽東城重睹好好,感舊傷懷,故題詩贈之。

君為豫章姝,十三才有餘。

翠茁鳳生尾,丹臉蓮含跗。

高閣倚天半,晴江聯碧虛。

此地試君唱,特使華筵鋪。

主公顧四座,始訝來踟躕。

吳娃起引贊,低迴映長裾。

雙鬟可高下,才過青羅襦。

盼盼乍垂袖,一聲離鳳呼。

繁弦迸關紐,塞管裂圓蘆。

眾音不能逐,嫋嫋穿雲衢。

主公再三嘆,謂言天下殊。

贈之天馬錦,副以水犀梳。

龍沙看秋浪,明月遊東湖。

自此每相見,三日已為疏。

玉質隨月滿,豔態逐春舒。

絳唇漸輕巧,雲步轉虛徐。

旌旆忽東下,笙歌隨舳艫。

霜凋謝樓樹,沙暖句溪蒲。

身外任塵土,樽前且歡娛。

飄然集仙客,諷賦欺相如。

聘之碧瑤佩,載以紫雲車。

洞閉水聲遠,月高蟾影孤。

爾來未幾歲,散盡高陽徒。

洛城重相見,婥婥為當壚。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鬚。

朋遊今在否,落拓更能無?

門館慟哭後,水雲愁景初。

斜日掛衰柳,涼風生座隅。

灑盡滿襟淚,短歌聊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