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埃及史》:穿越五千年,再現文明古國的興衰

二十世紀人文譯叢

古代

埃及史

《古代埃及史》:穿越五千年,再現文明古國的興衰

埃及,古代的偉大文明,尼羅河的贈禮。

三千年歲月見證了它的統一與分裂,三十次王朝更迭,家國變遷,但文明的核心依然延續。

黃沙之下也埋藏著征服與被征服的歷史,埃及遠征庫什、腓尼基,承受希克索斯、亞述、波斯的統治,再迎來了希臘與猶太的移民,成為古代文明的交融之地。

古代史學者喬治·羅林森

結合考古發現與文獻、神話,使沉默的斯芬克斯透露歷史的秘密。

《古代埃及史》:穿越五千年,再現文明古國的興衰

在書中,喬治·羅林森對古代埃及是這樣描述的:

地圖上的埃及像一朵百合花,盛開在彎曲的莖幹上。寬大的花瓣向上延展,花朵左下方有一顆突出的嫩芽。

盛開的百合是三角洲地區,從阿布基爾到提尼,橫跨180英里,加上海岸部分,花瓣豐腴的邊緣寬度達到230英里。

突出的嫩芽就是法尤姆,歷史上是尼羅河河谷以西群山環繞的天然窪地,數萬年前尼羅河水透過約瑟運河進入窪地,使之不再是不毛之地。

狹長的花莖正是尼羅河河谷,峽谷綿延數千英里,蜿蜒於石質土凹處,從第一大瀑布到三角洲頂端,狹窄處不足1英里,最寬也不過8到10英里。世界上找不出第二個像埃及一樣的國家,地形奇特,長寬比例如此懸殊,地域分散難以從一而治。

《古代埃及史》:穿越五千年,再現文明古國的興衰

《古代埃及史》呈現了古埃及從前王朝到第三十王朝的三千年歷史,從法老王權的輝煌興起,到與亞述的帝國爭霸,直至波斯統治之下最後一個本土王朝的落幕。

喬治·羅林森透過考古研究描繪了埃及文明的跌宕起伏、法老的王權變更。書中不僅再現了海上民族入侵、祭祀篡國、卡疊什之戰等重要歷史事件,也展示上古文學與神話、藝術與習俗,以及金字塔的建造、卡納克神廟的千年變遷。

古代近東諸文明也在書中依次出場,共同演繹古代埃及豐富且曲折的歷史故事。

編輯推薦

《古代埃及史》:穿越五千年,再現文明古國的興衰

《古代埃及史》:穿越五千年,再現文明古國的興衰

埃及,人類文明的先行者,三十王朝更迭與文明興衰的輪迴,留下了諸多遺蹟與傳說。本書記載了古埃及三千年的文明興衰,配有地圖與考古繪圖,為您帶來尼羅河畔的歷史之旅。

《古代埃及史》:穿越五千年,再現文明古國的興衰

作者喬治·羅林森為英國著名史學家,用生動詳實的文字與淵博的學識,將古代埃及的歷史與傳說娓娓道來。書中不僅有金字塔的建立,也有數千年前的治水工程,有上古神話,也有神權與王權之爭,更有百年異族統治時期的反抗與文化融合、女王船隊的域外探險、近東諸國爭霸的合縱連橫。

《古代埃及史》:穿越五千年,再現文明古國的興衰

本書問世以來已經多次再版,作為入門讀物深受各國讀者喜愛,是瞭解古埃及歷史的上佳之選。

作者介紹

《古代埃及史》:穿越五千年,再現文明古國的興衰

喬治·羅林森

(George Rawlinson,1812—1902),英國著名古代史學者,牛津大學卡登姆古代史講席教授,楔形文字發現者亨利·羅林森之弟。著有《古代埃及史》《腓尼基史》《古代東方七大君主國》《古代史研究手冊》等,為希羅多德《歷史》英譯本譯者。

譯者介紹

王炎強

,復旦大學外文學院翻譯系副主任、副教授,美國蒙特雷國際研究院高階翻譯學院訪問學者,資深口、筆譯譯員。主編《視譯基礎》《英漢雙向口語實踐教程》等專業教程,出版譯作《啟用組織能量》。

試讀章節

《古代埃及史》:穿越五千年,再現文明古國的興衰

埃及人一開始並沒有意識到是誰賦予他們恩賜。從遠古以來,埃及人就對這條神秘的大河浮想聯翩。將其奉為哈皮神(Hapi)。“哈皮神隱居世外,誰也不知道他身居何處,從哪裡來?”人們認為他帶給埃及所有美好的東西,特別是土地的豐收。人們歌頌他:

光榮啊,尼羅河!

