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密碼:你看到的都是別人想讓你看到的,你看不到的才是智慧

這個世界的神奇就在於,很多人活了才二十幾年,就已經洞悉世間人性,以及熟悉了社會各種騷操作背後的人性道理,而有的人直到年過半百才懵懵懂懂算是看透了一點點人性,但有的人則是不斷的在實踐中踩坑,即使在同一個型別的坑裡無數次掉落,摔得鼻青臉腫,也最後還是無法開竅,一次次栽倒在人性的陷阱裡。有句話叫: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很多人都知曉這句話,但你真的看懂了並且活明白了嗎?可以說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根本就沒有看透這句話,也只是覺得有理,情緒波動了一下而已。

我給你舉個例子,或許你就明白什麼是人性,什麼才是人情練達即文章。

財富密碼:你看到的都是別人想讓你看到的,你看不到的才是智慧

電視劇《蝸居》大家都看過吧,裡面的宋思明和海藻那段老少戀,請問你對那段情節有什麼想法?請不要誤會,我沒有那個意思,我的意思是,我接下來要講的,是一位女性觀眾看了三遍《蝸居》後的三種不同感受,第一次看《蝸居》,那時候年齡小,感覺海藻和宋思明很般配,一個女貌,一個郎才,宋思明應該早早跟原配離婚,去娶年輕的海藻,感覺宋思明才是真男人;第二次看,感覺宋思明和海藻好渣,好心疼原配;第三次看,感覺海藻的下場太痛快了,就是活該!

為什麼一個人會從開始的支援男主女主的地下戀情,到最後反而痛恨,反而覺得女主罪有應得?如此截然相反的態度,確實是一個人身上的三種感受。因為第一次看,她還是個小姑娘,對愛情充滿憧憬,希望遇到一個類似宋思明一樣的成功男士,即成熟又事業有成,而至於道德與否,不是她沒有道德,而是年輕時候的道德更多的是以真愛為核心,既然宋思明的婚姻已經沒有了愛情,那堅持一段沒有感情的婚姻不放手,在她看來宋思明的老婆反而是不道德的;

第二次看時她剛談戀愛,這個時候她有了一些談情說愛的懵懂認知,畢竟這時候尚未經歷婚姻,所以對宋思明的理解就只能是壞,明明有老婆還貪戀路邊的野花,而對於海藻明明有男朋友還移情別戀,那就是渣到了極點;第三次她已經身為人母,成了徹頭徹尾的類似宋思明太太的那類女人,你說她能不說女主罪有應得嗎?

你從這段最真實的人生經歷裡看到了什麼?是否看到了,第一次觀眾就是觀眾,只會就事論事,第二次觀眾成了一位駐足的路人,開始對主角進行品頭論足,但仍然屬於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第三次已沒有了觀眾,她已經處在宋思明太太的位置,海藻作為第三者就是所有身為家庭主婦的女人的公敵!這就是人性,分為低,中,高三個階段,分別是:第一劇外人,第二劇邊人,第三劇中人。

有句話叫:一件事情,你三歲經歷了你就明白了,你95歲還沒有經歷過,那你這輩子也不可能知道。還有一句叫: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說的就是這三個階段,什麼事情,要是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也就是說不是劇內人,你又怎麼能夠做到感同身受?而所謂的立場不同,自然看法不同也是這個道理。

所以這就是人性,海藻有錯嗎?站在年輕小姑娘的立場,追求真愛有什麼錯?海藻有錯嗎?站在年輕人談戀愛的角度,這也太水性楊花太渣了吧。海藻有錯嗎?站在妻子慈母的立場上,如此破壞他人家庭還恬不知恥的下作女人,簡直天理不容。

再來看一個文案:你要想二十多歲出人頭地風生水起,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應該要大徹大悟一次,什麼叫做大徹大悟呢?愛錯一個人,犯了一個錯誤,欠了一堆債,所有人都嘲笑你,遠離你,是你的父母生了一場大病,那個時候你痛徹心扉,痛不欲生,這幾個詞都形容不了你當時的狀態,你要經歷的就是你最親愛的人背叛你,周圍的人都罵你,甚至你最親的人跟你生離死別的時候。

這個時候,你絕對會在半夜偷偷的哭泣,可能每天會和幾個酒瓶子打交道,你心裡這個憋屈啊,如果說在這個時候你能熬的過去,你再去看看這個世界的話,你就會只知道自己如何該去面對男女關係,如何對待自己的父母,如何去面對親戚與友情,你會一夜之間變成一個大人,然後所有身邊的一切都會變得不在如從前,如果你剛好有類似經歷的話,當你深刻體驗了其中的滋味,才會明白這世上只有自己才明白自己有多痛心疾首,然後用這份大徹大悟去當你的助推器,送你直上雲霄。

