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教孩子用錢那點事兒——《刺蝟與金幣》導讀

經典繪本導讀

系列-第335號

不只是教孩子用錢那點事兒——《刺蝟與金幣》導讀

閱讀推廣人 石頭

一、內容簡介

刺蝟爺爺在森林小路發現了一枚金幣。因為上了年紀,準備過冬的食物很費勁,他想著用這枚金幣買點過冬的食物。但轉來轉去也沒找著商店,反而在旅途中得到了各個小動物們的無私幫助——小松鼠送給他筍乾,烏鴉給他做了新鞋,蜘蛛給他織了雙襪子,小熊寶寶給他送來了一罐蜂蜜。然後,有了筍乾、新鞋、暖和的襪子和蜂蜜的刺蝟爺爺決定把金幣放回原來的地方,留給真正需要它的人。

二、繪本資訊

書名:刺蝟與金幣

原作:[俄]弗拉基米爾·奧爾洛夫

作者:[日]田中潔

繪圖:[俄]瓦倫丁·奧利西

譯者:李丹

適讀年齡:3-6歲(僅供參考,並非絕對)

選題策劃:耕林童書館

出版社: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04月

三、繪本導讀

【封面】

不只是教孩子用錢那點事兒——《刺蝟與金幣》導讀

解析:

搜尋“財商啟蒙教育”,結果多是如何教導孩子用錢、賺錢、規劃用錢的書,什麼“改變孩子一生的……”“巴菲特曾說……”“成功人士給出的賺錢建議”“炒股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這樣的關鍵字眼比比皆是。財商教育從娃娃開始沒有錯,教孩子如何用錢也沒有錯,但關於金錢的本質是什麼的作品卻寥若晨星。

與市場上這些普遍側重教孩子如何經營錢財的財商教育書不同,《刺蝟和金幣》探討的就是金錢的本質,傳達了“金錢只是一種交換媒介,是用來滿足生存和生活需求”的樸素觀念。

來自俄羅斯的一個故事,刺蝟爺爺在森林小路發現了一枚金幣。因為上了年紀,準備過冬的食物很費勁,他想著用這枚金幣買點過冬的食物。但轉來轉去也沒找著商店,反而在旅途中得到了各個小動物們的無私幫助——小松鼠送給他筍乾,烏鴉給他做了新鞋,蜘蛛給他織了雙襪子,小熊寶寶給他送來了一罐蜂蜜。然後,有了筍乾、新鞋、暖和的襪子和蜂蜜的刺蝟爺爺決定把金幣放回原來的地方,留給真正需要它的人。

一個溫暖的故事,最後刺蝟又把金幣放回原處,讓需要的同伴為之所用。同伴們的饋贈是善意、是回報,刺蝟把金幣放回原處也是回報,更重要的相互幫助、互相陪伴卻是金錢所不能做到的。

這個故事和我們一直倡導的拾金不昧的美德有出入、有牴觸、有矛盾,不妨認真的閱讀後冥想我們更應該如何做呢!

【環襯】

不只是教孩子用錢那點事兒——《刺蝟與金幣》導讀

解析:

咖啡色屬於暖色調,優雅、樸素、莊重而不失雅緻,是一種比較含蓄的顏色。代表懷舊、古樸、傳統和凝重,給人一種滄桑厚重的時代回望。

書中採用厚重的咖色來點綴秋日的森林、飛舞的落葉和主人公。這也詮釋出主人公的思維方式及思想略顯保守和陳舊,但反過來說非常謹慎和理性,因此是周圍人可以信賴的物件,他們對於自己受到別人的信賴也感到非常自豪。

【扉頁】

不只是教孩子用錢那點事兒——《刺蝟與金幣》導讀

解析:

一枚硬幣靜靜地躺在褐色的小路上,雨滴沖刷著它的表面,使得露出了光澤,一元硬幣赫然紙上,故事已經從扉頁就開始了。

僅看圖畫,你可能會以為這是個拾金不昧的“俗套”故事,但結合著文圖閱讀,才體會到這則故事為什麼會在俄羅斯流傳了半個多世紀,它教會孩子如何正確看待金錢,以及重溫人與人互相扶持著生活的意義。

【第1畫面】

不只是教孩子用錢那點事兒——《刺蝟與金幣》導讀

原文:

森林深處的草叢中,掉了一枚小小的金幣。是誰把它落在這裡的?又或者是頑皮的烏鴉從鎮上叼來的?破舊的金幣被久違的大雨沖刷後,重新變得閃閃發亮,吸引了路過的刺蝟的目光。

解析:

老刺蝟拄著雨傘,圍著圍脖,穿著裂口的破鞋,彎腰行走在坑窪不平的森林深處的小路上,在這深秋的季節,他趕往哪裡呢!

