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的繁殖和選育技術

禽類如何繁殖

孔雀的繁殖和選育技術

孔雀的養殖受到種群規模、硬體設施等因素的影響,而種群結構透過人為調整與最佳化,採取選種選配、提高培育技術、改善條件等措施,可達到提高種群生產效能,擴充種群數量,提高種群質量,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第一、物種來源

引進種源時,要和養殖種場簽訂訂購合同,以確保種源的數量和質量。要保證引種具有較遠的親緣關係,因近親繁殖降低了雜合性,增加純合性,促使種群退化,並降低孵化率和繁殖力。

一、種孔雀的選擇

1.種孔雀的來源

在購買成年孔雀時,首先要全面、多方位瞭解孔雀譜系來源,選擇遺傳效能優良、品質好,無疫病區史的健康種禽。

2.外觀

雄孔雀選擇標準:要求雄性特徵明顯,生殖凸起物明顯,體態端正,健壯有力,行為正常,趾爪、喙部色澤形狀正常,叫聲響亮,冠羽扇狀,具有發達華麗的覆尾羽,體羽鮮豔有金屬光澤。

雌孔雀選擇標準:要求體態端正,肌肉豐滿,眼睛有神,活潑愛動,羽毛光亮完整。

3.種孔雀的運輸

種孔雀選好以後,如何妥善地安排運輸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

(1)運輸車輛及運輸箱的準備:要求透氣、保溫禦寒、易於裝卸,動物可以站立,’不影響呼吸,運輸箱材料無毒,,可以選擇木箱、竹籠等。籠箱內光滑平坦,不能有鐵釘、螺絲釘等堅硬部分露出,在運輸箱底部可以墊草,起到保溫,、緩震、吸收糞尿的作用。使用前應嚴格消毒。

(2)裝籠密度:孔雀屬於群體生活動物,運輸中成年雌性孔雀可以數只放在一起。成年雄性孔雀因尾羽較長,可單隻或兩隻放在一個籠中,如果多隻放在一起,恐互相踩踏造成尾羽損傷。

(3)運輸過程:運輸過程中以保證供給充足的新鮮空氣及適宜溫度為原則,避免受熱、受悶、受寒、淋雨。在行駛過程中要避免突然轉彎、提速、剎車和顛簸。在炎熱的條件下進行長途運輸時,要經常檢查孔雀狀態是否產生了應激。在進行這些檢查的同時,往籠箱內放置水盆,擱置幾分鐘。若運輸時間不超過24h,在途中可不喂飼料,定時給予少量5%葡萄糖水飲用,可新增多種維生素和電解質。

(4)新到孔雀的管理:應迅速將孔雀放入欄舍,給孔雀飲水及其熟悉的飼料,可多點投食飲水,並新增口服鹽、維生素等抗應激藥物。保持周圍環境安靜,應減少人員走動。工作人員操作時動作輕緩,用具輕拿輕放,以減少孔雀的應激反應。

二、幼雅的選擇

幼雛引進前要做好計劃,確定具體日期,以便育雛舍做好提前預熱、消毒等準備工作,

1.選雛

雛孔雀來源要求來自健康無病、生產效能高、親緣較遠等品質優良的種孔雀。應選擇體形稍大、絨毛清潔、兩眼有神、行動活潑、反應敏捷、腹部按壓柔軟、卵黃吸收良好、手握掙扎有力,而且是按時自行出殼的健壯幼雛。凡沒有按時出殼的幼雛或弱雛,其胚胎在孵化期內可能異常發育,會影響其後的發育及生產效能。

2.雌雄鑑別

外觀鑑別法:幼雛的絨毛顏色沒有性別差異,外觀難以區分。雄雛跗蹠部有鋒利的距,而雌雛一般無距。

肛門鑑別法:該法較為準確。將幼雛肛門外翻。可見雄雛洩殖腔下壁中間有一個較小生殖凸起物,而雌雛洩殖腔無生殖凸起物。

3.幼雛的運榆

(1)運輸車輛及運雛箱的準備:要遵循通風、保溫的原則。長途運輸應選擇帶有通風裝置或冷暖空調的車輛,以保證舒適的環境。如沒有空調車輛,寒冷氣候要用棉被等透氣保溫材料遮住運雛箱,暑熱氣候要保持通風良好。應選擇專用運雛箱、木箱或塑膠箱等,箱的長、寬、高尺寸合適,一般高度不低於25cm,箱的四周及上蓋均有通風孔

(圖1)

。如果一個箱的面積較大,可分格,箱內加墊草,這樣既利於保溫,緩衝震盪,也有利於吸收糞尿中的水分。運雛箱相互之問要留有空隙。以利通氣。車輛、運雛箱使用前要消毒。

孔雀的繁殖和選育技術

圖 運輸箱

(2)運輸途中注意事項:初生幼雛待絨毛乾燥站立後就可以運輸,在20h內運到較好,超過36h,初生幼雛會因為飢餓缺水而虛弱。途中,要時時觀察幼雛狀態,檢查箱內溫度、通風情況,及時調整,避免受熱、受闖、受寒、淋雨。在行駛過程中要避免突然轉彎、提速、剎車和顛簸i。

(3)到達育雛舍後:為減少應激反應,應保持環境安靜,儘早飲用溫開,水,可加入多維葡萄糖等藥物,補充能量。飲水後可以吃食,並隨時觀察。

三、種蛋的選擇

種蛋品質的好壞對孵化率、幼雛成活率和優雛率均有很大的影響,品質良好的種蛋能提供胚胎髮育全面的營養物質,胚胎生命力頑強,孵化率高,幼雛質量好。種蛋(圖2)的選擇,首先要注意種蛋的來源,其次是注意選擇的方法。同時,在入孵前對種蛋進行妥善運輸、保管和處理,才能保證種禽優良遺傳效能的充分發揮。