起源於大地的尼羅河,

川流不息,賦予埃及生命!

啊,太陽神!驅走黑夜帶來光明,

讓人心生快樂!

從天國四溢,由拉神創造,

賦予萬物生命;

澆灌著大地,永不停歇;

就像神靈下凡,

帶給我們食物,賜予我們糧食,

讓生命得以延續。哦,母親河!。

尼羅河一氾濫,人們祭祀供奉;

殺牲宰畜,捕獲獵物,

焚香敬天,牛羊雞鴨烹製進貢!

尼羅河流淌在底比斯大地,

是天上的無名氏,無形無影!

凡人皆頌,諸神往復!

萬人敬畏。他的後代是人們的上帝。

普照整個埃及。

啊,尼羅河!普照大地!

賦予人以靈魂,牛以牧場。

光榮啊尼羅河!

儘管尼羅河賜福於人們,對埃及的存在的確至關重要,但尼羅河並沒有給埃及地貌帶來多大變化,也沒有多添幾分美麗。大地終日在紅彤彤的日頭下炙烤,能看到水無疑是重要的,然而尼羅河從未清澈過。氾濫時期從阿比西尼亞(Abyssinian)高地衝刷而來的紅色黏土將河水染紅,其他季節也多多少少總是有藻類植物,從維多利亞湖到喀土穆(Khartoum)一路裹挾而來。大量的藻類讓河水呈現暗綠色,難有清澈河流的魅力。尼羅河希臘語是“Neilos”,希伯來語是“Sichor”,意思分別是“深綠”和“黑綠”,意在體現尼羅河的這一特點,兩個詞都反映了尼羅河通常的顏色特徵。進入埃及境內,尼羅河最寬很少超過1英里,流經之地一馬平川,除了映入水中灰綠色的天空或偶爾經過的帆船外,河中基本沒有什麼倒影可見。

摘自《古代埃及史》第一章

《古代埃及史》:穿越五千年,再現文明古國的興衰

對於歐美人來說,沒去過埃及很難想象金字塔的構造。金字塔型建築風格早已退出歷史舞臺,即使用作建築裝飾也不多見。從最初發現使用到馬卡比(Maccabee)統治時代,金字塔結構在建築史上曾經無比輝煌。但希臘人和羅馬人並沒有使用過。隨著西方征服東方,金字塔結構被完全廢棄。最早發現新大陸的人看到當地幾近文明的土著人崇尚金字塔結構。但偏執的西班牙人對任何有關盲目崇拜的事物感到恐懼,因此墨西哥的金字塔遭到破壞,後來剩下的也任其自然風化,原型已經無法確認。如果對金字塔沒有概念,即使看過墨西哥特奧蒂瓦坎(Teotihuacan)古城遺址也不會真正認識金字塔。必須要去一趟埃及吉薩或薩卡拉,加上一定的想象力才能真正在腦海中浮現出雄偉的金字塔結構。

霍頓勳爵描述了第一次看到神秘金字塔時的感受:

多少日夜的幻想,

多少分秒的期盼,

終當抵達沙漠邊緣,

隱士笑容流露:

壯觀的金字塔映入眼簾,排列整齊大氣,

人類戰勝自然的偉大工程!

金字塔無懼風吹浪打,

堅不可摧。

洪水氾濫留下廢墟一片,

無名都城城牆殘垣,雄偉宮殿斷柱,

夜幕中感慨萬分。

這些古代文明遺蹟,

能還原四千多年前的輝煌傳奇嗎?”

埃及金字塔地基呈正方形,四個傾面沿著底邊向上交於頂點,每面都是等邊三角形。一些金字塔為實心構造,由整塊石頭削鑿而成,或是先由碎石堆成然後外立面修砌石牆。也有一些是空心結構,裡面設有內室通道,這樣的金字塔不可能用碎石堆成。實際考古發現埃及金字塔群的建造目的顯然是保留內室和通道的堅固完整。因此多數金字塔要求內外建築必須完整。

