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稱的《蘭亭集序》,如今到底存於何處?

蘭亭集序什麼書體

東晉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日,王羲之、謝安、孫綽等當時才華、名聲和地位都處在頂尖行列的四十一位大人物相聚於會稽山下踏青。宴會期間,眾人飲酒作樂,並且乘興曲水流觴、即興賦詩,氣氛十分和諧融洽。見此情景,王羲之將眾人創作的詩賦編成集,併為其作序,因為眾人歡宴之處叫做蘭亭,這篇序文也就得名為了“蘭亭集序”。

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稱的《蘭亭集序》,如今到底存於何處?

千百年來,王羲之一直因其無與倫比的書法造詣穩坐“書聖”寶座,而他所寫下的《蘭亭集序》則被稱作“天下第一行書”。可惜的是,如今我們所能瞻仰到的版本無不是後人臨摹之作,至於其真跡,則一直是下落不明。有人說,《蘭亭集序》的真跡被唐太宗放入了昭陵陪葬,但也有人認為,真跡早已隨戰亂損毀。那麼,結合目前的所有線索來看,這件足以被作為我國“國寶”的《蘭亭集序》最可能存於何處呢?

相傳,王羲之對自己的得意之作《蘭亭集序》十分珍惜,於是要求子孫代代將其傳承,不能交給外人。從此,不管是九五至尊還是達官顯貴,都沒能見識到過這幅傑作的真容。唐貞觀年間,太宗皇帝熱愛書法,尤其推崇王羲之的作品,甚至當《晉書》中的《王羲之傳》編撰完成後,他還專門寫了一篇《王羲之傳論》來對其進行讚揚。

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稱的《蘭亭集序》,如今到底存於何處?

然而,唐太宗從全國蒐羅到了許多王羲之的作品,卻始終沒能得到《蘭亭集序》的真跡,心中一直十分鬱悶。某一天,他得知了這樣一條訊息:王羲之的第七世孫出家在紹興雲門寺,法號智永,智永死後因為沒有後代,便將《蘭亭集序》傳給了徒弟辨才和尚。聽聞此言,太宗大喜過望,便下詔要求辨才交出真跡。然而,辨才卻表示自己並不知道《蘭亭集序》的下落。

見沒法強奪,太宗又想出了智取的方法,他派監察御史蕭翼扮成書生模樣與辨才接觸並結交。很快,蕭翼便騙取了辨才的信任,在一次聊天時,他故意拿出幾幅王羲之的作品出來炫耀,引得辨才也腦子一熱取出了藏好的《蘭亭集序》。見到真跡後,蕭翼取出太宗的詔書,這才將真跡帶回了宮中。

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稱的《蘭亭集序》,如今到底存於何處?

太宗得到《蘭亭集序》的真跡後對其愛不釋手,還找來褚遂良、虞世南等當世大書法家對其進行了臨摹。因為太過於喜愛這件作品,唐太宗甚至要求將其放入昭陵,給自己陪葬。長久以來,許多人相信這一觀點,認為真正的《蘭亭集序》還在昭陵的地宮當中靜靜沉睡著。然而,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據歐陽修在《新五代史》中的記載,李梁政權的溫韜曾經利用自己擔任耀州節度使的職務之便對自己統治範圍內的幾乎所有唐朝帝陵進行了毀滅性地盜掘。在盜掘唐太宗昭陵時,他發現了大量“紙墨如新”的鐘繇、王羲之作品,並將它們悉數取出變賣。然而,在溫韜自己列出的寶物清單中,卻找不到理應最被重視的《蘭亭集序》。

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稱的《蘭亭集序》,如今到底存於何處?

對於土匪出身的溫韜來說,這些字畫都只不過是商品,因此他沒有記載《蘭亭集序》的名字,很可能就是沒找到。那麼,可能的情況就只有兩個了:要麼,《蘭亭集序》被太宗藏得太好,因此盜墓隊伍沒能發現;要麼,它根本就沒有被放入昭陵。

宋朝蔡挺認為,唐高宗也是一個熱愛書法的人,他十分喜愛《蘭亭集序》,因此沒有將真本拿去給父親陪葬,而是放到了自己的陵墓乾陵當中。據《新五代史》記載,溫韜盜遍唐朝帝陵,唯獨沒能開啟乾陵。甚至於民國時期的軍閥孫連仲用炸藥都沒能找到進入乾陵的墓道口,還是1958年時才有農民偶然將其發現。

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稱的《蘭亭集序》,如今到底存於何處?

根據考古勘測,乾陵確實並沒有遭到盜掘的痕跡,這就表示如果《蘭亭集序》真的被藏在裡面,很可能事到如今還儲存完好。不過,在沒有足夠技術手段支撐的情況下,我們暫時還沒法正式發掘昭陵和乾陵,並驗證《蘭亭集序》到底在不在這兩座皇陵當中。除了真跡還在皇陵當中的說法,也有人認為它從一開始就沒有被唐太宗得到,所以至今還被藏在雲門寺或民間的某處。

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稱的《蘭亭集序》,如今到底存於何處?

綜上所述,民間對於《蘭亭集序》這件珍寶的下落一直十分關注,但由於沒有確鑿的史料記載,我們只能從流傳較廣的說法裡尋找蛛絲馬跡,進行推測。僅以目前的線索來看,《蘭亭集序》真跡仍然被保存於昭陵、乾陵當中的可能性還是比較高的。另一方面來說,和流落民間、毀於戰火相比,這無疑也是我們最希望得到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