財富密碼:你看到的都是別人想讓你看到的,你看不到的才是智慧

這個文案是寫給誰的?是不是第一次看《蝸居》的你?不論男女。當然有人會在這時反駁,人家這個文案寫的很好,人只有在大徹大悟時,才能是飛黃騰達的前兆。二十歲的人這麼說,我可以原諒你,因為你腦子還沒發育成熟,但五十歲的人再這麼認為,我可以很確定的告訴你,你這輩子也就這樣了,整個一巨嬰,永遠也長不大。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的這段話不比上面的所謂的大白話強嗎?但這不是重點,問題的重點是,上面的文案也好,甚至是這段古文也好,請問和做大事做事業有直接關係嗎?說實話真的有,但文案是鐮刀寫的,古文是聖人寫的,韭菜們感動的一塌糊塗。

站在鐮刀的立場上,他需要考慮市場份額,更需要考慮消費層級,比如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這是人生常態,所以文案一定要寫給失敗的人看才,受眾群體大,比如什麼是失敗?第一投錯胎的,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抱怨過自己的出身和自己的原生家庭,第二入錯行的,百分之八十的人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意,或者對自己現階段的工作不滿意但又無力改變,第三娶錯人的,如果論婚姻是否是因為愛,親們自行腦補,到底婚姻是因為愛還是將就的多?第四交友不慎的,大部分人能交到的朋友基本都是酒肉朋友。第五生意失敗的,事業不順,感情破裂,心理失衡,虛榮心作祟,總之百分之八十的人離不開這些負面問題,你說好的文案究竟應該寫給誰?是成功者還是失敗者?

可以說心智不成熟的人佔這個社會的大多數,以至於第一次看《蝸居》覺得宋思明和海藻最般配,有些老牛也是這種吃嫩草的想法,甚至自己吃不著電視劇裡能看到也行,總是一種情緒發洩,這就是俗稱的巨嬰,年過半百還渾渾噩噩,不是說老牛不該吃嫩草,而是人至少要在該成熟的年紀明白一些事情本身與普通人無關。而恰恰真正懂人性的都是在利用人性去創作作品,比如追逐播放量的,一定要明白你的作品只有契合二十幾歲年齡段人的認知,你才會有最大的受眾,受眾大播放量才高。這個年齡段的受眾不光包括二十幾歲的,還包括一些活到老腦子裡還裝著一個小孩的人,俗稱巨嬰,比比皆是。

比如相信倒黴是好運之母,不然你看到所謂的負債累累,親朋反目,鄰居遠離,小人使壞,然後這類人就大徹大悟了,請問悟到了什麼?人情冷暖,陰晴圓缺?這跟好運有半毛錢關係嗎?一個人倒黴透頂的結局不一定是時來運轉,也許會變成驚鴻一躍。

有個詞叫雪上加霜,就是這個意思,所謂的大徹大悟也不過是一些人無能的藉口,比如得不到了就放下,叫做知足常樂。追不上了就停下,叫做適可而止。求不到了就放棄,叫做懸崖勒馬。但就是沒有人告訴你,不開竅了要思考,叫做急中生智。

所以多少人做到了親人背叛,友人遠離,負債累累,還能夠東山再起的?實話實說一千人裡不足一個人,且這還是在說東山再起的人,就是那類掙到過錢又虧了的人,至於創業小白就更是鳳毛麟角了。如果人靠經歷低谷就可以起飛,那豈不是等於承認這世上隨隨便便就可以成功,而事實是隻有知道成功路徑,有自己的一套成功方法底層邏輯的人才有可能成功。

多少窮困潦倒的人實際上都是在自我感覺自己是潛力股,但什麼是潛力股?就是未來的達官貴人,那什麼又是未來呢?比如明天是未來,後天也是未來,一百年後也是未來,那些冥頑不靈的人如果還相信低谷會創造輝煌,我給你指條明路,看看滿大街的美女都嫁給了誰?當然是大家眼中的潛力股了,結局就是百分之99的婚姻都過成了一地雞毛。因為未來到底有多遠,我們會不會變成神仙?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這才是雞湯沒告訴你的真相,能從低谷中走出的都是極少數,同時也是真的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而不是妄想靠撞大運的人。

財富密碼:你看到的都是別人想讓你看到的,你看不到的才是智慧

所以做事情一定要學習自媒體平臺的不二法門,你自己好好想想自媒體平臺是如何吸引你加入創作者的隊伍的?除了告訴你掙錢之外,一個最核心的原因就是,那些有粉絲的老作者的作品,就是吃個飯,聊個天,買個菜,甚至什麼都不做,什麼也不說,沒有任何內容與價值輸出,偏偏給他們推了大幾十萬的推薦量,甚至上百萬的流量,那個播放量非常高。甚至在你成為創作者以後,你精心準備了好幾天,熬了幾個通宵才製作而成的作品,就幾十個上百個播放,大部分作品都如此,但偶爾隨便拍了拍,卻有幾萬的播放,這樣的場景屢見不鮮,請問這是為什麼?

