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歌釋出:紀錄片《行走的歌謠》首支預告片

2018年4月15日,也就是五個月前,紀錄片《行走的歌謠》正式開拍。

不過實際上呢,在正式開拍的一個半月之前,也就是二月底三月初,我們趕著正月十五的傳統花燈活動,還臨時組了一個小團隊,前往湖南拍攝了幾天。

行歌釋出:紀錄片《行走的歌謠》首支預告片

實際上呢,在正式開拍兩年前的2016年4月,我已經寫出了《行走的歌謠》的第6稿,當然後來這些文稿又被徹底推翻了很多次,從第12稿以後,我就改成用日期為文稿命名了。

實際上呢,在六年前的2012年,我製作了一部15分鐘的短片,雖然自己並不滿意,但那部短片,就是《行走的歌謠》的雛形。

也正是因為那一點點的遺憾,讓我在工作之餘,持續保持著興趣,去收集更多的素材,查詢更多的線索,學習更多的歷史,聆聽更多的聲音,去分析,去構想,去推敲,去走,去看,去唱。

行歌釋出:紀錄片《行走的歌謠》首支預告片

然後,在去年的某一天,我坐下來,把幾年裡積累的資料、曲譜、摘抄、筆記一一分類彙總,編寫了目錄,列印成了三四百頁的一大本,於是我做出了一個決定,我要把其他的工作完全停下來,定定心心地,用上它一兩年的時間,把我積累的這些東西,用我自己的視角、理解和想象,去講述一個我從來沒有講述過的故事。

看著一條15分鐘的短片,一度擴充到每集30分鐘共4集的文稿,再擴充到開拍前定稿的每集45分鐘共6集,我竟意外地體會出了些許“為人之母”的複雜心情。

在過去的五個月裡,我在這個公眾號,以一定的頻率更新著拍攝的近況、花絮,也分享著自己在過去幾年調研和學習時留下的一些零星的心得,卻從來沒有明確地告訴大家,《行走的歌謠》的真正主題,我在手記裡寫的那些小故事、小“八卦”,也都不是我在片中要講述的內容。

行歌釋出:紀錄片《行走的歌謠》首支預告片

那為什麼要東拉西扯這麼多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一個冰山理論。

大概就是說,我們看到的冰山,只是它巨大的實體中,漂浮在海平面上的一角,而它更大的更重的那一部分,是我們看不到的,是未知的甚至是無法測量的。

這個理論被應用在很多領域,都能說得通,在文化上,也是如此。任何一個小小的文化現象,哪怕是一個詞彙、一個花紋,它的誕生、它的演變、它的流轉和它的留存,都和它身處的時代息息相關,它要經過多少人、多少代,目睹過多少人間的苦難與狂歡,才形成了今天的模樣,它的背後,是歷史的影子,以及每一個和它有過命運交集的個體的人的影子。

一首看似簡單的歌謠,當然也是如此。

行歌釋出:紀錄片《行走的歌謠》首支預告片

今天,我把剛剛完成的《行走的歌謠》的第一支預告片分享給大家,本片的核心主題,也算是正式揭曉了。在紀錄片六集的內容裡,我們要看看這座冰山水面上的樣子,也要去瞧瞧它水下的寶藏,而整個故事的起點,就是一首很多人都熟悉的小調——《無錫景》。

相信看完這篇文章,很多朋友能夠體會到,策劃、製作一部紀錄片,要經歷一個相當緩慢的推進過程,是“小火慢燉”的那種慢。我燉的這一鍋湯,味道並不太濃,配料也並不奢華,但這確是我自己備的料,自己調的味兒,是一鍋私家小廚的湯。

行歌釋出:紀錄片《行走的歌謠》首支預告片

感謝一直以來所有朋友、工作夥伴的全力支援,正是你們的幫助、陪伴和鼓勵,讓我這位“老母親”,能看到自己的孩子,一天一天地成長起來。《行走的歌謠》下一階段的拍攝,正在有序的籌備之中,接下來也會繼續跟大家分享我們這一路上的見聞和心得,希望能在明年,如約和大家見面。

“我有一段情,唱給諸公聽。”

其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