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人對生育的看重,讓婚禮變成了求子儀式,也摧毀了女性的地位

周朝人對生育的看重,讓婚禮變成了求子儀式,也摧毀了女性的地位

周朝對於中華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其也被認為是中華文明的“奠基人”,直到今天我們的許多生活習慣和文化理念中,依然有周人的影子。

其中周朝的宗法制度,對中國人影響最為深刻。

至今,家族傳承依然是中華文化的最鮮明特點之一。

在家族模式的影響下,古人對於生育尤其重視,在周代便出現了許多求子的儀式。

周朝人對生育的看重,讓婚禮變成了求子儀式,也摧毀了女性的地位

周代作為一個宗法制立國的朝代,家族的延續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這一點從一些《詩經》中的篇章中就可以看出端倪。

周朝人對生育的看重,讓婚禮變成了求子儀式,也摧毀了女性的地位

周代古人聚會

比如《周南·螽斯》中就用羽翼眾多的螽斯,來比喻子孫眾多,並用此歌謠來祝福他人:

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

除了民間詩歌之外,當時的思想家們,對於子嗣延續也是十分看重的。

比如孔子認為社會發展的三個階段便是

“庶、富、教”

,其中庶便是指人口眾多。

孔子認為富足的人口,是實行宗法制的關鍵,更是社會發展的基礎。

周朝人對生育的看重,讓婚禮變成了求子儀式,也摧毀了女性的地位

極力維護宗法制度的孔子

繼承孔子學說的孟子,進一步強調了

“子嗣存續”

的重要性。

我們熟知的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便是他所提出的,這一觀點在之後的兩千多年間,成為了中國人的生活準則,在周代也具有極大的影響力。

就連道家的莊子,都在其《天地》一篇中寫道:

壽、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

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周代百姓對於子嗣的渴求和重視。

古人對於子嗣的重視,除了宗法制的影響之外,也和當時的經濟發展程度有關。

周代時,我國絕大多數百姓都依靠小農經濟模式生活,在農具和耕種技術都不發達的年代裡,勞動力就是糧食產量的保障,而生育就成了增加勞動力的關鍵手段。

周朝人對生育的看重,讓婚禮變成了求子儀式,也摧毀了女性的地位

勞作的農民

但在古代,由於宗法制對於女性的社會地位有所打壓,因此在周代有著十分嚴重的重男輕女思想。

這種思想的產生,除了女子不能參加祭祀和繼承爵位之外,也和女子出嫁後就要幫助夫家勞動有關,女孩從出生開始,便不被其家族,視為未來的勞動力,因此也不會受到太多的重視。

雖然周代的重男輕女思想,是因為文化和經濟的發展局限性造成的,但其依然對中國文明的進步造成了一定的負面作用,古人的部分做法,還是需要被批判的。

周朝人對生育的看重,讓婚禮變成了求子儀式,也摧毀了女性的地位

周人對於生育的重視,也體現在他們對於婚禮的安排上。

如今婚禮更多代表著愛情,但在中國古代,絕大多數婚禮對於家族來說,代表著香火的延續。

因此在整個婚禮過程中,求子也成為了主旋律。

在周代婚禮的第一步

“問名”

中,有一個關鍵點是

“同姓不婚”

這種做法,如今一般被認為是古人為了防止近親結婚設定的禁令,但我們知道古代表兄妹結婚是很常見的事情,因此古人這麼做,其實是有其他的目的。

周朝人對生育的看重,讓婚禮變成了求子儀式,也摧毀了女性的地位

《百家姓》書影

在《左傳·僖公二十三年》中有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的記載。

意思是:若同姓男女成親,那麼他們的子嗣數量就會很少。

這在當時是一件不可接受的事情,由此可見,從定親的第一步開始,求子就成為了整個過程的主旋律。

在問名結束之後,雙方家長還要帶著新人的生辰八字到祖廟進行占卜,在卜辭中很關鍵的一項便是兩人結婚之後,能否子孫滿堂。

如果占卜結果不好的話,那麼這門親事,也要就此告吹。

定下結親之後,在婚禮當天也有為求子安排的特殊儀式。

比如在迎親的時候,新郎必須要穿著用葛編成的涼鞋

“葛屨”

,而且鞋子的重量必須是五兩。

周朝人對生育的看重,讓婚禮變成了求子儀式,也摧毀了女性的地位

葛屨

對於這個重量的含義,我們不妨從《說文》入手進行研究。

《說文》將“五”解釋為:

“從二,陰陽在天地交午也。”

陰陽相交在古代,代表男女的結合,而“二”字則被認為是夫妻交疊的形狀,這讓“五”有了隱晦的生育象徵。

與此同時,在古代巫術文化體系中,鞋子也代表著女性的身體,這讓“葛屨五兩”有了

“繼後世”

的含義,這也是周代婚禮上的第一個求子儀式。

第二個儀式叫做

“共牢禮”

新郎將新娘迎娶回家後,新郎需向新娘作揖,請其進門,在進門後兩人要一起吃一份祭祀用的餐食,之後用酒漱口,即

“合巹”