孔雀的繁殖和選育技術

圖2 孔雀種蛋

1.種蛋的選擇

(1)種蛋來源:種蛋必須來自非疫區,生產效能高、受精率高、管理良好、健康無病而品質優良的孔雀群中選擇,並調查親緣關係、產蛋量及孵化率等基本情況,

(2)種蛋的新鮮度:種蛋的新鮮度是確保孵化率的先決條件,新鮮的種蛋胚胎活力高,營養品質好。種蛋儲存的環境條件不適宜,其孵化率就低。環境溫度11 - 17℃,儲存時間在3- Sd內,其孵化率較高。

(3)蛋重:蛋重主要受種孔雀的開產日齡、產蛋週期、體重大小、產蛋數量、營養水平、生理狀態以及環境條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普遍認為種蛋蛋重在90- 114g為宜,偏重偏輕的種蛋在出雛期容易發生難產,而且畸形雛偏多,幼雛生長速度慢、適應能力差;重量適中的種蛋孵化率、健雛率、幼雛成活率較高。種蛋大小和孵化期的長短與孔雀幼雛出殼重呈正比。

(4)蛋形指數的選擇:種蛋呈鈍卵圓形,縱徑62 - 70mm,橫徑48- 54mm,蛋形指數在1。30 - 1。40。

(5)蛋殼的外觀:正常的種蛋蛋殼厚度0。5 - 0。7mm,蛋殼重1I。5 - 14g,蛋殼佔全蛋重的12。5%- 13%;蛋殼表面光滑清潔、堅實、微有光澤。不合格的種蛋蛋殼過薄或過厚,蛋殼表面粗糙,分佈斑塊狀鈣化物,蛋殼顏色著色不均、有裂痕及無光澤等。

(6)照蛋:檢查種蛋的氣室、蛋白、卵黃繫帶、胚盤以及蛋的透光程度,目的是檢查種蛋的新鮮度和蛋的品質。合格的種蛋:在燈光下表現為氣室較小,高度不超過7mm且不動搖,位居蛋的鈍端正上方;蛋內近於透明、中央區域大面積橙黃色(卵黃),蛋白濃厚清亮,包於卵黃周圍;蛋內無任何斑點或斑塊。不合格的種蛋:氣室過大或破裂、氣室移位;卵黃變大或散黃;卵黃繫帶斷裂;蛋白液化,卵黃飄忽不定;放置過久,卵黃黏殼;蛋內出現血環、血絲或其他異物等。

總之,一切不合乎要求的蛋均不能做種蛋,以確保孵化效果優良。

2.種蛋的包裝

可採用紙箱、塑膠箱及木箱等包裝物。蛋與包裝物之間、蛋與蛋之間、層與層之間要用清潔乾燥的軟質填充物隔開、填實,常用的填充物有木屑、麥秸、紙、稻草、稻殼、糠等。越是填實壓牢越能抗震動,不容易毀壞種蛋。儘量讓蛋的鈍端向上,以避免長途運輸過程中蛋黃靠近蛋殼。

3.種蛋的運輸

運輸種蛋環境溫度以15 - 18℃為宜,運輸包裝物及運輸車輛應通風透氣。裝運前,應當對運輸工具進行清潔消毒。在裝運及搬卸時,一定要輕搬輕放,嚴防重壓使裝種蛋用具變形,特別是紙質箱等,以免壓碎種蛋。在運輸過程中,要防止種蛋受到物理性傷害,注意降溫防曬、保溫防寒、避免雨淋汙染。應避免強烈震動,否則可導致種蛋氣室破裂或移位、卵黃繫帶斷裂等嚴重後果,直接影響孵化效果。

4.種蛋運到目的地

種蛋運到後應立即開箱檢查,撿出破損種蛋,清潔被蛋液汙染的種蛋。對購人的種蛋,做好各項記錄及消毒工作後,儘快上孵,貯存最多不超過1 周。,

第二、種蛋的管理要點

受精卵在母禽體內形成蛋的過程中已開始發育,隨蛋產出體外後,當環境溫度低於生理零點或臨界溫度(即禽類胚胎髮育的最低溫度23。9℃)時暫時停止發育,但可在一定時間內保持生命力,當外界環境條件適宜時又開始發育。自然孵化時,雌孔雀產夠蛋後就立即進行孵化。但人工孵化條件下,種蛋大多不能立即人孵,這就涉及種蛋的貯存問題。種蛋的貯存,在禽類孵化生產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儲存不當,會影響到胚胎髮育、種蛋品質,從而導致孵化率下降,健雛率下降。

一、種蛋貯存要點

1.貯存時間

貯存時間越短胚胎活力越高。人工控制儲存條件下,儲存時間不要超過2 周,應儘量縮短種蛋的貯存時間,貯存5d內孵化率較高。

貯存期延長導致蛋內水分蒸發過多,胚胎衰老,各種營養物質消耗和變性,殺菌能力和防禦能力下降,微生物大量繁殖,從而降低了胚胎的生命力。

2.貯存環境

要求室內通風乾燥、清潔衛生、陰涼、避光、無冷風直吹蛋面及無異味,其中環境溫、溼度是重要條件。

(1)溫度:貯存室內溫度以11 - 17 ℃為宜,貯存時間越長所需溫度越低,一般不超過2 周。

超過臨界溫度23。9℃,胚盤會繼續發育,這個過程是不可逆性的,由於自然環境溫度的多變性,會使發育的胚胎早期死亡。而且在較高的溫度環境中,微生物會大量繁殖,汙染種蛋。種蛋貯存的溫度過低(指5℃以下)時,胚胎的生命力降低,甚至凍結死亡,從而喪失孵化能力。

(2)溼度:貯存室內空氣相對溼度以60% - 65%為宜。

當環境中溼度過高時,可導致胚胎水代謝紊亂,使死胚、弱胚的比例增加。溼度過高可使黴菌大量繁殖,使種蛋的汙染加重。當溼度過低時,因蛋的內外溼差較大,可導致蛋內水分蒸發加快,種蛋失重加劇,胚胎可能會因水分不足而導致發育不良或死亡。

