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年我們都背錯了!看了《靜夜思》原詩才知道,李白多有才

都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唐詩三百首》被廣泛流傳至今,在育兒、教育、現代文學中影響深遠,一首首通俗易懂且膾炙人口的唐詩成為兒童的啟蒙教材。普通大眾都能輕鬆朗讀的《靜夜思》就是唐詩中的經典,然而誰也沒想到這麼多年,其實我們都背錯了《靜夜思》。

這麼多年我們都背錯了!看了《靜夜思》原詩才知道,李白多有才

郎朗上口的《靜夜思》背錯了?難道這麼多年我們讀了一首假詩?看了原詩才知道李白多有才,對“詩仙”李白的敬佩更深一層。他用最常見的自然景色月光、霜烘托內心豐富的情感,真正的大師往往用最簡單的詩詞直接表達,簡單詩詞中的藝術手法和浪漫主義令後人百讀不厭。

這麼多年我們都背錯了!看了《靜夜思》原詩才知道,李白多有才

“詩仙”李白的詩

李白生於長安元年(701年),於寶應元年(762年12月)逝世,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被譽為“詩仙”。李白和杜甫二人被稱為“大李杜”,李白用詩詞記錄唐朝文化,從詩詞創意和藝術成就足以看出,李白的詩從古至今具有極高的社會地位。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性格豪邁的他熱愛山河,李白遊歷南北各地,一路走一路創作,他的詩詞中有很多是讚美祖國名山大川的壯麗,他把自己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透過詩篇毫不吝嗇的傳達。

這麼多年我們都背錯了!看了《靜夜思》原詩才知道,李白多有才

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在眾多詩歌中李白毫不遮掩地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突出獨特個性的同時不加節制的抒發感情,正因為李白在詩中塑造自我,所以才有那麼多豪邁奔放、想象豐富且意境奇妙的好詩留給後人。

這麼多年我們都背錯了!看了《靜夜思》原詩才知道,李白多有才

面對社稷動盪和生靈塗炭之時,李白寫下《南奔書懷》,他用“過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劍擊前柱,悲歌難重論”來表達內心的慷慨激昂,面對權力豪勢之時,他用“手持一枝菊,調笑二千石”來表達未能實現抱負的苦悶,面對勞動者辛苦勞作之時,他用“一唱都護歌,心摧淚如雨”將縴夫內心的悲苦真情流露。

這麼多年我們都背錯了!看了《靜夜思》原詩才知道,李白多有才

李白詩歌中描述與友人相聚的場景眾多,與朋友開懷暢飲之時,前兩句“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把飲酒時的歡快感毫不掩飾表達,後兩句“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把李白的真性情透徹地表現出來。

李白用最簡單的詩詞表達常見的場景和思緒,隨心作詩是一件浪漫的事情,而李白本就極具浪漫主義精神,從詩歌素材的選擇再到形象上的塑造,最後到詩人專業手法和體裁的應用,盡顯典型的浪漫主義特徵,說他是唐代偉大浪漫主義詩人當之無愧。

這麼多年我們都背錯了!看了《靜夜思》原詩才知道,李白多有才

李白詩歌的主要特徵就是豪放,詩歌盡顯豪放飄逸的風格,他善於移情於物、將物比人,把比喻和擬人巧妙結合,還善於把想象以主觀現客觀,抓住事件的某一個特點,結合真實生活的基礎,再加上大膽想象誇張表達,誇張中不顯浮誇反而自然,不露痕跡的把情感強化。

七言歌行和絕句是李白最為擅長的詩歌體裁,《靜夜思》屬於五言絕句小詩,此首詩家喻戶曉,李白的代表作還有《早發白帝城》、《將進酒》、《蜀道難》、《望廬山瀑布》、《子夜秋歌》等等。

這麼多年我們都背錯了!看了《靜夜思》原詩才知道,李白多有才

《靜夜思》多個版本引發爭議

《靜夜思》創作於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年),當時26歲的李白客宿在揚州(今江蘇)的旅館,前往揚州後的李白臥病,身在異鄉為異客又是臥病時期,舊曆9月15左右的某個夜晚,李白抬頭看到皓月當空,伴著濃郁的思想之情寫下這首千古流傳的《靜夜思》,同時還創作出《秋夕旅懷》。