落葉被風捲在空中,樹木都變得焦黃,開闊的空間一片荒涼,只有刺蝟低頭行走在其中,兩個窪坑之間一枚硬幣散落在地上。這是一個故事的引出點,刺蝟與金幣的關係建立起來。

金幣來源無從考證,也無需考證,但刺蝟還是很好奇。要不是雨水的沖刷,老眼昏花的刺蝟也許發現不了金幣的存在。機緣就是如此神奇,或許是刺蝟善良的迴應。

貨幣與人類生活關係特別密切,貨幣所表現為的分角元這些詞彙於兒童而言,並不應該是一種抽象、枯燥的東西,而是與包含驚喜、情感、體驗、感悟的生命細節相關。

人類經由貨幣而交往,滿足各自所需,具體的貨幣形式便可以展現金錢這一詞彙背後所隱藏的人與人之間的關聯,形成與貨幣概念相關的某種屬性,構成具體的金錢觀念。

就像《刺蝟和金幣》,讓金幣為一個美妙的故事穿針引線,而展現擬人化角色的精神風采,展現人面對他人、面對自己如何行動。

【第2畫面】

不只是教孩子用錢那點事兒——《刺蝟與金幣》導讀

原文:

刺蝟撿起金幣,在手裡摩挲著。“年紀大了,準備過冬都費勁。用這錢買點兒筍乾什麼的,過個悠閒的冬天吧。”

解析:

刺蝟撿起金幣,戴上老花鏡仔細辨認著,用手輕輕撫摸揉搓著。這意味著這枚金幣對他生活的重要性,就像窮困潦倒的人看到救命錢一樣。

按照現代社會的道德標準,刺蝟撿到錢應該去尋找失主或交給警察是正確的選擇,然而刺蝟並沒有像一般故事發展套路那樣去進行,而是打算為己所用,添置一些過冬的東西。因為刺蝟爺爺上了年紀,準備過冬都費勁,他需要幫助。有了這層邏輯,一切都能立得住腳了。

相比單一化的金錢觀念和簡單粗暴教導孩子要拾金不昧的故事,這個故事有更多的討論空間,帶給孩子多元化的金錢價值觀衝擊。

【第3畫面】

不只是教孩子用錢那點事兒——《刺蝟與金幣》導讀

原文:

可刺蝟找了好久,也沒有發現賣筍乾的地方。“好不容易有錢了,卻找不到賣筍乾的……”就在這時,小松鼠從樹後探出腦袋。“老爺爺,下午好!那個閃閃發光的是什麼呢?”“小松鼠,下午好。這是金幣呀。我準備用它買點兒筍乾好過冬吶。”

解析:

“好不容易有錢了,卻找不到賣筍乾的……”刺蝟毫不掩飾他撿到的金幣,這金幣對他來說意義非凡的,他從來沒有這樣有錢的。

有錢了卻買不到想要的筍乾,這個大家揭示了一個主題,錢不是萬能的。財商教育,不只是教孩子用錢那點事,更是一場關於“金錢”價值觀的多元碰撞。

故事裡沒有道德譴責,因為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所以也是為什麼當刺蝟爺爺接受到大家的幫助後決定將金幣放回原來的地方。不同的時代背景和道德標準,帶來了對與錯衡量標準的改變。