其實明眼人很快就能悟出背後的底層邏輯,平臺之所以這樣做,無非就是讓剛來到平臺的觀眾能留下來,並且吸引他們成為創作者,認為只要隨便拍拍日常,甚至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說,只要露臉或出鏡,簡單的很,就能成為網紅博主外加流量明星,彷彿明天就可以月入上萬。現在你才發現為什麼平臺上月入上萬的作者少的可憐,實際人家平臺基本不需要,或者說不需要那麼多月入上萬的作者,就是希望把更多的小白變成作者,因為只有變成利益關係,才是強聯絡的關係,如果只是看客,使用者停留時長會相當有限,而創作者基本除了睡覺,其餘十六個小時都在平臺上創作的大有人在。

至於創作優質的內容才能有更高的播放量,這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如果沒有平臺的基礎推薦量扶持,作品再優秀,幾十個播放的也大有人在,而不是你優秀你就會被推薦,所以明白了平臺都在利用人性,你就應該明白只有利用人性才是突圍破局的關鍵,而不是看透了人性,你真的明白了人與人之間總是有距離的,那又怎樣?你是能改造了對方還是能勸說了對方?你甚至連影響了對方都做不到。

所以你只能去利用人性,或者換句話說去順應人性。比如第一次看宋思明是男人,第二次是渣男,第三次是負心漢。你沒有必要去教育一個二十幾歲的小姑娘去明白什麼是道,什麼是德,因為二十歲的她們只有極少數能聽得懂,剩餘的還在笑你迂腐。那隻能讓生活去毒打她們,她們才會明白你笑他人太瘋癲,他人笑你看不穿。

所以這世上大部分作品都是為二十幾歲的人寫的,甚至是到了五十多還有二十幾歲幼稚想法的人寫的,無論是真正的嬰兒,還是巨嬰,才是市場消費的主題,他的想法有多幼稚,這個時代的優質作品就有多膚淺。

比如人生格言,再比如心靈雞湯,再比如人性的表面,我特別佩服一句話,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看到的人都在譴責人性涼薄,但他們忘了,這世上從來都是眼高手低的人,因為眼睛從來只能看到別人,卻無法見到自己,好像你自己不嫌貧愛富似的!又如很多人都在抱怨命運的不公,卻從來對那些比他們條件還差卻還比他們努力的人視而不見。

所以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投一片心,成年人的世界裡只能被篩選,不能被教育。有些人你明明告訴他改變命運的竅門,他卻在指責你要對他敲骨吸髓。當你明白給這些人永遠是他們想看到的內容,遠比給他們真相來的點贊多。就比如一個人明明辦事的本事很差,你批評他幾句,他反過來會像二師兄倒打一耙,但是你要是誇讚他,奉承他,糊弄他,他反而覺得你才是他的知心朋友。

就比如男人裡的宋思明,自媒體裡的各種炫富博主,還有一口一個榜一大哥的小姐姐,又有很多的人性大師,告訴你人人都可以賺大錢,天天在給你傳授什麼人情冷暖,陰晴圓缺,等這些與賺錢好不相干的人性劣根性,有一天你真的明白了這背後的邏輯是什麼的時候,你會發現為時已晚。

賺大錢的核心邏輯永遠是不從眾,特立獨行,能抓住事物的根本,看清背後的真正邏輯,永遠比別人多看一步兩步甚至幾十步,就是凡事一定要研究的深度研究的通透。就如同自媒體上為什麼很多沒有內容的作品還火的一塌糊塗的背後原因,既有人性的順應,也有人性的陷阱,別人想的是如何才能在平臺上賺錢,而有見識的人的出發點卻是:平臺需要怎樣的作者去為它留住觀眾,以及平臺需要的觀眾,他們大部分是哪一類人,以及如何討好這類人,比如:弱者需要尊重,強者需要奉承,女人需要讚美,男人需要認可,老人需要崇拜,小孩需要誇獎,只要是人都會好逸惡勞想要一蹴而就,明白了先平臺之憂而憂,後平臺之樂而樂,何愁平臺不給你分紅!至於何去何從,悉聽尊便,別人無法替你做出選擇。

感謝您的觀看,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