《靜夜思》有兩個權威版本,即宋代的一個版本和明代的一個版本,耳熟能詳的現代流傳版本是明代版本,也就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此版本流傳廣泛,被編入小學語文課本。

這麼多年我們都背錯了!看了《靜夜思》原詩才知道,李白多有才

再來看宋代版本,“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與明代版本對比,整詩有兩處不同,第一句的“看”與“明”,第三句的“明”與“山”,兩個版本的兩字之差也多次引發爭議。

有人說現今讀到的《靜夜思》是篡改版,而非李白原作,從年代推算宋代與李白所在的唐朝較近,宋代的版本在時間上更接近李白原作,當然也有不少學著認為可能會有更早的版本。

這麼多年我們都背錯了!看了《靜夜思》原詩才知道,李白多有才

但就現有的兩個權威版本來分析,宋刊本的《李太白文集》,包括宋人郭茂倩所編寫的《樂府詩集》、洪邁所編的《萬首唐人絕句》等,收錄的《靜夜思》第一句都是“床前看月光”,第三句都是“舉頭望山月”,再來看清朝玄燁皇帝親自欽定的權威刊本《全唐詩》也保持了宋代版本沒有修改。

包括在日本靜嘉堂文庫藏有宋刊《李太白文集》12冊,詩集中對《靜夜思》也沒有進行修改,即便後世代代流傳也保持宋代版本,但是在中國就完全不同。

這麼多年我們都背錯了!看了《靜夜思》原詩才知道,李白多有才

明代的趙宦光、黃習遠,對宋人洪邁的《唐人萬首絕句》進行了整理與刪補,他們將《靜夜思》的第三句“舉頭望山月”修改為“舉頭望明月”,此時詩中的第一句並沒有被改動。

而清朝康熙年間,在沈德潛編選的《唐詩別裁》中,他把《靜夜思》詩的第一句“床前看月光”修改為“床前明月光”,

其他詩句保持不變。

一直到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在蘅塘退士編選的《唐詩三百首》中,蘅塘退士靈活的把趙宦光、黃習遠與沈德潛的兩次修改結合在一起,這才有了現在廣泛流傳的《靜夜思》版本。

這麼多年我們都背錯了!看了《靜夜思》原詩才知道,李白多有才

多次修改在文學界也引發爭議,清代學者王堯衢,認為萬曆年間的改編更勝一籌,他認為該詩的意境,在於不經意間。開篇首句著一“看”字,就帶有目的性。而且,他還說道:“如用‘看’字,則‘望’字有何力?”在王堯衢看來,李白原作中第一句中的“看”用得並不好,開頭就用“看”字把第三句的“望”字表達力削弱。

很多學者持反對觀點,他們就王堯衢的說法明確指出異議,是誰規定李白當時必須是睡著的,就不允許人家帶著目的性看月亮?當時還有一個日本學者對王堯衢的說法極力反對。

這麼多年我們都背錯了!看了《靜夜思》原詩才知道,李白多有才

持反對觀點的學者中有一個叫森瀨壽三,他的名頭也著實不小,此人可能是第一個發現《靜夜思》有不同版本的人,森瀨壽三在文章中指出:“看”是動詞,用“看”字把最後一句的一個“低頭”動作自然帶出,再用“思故鄉”將內心的豐富情感表露,“看”字在詩中完美承接自然景色和作者感情。

古人寫詩,務求以精簡的字眼,表現渺邈的意境,詩歌第三句中,各自為“望山月”與“望明月”。雖只有一字之差,卻有差以千里的區別。想要“望山月”,詩人一定是在“床前”,言明瞭詩人的位置;一個“山”字意味著高遠,“抬頭”與“低頭”更有立體感。

相比之下,“望明月”顯得直愣而單調,缺乏想象的空間,但這樣的說法下又有人反駁,在他們看來“望明月”用法高明,第三句的“望明月”和第一句的“明月光”相互呼應,並用專業的修辭學“復疊格”來加以說服。