刺蝟就像是個帶著初生熱望的孩子,如果不是那副恰到好處的老花鏡,你根本不會認為他是個老人家。老人和孩子不就是一個圓的起點和終點嘛?都回歸到了生命最初的狀態。

擬人化的小松鼠像一個花枝招展的女孩子,正在晾曬採到的蘑菇,也在做冬儲的工作。陽臺和屋簷如人類家居的味道。

畫面溫暖細膩而流暢,好像蒙著一層淡淡的陽光和薄霧,朦朧而有詩意。為了更好的還原原書的質感,出版方選用了不反光、色彩還原效果最好的純質紙,希望這本暖暖的繪本帶給你美好的閱讀體驗。

【第4畫面】

不只是教孩子用錢那點事兒——《刺蝟與金幣》導讀

原文:

“哎呀,想要筍乾還不容易,我送給您呀!”小松鼠說完,把裝滿了筍乾的袋子扔了過去。“多吃點呀!老爺爺,您的鞋破破爛爛的,用那金幣買雙鞋吧。”“謝謝你呀,小松鼠!謝謝你這麼關心我這位老人家。”刺蝟向小松鼠道謝,“我聽你的,去買雙鞋。”

解析:

小松鼠樂於助人,毫不猶豫地把積累的筍乾送給刺蝟。還很關心刺蝟的安危,督促他用金幣買雙鞋。

刺蝟也甘於接受別人的饋贈,也是因為買不到需要的筍乾,沒覺得是一種負擔。也許,他們之前就存在相互的饋贈。相互扶持、相互幫助可能已經成為他們的常態。

這個故事文圖採用混合編排的方式,有機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幅整體的畫面。畫面也採用了無邊框設計,給人無限空間的感覺,視野也變得遼闊悠遠。

【第5畫面】

不只是教孩子用錢那點事兒——《刺蝟與金幣》導讀

原文:

刺蝟和小松鼠分開以後,東張西望地繼續往前走。“哎呀,到哪兒去找賣鞋的呢?”就在這時,烏鴉向他打了聲招呼。“老爺爺,您怎麼了?東西丟了嗎?”“沒有啦,我在找鞋店呢,想用這枚金幣買雙鞋。”

解析:

在一個路邊的拐角處,就像我們的集市也都在人流密集往來方便的路邊一樣,好像來到一個集市,動物們都忙忙碌碌地在此進行交易。沒有往日的廝殺與追捕,就像和諧的大家庭,都在儲備過冬的物品。

小松鼠的食物主要以松果和橡子的乾果為主,但最上口的還是紅松果仁。冬日來臨小松鼠儲備了一車松果以度過食物缺乏的寒冬。

小老鼠拉著媽媽的尾巴,媽媽兩手都拎著採購到的物品在匆匆往家走。小老鼠也體驗到了母子情和生活的技巧。

丹頂鶴小姐很美,戴著一頂帽子,顯得更加婀娜多姿、亭亭玉立了。熱情地和狼小姐做著交易,把捕來的魚賣給狐狸。狐狸可是雜食動物,對魚肉非常喜歡,特別是生魚肉。

小鳥和青蛙在談生意,小鳥挑著行囊就像是一個遊走四方的俠客。

蜘蛛駕著車,拉著一車物品,卻讓一寸蟲拉車。很神奇,這樣走到猴年馬月呢!

他們都買到了自己的物品,只有刺蝟還在東張西望四處尋找賣鞋的地方。迎面走來的烏鴉看到刺蝟東張西望,雙手抱胸攔住了刺蝟的去路,熱情地詢問“老爺爺,您怎麼了?東西丟了嗎?”

聰明的烏鴉像一個工匠,腰纏著工具,鎮定自若胸有成竹。畫面中烏鴉和刺蝟位於中心位置,其它都是為刺蝟的行動提供輔助。

畫面中兩個小棚子,這是固定的店鋪,而丹頂鶴的魚攤就是臨時的了。

【第6畫面】

不只是教孩子用錢那點事兒——《刺蝟與金幣》導讀

原文:

“您說什麼,買鞋?我給您做一雙唄。”烏鴉說完,用堅硬的嘴巴撬開橡果,把它打磨得漂漂亮亮。

解析:

