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硬碟怎麼買?看這兩個關鍵指標就夠了

源自:電手

推薦閱讀:關掉電腦彈窗廣告,看我

現在配家用電腦,都會選擇至少一個 SSD(固態硬碟)作為系統盤。

與老式 HDD(機械硬碟)相比,SSD 在各方面都佔盡優勢,速度更快、更安靜、功耗低、體積小……

固態硬碟怎麼買?看這兩個關鍵指標就夠了

左邊兩個 SSD,右邊兩個 HDD

之前小淙也推薦過大家,升級電腦最優先順序最高的應該是 SSD 硬碟:

電腦卡頓緩慢時別再堆記憶體了,正確升級順序是這樣

但是,現在 SSD 市場上有很多不同規格引數,到底哪種才是最適合你的選擇?

如果你是裝機小白,一定會非常混亂,這篇文章會幫助你瞭解 SSD 最重要的知識,讓你快速入手合適的 SSD。

01

SSD外形尺寸

固態硬碟怎麼買?看這兩個關鍵指標就夠了

我們先從最直觀的外形入手。SSD 有多種形狀和大小,最常見的是 M。2 和 2。5 英寸。

M。2 外形像記憶體條,它可以

直接安裝

到主機板上,因此不需要專門的電源線和資料傳輸線,讓透明機箱內更加美觀。

固態硬碟怎麼買?看這兩個關鍵指標就夠了

並且 M。2 是 SSD 的發展方向,現在的新品也大多采用這個外形。

2。5 英寸 SSD 和機械硬碟形狀相似(小 1 英寸),它需要使用 SATA 資料線與主機板連線,並且需要電源專門為其供電。均價比 M。2 便宜一些。

固態硬碟怎麼買?看這兩個關鍵指標就夠了

老款筆記本還可能會採用 mSATA 固態,它相當於 2。5 英寸的縮小版,但現在已經被 M。2 取代。

固態硬碟怎麼買?看這兩個關鍵指標就夠了

另外還有一些尋常的形狀尺寸,例如 PCle 和 U。2。

這些品種可以一生都見不到一次,為了避免大家混亂,這裡就不單獨介紹。

固態硬碟怎麼買?看這兩個關鍵指標就夠了

和其他硬體一樣,我們根據主機板介面來選擇 SSD 外形。

2。5 英寸在臺式機上

非常通用,

它和 HDD 使用相同的 SATA 介面,因此只要主機板上 SATA 介面有空餘,就能安裝 2。5 英寸固態。

時間往前推 5 年內購買的主機板,應該都支援 M。2 介面,有 M。2 就儘量選擇 M。2 介面,一方面省去線纜的麻煩,二方面一定程度上 M。2 的效能比 SATA 要好,這個後面再具體說。