這麼多年我們都背錯了!看了《靜夜思》原詩才知道,李白多有才

萬曆年的《靜夜思》因何能流傳?首當其衝就是“復疊格”的運用,此手法加深了詩歌的音韻和美感,朗朗上口則易記,記住了才可能流傳。在文學領域專業人士可以從多個不同角度來剖析和辯論,他們在爭論中不會覺得厭煩,恐怕是李白身在其中也無法做出誰對誰錯的判定。

目前《靜夜思》最早的版本是宋人版本,因此我們教科書上的版本就叫“雙‘明’版”,它是貨真價實的來自明朝的定版,後來,元、明、清三朝各有改動,最集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八個版本”都是出現在明朝。

這麼多年我們都背錯了!看了《靜夜思》原詩才知道,李白多有才

在這八個版本中,除了一個版本將“疑是地上霜”改成了“疑是池上霜”,讓人覺得可能是印刷或者謄抄錯誤,另外還有一個宋版,還有一個版本的開頭是“忽見明月光”。

剩下的五個版本,主要是在第一句、第三句上面做文章,或者把第一句中的“明月”改成“看月”,或者把第三句中的“明月”變成“山月”,或者是把“舉頭”改成“起頭”。

李白的《靜夜思》不僅多次被修改,詩句中的某些字也引發了頗多爭議,不得不說“人紅是非多”同樣適用此情此景,如果李白知道自己的詩詞迎來這麼多的解讀又會是怎樣的心情?

這麼多年我們都背錯了!看了《靜夜思》原詩才知道,李白多有才

《靜夜思》中“床”字爭議頗多

《靜夜思》第一句和第三句兩字多次被改動的同時,“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到底指代什麼也引發更多爭議,對一個字理解不同,翻譯出來的詩境也會完全不同。

詩中“床”在當下有5種說法,一說指井臺;一說指井欄,古代井欄又叫銀床,說明井和床有關係;一說是“窗”的通假字,通假字可以通用解釋意思,即透過窗戶看到月亮;一說指坐臥的器具,此解釋為本義,一說指胡床,古時候一種可以摺疊的輕便坐具,即“馬紮”。

這麼多年我們都背錯了!看了《靜夜思》原詩才知道,李白多有才

在詩中讀到“床”首先就會想到睡覺的床,但細分析又和結霜互相矛盾,如果是房內睡覺的床前又怎麼會有結霜,不符合情理,睡在床上看到月亮又怎麼可能有“舉頭”和“低頭”的表達。

再看床是窗的通假字這一說,雖然當時通假字是比較多,但是古代的窗是不能開啟的,因此也被推翻,李白在室外,床指代胡床,要麼就是井床,宋朝胡床已經成為坐下的一種常用坐具,故胡床放在室內似乎更合乎情理,也更能被接受。

馬未都等人也認為床應解釋為胡床,胡床,亦稱“交床”、“交椅”、“繩床”。

這麼多年我們都背錯了!看了《靜夜思》原詩才知道,李白多有才

曹丕《燕歌行》中“明月皎皎照我床”,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床頭屋漏無干”,李商隱《端居》中“只有空床敵素秋”等等,眾多詩人的詩詞中床字頻繁出現,從來沒有人否定曹丕、杜甫、李商隱詩中的“床”是床。

那麼為什麼李白《靜夜思》中的“床”就不是床了?究其緣由,不過是“地上霜”三字引起。那麼,哪一種解釋更符合詩人的原意呢?這是學者和專家的問題,我們在吟詩過程中可以接受多個詩意,只要不和原本詩意偏差太多就好。

這麼多年我們都背錯了!看了《靜夜思》原詩才知道,李白多有才

而對於專業的翻譯人士來說,“床”字始終有多種理解,每個人喜歡的解釋也會有所偏差,翻譯者在翻譯中更多要以中國文化角度去探討,秉著忠實原作、傳遞原作風姿的原則,畢竟《靜夜思》的粉絲還有很多國外詩歌愛好者,這是每個翻譯者應該要考慮的問題。

