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白:劉鬥(沈丘人物系列)

露白:劉鬥(沈丘人物系列)

劉斗絕對稱得上一位傳奇人物。儘管他的傳奇多半是在技藝,而不是經歷。劉鬥是河北涿州人。涿州地近京師,既出英雄,也出能工巧匠。劉斗的技藝不在舞槍弄棒上。但劉鬥做的,未必劉關張能做得來。劉鬥綽號“百事通”,諸凡建築、木工、園藝方面的壘、砌、雕、琢、油、畫、剪、裁等,無所不通。劉鬥生於1893年,幼讀私塾,十三歲從師學藝,初學建築,後學木工,十八歲時已成為京城一個傢俱廠的領工。1936年,西北軍“五虎上將”之一的李鳴鐘,辭官歸隱,欲在家鄉建一處府邸,就把名聞京華的劉鬥請到了沈丘。由劉鬥設計並領工建造的“李公館”,堪稱民國時期北方建築的代表。一連三節四合院,每院正堂七間,東西廂房各三間,左右各有角門四個。除此,公館裡還建有大花園、小花園、書房、廚房、水房、磨房、車馬房、勤雜房等,設計巧妙,佈局嚴謹,功能齊全,處處中規中矩,表現得既端莊又高雅。有兩點尤其令人稱讚。一是磚雕與木刻;一是奇花和異草。李公館的大門樓、各個正堂與廂房的門楣和窗牗,均鑲嵌有相應的雕刻,或八仙,或雙鳳,或鹿,或鶴,或牡丹,或石榴,或桃,或荷……無不栩栩如生。其次,劉鬥在院落裡依形趁勢分別栽種了銀杏、棠棣、桂花、牡丹、紫荊,甚至還有一棵何首烏。

露白:劉鬥(沈丘人物系列)

1949年前後,劉鬥還設計和建造了附近一些地方的政府、銀行、郵局的辦公大樓等。然而,劉鬥一身本事卻幾乎沒有傳下來。劉鬥原在北京有妻小,但他自1936年初來到沈丘後,再也沒有回去過。據說這源於他遇見了的一個女子。這女子的家鄉是扶溝的,與母親一起逃荒來到了槐坊鎮,叩響了李公館的大門。那是1938年,即黃河從花園口奔湧而出、一瀉千里的那一年。母親奄奄一息,已成為李公館勤雜工的劉鬥收留了他們。後來,母親死去,女子就成了劉斗的女人。女人為他生了三個女兒,這讓他有些遺憾,他覺得自己的一身技藝將後繼無人了。到大女兒十一二的時候,他發現了一個小夥子。小夥子名叫焦黑,十五六歲,是焦柳營的——一個離槐坊鎮三四里遠的村子。小夥子的父親,老焦,在李公館不遠處賣牛雜湯,與劉鬥熟悉。焦黑在他父親店裡幫工,不忙的時候,擔水賣,一挑子水賣兩文錢。小夥子勤勞能幹,又聰明,長得仿老焦,個頭高高的,很英俊。劉鬥看在眼裡,喜在心頭。他琢磨,焦黑兄弟四人,能讓焦黑給自己當個上門女婿,想來老焦也找不到拒絕的理由。但劉鬥沒有向老焦挑明,他只說,焦黑不如跟著他學個手藝。老焦哪有不樂意的理,當下就讓焦黑磕頭拜師。但是,你要以為劉鬥一下子就把全部技藝盡心盡力地教給焦黑,那就小看了他。他先教砌牆,再建苫瓦。反正他覺得焦黑還年輕,有的是時間。一年,兩年,三年……到焦黑十八九的時候,劉鬥向老焦說明了自己的心思。老焦說,我沒意見,但我得問問孩子。隨後,老焦回話:這孩子,咋恁不知道好歹,這多好的一門親戚啊,可他偏不願意。他不想呆在集上,他幾個弟兄都在老家,他怕孤單。其實,是老焦不同意。他覺得,城裡人沒地,生活不容易,從長遠看,比不了在鄉下的。這樣吧,讓孩子認你一個乾爹,咱們當親戚走,逢年過節讓他給你來拜年。老焦說。

露白:劉鬥(沈丘人物系列)

這也好,這也好。劉鬥應聲說。他看出了老焦的狡黠。從此,焦家就多了一門親戚。逢年過節,焦黑都會去看望劉鬥和劉婆。每一次,焦黑帶回來的東西都比去時帶的要多。但焦黑能從劉鬥那裡學到的除了砌牆、苫瓦,也就是打個方桌、做合門這些簡單的手藝。儘管這樣,焦黑的本領也足夠養家餬口了。上世紀八十年代,焦柳營一帶戶戶都加工鞭炮。那時,方式還很原始。炮筒子是用兩塊平面的木板搓成的,十分費時費力,直到一種弧面的炮推子出現,鞭炮加工才有了大的變革。弧面炮推子的發明者不是別人,正是焦黑。他賺了不小一筆錢。儘管有人很快看出了門道,把栆木板換成了鐵板。這是劉鬥去世十年以後的事了。作為“右派”,劉鬥受到了批鬥。他死於1968年10月。第二年春上,兩位故宮博物院的工作人員來到沈丘。他們想請劉鬥回北京,去修補故宮在清末、民國時期被損壞的構造與雕刻。但劉鬥已無法跟他們回去了。經人指點,他們來到了一處荒野,但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對著眼前的孤墳鞠上三個躬。他們又找到了焦黑。但焦黑說,師傅沒有教他這些。師傅告訴他,你現在學的,夠養家的了。

*作者簡介:露白,原名鹿斌,1967年生,河南省作協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