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禪“五十三參”

據曾為師父做侍者的崇朗法師回憶,師父做事嚴謹,特別注重準確。有一次,因在文章中引用了《黃帝內經》中的話,師父專門找學醫的崇朗法師確認。另有一次,崇朗法師背誦師父的教言“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時,把四句話的次序顛倒了,師父長嘆一聲:“唉!我的教法連我的徒弟都影響不了。”

後來,崇朗法師理解到,這些看似簡單的文句,其中是有修學次第的。身為弟子,應該牢記在心。

讀這段故事,感覺崇朗法師重陳舊事,並非“朝花夕拾”。歷事識心,可推己及人,也可由人達己。師父的教言,我們記住了嗎?記住了多少呢?

念及《華嚴經》中善財童子的“五十三參”,輯錄淨慧長老的生活禪法教言53則,拈提為《生活禪“五十三參”》,供養有緣。

師父說:“所謂生活禪,就是將禪的精神、禪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實現禪的超越,體驗禪的意境、禪的精神、禪的風采。”

一、總綱

01、發菩提心,樹般若見,修息道觀,入生活禪。

二、理念

02、四個根本:菩提心、般若見、息道觀、生活禪。

03、覺悟人生,奉獻人生。

04、善用其心,善待一切。

05、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06、不斷最佳化自身素質,不斷和諧自他關係。

07、生活禪,禪生活(起信,發心,皈依,守戒,自利利他,般若為先導,禪定為根本)。

三、實踐

08、做人做事的二八方針——信仰、因果、良心、道德;感恩、包容、分享、結緣。

09、學禪者安身立命的根本:信仰是生活的依託,因果是生活的法則,良心是生活的方向,道德是生活的價值。

10、以信仰為根本,培養做人的神聖感;以因果為原則,培養做人的責任感;以良心為保證,培養做人的敬畏感;以道德為操守,培養做人的尊嚴感。

11、做人的六條標準:知因果,講良心,守道德,立志向,養識見,充才幹。

12、做好本分事:聽招呼,守範圍;顧大局,識大體。

13、學禪者處世待人的原則: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以包容的心和諧自我,以分享的心成就大眾,以結緣的心成就事業。

14、感恩者報四恩:報父母恩,報眾生恩,報國家恩,報三寶恩。

15、包容者修四行:報冤行,隨緣行,無所求行,稱法行。

16、分享者行四攝:佈施攝,愛語攝,利行攝(利他攝),同事攝。

17、結緣者結四緣:結人緣,結善緣,結法緣,結佛緣。

18、直面“三生”:生存、生活、生死。

19、“三自”精神:自覺、自由、自在。

20、家庭是道場,生活做佛事。

21、信仰不退休,修行不放假。

四、口訣

22、將信仰落實於生活,將修行落實於當下,將佛法融化於世間,將個人融化於大眾。

23、將信仰落實於生活:以三寶為正信的核心,以因果為正信的準繩,以般若為正信的眼目,以解脫為正信的歸宿。

24、將修行落實於當下:修在當下,悟在當下,證在當下,莊嚴國土在當下,利樂有情在當下。

25、將佛法融化於世間:正信佛法僧三寶,勤修戒定慧三學,息滅貪嗔痴三毒,淨化身口意三業。

26、將個人融化於大眾:大眾認同,大眾參與,大眾成就,大眾分享。

五、禪修理路

27、發“三心”:發出離心,發菩提心,髮長遠心。

28、防“三心”:防速成的心,防恐懼的心,防懈怠的心。

29、修“三慧”:修聞慧,修思慧,修修慧。

30、修“三善”:修善法,修善道,積善德。(前提要明三善:現善、後善、究竟善。)

31、禪修六字真言:專注,清明,綿密。

32、對治禪病的八念法門:唸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念出入息、念生死。

33、觀心訣竅:把當下這一念心孤立起來。

34、安住當下,守一不移,一念不生,靈光獨耀。

六、僧團建設

35、建寺安僧、弘法利生的總綱:愛國愛教(“兩愛”)、正信正行。

36、處理寺院與地方政府及民眾關係的原則:利益一方,服務一方,和諧一方,教化一方。

37、四個根本:愛國以守法為根本,愛教以持戒為根本,做人以道德為根本,做事以慈濟為根本。

38、四種意識:不斷強化信仰意識,不斷強化歸屬意識,不斷強化神聖意識,不斷強化責任意識。

39、四種能力:唱得出來,講得出來,寫得出來,坐得出來。

40、四個並重:解行並重,戒禪並重,教禪並重,僧信並重。

41、“四要”:道風要傳統化,管理要律制化,弘法要大眾化,生活要平民化。

42、“四不要”:做人不要有“俗氣”,做事不要講“闊氣”,處世不要有“官氣”,待人不要有“霸氣”。

43、以三學為修學的總綱,以四攝為利他的方便,以六度為修學的正行,以老實做人為修學的起點,以輕安明淨為修學的驗證。

44、山林利於修行,城市便於弘法。

七、隨機開示

45、中國禪茶精神:正、清、和、雅。

46、將正氣融入感恩中,將清氣融入包容中,將和氣融入分享中,將雅氣融入結緣中。

47、端起這杯茶,感恩天地人,和諧你我他。

48、“三皮精神”:硬著頭皮做事,厚著臉皮處世,大著肚皮待人。

49、不管悟與不悟,坐禪照做不誤。有這股勁頭,久坐必有禪。

50、福從慈悲來,慧從覺照來。沒有智慧的慈悲是感情用事。

51、學禪者待人接物:無事莫尋,有事莫避,寧事息人。

52、禪,就在每個人舉心動念的當下。修行,就是轉化業力為願力。

八、受用

53、在盡責中求滿足,在義務中求心安,在奉獻中求幸福,在無我中求進取,在生活中透禪機,在保任中證解脫。

——以上為個人歸納,因淺見陋識,難免掛一漏萬,懇請諸方善友據長老言教,予以指謬,以便調整、完善。明博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