3.貯蛋角度

貯存時間在5d內,種蛋小頭朝下,可以不必翻蛋,如超過5d,每天以90°- 180°翻蛋一次,以防止繫帶鬆弛、胚盤和蛋殼膜粘連,影響種蛋品質。

4.入庫登記

種蛋入庫時要做好登記。記錄其來源、產蛋日期,入庫日期等資訊,整齊擺放。出庫時胚齡長的種蛋先出,儘量縮短貯存時間。

二、種蛋開裂或破損的管理要點

開裂或破損的種蛋應儘早修補,經過人工孵化可以正常發育並出雛。

較小的裂縫只需要用外科級的氰基丙烯酸酯或蠟燭點燃熔化後沿裂縫封口,也可使用其他無毒的黏合劑。修復蛋殼上的破孔可採用在孔—E粘一塊滅菌的蛋殼。注意不要將卵殼大面積封閉,否則不僅會影響到氣體的交換導致胚胎窒息,還會因胚胎偏離封閉部位而導致錯位。如果破損嚴重(如殼膜破損),就應淘汰,否則即使修補好了,孵化成功率也極低,而且易腐敗,汙染環境。

破損修補後的種蛋進行燻蒸消毒,切勿使用藥物浸泡消毒。然後,做好標記人孵,在孵化過程中經常檢視,遇到問題及時處理。

三、種蛋清潔和消毒的要點

種蛋產下後會受到糞便、土壤、巢材或其他碎屑的汙染,附著在蛋殼表面的致病菌透過蛋殼上的氣孔進入蛋的內部而使胚胎感染,或者被汙染的種蛋將病菌帶給其他種蛋和汙染孵化環境。因此,種蛋在產出後、入庫前及孵化前應進行三次消毒。

1.清潔

可以用沾有消毒水的乾淨棉布輕輕擦掉髒汙,儘量避免水洗。不好去除的汙物可以用細砂紙擦,但一定不要擦壞蛋殼,也苛經水洗消毒後儘快入孵。,

2 。浸泡消毒

將種蛋放入消毒水中,水溫在40 - 43℃,浸泡2- 3min,取出晾乾即可。常用藥物有0。1%高錳酸鉀水溶液、0。1%新潔爾滅水溶液、0。05%百毒殺水溶液、5%聚維酮碘溶液。

3.噴灑消毒法

用噴霧器將藥物均勻噴灑在種蛋表面,晾乾即可。常用藥物有0。1%新潔爾滅水溶液、0。05%百毒殺水溶液、5%聚維酮碘溶液、80- 100mg/kg的二氧化氯水溶液。

4.福爾馬林(40%甲醛)燻蒸消毒法

此法為最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成本低、殺菌效果好、操作方便等優點。只有未孵化的或已孵化5d以上的種蛋才能進行燻蒸。種蛋放人消毒櫃或孵化器內,將溫度升高到24 - 37℃,相對溼度升至60% -80%。溫、溼度達到要求後,用甲醛加高錳酸鉀燻蒸,用量是按空間體積每立方米用福爾馬林30ml、高錳酸鉀15g。先將高錳酸鉀放在容器內(容器大小應為福爾馬林用量的10倍以上,容器要用瓷器、陶器或者耐熱的玻璃器皿),然後加福爾馬林,二者混合後即可揮發出氣體,立即關好櫃門(或人員迅速撤離),密閉燻蒸20min,消毒完畢後,開啟櫃門通風,讓甲醛氣體徹底消散到室外。這種消毒方法效果好,但是操作要十分小心,並要有良好的通風條件,因為甲醛有致癌作用,而且對人的眼睛和呼吸道有強烈的刺激性,操作時可戴護目鏡和麵罩等防護用具。

5.紫外線燈消毒法

使用40W的紫外線燈管對種蛋表面的不同部位進行照射,時間為20min左右,消毒後應及時對消毒環境進行通風換氣。消毒時防止直接照射人體,紫外線可對人體面板、眼睛等器官造成傷害。

四、種蛋孵化前的管理要點

種蛋孵化前的管理包括碼盤、預熱和消毒。種蛋採用鈍端朝上傾斜的碼盤方式,儘量將胚齡、來源、貯存期等情況相似的同批種蛋放在一起。如果種蛋貯存在溫度較低的蛋庫內,在入孵前應將種蛋碼盤後,放置在25℃左右室內預熱12 - 20h,不僅能使停止發育的胚胎逐漸甦醒,也可防止種蛋從低溫直接升到孵化所需溫度,導致蛋表出現水氣,溼度加大,增加感染機會。常溫儲存的種蛋在30 - 35℃的條件下預溫6- 8h。入孵前一般採用福爾馬林燻蒸消毒法。

第三、孔雀胚胎髮育和種蛋孵化要點

一、孔雀胚胎的發育過程

孔雀胚胎髮育是指由受精卵開始,不斷從外界吸收氧氣和營養物質,合成自身組成物質,放出熱量,並將代謝產物不斷排出體外,經過一系列的生長髮育,出殼變成幼雛的過程。

孔雀胚胎髮育有兩個階段:一是在母體輸卵管內形成蛋過程的體內發育。二是在外界環境中孵化過程的體外發育。

1.胚胎的體內發育

在輸卵管的漏斗部受精,受精時卵子處於第二次成熟分裂中期,特點是多精入卵。在峽部開始進行卵裂,卵裂形成胚盤,這時的胚胎叫囊胚。透過蛋白分泌部被分泌的蛋白包裹,在峽部形成內層卵殼膜和外層卵殼膜。在子宮中,鹽類和水被加入殼膜內形成卵殼。就雞而言,卵產出時,胚胎已達囊胚期,大約含6萬個細胞。當外界環境條件不適合胚胎髮育時,胚胎暫時處於休眠狀態。這種狀態能夠維持一定的時間,一般不超過3 周。遇到適宜的外界條件,胚胎會繼續生長髮育。但隨著時間的增長,胚胎會逐漸失去生長髮育能力,直至死亡。