這是烏鴉的加工作坊,一個小木屋,工具齊全,斧、鋸、刀、錘、鉗、刨、鑿、銼、砧樣樣齊全,一看操作檯就是很專業。

烏鴉是人類以外具有第一流智商的動物,其綜合智力大致與家犬的智力水平相當。烏鴉是人類以外的動物界中具有獨到的使用甚至製造工具達到目的的能力,藉助石塊砸開堅果,它們還能夠根據容器的形狀準確判斷所需食物的位置和體積,“烏鴉喝水”的故事反映了其思維的巧妙。

烏鴉用堅硬的嘴巴撬開橡果,用鑿刀把橡果打磨成一雙漂亮的鞋子,邊做邊和刺蝟嘮著家常。而刺蝟捲縮坐在皮箱上,脫下那雙破舊的鞋子,乖乖地看著新鞋的製作過程。緊緊抱著筍乾,那是他生活的必需品,也是朋友的一份情意,如寶貝一般呵護著。

牆上的掛鐘時間定格在12點(有點看不好),可是已經是下午了?

在唐代以前,烏鴉在中國民俗文化中是有吉祥和預言作用的神鳥,唐代以後,方有烏鴉主凶兆的學說出現,無論是兇是吉,“烏鴉反哺,羔羊跪乳”是儒家以自然界的的動物形象來教化人們“孝”和“禮”的一貫說法,因此烏鴉的“孝鳥”形象是幾千年來一脈相傳的。

烏鴉無償地給刺蝟製作新鞋是其禮義的體現,面對孱弱的年長者,烏鴉孝敬老人,無私奉獻正是“孝鳥”形象的體現。

《刺蝟和金幣》中的圖畫風格與文字故事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在畫家的筆下,朦朧寫意、秋色瀰漫的森林為每一個角色提供了金色的迷人背景。也許,是因為她把每一個角色都畫得可愛、純粹,恰與其善意、慷慨兩相匹配。這一切都那樣率真,為一個以金幣為線索的故事提供了一種廣闊、深邃而豐滿的生髮情境。這在內在精神上實現溝通的圖畫和文字,實在令人著迷。

【第7畫面】

不只是教孩子用錢那點事兒——《刺蝟與金幣》導讀

原文:

“怎麼樣?這雙鞋不錯吧?剛剛做好,正閃閃發亮!來,穿上試試看!”刺蝟穿上新鞋,“咚咚,咚咚”,每隻腳踩兩下,大小正合適。“謝謝你,烏鴉。這鞋太棒了!”刺蝟向他道謝。“那就好。這不馬上就要到冬天了嘛,您就用金幣呀,買雙襪子吧。”

解析:

烏鴉的小木屋外堆著的是橡果等原料,顯然他已經是做鞋的專業戶。刺蝟老人穿著新鞋內心美滋滋的,擺著不同的姿態,就像是一個孩子穿新鞋的感覺。

烏鴉張著翅膀是一種釋懷和驕傲,看到自己的新作被認可有種發自內心的自豪,他的善意幫助了他人。

小松鼠和烏鴉都沒有為了刺蝟手中的金幣而給予,刺蝟也沒有動念給幫助自己的人用金幣回報。首先都是贈與者說出讓刺蝟爺爺用金幣去買另一件物品,而這是跟他們的奉獻與此相關的。刺蝟也沒有推辭,只是言語上的致謝。他們都很關心刺蝟老人的生活起居,替刺蝟著想,展現一派關心愛護老人的姿態。

儘管幾句溫馨簡短的對話,但充滿了關懷和慈愛。

【第8畫面】

不只是教孩子用錢那點事兒——《刺蝟與金幣》導讀

原文:

刺蝟東瞧瞧西看看,繼續往前走。“嗯,這回要買雙襪子,可到底去哪兒買呢?”

解析:

太陽快要落山了,晚霞灑滿天空,餘光照耀在叢林中。

刺蝟肩扛著那袋筍乾,腳蹬著新鞋,快步尋找賣襪子的地方。來到一個湖邊,天色已晚了,由開始的賣筍乾,繼而一連串的新增動作,時間已經不早了,刺蝟急匆匆的往前趕路。

一個貓頭鷹躲在樹洞中偷看著這一切,他在搜尋獵物嗎?

貓頭鷹絕大多數是夜行性動物,晝伏夜出,白天隱匿於樹叢巖穴或屋簷中不易見到。刺蝟的行動打擾了休息中的貓頭鷹了嗎?

