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蘇軾七絕中的詩句,被今年一部億元票房電影,直接作為片名

文\常清君

鄭重申明:

常清君在自媒體平臺釋出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以本人的專業知識、自身經驗以及人生閱歷等,經過獨立思考後,認真撰寫並反覆修改的原創作品。

常清君導讀:

自古描寫春天的文學作品浩如煙海、數不勝數。上千年來,這些經典之作至今依然動人心扉、引人入勝、發人深省、令人神往。在此又一個虎年春天已經來臨之際,常清君特從被譽為中華文學三大瑰寶的唐詩、宋詞、元曲中,摘取其中精華佳作,與大家共同賞析品味。

宋代著名僧人惠崇(一說慧崇)曾經畫過兩幅畫,一幅畫名叫

“鴨戲圖”

,一幅畫名叫

“飛雁圖”

,宋代大文豪蘇軾特的專門為這兩幅畫分別題寫了兩首七絕組詩,總題目叫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其一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其二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常清君還是先解釋一下其中的一些字詞:

蔞蒿:

草名,有青蒿、白蒿等品種。

蘆芽:

蘆葦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

本稱河魨,泛指硬骨魚綱、魨形目、魨科的各屬魚類,因其外形似“豚”(古代泛指豬),又常在河口一帶活動,故俗稱河豚,其卵巢、肝臟、腎臟、眼睛、血液中含有劇毒,產於我國沿海和一些內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卵。

上:

指逆江而上。

歸鴻:

歸雁。

破群:

離開雁群的飛行隊伍。

依依:

形容捨不得的樣子。

歸人:

回家的人。

朔漠:

北方沙漠之地。

詩畫相配相得益彰

在中國古代,為畫題詩,或者為詩配畫,是文人墨客之間最為常見的社交活動之一,但得以流傳下來的這類詩歌數量遠多於流傳下來的畫作,比如這兩幅僧人惠崇所創作的原畫就早已失傳了,流傳下來的只有蘇軾題寫的這兩首古詩。

這首蘇軾七絕中的詩句,被今年一部億元票房電影,直接作為片名

常清君覺得其中原因至少存在以下因素:一是繪畫作品不太利於傳播,尤其是在沒有照相機,更沒有智慧手機的古代,而原創也更不利於儲存。而類似詩歌之類的文學作品是更利於傳播的,因為只要用筆抄錄下來就行了;二是繪畫作品雖然可以透過口述來描述其內容,而這種口述卻不等同於複製,而像詩歌之類的文學作品,尤其是像只有區區四句28個字的七絕詩,更容易被人們記誦下來而口口相傳,而這種口述等同於複製貼上。

春江水暖鴨先知

我們先來賞析第一首,詩的首句

“竹外桃花三兩枝”

,常清君猜想這應該是原畫裡本就有的畫面,隔著彼此相隔並不是太嚴密的翠竹望去,只見有幾枝桃花正迎著陽光盛開。桃樹一般在每年的3、4月份開花,是典型的春花,點明此時已經是是春季了。

詩的第二句

“春江水暖鴨先知”

,鏡頭從江岸轉向江面。這個時候的江水已經不是冬季寒冷徹骨的江水了,而是春天的江水了,所以稱為“春江”,雖然已經到了春天,但畢竟還是早春時節,冬天的腳步聲才剛離去不久,江水的溫度,和暮春以及夏季、秋季相比,還是比較低的,之所以說“水暖”,這個“暖”字,其實是和冬季的江水溫度來做比較的。

正因為還是早春,依然還能感覺得到陣陣春寒,所以人們也不可能到江水裡去游泳,其他動物(非純水生動物)一般也不會到水裡洗澡嬉戲什麼的,只有在一年四季裡,只要是江面不結冰,都會到水裡游泳嬉戲的鴨子,最先感知到春天江水溫度的逐漸變暖。

“春江水暖鴨先知”這種訴之於感覺和想象的事物,不僅古代繪畫作品難以傳達,即使放在現代社會的影片錄影裡,也不可能表達出來,反而能夠透過詩歌這種文學作品來傳達。

這首蘇軾七絕中的詩句,被今年一部億元票房電影,直接作為片名

詩的第三句

“蔞蒿滿地蘆芽短”

,繼續描寫那滿地蔞蒿、短短的蘆芽,黃綠相間、豔麗迷人,呈現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榮的景象,常清君猜想這個也是原畫作中有的場景。

詩的第四句

“正是河豚欲上時”

,借河豚只在每年春天才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卵的自然現象,來進一步深化濃濃春意。這個常清君覺得很可能是原畫作中本沒有的,而是作者靠自己地生活閱歷和豐富想象引申出來的,類似現代影視中的畫外音效果。

片名就叫《鴨先知》

這首詩中最為經典、並被傳頌千古的就是

“春江水暖鴨先知”

這一句,這一句不僅是描寫春景之句,而是也是富含哲理之句,現代一般比喻為凡事只有親身體會,才能感知事物的本來面目。

這一經典詩句中的字詞,甚至還被作為影視劇的片名。比如2021年9月30日上映的超過20億票房的《我和我的父輩》中的由徐崢執導,徐崢、韓昊霖、宋佳、歐豪、陶虹等出演的第三個單元的片名就叫《鴨先知》,因為其中的男主角趙平洋在片中引用了蘇軾的這句“春江水暖鴨先知”,而被人取一外號:“鴨先知”,他在片中順勢而為搶佔時代先機,拍攝了中國第一支電視廣告,最終真的成為了“先下水的人” 。

這首蘇軾七絕中的詩句,被今年一部億元票房電影,直接作為片名

大雁依依不捨情

再來賞析第二首。許多宋詩選本一般只選了第一首,導致第二首鮮為人知,其實,第二首依然寫得很有特色。

詩的首句和第二句: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

,使用兩處疊音詞,把一隊大雁北飛,其中卻有幾隻大雁依依不捨離去,差點掉了隊。就好像習慣了南方的溫暖氣候,一下準備要北歸的人一樣猶豫不決,刻畫得非常形象動人。

詩的第三、四句: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就更進一步將大雁擬人化了,更進一步把人類的複雜情感,賦予給了大雁:大雁戀戀不捨是不僅是因為南方比北方溫暖溼潤,而且更是知道北方的乾燥沙漠多風雪,所以大雁希望在南方的春季裡,多呆些日子再飛走。

這首蘇軾七絕中的詩句,被今年一部億元票房電影,直接作為片名

在常清君看來,本來只是兩幅定格不動的繪畫作品,經過作者充滿詩意的文字描述後,竟成為了兩部自然風光的影片紀錄片。

常清君雲:

鴨戲飛雁圖 好部風光紀錄片

常清君用心用情寫好每一篇原創文章,期待著您的關注、點贊和評論

原創作品,如若轉載等,請標明文章作者、出處等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