2.胚胎的體外發育廳

在外界適宜的溫、溼度及氧氣充足的孵化條件下,處於休眠狀態的胚胎又開始發育。從這時起經過一系列的發育直到長成幼雛出殼為止的時間叫孵化期。孔雀的孵化期為種蛋孵化後的27 - 28d。在孵化過程中,胚胎主要依靠胚膜吸收蛋內的營養物質,並透過胚膜、氣室和蛋殼的氣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吸人其生命活動所需的氧氣,排出二氧化碳等代謝廢物。透過不斷地新陳代謝,完成其生長髮育。孵化期主要分4個階段:內部器官發育階段、外部器官發育階段、胚胎生長階段和出殼階段。

(1)內部器官發育階段:在種蛋孵化的第1- 6d,依靠細胞分裂,從內、中、外3個胚層形成新個體的所有組織和器官。

(2)外部器官發育階段:在種蛋孵化的第7- 16d,胚胎的外部器官形成及繼續生長髮育。脖頸伸長,翼、喙明顯,四肢形成,胸腹腔封閉,全身羽毛生長整齊,脛趾上形成鱗片。

(3)胚胎生長階段:在種蛋孵化的第17 - 26d,由於攝取全價蛋白而使體重增加,肺血管形成,氣室增大,由囊呼吸過渡到肺呼吸,卵黃囊縮排體內,喙進人氣室,嗚叫,啄殼。

(4)出殼階段:在種蛋孵化的第27d左右,幼雛紛紛破殼而出。

二、孔雀孵化期的照蛋方法

1.照蛋的時間及次數

一般在孵化期間共需要2-3次照蛋檢查。第1次照蛋檢查應在入孵後的第6 - 7d進行,第2次照蛋檢查應在第14 - 15d進行,第3次照蛋檢查可在第24d進行。也可以將上述後兩次照蛋併為一次,在第22 - 25d進行。

孔雀的繁殖和選育技術

照蛋

2.照蛋檢查的內容

第一次照蛋:目的是檢查種蛋的受精及發育情況,取出無精及死胚蛋。無精蛋表現透光度好,旋轉種蛋時,可見扁形的蛋黃悠盪飄轉;死胚蛋可見胚胎周圍血管較細、斷裂、無放射形的血管,且顏色發暗發黑,轉動種蛋時,胚胎轉動幅度大或黏於蛋殼上失去活動性。活胚蛋可見胚胎四周有蛛網狀的血管分佈,氣室界限明顯,輕輕地旋轉時胚胎也隨著緩慢轉動。

第二次照蛋:目的是檢查胚胎髮育情況。此時尿囊血管迅速發育,均勻分佈於除氣室部分的整個蛋殼內面。活胚蛋表現為蛋內無完全透明區(發育遲緩的可見到在銳端有較小透明區),氣室邊緣可照到胚胎的活動,血絲鮮豔。死胚蛋特點是血絲模糊並遠離氣室,胚胎呈黑團狀,轉動種蛋時,陰影隨轉動方向移動,並隨種蛋轉動的停止而處於靜止狀態。

第三次照蛋:目的是檢查胚胎活力,確定氣室位置,並標出其最低點(即氣室向銳端延伸的最遠點),標記點朝上擺放,可與落盤同時進行。由於蒸發和呼吸會丟失水分,因而活胚蛋可見氣室變大,邊緣有黑影,蛋面發熱。死胚蛋可見氣室界限不明顯,蛋面發涼。

在每次照蛋後,挑出無精蛋及死胚蛋,瞭解胚胎髮育情況,隨時調整相應的孵化條件及採取補救措施,以提高孵化率。

三、孵化的要素

1.溫度

(1)溫度要求:在整個孵化期中溫度應相對穩定,適宜的孵化溫度範圍為37。2 - 37。6℃。

(2)溫度控制有兩種方式:一是恆溫孵化,在整個孵化期間溫度恆定,分批入孵的種蛋以恆溫孵化為主。將不同批次的種蛋交錯放置,這樣發育早期的胚蛋充分利用發育後期的胚蛋放出的熱量,使孵化溫度保持穩定。二是變溫孵化,根據胚胎髮育的生物學特點,一般採用先高後低逐步降溫的控溫方法。整批入孵的種蛋以變溫孵化為主。

(3)溫度對胚胎髮育的影響:胚胎處於不同的發育階段,對溫度的要求是有…定差異的。在胚胎髮育早期,發育緩慢,新陳代謝慢,體內產熱量少,應有稍高的溫度作保障;在胚胎髮育中後期,隨著新陳代謝加快,體內產生的熱量增多,胚胎髮育逐漸完善,適應能力增強,孵化的溫度應該稍低一些。

很小的溫度變化都會影響胚胎的發育存活,所以必須保持溫度正常。但是,不適宜的溫度造成的不利影響還要取決於持續的時間、溫度異常的走向(過高或過低)以及胚胎髮育所處的階段。胚胎髮育的過程也是各種物質新陳代謝的過程,如果孵化長時間溫度偏高,會促使胚胎髮育加快,代謝過旺,提早啄殼,弱雛率增加,這些弱雛大多卵黃吸收不完,頭大身體小,極易死亡。如果溫度超過42℃,會使催化各種生命活動反應的酶變性,新陳代謝反應異常,持續2 - 3h,胚胎就會死亡;相反,如果孵化的溫度偏低,新陳代謝過慢,則會造成胚胎的發育遲緩,延遲出雛,出殼無力,雛鳥卵黃囊吸收不良,臍孔癒合差,幼雛體弱,如溫度低於25℃,胚胎會很快死亡。

2.相對溼度

(1)溼度要求:孵化溼度主要根據胚胎髮育特點和失重情況以及其發育階段來調節。在一個孵化週期內,相對溼度範圍為55%~70%,溼度高低依次為出雛期、前期、中期及後期。