周朝人對生育的看重,讓婚禮變成了求子儀式,也摧毀了女性的地位

未成熟的葫蘆

而合巹時用的酒壺,一般都是葫蘆形狀的,由於葫蘆膨大的腹部像極了孕婦的肚子,因此從遠古時代開始,它便是生育的象徵。

共牢禮中的合巹儀式,其實也是一種隱晦的求子活動。

在婚禮後的第二天,新娘還需要帶著禮物拜見新郎的父母,而這些禮物也是很有說法的。

其中兩種必不可少的物品,便是大棗和栗子,這是取

“早立子”

之意,也是寄託了長輩對於孫輩的期盼之情。

周朝人對生育的看重,讓婚禮變成了求子儀式,也摧毀了女性的地位

如今的宗族祖廟

而在新婚三個月後,新人還要到男方的祖廟中進行祭祀,以祈求先祖的庇佑。

在祈求的內容中,生兒育女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周代婚禮儀式中的許多流程都和生育相關,這說明了當時百姓對於人丁興旺的重視,其中部分習俗在我國一些地區,也一直流傳到了今天。

周朝人對生育的看重,讓婚禮變成了求子儀式,也摧毀了女性的地位

在周代,如果一對夫婦在成婚之後很久都沒有孩子的話,那麼他們不但要承受身邊人的非議,而且這段婚姻也很有可能走到了盡頭。

因為當時“無後”,是最為常用的休妻理由。

為此那些長期沒有子嗣的夫婦,就要想盡辦法求得兒女,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後,古人最常見的方法是去祭拜送子觀音。

但在周代佛教尚未傳入我國,古人的祭祀方法,也和後人完全不同。

周朝人對生育的看重,讓婚禮變成了求子儀式,也摧毀了女性的地位

送子觀音像

當時的第一種方法是祭拜神祇,而這種掌管懷孕生子的神祇,被稱為“高禖”。

其中高指代地位尊崇,而禖字則取自“腜”,腜字在《說文》中的解釋為

“婦胎孕腜兆也”

,意思是孕婦懷孕的樣子,因此高禖便是古人祈求兒女的物件。

高禖作為神祇,其形象在周代並不固定,許多人會將自己的祖先

當作

高禖來進行祭拜,也有人將伏羲、女媧這些神話中的人類始祖,

當作

高禖。

周朝人對生育的看重,讓婚禮變成了求子儀式,也摧毀了女性的地位

伏羲女媧

除了百姓之外,周天子在每年春天的時候,也會帶著妃嬪們祭拜高禖,這主要是因為古人將播種的春天視為一切生命的起點。

在這個時候祭祀高禖,也體現了當時人們對於增加人口的強烈願望。

除了祭祀高禖之外,古人還會透過巫覡的方式來求子。

由於周代部分諸侯國對於巫術較為抵制,因此相較於祭祀高禖,巫覡求子的方法,只存在於一小部分地區。

其中以陳國,最具有代表性。

周朝人對生育的看重,讓婚禮變成了求子儀式,也摧毀了女性的地位

如今的巫覡儀式

根據《毛詩正義》的記載,當時陳國公滿,娶了大姬為妻,但是婚後很長時間大姬都沒有懷孕,陳國公對此感到十分焦慮。

於是他便找來了巫師隊伍,在大姬身邊舞蹈做法,沒過多久大姬果然懷上了孩子。

除了向神祇祈禱之外,在周代百姓還有向靈獸祈禱的風俗。

在眾多靈獸中,被譽為“四靈”的麒麟,成為了孕育子嗣的吉祥物。

從周代開始,百姓就有向麒麟求子的風俗了,而那些天資聰穎的孩子,還會被叫做

“麒麟童”

,這也能夠看出當時人們對麒麟的喜愛和認可。

周朝人對生育的看重,讓婚禮變成了求子儀式,也摧毀了女性的地位

麒麟送子圖

在《詩經·周南·麟之趾》中就有用麒麟比喻公子的內容: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因此在許多地方,人們都會製作麒麟的掛飾來向其求子。

一旦有人說在哪裡看到了麒麟,那些長年無子的夫婦,就會馬上去到那裡拜訪,希望麒麟能夠為他們帶來“好孕”。

周朝人對生育的看重,讓婚禮變成了求子儀式,也摧毀了女性的地位

靈獸麒麟形象

周代百姓對於傳宗接代看得十分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其甚至超過了夫妻感情,變成了評估婚姻的最重要標準。

在這種氛圍下,古代的夫妻成為了從屬於宗族的附庸,這對於他們感情的建立,非常不利。

而且在周代的生育觀下,女性的價值被大大削減,本族的女性成為了族人

眼中

的“負擔”,而出嫁的女子,則被

當作

生育工具。

這極大地危害了女性的尊嚴和地位,甚至威脅到了部分女性的生命安全。

而在周代之後的封建王朝中,宗法制依然是統治者維護基層穩定的重要手段。

這也造成在幾千年的歷史中,我國女性的地位,一直相對低下。

周朝人對生育的看重,讓婚禮變成了求子儀式,也摧毀了女性的地位

古代婚禮

而且人們對於婚姻中的夫妻感情,也並不重視,這對於我國文化的發展進步,造成了不小的危害。

但與此同時,這種重視生育的觀念,也讓我國形成了獨有的家族文化。

中國人對於親情的重視和維護,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優點之一。

因此我們要努力從傳統觀念和文化習俗中“去粗取精”,在保留傳統文化特點的情況下,去除其糟粕,助力中華民族再次騰飛。

參考資料:

本文部分內容,參考自《詩經》、《論語》、《莊子》、《說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