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海派作家周瘦鵑與遺漏的現代文學史

《紫羅蘭的魅影:周瘦鵑與上海文學文化》雖然以周瘦鵑研究為主,但正如副標題所言,涵蓋了1911至1949年間上海文學與文化的全貌,集中了陳建華教授長久以來對彼時文學文化的思考:文言與白話的關係是什麼?純文學與小說的合法性何在?《玉梨魂》與小說地位的提高有什麼關聯?從革命到共和的理念轉型怎樣發生等,這些關鍵問題在序章中都有清楚的交待。

被低估的海派作家周瘦鵑與遺漏的現代文學史

《紫羅蘭》,1925-1930,第一年版式

圍繞這些關鍵問題,以周瘦鵑為線索,整本書分作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對1911年後近四十年間思想、社會和文學背景的探究。周瘦鵑和茅盾是作者非常拿手的研究課題,將兩者結合比較,他們所代表的新舊之爭在女性書寫上有何異同,落到《留聲機片》和《創造》這兩篇作品中又有什麼表現,再加上對報刊載體的關注,對《自由談》中周瘦鵑開拓出想象空間的辨析,讓讀者對周瘦鵑有更多更深刻的瞭解,對彼時文化文學有更深入的思考。

第二部分是以關鍵詞連線起來的微型傳記。“紫羅蘭”作為一種語符,在周瘦鵑那裡究竟是一朵花,一種雜誌,一個人,還是一種想象社群,抑或一種愛的觀念?第五六七章對此有最好的回答。

被低估的海派作家周瘦鵑與遺漏的現代文學史

周瘦鵑在蘇州“周家花園”,1960年代初

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從小說和電影這兩種文類出發,探索那四十年文學文化的全貌和古今演變中抒情傳統的脈絡。無論是早期心理小說,還是周瘦鵑的“偽翻譯”小說、“詩的小說”,放諸抒情傳統進行探究,使人立覺“禮拜六派”作品風景無限,都市文學研究大有可為。

在書中,可以看到作者對“影戲小說”這種不為人注意的文學形式進行細密分析;對早期電影批評《影戲話》開展事無鉅細的挖掘;對文人從影這一研究角度作出獨特探索。非常有趣的是,中國傳統文學作品中往往大談“心”之九竅玲瓏,晚清以來這一意識主體卻豁然轉變為“腦”,第十五章從周瘦鵑的《紅顏知己》與《九華帳裡》談到現代文學中的“心”“腦”轉換及電影裝置技術,琳琅滿目之處使人有應接不暇之感,不亞於看了一場好電影!

被低估的海派作家周瘦鵑與遺漏的現代文學史

《禮拜六》,1914-1916

在最後一章中,一方面會合文學、新劇與電影等多種藝術形式,一方面接續從周瘦鵑到金宇澄等作家的滬上文學傳統,這種“整體”的文化呈現就顯得勢所必然。

至此,我們可以確信,周瘦鵑之被低估,使我們不能在整體上理解現代文學史和1910年代以來的海派文化。這也正是本書的意義所在。

《紫羅蘭的魅影》,不同的讀者可以從中得到不同的體悟,這裡可以分享的一點是,這本書既可以從頭至尾獲得酣暢淋漓的閱讀快感,也可以隨便翻開一節為其中的慎思明辨擊節叫好,乃至不經意間瞥到插圖也值得把玩——書中有超過三百張精選自當時期刊雜誌的珍貴插圖,而且書中密佈的資料與精密的分析,使人確信論點之可靠。

捧讀《紫羅蘭的魅影》,將對於現代中國的文學文化另有一番生動而深刻的認識。

本文作者:韓小慧

相關圖書

被低估的海派作家周瘦鵑與遺漏的現代文學史

《紫羅蘭的魅影:周瘦鵑與上海文學文化》

陳建華 著

上海文藝出版社

周瘦鵑是民國時期通俗文學“禮拜六派”創始人之一,著名的翻譯家、作家、出版家和電影評論家。在思想上週瘦鵑實踐“新舊兼備”的改良主張,將國粹與西化熔於一爐。其小說創作頌揚“高尚純潔”的愛情,同情婦女與弱勢群體;形式上文言與白話並重,傳承中國抒情傳統,借鑑西方小說技巧,具有雅俗共賞的美學價值。他透過“影戲小說”等引進西方電影觀念,為中國早期電影做出了重要貢獻。

周瘦鵑與紫羅蘭的愛情傳奇,事實與虛構交錯,反映了民國時期愛情、婚姻與家庭的複雜性。同時,周氏及其同人把紫羅蘭打造成文學雜誌的品牌,以傳統名花美人的審美意趣打造時尚女郎的形象,藉以傳播現代物質文明,給市民大眾帶來美好明天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