(2)控制溼度的方法:溼度高時,減少水盤面積或溼布含水量,加強通風;溼度低時,增加水盤面積或溼布含水量,噴霧或向地面灑水,讓氣流直接吹過水麵提高蒸發量。

(3)溼度條件對胚胎髮育的影響:

①影響蛋內的水分蒸發。適宜的溼度會使蛋殼內、外的水分保持平衡,氣體 下P;1(,交換能夠正常進行。如果外界的溼度過低,造成胚蛋失水過多,失重過速,破壞胚胎髮育代謝的平衡,絨毛與蛋殼膜粘連,破殼困難;如果溼度過高,會阻礙蛋殼內的水分正常蒸發,氣室減小,氣體交換受阻,幼雛表現為水腫、腹大、活力降低、發育遲緩、倒胎較多,嚴重時可造成死亡。

②溼度具有傳導熱量的作用。保持一定的溼度,可以使種蛋受熱均勻,促進一胚胎散熱,有利於胚胎髮育。

③溼度還與胚胎破殼有關。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其與水及空氣中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生成碳酸氫鈣,使蛋殼變脆,有利於幼雛破殼。

3.通風換氣

(1)通風換氣的要求:要不斷提供富含氧氣的空氣流,以滿足胚胎在發育中進行呼吸和排出二氧化碳的需要。在一個孵化週期內,對通風換氣的控制原則為孵化前期次數少,每天定時通風,孵化中後期次數多,每天經常換氣。

(2)通風換氣的方法開啟門窗、孵化機的通風系統,在孵化室內安裝通風孔和換氣扇等通風設施,風速和空氣流動要均勻適當:

(3)空氣流通還起著調節溫差及控制溼度的作用:空氣迴圈不暢會導致溫、溼度不均,空氣中氧氣含量低、二氧化碳含量高,會造成胚胎髮育停止、胚胎畸形,嚴重時造成死亡。,

4.翻蛋

(1)翻蛋的要求:從入孵的第一天起直到孵化的最後兩天,要定時進行翻蛋,前期勤翻,後期少翻,每天翻蛋的次數應根據孵化條件、孵化方式等確定,以12 - 24次/d為宜,翻蛋的時間間隔要相等。人工翻蛋的角度以90°為好,即以水平位置為標準,前俯後仰45°。如果蛋是水平放置的,那麼每次沿蛋的長軸翻動的方向與上一次相反,這樣可以避免卵黃繫帶(連線卵黃與蛋殼內膜的蛋白質帶)過度捻轉。如果種蛋受熱不均,還要將上層與下層的蛋對調,邊緣與中央的蛋對調。

(2)翻蛋:翻蛋就是翻轉種蛋的孵化位置和角度,目的主要是改變胚胎方位,減少胚胎異位的發生,防止胚胎或胎膜與蛋殼膜粘連,使胚胎受熱均勻,促進胚胎運動,有利胚胎髮育,使蛋白順利進入羊水供胚胎吸收,還可以減緩水的損失。

5.晾蛋

(1)晾蛋的要求:人工孵化時,晾蛋次數及時間應根據通風狀況、胚胎髮育階段、孵化溫度等情況酌情而定,適宜的孵化溫度和通風條件下可以不晾蛋。早期胚胎產熱少、環境氣溫低、通風良好時,晾蛋時間短。中後期膯胎產熱多、環境氣溫高、通風不良時,晾蛋時間可延長。每次晾蛋後蛋溫降至35℃即可。

(2)晾蛋的目的:晾蛋的目的是使胚胎透過氣室獲得生長髮育所需的氧氣,散發多餘的熱量、水分和氣體,增強胚胎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自然孵化時,由於孔雀起臥以及離巢採食等原因,可達到晾蛋的目的。

6.衛生條件

孵化需要乾淨、無菌的環境。多種真菌和細菌能在溫暖、潮溼的環境下繁殖,其中很多種都能破壞發育中的胚胎,所以必須定期清潔消毒環境和用具。

入孵前、出雊後要對所有使用的孵化裝置、用具等進行徹底清潔,並用能殺死真菌、細菌和病毒的消毒液消毒。

上述孵化的關鍵因素既互相聯絡又相互制約,其中溫度起著決定的、主導的作用。所以在孵化過程中,首先要掌握好溫度變化的規律,再輔之以其他條件,這是孵化工作成敗的關鍵。

四、出雛方法

1.出雛期操作

機器孵化時。在第24 - 25d將種蛋移到出雛盤內,等待出雛,這個過程稱為落盤。種蛋發育正常時,27d左右開始出雛,此期環境相對溼度需達到 65%左右,溫度達到 37℃左右。待幼雛絨毛完全乾燥後揀出,每日可撿雛4-6次,小心輕柔操作。蛋殼需及時揀出,以防蛋殼套在其他胚蛋上悶死幼雛及蛋殼的汙物滋生細菌汙染環境。出雛期間環境光線儘量暗一些,避免幼雛過多活動而踩破未出殼的胚蛋。

2.人工助產

胚鳥用“破殼齒”啄破內殼膜進入氣室,開始呼吸空氣,並敲打蛋殼,此時可聽到刮擦聲及吱吱聲。這些活動的強弱很好地反映了幼雛的體力狀況。如果到了預期出雛的時間沒有啄孔,或者啄孔後36h幼雛還未出殼,就應考慮輔助出雛。

按人工助產的操作,一般將其分為三個步驟:人工破殼、人工去殼、出殼助產。

(1)人工助產時機及方法:如果到了預期時間沒有啄破蛋殼內膜,而且幼雛有衰弱的跡象,就應考慮幼雛錯位。如果頭部偏離氣室,小心地剝開蛋殼。但不要破壞殼內膜,找到喙的位置以後,選擇沒有功能血管的區域做一小切口,將喙拉出,露出鼻孔進行呼吸,幼雛開始呼吸後,再等1- 2d讓血管幹燥和卵黃囊回。縮。這期間應保持較高的溼度,用溼布蓋住去殼的地方,並溼潤卵膜以防變幹。出殼時,可能需要人工輔助。