修改後的《靜夜思》獨特不失經典

“詩仙”李白的詩不僅這一首被修改,譬如我們大家最為熟悉的《將進酒》,其中慘遭篡改的句子就多達幾處,《將進酒》的原文為《惜罇空》。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原版為“君不見,床頭明鏡悲白髮,朝如青雲暮成雪”;我們最為熟知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其實是“天生吾徒有俊才”;而最能體現李白之狂的一句“古來聖賢皆死盡”也被篡改成“古來聖賢皆寂寞”。

這麼多年我們都背錯了!看了《靜夜思》原詩才知道,李白多有才

雖然《將進酒》是由《惜罇空》更改而來,但是它的修改次數是不能和《靜夜思》相比的,《靜夜思》最少有十多種版本,簡單的四句詩詞中反覆修改兩個字,並對“床”字一直有爭議。

絕大部分人只是望文生意,把“床前”的“床”誤認為是寢臥之床,將“疑是”的“疑”理解為懷疑的意思,之所以有這樣的誤解,也許是因為小學課本中詩旁邊的那一幅配圖,畫中畫著李白在床踏邊仰望窗外的明月。

不可否認這種模式很唯美,但是這一解釋在當下引發了巨大爭議,很多人認為這樣的解讀並沒有真正表達這首唐詩的意境。

一首五言絕句,短短二十個字,盡在“床前”、“見”、“看”、“明月”、“山月”之間變換來去。從“床”字到意境的各種猜疑,人們似乎對“床”字的解釋頗感興趣,更有一些網路解釋完全脫離原作意境。

這麼多年我們都背錯了!看了《靜夜思》原詩才知道,李白多有才

《靜夜思》在改來改去中詩句雖變得更加順口,但表達出來的意境感受卻大有不同。比如在最接近原版的宋版中,詩句背後容易想象出李白緩緩抬起頭望向明月,懷疑是地上的白霜,轉而望向窗外,此時高山與明月相互映襯,寧靜而優美,一個山月將月夜描繪得更加悽美。

再看如今的流行版,語言通俗順口,讀起來朗朗上口,這也可能是因為我們已經比較熟悉的緣故,但看完宋版原作才覺得更富詩意,創作時的意境更優美,這也是《靜夜思》能夠代代流傳的真正原因,但是回過頭看,原來我們都讀錯了。

這麼多年我們都背錯了!看了《靜夜思》原詩才知道,李白多有才

李白的千古絕唱,千秋萬代都為之感懷,雖說是遊子的思鄉之情,也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真實寫照,雖說是文字簡單上口快,但文字深度及廣,沒有天份和宏才是寫不出來的。

世人尊稱他為“詩仙”,足以證明李白的獨特和偉大之處,修改後的《靜夜思》依舊獨特不失經典,這首詩運用了通俗的口語表達了遊子思鄉之情,看似平淡無奇,卻千古傳誦不絕。

由於詩人久居異地,深秋的月夜引起思鄉之情,用極其精練的筆調,在時間、環境、氣氛以及人物的細微動作的描繪中,寫盡了遊子對家鄉故里的質樸懷念。

這麼多年我們都背錯了!看了《靜夜思》原詩才知道,李白多有才

語言明白如話,音韻流利自然,信手拈來,毫不費力,但含蓄深沉,耐人尋味,達到了極佳的境界。《靜夜思》流傳至今,可以說沒有一首同類表達的詩與之相媲美,耳熟能詳的程度與《詠鵝》不相上下。

熟悉的詩韻和詩詞,總讓人忍不住吟上一遍,“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簡單的4句詩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沒有華麗的詞藻,只用簡單的敘述語氣表達遠客思想之情,然而簡單敘述中卻意味深長,耐人尋味,千百年來廣泛吸引著不同年齡層段的讀者。

這麼多年我們都背錯了!看了《靜夜思》原詩才知道,李白多有才

這樣言簡意賅的豪放表達永遠不會過時,無論經過多少次修改的《靜夜思》依舊保持獨特美韻,背井離鄉在外打拼的遊子們,每逢佳節倍思親時都會用李白的這首詩表達思念。

對著月亮思念著故鄉的父老兄弟、親朋好友、家鄉的一山一水和一草一木,思念逝去的青春年華和往事等等,郎朗上口中“詩仙”李白和他的《靜夜思》也將繼續流傳下去,中國古代詩詞經典也值得後人一直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