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子,哪裡走!

話說乾隆年間,山東滄州府城南有戶趙員外家。這趙員外田地千頃,家財萬貫,城裡生藥鋪、典當鋪、米鋪、酒樓,那都是趙家的生意,家裡有屋又有田,生活樂無邊。

但是世間事哪有完美的呢?孟子曾講過”齊人有一妻一妾者“的故事,巧了,趙員外是齊人,他也有一妻一妾,美中不足的是,後院不寧妻妾不和。

年輕的時候趙員外讀書不成,但老趙員外說了,成家立業,先成家後立業。你先成了親,再出去看看眼界,要不咱家偌大的家業你怕是守不住。老話說的好,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你小子既然讀不下去萬卷書,那就去走走萬里路。

所以趙員外遊歷江淮,登廬山、黃山,過五嶺赴羊城,入京師賞紅葉,登泰山見日升。這個妾,就是趙員外在泰山腳下遇到的嬌嬌怯怯女子,自言家中父母雙亡兄弟離散,走投無路求員外收留。趙員外一下子就看對眼了,不顧隨從勸阻,帶回家中做妾。

這就埋下了妻妾不合的引子。

轉眼十幾年過去了,老趙員外已經過世,趙員外的家業那是越來越紅火,漸漸地有人稱他為“趙半城”。雖然城裡的鋪子越來越多,宅子也買了幾處,但趙員外覺得孩子自家老宅風水好,要不怎麼能越來越旺呢?

山東也是出響馬的地界,趙員外樹大招風,這不就被盯上了嘛。

寒冬臘月滴水成冰,打更老頭咣咣敲響二更,顫悠悠的“小心火燭”剛出嘴就被寒風撕碎,一夥盜賊破窗而入,趙員外和妻子剛剛迷迷糊糊醒來,張嘴要罵僕人搞什麼名堂,眼前就見影影綽綽七八個人手持明晃晃的尖刀,頓時吃了一驚:完了,這是遭賊了!

那賊寇開始逼問趙員外浮財都藏在那裡,威逼利誘,間或聽到耳光的脆響。趙員外也是有見識的人,賊寇的逼問不敢不說,也不敢全說,想起去年臨近村子告老還鄉的李翰林也是被賊寇破門,錢財被奪妻女被辱庭院被焚之以炬,不由得心如死灰。

這夥賊寇大概也就十幾二十來人,有在上房逼問的趙員外,有在屋頂放風的,沒有足夠的同夥把僕人看管起來。只是趙家的僕役沒人領頭,再加上投鼠忌器,亂哄哄沒有個主意。

小妾住在東廂房,這晚趙員外沒在東廂房安歇,賊寇也就沒人看管小妾。那小妾偷偷換成奴婢的衣服,逃到廚房跟廚娘說:

“員外在賊人手裡,咱們也不敢和他們鬥,萬一傷到員外那就百死莫贖了。現在賊人在房頂放風,但是天黑他們看不到房簷下面,你從後窗逃出去,沿著房簷找看家的趙大能,讓他安排僕人拿著傢伙騎馬出村,出村五六里的地方埋伏在那裡,另外派一個機靈的趕緊去報官。”

“那些賊寇四更時分肯定會走,四更不走就很難再天亮前回到賊窩。”

“他們逃走的時候肯定挾持主人主母,要是沒有人阻擋他們,賊人離村兩三里的時候就會把主人主母放了,要是不放賊人還怕主人看清他們的去向。”

“等到他們放了主人主母,趕緊派人把主人主母揹回家,然後在賊寇後面隔半里地輟著。”

“賊人要回身打我們,我們就跑;賊人要走,我們就跟著,賊人走我也走,賊人停我也停。賊人想打打不著,想跑跑不了,等天明瞭肯定一個都跑不脫!”

廚娘冒死去找護院的趙大能,趙大能和僕人一聽,這法子不錯,還挺可行,最後果然抓住了那夥賊人,縣令一審,還就是去年禍害李翰林的那夥賊子。

趙員外死裡逃生,聽說是妾室和廚娘的功勞,遂厚賞廚娘。趙家主母也知道了自己能脫難是妾室的手筆,感激萬分,隨後一妻一妾,和和睦睦,趙員外後宅安寧,也是意外之喜。

次年元宵,趙員外和妻妾賞燈,聊起遇賊之事,隨口問小妾怎麼想到的這個辦法?小妾福了一福流淚道,我父親本是泰山巨盜,父親在世的時候曾經提過賊寇最怕這個法子,那晚病急亂投醫,幸虧老爺太太命大福大造化大。

趙員外嚇出一身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