如果刮擦聲及幼雛的吱吱叫聲逐漸變小,活動減弱,且間隔時間延長,可能是殼過厚、孵化條件不當和幼雛體質弱,這些因素可能會引起幼雛啄殼後仍然無法出殼,應人工破殼助產。在氣室處開一個小孔,或將已破殼的小孔擴大,然後將蛋殼輕輕剝離,使幼雛頭部露出。如果蛋殼膜溼潤髮白,卵黃囊仍然裸露著(即卵黃囊沒有收入腹腔),不能進行人工去殼助產。若強行助產,卵黃囊破裂後,易使幼雛發生感染和出血,還會導致幼雛在出殼後很快失去營養來源,造成幼雛死亡或成為弱雛。應用溼布將破孑L處重新封好,並溼潤卵膜,繼續等待一段時間。當蛋殼膜乾燥,氣室邊緣處血管完全枯萎時,可進行人工去殼助產。

如果幼雛頭部已露出,但經8- 12h,仍無出殼跡象,且透過小孔可見內殼膜已枯黃時,應人工去殼助產。去除氣室外的蛋殼暴露出幼雛,用39℃左右無菌水或鹽水沾溼殼膜,輕柔而緩慢地將殼膜從幼雛的喙部剝離,由上而下慢慢剝離粘連處,儘可能讓幼雛自行掙脫出殼,膜上的血管也可進行外科結紮。如果幼雛仍然虛弱,而且自己無法出殼,贏要小心地將其拉出殼外。

(2)人工助產後幼雛的護理:經人工助產的孔雀幼雛,出殼後對臍部進行消毒。對於體質虛弱的幼雛,有條件可以輸液,補充葡萄糖。待幼雛絨毛乾燥,能自行站立後再轉入育雛箱內,隔離精心飼養,以保證有較高的育雛率。

3.初出雛的管理

(1)個體標記:要識別個體需要對其做標記,個體標記在育種方面非常重要,是譜系管理的基礎,而譜系冊則是基因管理的基本工具。幼雛出殼後應立即根據蛋殼上的標記,做好腳環標記。

(2)雌雄鑑別:幼雛的雌雄鑑別在生產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將雌、雄幼雛分群飼養或將多餘的雄雛及時淘汰人商品群,可以節約飼養成本、便於管理及提高工作效率。

(3)強弱分級:幼雛經性別鑑定後,即可按體質強弱進行分級,畸形雛如彎頭、彎趾、瞎眼、跛足、大肚。殘翅等予以淘汰,健康雛表現活潑好動、個體大、有力、絨毛有光澤等,弱雛表現為精神差、絨毛稀少、體況弱小、卵黃吸收不良等,健康雛與弱雛分別飼養管理。這樣可使幼雛發育均勻,減少交叉感染機會,提高育雛率。

五、胚胎異常發育的因素分析

鳥類胚胎髮育過程中正常的死亡曲線顯示,近乎1/3的孵化死亡是出現在器官系統發育期,所以在這個關鍵時期的死亡率可以對整個孵化過程起到一個決定性的指導作用。造成胚胎死亡的因素很多,雖然可分為種禽因素、種蛋因素和孵化條件因素三類,但胚胎死亡往往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1。胚胎髮育的前期

胚胎髮育前期經過卵裂期、囊胚期、原腸期、胚層分化及中軸器官形成等主要階段,胚胎形態變化顯著,各種胎膜相繼形成而作用尚未完善,胚胎對外界環境的變化敏感,稍有不適使發育受阻,此期死胚率較高。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高度的近親繁殖係數;染色體異常。

(2)種蛋的處理不當;過度振動種蛋;貯存時溫度不合適或貯存時間過長。

(3),不足或不正確的翻蛋;不正確的溫度;通風不足而導致窒息。

(4)年老或畸形的精子。

(5)親鳥的營養不足導致的種蛋營養不足,如維生素E不足導致結構性死亡。

(6)疾病,

2。胚胎髮育的中期

此期死胚率一般較低,死亡原因包括:

(1)親鳥營養不足:維生素微量元素不足會導致骨骼畸形,如維生素B12不足導致甲狀腺腫大、水腫、短喙;鋅不足導致肢體發育異常,部分肢體缺失;維生素K不足導致大出血。

(2)疾病:病毒感染;細菌感染;真菌感染,孢子被傳遞到種蛋,

(3)振動或搖動種蛋,會導致孿生;在孵化期第一天或之前的種蛋處理不當;不足的翻蛋會導致畸形。

(4)孵化環境:空氣流通不足或高濃度的二氧化碳會導致窒息;不正確的溫度會導致胚胎血液迴圈系統問題。

(5)致命基因:通常是過度繁殖的結果。

3.胚胎髮育的後期

這是處於胚胎從尿囊絨毛膜呼吸過渡到肺呼吸的關鍵時期,需氧量大增,自體產熱多,此期死胚率較高。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致命的胎位不正;親鳥的近親繁殖;不正確或不足的翻蛋;不正確的孵化溫度;異常的種蛋尺寸或形狀。