很常見的做法是,用 M。2 硬碟作為啟動盤(C盤),2。5 英寸硬碟作為儲存盤。

固態硬碟怎麼買?看這兩個關鍵指標就夠了

膝上型電腦通常不會預留空間給使用者升級硬碟,判斷方法就是看筆記本後蓋能否輕鬆拆開,輕薄本通常沒戲,生產力和遊戲本機會比較大。

不過更簡單的方式是,直接百度一下你的筆記本型號,看是否支援手動擴容,支援哪種尺寸的硬碟。

02

SSD 速度

固態硬碟怎麼買?看這兩個關鍵指標就夠了

現在來到大家最關心的速度環節。

除去硬碟本身的素質,它的速度很大程度上由

「協議」

決定。

協議像是硬碟與主機板間的合同,決定他們以什麼的速度合作。

民間也常常以協議來區分不同的硬碟,目前主流的兩種協議是 SATA 協議和NVMe 協議。

固態硬碟怎麼買?看這兩個關鍵指標就夠了

根據前面的內容,你應該能夠猜到 SATA 協議

更通用,

但是它的速度不如 NVMe。

即便如此 SATA 協議的 SSD 也比 HDD 要快 5 到 6 倍,它的平均讀寫速度在 500MB/s 左右。

尤其是舊電腦升級,主機板不一定支援 NVMe,但一定支援 SATA,花 200 塊錢換一個 SATA 的 SSD,也能帶來

質變,

價效比非常高。

固態硬碟怎麼買?看這兩個關鍵指標就夠了

NVMe 協議的固態正在飛快普及,也是新電腦使用的

主流方案。

NVMe 的速度還要比 SATA 快 5 到 6 倍,最頂級的產品甚至快 10 倍。

選擇 NVMe 固態時,需要注意一個術語「PCIe 3。0」或「PCIe 4。0」。

數字越大越先進,速度越快,4。0 是能買到的最新技術。

固態硬碟怎麼買?看這兩個關鍵指標就夠了

然後還要關注代數後面的 x2 / x4 / x16。它代表硬碟的 PCle

通道數,

相當於幾車道,通道越多一次可傳輸的資料也越多。

目前 PCle 3。0 x4 的平均讀寫在 2500 到 3000MB 左右。PCle4。0 x4 的讀寫在 5000MB 左右。

這裡再補充一下協議與外形的關係。

新手常常會將協議與形狀對應。2。5 英寸就是 SATA 協議(沒錯),但 M。2 則同時有 SATA 和 NVMe 兩種可能。

M。2 SATA 和 M。2 NVMe(也叫 PCle NVMe)的區別,主要看介面,下圖一目瞭然。

固態硬碟怎麼買?看這兩個關鍵指標就夠了

然而!具體怎麼選擇,還是要看主機板的插槽,一些主機板的 M。2 插槽只支援 SATA 或 NVMe,但一些插槽

同時支援

SATA 或 NVMe。

如果你的主機板不止一個 M。2 介面,它們支援的型別也可能不一樣。

總之,能選 NVMe 就選 NVMe。

03

NAND、顆粒與快取

固態硬碟怎麼買?看這兩個關鍵指標就夠了

不管是新手還是老鳥,其實以協議作為判斷速度的標準就足夠了。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繼續深入研究的收益太小。

但考慮到網上大量的評測和資料,都會提到 NAND、顆粒和快取,這裡也簡單介紹一下。

NAND 是快閃記憶體,相當於倉庫,用來存資料,裝小電影的地方。

為了提升硬碟的容量,快閃記憶體先後發展出不同的堆放資料方式,SLC、MLC、TLC 和 QLC,目前大多數消費級 SSD 都採用 TLC 和 QLC 兩種。

固態硬碟怎麼買?看這兩個關鍵指標就夠了

快閃記憶體(倉庫)由顆粒(混泥土)組成,顆粒好壞決定 SSD 的

壽命和穩定性。

地球上就那麼幾家廠商有能力

自研生產顆粒:

三星(龍頭老大)

東芝(鎧俠)

閃迪

鎂光

英特爾

海力士

西部資料

長江儲存(國產自主,淚目)

其他品牌則從這些廠商手上獲取顆粒,質量就參差不齊。

大家選擇自研廠商的產品就好了。

有快取的固態效能一致性更好,也就是空盤和滿盤時的讀寫速度一致。缺點是斷電後可能會

丟失快取中的資料。

無快取的固態在頻繁大量讀寫時,速度可能

會有波動,

但售價更低。

固態硬碟怎麼買?看這兩個關鍵指標就夠了

不過日常家根本不用糾結這點。

小淙建議不要過多在意這些東西,因為就算知道了也沒得選,只會更痛苦。

但如果你實在想知道,可以看我們以前的文章:

SSD 背後的貓膩,無力改變的現實

總而言之,如果你只是一名普通消費者,只需要確定外形和協議就夠了。

不需要過多與其他專業引數糾纏。

雖然咱們電粉人均月入 100W。

但大家不應該盲目嫌棄 SATA 協議固態和 HDD(機械硬碟)。

NVMe 作為啟動盤固然不錯,但 SATA 固態和 HDD 作為儲存盤價效比更高。

固態硬碟怎麼買?看這兩個關鍵指標就夠了

並且 HDD 的冷儲存時間更長,即便很長時間不通電,資料也不容易丟失,這正好是SSD 所欠缺的。

所以伺服器和 NAS 裝置選擇 HDD 依然是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