靜謐的氛圍,貓頭鷹的 棲息地,很幽靜,一眼望盡天穹。

【第9畫面】

不只是教孩子用錢那點事兒——《刺蝟與金幣》導讀

原文:

就在這時,蜘蛛從巢上垂下來,和刺蝟打了聲招呼。“老爺爺,您在找什麼呢?”“我在找暖和的襪子。光有金幣也買不到呢。”“這樣啊,那您穿我織的襪子吧。我穿著有點大,老爺爺,您穿了肯定正好。來,試試吧!只要您喜歡,就送您。”

解析:

關鍵時候蜘蛛俯下身段攔住了刺蝟的去路,“老爺爺,您在找什麼呢?”得知情況後,願意把自己的襪子送給刺蝟老人。

故事中這一處用的是“光有金幣也買不到呢”,由這一點也體現了整個故事的立腳點,金錢並不是萬能的,貨幣本是人與人同心協力一起生活時需要的東西。刺蝟撿到金幣想用到自己身上,因為他需要幫助。但如果身邊有更困難的人,他一定會毫不猶豫地送出金幣。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幫助別人,也能坦然接受別人的幫助。

畫面中樹杈上有一個巨大的蜘蛛網,一個特寫的鏡頭,蜘蛛坐在中間擺弄著已經織好的襪子,兩隻前腿套上襪子確實有點大,樹枝上也掛著許多顏色鮮豔的長襪。戴著眼鏡的蜘蛛,暗示它已經也很老了,但卻有一顆善良的心扉。這讓我想起《蘇菲的傑作》中的蘇菲用蛛絲為年輕女人的孩子編織的小棉被、為公寓織出的美妙的窗簾和為船長織出的一套明亮的新衣服等。

【第10畫面】

不只是教孩子用錢那點事兒——《刺蝟與金幣》導讀

原文:

刺蝟試穿了一下,簡直是量身定做的。暖暖的、軟軟的、亮亮的,就像是用蠶絲織的一樣。“謝謝你啊,蜘蛛。這襪子真好!”刺蝟向蜘蛛道謝。“別客氣。您可別感冒了呀。把金幣收起來吧,沒準兒以後就派上用場了。”

解析:

刺蝟和蜘蛛談話的整個過程都被一路跟隨而來的貓頭鷹看在眼中,那小眼神是基於覬覦的心理還是另有企圖呢!

貓頭鷹食物以鼠類為主,貓頭鷹因其圓圓的腦袋和大大的眼睛深受小朋友喜愛。而貂、貓頭鷹、狐狸等肉食動物都是刺蝟的天敵。刺蝟聽到貓頭鷹飛過來以後就會團成一個球,貓頭鷹把它翻過來後,從肚子下手! 貓頭鷹的爪子不怕扎,而堅硬的羽毛更不怕扎。

看來貓頭鷹躲在樹杈上是想吃掉刺蝟的,但看到蜘蛛的善意的幫助和問寒問暖的話語,又是怎麼想的呢!

蜘蛛和小松鼠、烏鴉一樣,對刺蝟爺爺包含著善意的溫暖之情,把自己織好的襪子給刺蝟禦寒,也不收任何的報酬,還建議讓他收好以防他用。

這樣的幫助讓貓頭鷹產生善意的信念了嗎?此時的太陽只露出半個臉蛋,刺蝟老人已經逛了大半天了。

【第11畫面】

不只是教孩子用錢那點事兒——《刺蝟與金幣》導讀

原文:

刺蝟和蜘蛛分別後,踏上了回家的路。他心裡暖洋洋的。“哎呀呀,多虧大家,今年的冬天肯定過的舒心。”好不容易快到家門口,刺蝟突然想起,他還忘了件要緊的事兒。“哎呀,蜂蜜!真是的!忘得一乾二淨。要是沒有蜂蜜,冬天一咳嗽,可就停不下來了呀……”晚霞映紅了半邊天,夜幕眼看就要降臨,一會兒連腳下的路都看不清。上了年紀的刺蝟走夜路,這下只能放棄了。

解析:

貓頭鷹沒有傷害刺蝟,是受到蜘蛛行為的感染了嗎?

