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變老的路上,請善待這三個人

楊絳:變老的路上,請善待這三個人

楊絳先生在《我們仨》裡寫道:“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走在人生的路上,同行的人有聚有散。

一路陪伴我們的,無非是這三類人:

生你養你的父母、相濡以沫的伴侶、延續生命的子女。

善待他們,就是善待生命、善待自己。

01

善待生你養你的父母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天地間最無私、最偉大的愛。

《詩經》中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拘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吳天罔極。”

父母的恩情恩,像天一樣高、像海一樣深。

做子女的,窮盡一生也報答不完。

烏鴉尚能反哺,羊羔也知跪乳。

善待父母,是生而為人最基本的教養。

楊絳在與錢鍾書訂婚前,曾經勸他徵求父母的意見。

楊絳深知,婚姻絕不僅僅是兩個人之間的事。

而是雙方父母心中的牽掛,涉及兩個家庭長久的幸福。

她在信中說:“現在吾兩人快樂無用,須兩家父母兄弟皆大歡喜,吾兩人之快樂乃徹始終不受障礙。”

錢鍾書的父親無意間看到這封信,大讚:“真是聰明人語!”’

能夠如此體貼對方的父母,將來必定是善待家人的賢妻良母。

思及此,老父親直接越過兒子的意見,提筆就給未過門的兒媳婦寫了一封信。

信中先是把楊絳大大誇贊一番,然後鄭重其事地把兒子“託付”給她。

有了父母之命,兩個人就順理成章地締結了良緣。

得妻如此,錢鍾書自然也是心懷感激。

他希望也儘自己的一份努力,照顧好楊絳的雙親。

戰爭年代,楊絳的母親在戰火中不幸早亡。

夫妻二人日子過得十分艱苦,錢鍾書卻支援楊絳把岳父接到身邊照顧。

在寫作之餘,錢鍾書還兼職作老師貼補家用。

遇見什麼好吃食,總要想方設法,弄來給楊絳的父親嘗一嘗。

岳父為此十分得意,逢人便誇獎他“愛妻敬丈姆”。

人到中年,歲月不待人,能夠陪伴父母身邊的時間,其實並不多。

善待父母,等到你的子女長大,也會同樣善待你。

02

善待相濡以沫的伴侶

人這一生最親近的人,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伴侶。

父母會逐漸衰老,先你而去;

子女會長大成人,擁有自己的家庭。

俗話說得好:少時夫妻老來伴。

變老的路上,與你相互攙扶著,走過漫漫人生路的人,一定是你的另一半。

善待相濡以沫的伴侶,就是善待自己的後半生。

錢鍾書在生活上笨手拙腳,常鬧出許多笑話。

楊絳一個人既要寫作,又要料理家務、帶孩子。

這才給錢鍾書爭取了大量的時間,供他看書、寫作。

錢鍾書見楊絳為了生活瑣事這般操勞,於心不忍。

恨不得化作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好免除夫人的諸多勞苦。

他作有一首小詩,題為《贈絳》。詩中寫道:

捲袖圍裙為口忙,朝朝洗手作羹湯。

憂卿煙火燻顏色,欲覓仙人辟穀方。

假如沒有楊絳,錢鍾書的生活恐怕是無法正常運轉的。

這一點,楊絳心裡也很清楚。

錢鍾書晚年重病時,她曾半開玩笑地說:

“在照顧人這件事上,男不如女。

我盡力保養自己,只求比他多活一年。

爭取‘夫在先,妻在後’,錯了次序就糟糕了。”

送走了錢鍾書,她還要留在人間打掃戰場,儘自己應盡的一份責任。

03

善待延續生命的子女

錢鍾書與楊絳是出了名的模範夫妻,二人恩愛非常。

夫妻倆一生只育有一個孩子,便是女兒阿圓。

阿圓未降生前,錢鍾書便對楊絳說:“我只要一個女兒,像你就好。”

後來天遂人願,二人果然有了阿圓。

錢鍾書心滿意足,又對楊絳說:

“假如我們再生一個孩子,說不定比阿圓好。

我們就要喜歡那個孩子了,那我們怎麼對得起阿圓呢?”

古人云: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阿圓出生時條件艱苦,自幼身體底子就不大好。

上學以來,每去學校一個月,便要因病休學好幾天。

小學六年裡,阿圓從未上足一個學期的課。

落下的課程,都是楊絳在家幫她補習。

阿圓讀初中時,楊絳乾脆包攬了女兒的全部課程,讓她在家自學。

在楊絳的悉心教導下,阿圓以代數滿分的優異成績,考上了當時的名校貝滿女中。

錢鍾書則親自培養女兒學習外語,不僅教她英文,還教不少了法語、德語的單詞。

每當家裡有客人來時,錢鍾書就慫恿女兒去人前“賣弄”。

阿圓就八哥學舌那樣地應答,逗得客人哈哈大笑。

阿圓見客人笑得開懷,還以為自己很博學,樂得塌鼻子都要翹起來了。

在錢鍾書的開放式教導下,阿圓最終考入俄語專業,成為一名大學教師。

楊絳先生著作多達數十本,然而在她眼中,女兒阿圓才是“平生唯一的傑作”。

孩子,是我們生命的延續。善待子女,就是善待未來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