摘自《古代埃及史》第四章

《古代埃及史》:穿越五千年,再現文明古國的興衰

在賽特神的庇護下,希克索斯人輕而易舉讓埃及俯首稱臣,繼而展開屠殺壓迫。如此強大的入侵者卻在二百年後被輕易驅逐,聽上去有些不可思議。不過,征服者迅速衰退的現象歷史上並不鮮見。埃蘭人、巴比倫人、亞述人、米底人、波斯人、希臘人都曾在西亞相繼稱雄,然而在統治或長或短時間後,幾乎出於同樣的原因,各個消耗殆盡。衰退的原因不難找。初踏上征服之旅,征服者士氣高昂,習慣征戰打仗,處事簡單,至少較被征服者更為乾脆。征服者一般生活貧苦,迫切希望改善生存條件。若遇頑強抵抗,戰事曠日持久,若被征服的民族難以控制,不服統治,誓死抗爭,征服者就會惴惴不安,時刻保持戰爭狀態,其統治時間反而能維持數百年。如果征服者善戰好戰,不滿足於既有勝利,不願放下刀劍,四境不斷尋釁,將打仗視作生存常態,那也可能稱霸數百年甚至上千年而鮮有衰敗跡象;然而被征服者通常不會持久抵抗,征服者難免刀槍入庫。貧窮卻堅毅的民族撲向溫和而文明的民族,勢如破竹,獲得夢寐以求的奢靡,於是心滿意足,不思進取,反而逐漸為被征服者的生活方式同化。征服者或許會保留常備隊駐守軍營要塞;但一旦停止征戰,即使短短一代人,也會造成軍紀懈怠,士兵不善打仗,身體素質下降,尚武意志渙散。百年後,征服者會失去所有當初取勝時擁有的優良品質,最終與其統治的人民無異。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反叛的念頭就容易在百姓內心滋長。他們不再懼怕當初所向披靡的征服者,取而代之的是對外族的鄙夷——至少被征服者人手數量有優勢;長期艱難困苦錘鍊了被征服者的品格;若以一敵一,被征服者體格更為強壯。最終他們奮起反抗,取得勝利。

埃及還有些特殊的情況——被征服的人民分為完全不同的兩種。生活在三角洲、法尤姆以及尼羅河谷北部的人民完全被馴服,與征服者混居在一起,受歧視壓迫。上埃及的情形就不同。在某種意義上雖然臣服於入侵者,承認希克索斯君王為宗主,並繳納歲貢;但上埃及仍然保留了法老、政府、宗教和律法;沒有與外來者雜居,沒有生活在凌辱之中;儘管每年進貢,尊嚴尚存,無論軀體還是品格都不曾低頭。此外,上埃及人可能與尼羅河上游的族群或沙漠蠻夷有利益之爭,有過軍事衝突,當希克索斯人不治軍事時,上埃及人卻勤於用兵。幾位底比斯名為拉·賽肯內恩的法老給自己冠上“偉大”“非常偉大”的頭銜,他們或許在“牧人王”統治後期建立了相當強大的政權,引進希克索斯人的戰馬戰車,鞏固國防,操練兵馬,威名遠揚。

摘自《古代埃及史》第九章

圖書目錄

《古代埃及史》:穿越五千年,再現文明古國的興衰

第一章 埃及大地

第二章 埃及人民

第三章 文明曙光

第四章 金字塔締造者

第五章 底比斯崛起與早期底比斯法老

第六章 明君阿蒙涅姆赫特及其功績

第七章 亞伯拉罕下埃及

第八章 大入侵——希克索斯人(或“牧人王”) ——約瑟與阿波庇法老

第九章 希克索斯人如何被逐出埃及

第十章 一代武王圖特摩斯一世

第十一章 哈塔蘇女王與商船隊

第十二章 圖特摩斯三世與阿蒙霍特普二世

第十三章 阿蒙霍特普三世的鉅作——唱歌的門農神像

第十四章 埃赫那吞與圓盤崇拜者

第十五章 埃及衰落之始

第十六章 《出埃及記》中的法老——美楞普塔一世

第十七章 拉美西斯時期末代法老與埃及的沒落

第十八章 僧侶法老——皮特姆和所羅門

第十九章 示撒王朝

第二十章 羽翼下的國家——衣索比亞統治下的埃及

第二十一章 獵物之爭——衣索比亞與亞述

第二十二章 起死回生——薩姆提克一世和兒子尼科

第二十三章 塞易斯王朝晚期——薩姆提克二世、阿普里伊、阿瑪西斯

第二十四章 波斯征服

第二十五章 三場殊死反抗

第二十六章 奈克坦尼布一世——迴光返照

第二十七章 黑暗吞噬光明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