刺蝟這一路,遇到了太多的好心的同伴,自己需要的筍乾是小松鼠送的,烏鴉又給自己打造了橡果新鞋,蜘蛛送給了他蠶絲般的襪子,可是金幣卻沒有花出去,還得到了一串建議,他心裡暖洋洋的。是的,誰接受了這無私的幫助和建議誰不感動萬分呢!

但他卻忘記了一件重要的事兒,要緊的蜂蜜,可以治癒他冬天的咳嗽,否則咳嗽就停不下來,這是何等重要的事,但天黑了只能如此了。

這裡是一個埋伏點,一路被接濟的刺蝟真的沒有辦法了嗎?

眼前的這場音樂會是螞蚱的主場,長臂長腿的身材演優雅的拉著小提琴來,吸引了大家的視線,蝴蝶高興的在空中飛舞,小蝸牛蹲在地上靜靜地堅守,瓢蟲做好了燈光佈景,小松鼠(不確定)仰面崇拜。

寥寥幾筆,細節之處顯現出繪者的創意。對小松鼠、烏鴉、蜘蛛、小熊、貓頭鷹、蚱蜢等動物們神態和動作的刻畫,既符合動物的天性,又增添了天馬行空的創意表現。

這場演奏會出現在刺蝟的視野中,卻沒有任何的表述,歡樂的場景是激情四射,也是善意的回報和無償的奉獻。

【第12畫面】

不只是教孩子用錢那點事兒——《刺蝟與金幣》導讀

原文:

刺蝟重重地嘆了口氣,又邁開了步子。就在這時,身後傳來了呼喊聲:“老爺爺!老爺爺——”小熊寶寶喘著粗氣跑了過來,他打小是刺蝟看著長大的。每次來家裡玩的時候,刺蝟都會講故事給他聽。“天都黑了,難道小熊寶寶還要讓我講故事嗎?”

解析:

小熊可比刺蝟老爺爺身材大多了,但卻是刺蝟爺爺看著長大的。刺蝟腦海中聯想出的講故事的場景讓他歷歷在目,還有小兔子和小鳥都聚攏在一起,就像我們的親子閱讀,孩子拿著繪本,大人一邊閱讀。也像是一位老師在給一幫孩子在上繪本課,認真的情景空氣都靜止了。

他們看的繪本無從考證,但一定是自己的作品。

小熊的到來給了刺蝟爺爺一個錯覺,“天都黑了,難道小熊寶寶還要讓我講故事嗎?”勞累的一天的刺蝟爺爺現在更重要的是休息,他老了,精力不在允許他如年輕時的任性。

回到故事發生的背景,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由於俄羅斯市場經濟薄弱,人們很難買到必需品。光有錢也沒用,必需品、資訊和服務,只能在親戚朋友之間互相流通。所以,“寧可不要 100 盧布,也要交 100個朋友”是一句很流行的諺語。遇到難事的時候,能依賴以前幫助的人,誰也不知道幫助什麼人,將來能派上什麼用場。正因為如此,當人們看到困境中不幸的人,不會算計得失,自然就會伸出援手。就像《刺蝟和金幣》裡小動物們給予刺蝟爺爺的幫助,以及刺蝟將金幣放回原處,留給更需要它的人。

幫助別人,也能坦然接受別人的幫助,在我們現代社會中,似乎也特別需要重溫這一美德。

【第13畫面】

不只是教孩子用錢那點事兒——《刺蝟與金幣》導讀

原文:

小熊寶寶追上刺蝟,喘著粗氣說:“老爺爺,我要冬眠啦,就是鋪上好多好多葉子,和媽媽一起在樹洞裡睡覺。咱們得到春天才能見面了。我來和您說聲晚安。等到了春天,醒來以後,您再給我講故事聽,好嗎?”刺蝟眨巴著眼睛。“這個您拿著,我媽媽給的。”小熊寶寶把小小的蜂蜜罐遞給刺蝟,就朝來時的方向跑了。“春天見,別忘了哦!”

