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大夫有諍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

出自《群書治要》卷九《孝經》。

“家”,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雲:“天子諸侯曰國,大夫曰家。”《康熙字典》說:“大夫之邑曰家。”所以這個“家”,不是現在所講的“家庭”的“家”,而是指大夫所治理的區域,大夫的采地、食邑稱為“家”。這種意義上的“家”,在經典中經常出現,例如孟子說:“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

現在提倡要學文字學,是因為同樣一個字,例如“家”字,古代的時候,它有具體的含義,在經典中它也有不同的意思。如果沒有深入文字學,按照現在小家庭的“家”去理解這個“家”,就不明白什麼叫家國同構。

諸侯所治理的區域稱為“國”,卿大夫所治理的區域稱為“家”。說明“家”和“國”都表示一定的治理、管轄區域,在地域中有相似的政治架構和社會功能,只是大小和級別不同,正是在這種意義上,講家國同構。

卿大夫有三位直言諫諍之家臣,有三位能直言諫諍的臣子,即使大夫無道,也不會失掉其家。這個“家”是指大夫的采地和食邑。

“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令”是善的意思。因為士,沒有臣子,所以靠賢友來輔助自己。

唐玄宗註解:“益者三友。”邢昺疏:“論語文,即‘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是也。”又《論語》雲: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論語》中說,子貢問什麼是友?孔子回答 :“忠告而善道之”。說明善名是因為接受忠言勸告而後才成就的。“忠告而善道之”,這樣的人才稱為友。

《論語》中,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種。與正直無私的人交友;與寬恕的人交友;與見聞廣博的人交友。交這三種朋友,對自己的德行有益處。

“友直”是正直的朋友,這個人心中沒有彎彎繞繞,正直無私,不會害人,也害不了你。想要交到正直的朋友,自己必須首先正直。如果自己不是一個正直的人,那麼正直的人也不會與自己成為朋友。

“友諒”是寬恕的朋友,這樣的朋友對一切事情都能寬恕,不苛刻要求,不把別人的過惡記在身上,記在心裡。很多地方把“諒”解釋為“信”。但是“信”和“直”字很接近,因為直者必信。所以“諒”解釋為“恕”更為合適。和寬恕的人交朋友,自己沒有壓力,心情會很好,很自然。

“友多聞”是博學多聞的朋友。多聞的人能通達,遇到事情能提起經典中的教誨,不會鑽牛角尖兒。和博學多聞的人交朋友,可以幫助自己解決困惑。《禮記·學記》中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如同井底之蛙。要避免孤陋寡聞,就是要交博學多聞的朋友。

“博學”,學的是什麼很重要,特別是在知識爆炸的現代社會,學的越多不一定越有智慧。“博學”,主要學的是聖賢之道,對儒釋道的學問都能通達,這樣才有能力辨別是非邪正,不會被矇蔽欺騙。博學的目的不僅為了學習知識技能,更要以開智慧為目的。要做到博而不雜,例如“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善財童子,去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這五十三位善知識來自各行各業,修學的方法各不相同。參訪完畢之後,善財童子的態度是四個字“戀德禮辭”。戀德是感恩,禮辭是恭敬辭別。意思是你們所修學的方法、修學的理論我知道我瞭解,但是我還是堅持自己的方法。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告訴人們,一定要精、專一、精進、博而不雜。老師教學生最怕的,學生跟著這個老師學幾天,跟著那個老師學幾天。這樣的學生是教不出來的,一般的老師不願意教,教不了這樣的學生。

三種損友是:

“友便辟”,是善於逢迎的朋友,很會說話、言語巧妙、絕不得罪人的朋友。這種人善於諂媚、恭謹周旋、順承他人,但是這樣的人很可能會失去正直。

“友善柔”,要避免交善於偽善奉承、面柔的朋友,“面柔”是“巧言令色”中的“令色”。

“友便佞”,是善於言辭、巧言善辯的朋友,這樣的人可以無理辯三分。

以上這三種朋友,都有損失。《弟子規》中講:“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聞到過失就生氣,聞到稱譽就歡喜,那麼有損害的朋友就會來。損友,對你有損、德行有損的朋友就會來。而對你有益的、德行提升有幫助的朋友就會走。

《弟子規》中講:“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如果聽到別人讚歎自己,會戰戰兢兢,心想自己真的有別人讚歎的那麼好嗎?還是別人對自己過分的讚歎?“聞過欣”,聽到別人說自己的過失,會像大禹一樣歡欣喜悅地接受。這樣,正直、寬恕、誠信的朋友,就會和自己親近。

《弟子規》中講:“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交朋友最重要的是互相勸善,看到朋友有過失會去勸諫,兩個人都建立了道德,在德行上都有提升。看到朋友有過失而不去規勸,兩個人都會虧失道義。

《弟子規》中講“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能親近仁德的人,和有仁德之心的人交朋友,這樣可以使自己的德行每天都有增長,過失每天都有減少。

總之,有益的朋友,是能看到你的過失並且勸諫的朋友,幫助你改正過失、提升自己、改過遷善的朋友。所以士人若有直言規勸的朋友,自己就不會失掉美好的名聲。“令名”,是善名的意思。現在一般的讀書人,很難遇到能直言規勸自己的朋友,能直言說自己毛病的人,只有自己的父母、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