(2)疾病。

(3)致命基因。

(4)種蛋存放時間過長。

(5)通風不良。

(6)營養不良:如泛酸不足,導致晚期死亡和皮下大出血;葉酸不足,導’致外觀正常的幼雛死於殼內。

(7)孵化時較早晾蛋。

(8)不足或不正確的翻蛋會導致胎位不正或胚胎畸形。

(9)溼度過低:幼雛在孵化過程中耗盡能量;骨骼畸形是南於孵化末期蛋殼內膜回撤,導致鈣運輸不足所引起的。

(10)溫度過高:胎位不正;幼雛死於殼內或發育加快;卵黃囊不收回。

(11)孵化溫度過低:幼雛死於殼內或發育緩慢;幼雛在孵化過程中耗盡能量;卵清殘留。

(12)溼度太高:幼雛淹死於殼內;卵黃囊不吸收或收口不良;卵清殘留。

4.出雛時死亡

通常與溫溼度控制不當、通風不良、移蛋時機過晚、遺傳因素有關。如蛋殼洞口有黏液,是由於高溫高溼,造成幼雛窒息或黏毛而死亡;尿囊合攏不良和蛋黃未吸收完全,多因落盤時溫度驟降所致。

第四 、孵化孔雀種蛋的常用方法

孔雀種蛋的孵化有自然孵化法(包括親本孵化法、替代孵化法和用雞代孵法)、傳統孵化法及機器孵化法,

一、自然孵化

自然孵化法具有成本低的優點,但也有一定的難度和危險,如種蛋會受到糞便、巢材等的汙染,親本或代孵母雞可能將疾病傳染給種蛋,可能損壞種蛋,另外用雞代孵要準備適用的母雞,其繁殖週期需要調整等。此法適用於孵化量小、缺乏孵化裝置和必要條件的養殖戶。

用雞代孵法應選用來源清楚、健康、羽毛豐滿、伏窩性及母性強的大中型母雞,一般每隻可孵化4-6枚種蛋。飼料要求是營養全面並耐飢的粒料,每天上、下午定時放出採食、飲水、排洩和活動,放出時間5 - 20min,孵化前期短,後期長。利用母雞離巢期間,清理墊料,檢查種蛋情況,並人工翻蛋。定期評估母雞身體狀況,並把太瘦的母雞隔離飼養,它們失去伏窩行為後會逐漸恢復體重。

二、傳統孵化

傳統孵化法如炕孵、桶孵、塑膠熱水袋孵化、平箱孵化、溫室孵化等方法,具有裝置簡單、成本低廉等優點。但花費勞力多、勞動強度大、種蛋破損率高、孵化條件不易控制、孵化率與健雛率不穩定等缺點。此法適用於家庭式養殖戶。

1。火炕孵化法

火炕孵化法流行於我國北方部分地區。在火炕結構和操作方法上各地大同小異,

(1)裝置與用具:

①孵化室:孵化室的大小視孵化規模而定。要求房屋隔熱防漏、保溫效能良好,通風方便。

②火炕:種蛋孵化早期階段在火炕上進行。可用北方冬季保溫取暖用的火炕,用磚或土坯砌成,由爐灶、炕體和煙囪3部分組成,構成一個能夠儲存熱量、火炕溫度均勻、可順利地排出而不漏煙的一個有效熱迴圈系統。炕面平整,炕周圍要有10cm高的炕沿,炕面卜鋪設3cm厚的乾草,然後在草上鋪草蓆(如果種蛋碼放在孵化盤中,可直接將孵化盤放在炕上,不需要乾草)。

③攤床:種蛋孵化中後期和出雛期階段在攤床上進行。攤床架在火炕上方,長寬一般與炕相同,設一層或兩層,操作方便即可。攤床可用木材搭成,床面上鋪設草秸和草蓆,四周有10cm高的床沿。

④其他裝置:包括棉被、被單、蛋盤、火爐、水桶、溫度計、照蛋器、乾溼溫度計等。

(2)試溫:入孵前 2d 先燒炕,檢查煙道是否暢通及炕面上是否冒煙,蓋上棉被測定炕面多點溫度,掌握溫度變化規律,燃料種類及多少與炕面溫度的關係。燒坑用的原料最好是秸稈類軟柴,用硬木柴或煤時要注意火勢大小。用慢火升溫,每天燒火 1-2次,具體視炕面溫度而定。室內乾燥時要注意灑水,當炕面溫度恆定在40℃時,即可準備人孵。在整個孵化期內要注意保持室溫在25 - 27℃,相對溼度為55%~ 70%。

(3)炕孵期操作:

①碼蛋:種蛋大頭向上碼放在炕蓆上,可以碼兩層,放上溫度計,蓋好棉被開始升溫,

②溫度調節:孵化溫度可依據不同季節、氣溫及種蛋的胚齡,透過燒炕的次數和時間、增減覆蓋物、翻蛋、晾蛋等方法進行調節。燒火時,要注意不可突然大火加熱,防此炕面突然升溫過高,烤死胚胎。炕孵期溫度要求較高,頭兩天要求炕溫保持為40 - 42℃,第3- 7d保持為38 - 39℃,8-19d保持為38- 38。8℃,20 - 25d保持為37。5 - 38。5℃,26 - 28d保持為37 - 37。8℃,即孵化過程為降溫孵化。

(4)攤孵期操作:胚胎髮育至尿囊合攏期間會產生自溫,在13 - 14d便可上攤床進行孵化。攤床上的胚蛋隨著胚齡增加,自溫能力增強,此時主要靠胚胎自溫進行孵化。開始上攤時,可以碼兩層以增加溫度。隨著胚齡的增加,胚蛋白溫逐漸上升,最後將蛋全部平鋪於攤床上。溫度的調節主要靠加蓋和減少被單層數及翻蛋、晾蛋來完成。攤床孵化前期應至少每4h觀察一次蛋溫變化,可結合翻蛋來進行。如蛋溫有升高的趨勢要增加觀察次數,因為隨胚胎日齡的增加自溫增強,產熱增多。孵化後期,每2- 3h觀察一次溫度調控是否得當,除觀潦蛋面溫度表外,還要以胚胎髮育情況來衡量。照蛋後,如胚胎髮育慢,則攤床上的溫度應高些;如胚胎髮育快,則攤床上的孵化溫度應適當低些。