解析:

從小熊和刺蝟爺爺的對話中,我們感受到這一老一小深厚的感情。快冬眠了,道聲再見。而春天的故事更加深了這份厚愛,就像親子的閱讀,滿滿的都是愛。甜甜的蜂蜜是善意的回報更是冷暖的情誼。

兩個大小畫面採用了運鏡頭的方式,提燈送蜜的小熊從體量上要遠遠大於刺蝟,可遠去的小熊卻顯得很渺小,刺蝟爺爺偌大的身軀讓他顯得突兀起來,成為小熊心中的尊者。

《刺蝟和金幣》中的角色,勤勞、實幹,因自身的精神富足而慷慨助人。對鄰人之愛永遠超過了對金錢之愛。心懷這種信念的人本身就是財富,張揚這一信念既是對自我的肯定,又是對金錢之力的超越,更是對人本身的珍視。

至於小熊,還是那麼氣喘吁吁,因為他奔跑而來,而且充滿期待,因為他和刺蝟爺爺約好了要明年春天再見,再接著聽刺蝟講故事。

【第14畫面】

不只是教孩子用錢那點事兒——《刺蝟與金幣》導讀

原文:

刺蝟目送著小熊寶寶遠去的背影,猛然回過神來,這不是今天早上撿到金幣的地方嗎?他看著手裡的金幣,想道:“把金幣拿走嗎?可為什麼呢?我有筍乾和新鞋,還有暖和的襪子,甚至連蜂蜜都有了。”刺蝟把金幣放在手心揉搓了一會兒,然後擱在路邊,繼續往家走去。“沒準兒這金幣能給別人幫上忙呢!”

解析:

在這個故事中,老邁、匱乏的刺蝟得到了鄰人的幫助,他的鄰人皆愛他如己。

用善意換善意,刺蝟爺爺得到了善意的朋友的資助,筍乾是小松鼠送的,鞋子是烏鴉打造的、襪子是蜘蛛編織的,蜂蜜是小熊怪送來的。刺蝟爺爺需求不多,他可以安然過冬了。撿到的金幣不在成為換取生活必須品的必要。

很巧他又回到撿金幣的地方,這喚醒他對金幣價值的用途的思考,過冬的物品都貯備好了,金幣還是留給最需要的人吧!小松鼠們的善意換來刺蝟爺爺內心的善意,把善意留給需要的他人。從小熊的行為不難發現刺蝟爺爺對小熊一家的關照,誰說這不是善意呢!這一連串善意的連結和傳遞讓更多的動物感受到善意的幫助。

冬天即將來臨,刺蝟想去買些筍乾,結果松鼠送給他筍乾,並建議他去買新鞋子,以便換掉他腳上破爛不堪的皮鞋。他去買鞋子,結果又受到烏鴉的幫助,得到後者自制的榛子殼鞋。之後,可以想見刺蝟缺什麼,就能得到什麼。他從蜘蛛那裡得到襪子,從小熊那裡得到蜂蜜。金幣於他而言,似乎不再有用,他把它放在最初遇見的地方,“沒準兒這金幣能給別人幫上忙呢!”希望需要幫助的人能遇見它。

刺蝟爺爺最後願意放棄金幣,以金錢助他人也就變得順理成章了。這也許就是俄羅斯人在具體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耐人尋味的金錢觀念。

流傳半個多世紀的俄羅斯經典童話故事。財商啟蒙教育,傳達了“樸素”的金錢觀。對現代社會中“善意”“美德”的重新思考。

這“樸素”的金錢觀經由童話展現時,也許是因為這種統一恰恰就屬於兒童身上的特質。擁有童心的孩子們總是那樣樂於行動,而不計回報,因而只需假以時日與引導,孩子們完全都可以為真善美所充盈,並將此與童心、行動力合二為一。所以他們才更適合在行動中瞭解、感知、體驗、思考世界的精神,包括金錢、貨幣這種抽象符號的含義與所指。

【第15畫面】

不只是教孩子用錢那點事兒——《刺蝟與金幣》導讀

解析:

外面大雪飛天,刺蝟已經在地窖中安然入睡了,嫋嫋的炊煙代表生命的不息。廣袤大地與遼闊的天空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在落日的餘暉把天空和大地層層盡染。

刺蝟在秋末開始冬眠,直到第二年春季,氣溫會暖到一定程度才醒來。在巢穴中冬眠時,體溫下降到9度。呼吸1-10次/分鐘。冬眠中的刺蝟會偶爾醒來,但不吃東西,很快又入睡。

枯枝和落葉堆是刺蝟最喜歡的冬眠場所。它們用小樹枝和雜草來營造冬眠的巢穴。畫面中用擬人的手法代表刺蝟已經進入休眠狀態。

畫風很棒,故事更是好,這不是單純的財商培養繪本,更給孩子傳遞了一種真善美!

