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已到,端午“四忌六宜”啥,端午不吃孃家粽,後半句是?

端午節已經到來,今天到處都可以看到人們在曬包粽子,一家人其樂融融。端午節是一個比較隆重的節日,作為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端午吃粽子幾乎是全國各地人們端午節必有習俗。而關於端午節各地卻有很多不同習俗,比如端午“四忌六宜”,裡面說的不吃孃家粽子,這是為什麼?

端午節已到,端午“四忌六宜”啥,端午不吃孃家粽,後半句是?

端午節是一個古老的節日,從戰國時期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羅江自盡。後面人們也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而如今端午習俗很多,但是也有很多在端午節不宜做的事情。在我國各地主要有“四忌”流傳比較廣,那麼端午“四忌”主要指什麼呢?一起看下:

忌回孃家吃粽子。這個習俗聽起來很多人會反對,但是確實確實存在於民間的。農村俗語常說“吃了孃家粽,斷了孃家根”,為何這麼說呢?在以前重男輕女比較嚴重,認為出嫁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兒女已經是“外人”。而粽子是延續子孫的象徵,如果粽子都給外“外人”吃了,那麼相當於斷了後代。

端午節已到,端午“四忌六宜”啥,端午不吃孃家粽,後半句是?

忌端午下河游泳。端午節也叫重五節,因為剛好是農曆五月初五,而端午還被人們認定為“惡月惡日”。這是民間說法,起源於以前的中原地區,古書上就有“夫正月歲始,五月盛陽,厭勝父母,將受其患”,五月為盛陽之月,農曆五月“五毒”出沒,人們也常常有“避五毒,躲端午”惡說法。

而忌下河游泳是因為傳說五月初五被溺水而亡的地方陰氣太重,這時候小孩在這裡游泳會比較不安全。惡月惡日溺水者會在這個時候找替死鬼,因此往往這時候人們會在以前有溺水身亡的河段投入幾個粽子,以分享粽子代替其找替死鬼的做法。

端午節已到,端午“四忌六宜”啥,端午不吃孃家粽,後半句是?

端午夫妻不同房。端午被稱為“惡月惡日”,而人們常說惡月有九毒,就是從五月初五一直到農曆五月二十七。而在九毒之日是尋歡被認為會大傷元氣、耗精元的日子。因此這九天裡也常在常被人稱為“端午安寧日”,夫妻吃飽就睡,養精蓄銳,恢復精力和體力。

端午不能回孃家。這個跟不吃孃家粽子類似。在農村作為端午節而言,女兒不回孃家,不吃孃家粽就是為了避兇化吉。雖然這只是流傳下來的習俗,但是至今依然有很多地方在做遵循著。

端午節已到,端午“四忌六宜”啥,端午不吃孃家粽,後半句是?

端午說完了“四忌”,就是到“五宜”了。作為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習俗依然是有很多的。在端午節宜祭拜先祖,透過這個時候祈福辟邪、保佑家人平安順利。其次在廣西也有端午賽龍舟習俗,透過賽龍舟更顯了民族團結,也比賽出了風格,為端午節增添了更多氛圍。

端午插艾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節人們會早早地拿長條的艾草和菖蒲混合一起製成的掛草,把它們倒掛在大門的兩側。這也寓意著掛艾草以辟邪,艾草本身就有驅蚊作用,由於一股特殊氣氛在很多中醫上都廣泛使用。

端午節已到,端午“四忌六宜”啥,端午不吃孃家粽,後半句是?

最後端午還有三個事宜:佩香囊、寫符唸咒、栓五色線。香囊是由硃砂、雄黃、香藥混合製成,也是寓意有辟邪驅瘟的意思,這時候給孩子掛在身上較為積極。而寫符唸咒也是因為惡月惡日驅趕牛鬼蛇神之意。而栓五色線就是把紅黃白青黑五色作為吉祥色,把它栓在脖子上。然後到了過後下大暴雨的時候把五色線丟到河裡,意味著可以把疾病沖走。

端午“四忌六宜”你瞭解了嗎?你們那邊端午有啥習俗?歡迎下方留言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