(5)出雛:正常情況下,27d左右出雛。當幼雛啄破蛋殼後,應立即把破口向上平放,讓其自然破殼。每次撿雛後,清除攤床上的髒物,將未出殼的胚蛋靠攏利於保溫和管理。

(6)種蛋孵化期溫、溼度等關鍵因素的控制參以上文章第三。

2.塑膠熱水袋孵化法

塑膠熱水袋孵化法方便易行,是適宜於我國農村地區的一種簡易孵化技術,溫度易調節,孵化效果好。

(1)裝置及用具,

①孵化床:孵化床的大小視孵化規模、操作方便而定,四周以高10cm的木板圍住,可採用單層或多層。床上鋪3cm厚的棉絮,熱水袋平放在床上,四周,,塞滿棉絮以利保溫。

②熱水袋:可採用緻密的雙層農用塑膠膜做成,其寬邊為孵化床寬度,長邊超出孵化床長度2m左右,左右各長出孵化床1m。把塑膠膜的長邊密封好,其寬邊兩頭採用卷折法封口,或用夾子封住袋門,以便開口添、換冷、熱水。用前要進行裝水試驗,檢查是否漏水。

③用具:溫度計、:棉被、薄毯、照蛋器等。

(2)孵化操作方法:

①種蛋上床:先往熱水袋中注人45 - 50℃熱水,水層厚達12cm,在熱水袋面£再鋪一層軟布,將種蛋單層平放在軟布上,在熱水袋中央及邊緣多個方位放置溫度計,然後蓋上棉被,控制蛋溫穩定達到37。5℃,

②溫度控制:主要是靠從熱水袋內抽出溫水新增熱水、掀蓋棉被、翻蛋和晾蛋等措施調整溫度。3 - 4h觀察溫度計一次,及時調溫。

③通風及溼度調節:孵化到15d後,每天定時用木棍撐起覆蓋物,使其與蛋之間有—一定空間,加強空氣流通,以利於胚胎的氣體交換和防止超溫。孵化24d後每天用溫水噴灑種蛋1-2次,或在水袋上面放溼毛巾。

④翻蛋:如果熱水袋錶面溫度不均衡,翻蛋時,將水袋中心部位的蛋和邊緣部位的蛋位置對調。種蛋在最初升溫階段,要勤翻蛋,每次間隔15min左右,防 止區域性升溫過高。當蛋溫穩定到37。5℃,隔2- 4h翻蛋一次,每次種蛋翻轉180°。當水溫超過要求的溫度時,除調溫外還應立即進行翻蛋和晾蛋。

⑤晾蛋:可結合翻蛋同時進行。

⑥種蛋孵化期溫、溼度等關鍵因素的控制參見本文第四。

三、機器孵化

隨著現代養禽業的迅速發展,孵化技術和裝置的不斷進步及更新,機器孵化得到了廣泛的推廣應用,為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機器孵化法具有易於控制、孵化率高、,效率高的優點,但是其成本較高。此法適用於孵化量大、條件較好的養殖戶。現將機器孵化的有關管理技術介紹如下:

1.孵化前準備

(1)物品準備:孵化前 1-2 週一切相應物品應準備齊全。如發電機機油、溫度計、不同瓦數燈泡、照蛋器、保險絲等。必備的檢修工具,如測 電筆、各種型號的扳手、螺絲刀、尖嘴鉗等。各種消毒用品;必備藥品器皿;記錄表格等用品。

(2)孵化機開機準備:

①孵化機效能除錯:在人孵前 3 - 7d啟動機器,以便調節機器內部環境並保持較好的孵化環境,同時也可以從機器運轉情況中及早查出安全隱患並及時排除。除錯內容包括:溫度計的校正、控溫控溼系統、冷卻報警系統、翻蛋系統、通風系統等裝置。

②孵化室和孵化機的小環境調控:在孵化機內放置校準過的溫度計和溼度計,檢測溫、溼度,其位置要便於在孵化機外讀取資料。孵化室溫度控制在22 - 26℃,溼度控制在40% - 60%。入孵前兩天,調整孵化機內溫度在37。5℃和溼度在60%左右。人孵前一天,對孵化室、孵化機、出雛器等所有部位進行消毒,程式是清潔一噴灑消毒一燻蒸消毒—開啟機門,開動風扇,散盡甲醛氣體至室外。

(3。)種蛋人孵前準備(見本文第三)。

2.上機

孵化要點及出雛技術見本文

第四

。孵化器內溫度的穩定也依賴於環境條件,因而要保證孵化室溫度的穩定。取出和放進種蛋時速度要快,否則會導致機器內溫度、溼度顯著下降。排氣孔的啟閉可以控制進入孵化器的氣流,因而能夠降低(排氣口開啟)或提高(排氣口關閉)孵化器內的相對溼度。蒸發盤內的水、噴霧措施、調整孵化器內的氣流、調整孵化室與室外之間的氣流等措施都可以控制溼度。不要在孵化器中增加有礙空氣流動的物品,空氣流動不暢會導致孵化器中溫度不均。一般情況下,孵化器內二氧化碳的含量應保持在0。5%以下。

3。衛生條件

參見本文第四。

4.記錄的儲存

孵化記錄有助於對孵化效果的分析,為調整孵化條件提供依據。主要的記錄內容:開孵日期,孵化器設定及觀察到的溫、溼度(每隔2h一次),上蛋數量,受精率,出雛情況,突發事件等。

5.孵化過程中臨時停電的處理

如果採用電力孵化機孵化,為防止停電,最好有兩套供電系統,或自備發電機。如沒有這種條件,孵化室應備有加溫用的火爐或火牆。萬一發生停電故障,要根據室溫、胚齡等不同情況採取相應的措施,主要原則是保持孵化器(圖 3)內溫度穩定和供給新鮮空氣。採取的措施:加熱使孵化室溫度升高,開啟孵化機門、搖動風機、翻蛋、調盤、開啟進出氣孔等措施降低調節孵化室溫度、供給新鮮空氣。

孔雀的繁殖和選育技術

圖3 孵化器內部

孔雀的繁殖和選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