【封&底】

不只是教孩子用錢那點事兒——《刺蝟與金幣》導讀

解析:

封底中刺蝟爺爺、小松鼠、烏鴉、蜘蛛、小熊寶寶在一起愜意地喝著茶吃著點心,正因為大家的心是彼此連線著,所以毫無顧慮的幫助著彼此,快樂的生活。

多重角色的加持,使得《刺蝟和金幣》更像是一部紙上的電影。隨著翻頁,畫面的情節不急不慢地流淌,森林深處的生活在你面前緩緩展開,直至封底處,即使文字已經結束,那種安靜祥和的氛圍卻一直籠罩著。

財商教育一定不是孤立的教導孩子關於金錢的所有觀念,它的背後一定是基於你對“善意”“美德”這些觀念的反覆思考。

美德——美好高尚的品德。在社會潛意識裡,美德是一種大眾所推崇的高尚道德行為,它主要提倡一種自制的、積極的態度。拾金不昧意思是拾到東西並不隱瞞下來據為己有,指良好的人的道德和社會風尚。“拾金不昧”一直是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來規範社會基本行為的。

應該說,由於教育的作用和影響,我們大多數人一直都是把拾金不昧當作傳統美德而不是法律義務來看待,當作最基本的公共道德來遵守。在古代拾金而昧同樣要受到處罰,而到了現代社會,1986年透過的民法通則其實也早已規定,拾得遺失物,應當歸還失主。拾金不昧實際上是法律的起碼要求,否則就意味著違法侵佔。

但故事中“以善意換善意”的行為,卻令人深思。“拾金不昧”的高尚品質沒有錯,善意的扶持才是最樸素真實的人生觀。故事中更多的是用金幣做招牌來體現善意的行為。

善意來自於理性,理性任何時候都不能缺席。如果失去了理性,那麼一旦習慣了別人的善意,就會容易道德綁架別人,稍遇不順意就會抱怨。生活中,那些微不足道的善舉,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事雖小,亦可為。如果失去理性,善意就會失去誠意和行動,只會越來越加大“撕裂感”。

善意是一棵生機無窮的種子,只要你捨得播種,就會有你意想不到的甜果。善意是一束美麗的玫瑰,當你贈送他人時,也為你自己留下了滿室的芬芳;善意是冬天裡的太陽,在照耀了他人的同時,也溫暖了你自己;善意是充滿芬芳的香水,當灑在別人身上時,自己也會濺到兩三滴。

這個世界是美好的,只要你用善意對待它,它也會用善意回報你。如果在這個過程中你遇到了不測甚至是悲傷,請不要放手,因為只要保持單純樂觀的自己,就一定會收到回報。

所以,什麼是“美德”?什麼是“善意”?或許這篇短小的故事會讓我們和孩子單純感受到人與人互相扶持著生活的意義。

四、作者資訊

弗拉基米爾·奧爾洛夫(VladimirOrloff),1930年出生。俄羅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詩人、劇作家。他創作的多部戲劇被搬上舞臺,很多作品被改編為動畫片,是《刺蝟和金幣》的原文作者。

田中潔,1962年出生,日本兒童文學作家,兼任俄羅斯關西大學講師,是《刺蝟和金幣》的改編作者。

瓦倫丁·奧利西王(Valentin Oricivang)1961年出生,俄羅斯繪本畫家、動畫片和兒童節目製作人。她曾與尤里·諾爾斯金共同創作了電視節目《晚安,孩子們》的片頭插畫和動畫片《外套》,導演的動畫片有《玫瑰色的人偶》《茶館》《小龍蝦的故事》等。

說明:本文屬原創,未經作者同意,不可轉載和移作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