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畫賞析|揚州八怪金農·《觀荷圖》

讀畫賞析|揚州八怪金農·《觀荷圖》

18世紀中葉最主要的畫家是金農。他在早期完全沒有顯露出什麼藝術才能。我們從記載中知道,他五十歲以後畫藝才引起人注意。在金農身上,我們再一次看到一種科學方法無法解說的混合風格,它是由一種並非矯裝出來的業餘性生澀技巧,和有意的笨拙所構成的。蘇東坡曾說:“非能之為工,乃不能不為之為工也。”同樣一種似是而非的看法也曾用在文人畫派的理論中。一位明代畫論家甚至把它推論到反對培練技巧的地步,因為他認為,拙趣是內在的,一旦失去了,就再也捕捉不回來。金農珍惜他的業餘畫風,不讓任何技巧上的純熟來破壞它。他以自己的作品為傲,同時代的人對他的作品也有同樣的看法。

讀畫賞析|揚州八怪金農·《觀荷圖》

這一幅金農冊頁選自舊金山亞洲美術館的收藏,上面畫家自己的詩以其特具金石鐫刻風味的書法寫成。詩的內容回到如何欣賞自然這一前人的主題。一位青年在水廊憑欄遠眺荷塘,一隻腳歇息在矮凳上。人物姿態樸拙,但是除了一種簡單的舒逸情趣以外,它們並沒有透漏任何個性和氣氛。奇特的構圖小部分是由表現主義變形所造成的,主要是傳統局法的結果。金農在其他作品中,把形式打平,再按照一組特殊的比例觀念來安置它們——不用說,這組比例法也是他獨家制作的。他的特異筆觸在人物身上表現得最好,以顫抖的線條畫建築物時,運用得也一樣卓越。任何人要懷疑他線條不穩定可能是因為年紀太大的緣故,在看到畫上寫得那麼穩健的題款後,都會消除懷疑。全畫從頭到尾,尤其是在繁茂的景緻和豐富秀麗的顏色上(垂柳、其他種種樹木、華滋的河岸、池塘),都帶給我們一種閒暇舒逸的感覺,就像金農畫裡的人物。好像他要表現的,除了某個夏日的溫溼氣氛以外,就再也沒有其他了。

讀畫賞析|揚州八怪金農·《觀荷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