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閻崇年:電子書是歷史進步,但做學問一定要查原始資料

第27個“世界讀書日”即將到來,在電子書快速發展的當下,應如何看待紙質書和電子書的關係?著名歷史學家閻崇年表示,電子書是歷史的進步,但是,做學問一定要查原始資料,因為可能在轉化的過程中出現錯誤,要把二者的長處結合起來。

閻崇年是著名歷史學家、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現任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研究員,研究清史、滿學,兼及北京史,其專著《努爾哈赤傳》曾獲北京市和中國“光明杯”優秀學術著作獎、全國滿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專訪閻崇年:電子書是歷史進步,但做學問一定要查原始資料

著名歷史學家閻崇年為讀者帶來2022年“閱讀北京”首場活動——“北京文脈傳承”講座,與大家一起“讀北京”。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4月21日下午,2022年“閱讀北京”首都市民閱讀系列文化活動釋出會在首都圖書館A座報告廳舉辦。在活動現場,新京報記者專訪了閻崇年先生,聊一聊讀書的那些事。

“讀書是我生活的主要內容”

新京報:

最近在讀什麼書?每天大概要讀多久?

閻崇年:

最近在讀韓美林先生的《天書》,分為上下兩冊,一邊學習一邊看,覺得很有意思。我每天早上4點起來,5點或5點之前就開始讀書,一直到晚上睡覺。我的專業就是讀書、寫書,可以說,讀書就是我的生命,是我生活的主要內容。

專訪閻崇年:電子書是歷史進步,但做學問一定要查原始資料

嘉賓和讀者代表共同啟動2022年“閱讀北京”活動。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新京報:

你覺得讀書給你帶來了什麼?怎麼看待當下讀書的意義?

閻崇年:

我覺得讀書首先是增長知識,人類的知識太多了,而個人的閱歷是有限的,要透過讀書瞭解很多事情。讀書就是和作者對話,和古人對話,和國外優秀的人對話,來充實、豐富自己。讀書就有所感,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寫成文章或者書,進一步跟其他人進行交流。

讀書可以修性情,你專心讀書的時候,雜念就少了,沒必要的痛苦和煩惱就消除了,所以我覺得自己的心情總是很高興的。

新京報:

有沒有計算過,自己讀了多少本書?

閻崇年:

大概算了一下,寫一本有創見的學術著作,大概需要五年時間,我需要看大約500種書,一種書可能有好多卷,五年就有2500種書。古人說“讀萬卷書”,我想我是超過了。

專訪閻崇年:電子書是歷史進步,但做學問一定要查原始資料

由殘疾人組成的專職樂團北京山水民樂藝術團為直播間的觀眾帶來了專門以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為背景創作的歌曲《向前飛》。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新京報:

你怎麼看待“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的關係?

閻崇年:

光在書齋裡頭不行,要看廣闊天地,要接觸實際。只讀書的話,就不能有所創新。舉個例子來說,我跑到遼寧、吉林、黑龍江,沿著烏蘇里江一路走過來,發現外興安嶺、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等地的森林覆蓋率都很高,古代的森林覆蓋率更高,就提出了“森林文化”的概念,提出了中華古代文明主要是由農耕文化、草原文化、森林文化、高原文化和海洋文化五種文化構成的。

“書讀幾遍因書而異”

新京報:

怎麼看待紙質書和電子書的關係?

閻崇年:

電子書是歷史的進步,現在我也用電子書,它的檢索功能很方便。比如我找幾個字,出自原文什麼地方,一下就能檢索出來,但是,做學問一定要查原始資料,因為有時可能在轉化的過程中出現錯誤。我覺得還是要把二者的長處結合起來。

新京報:

你對當下年輕人讀書有何建議?一本書應該讀很多遍嗎?

閻崇年:

每個人的情況千差萬別,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職業、愛好不同,很難開出一個方子適合所有人。比如去飯館吃飯,四川人喜歡吃辣子,我就不吃辣子,還是要看自己的實際情況,讀多了就有經驗了。

書讀幾遍,也要看書的具體情況。有的書可能看幾頁就行了,有的書可能就是講幾個故事,看看故事就可以了。有的書是理論書,道理深刻,看完以後覺得有些地方要多琢磨幾下,可以多翻幾遍。有的書可能一輩子都在讀,叫案頭書,比如我們經常看的《史記》《說文解字》,就數不清讀過多少遍了。因書而異,因人而異。

專訪閻崇年:電子書是歷史進步,但做學問一定要查原始資料

朗誦和合唱節目《書山有道》。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新京報:

當下“996”“007”比較多,一些人表示,自己沒有時間看書,對此你怎麼看?

閻崇年:

應當承認現在大家都很忙,有時候抽不出時間來,這個也理解,但時間是可以擠出來的。比如我出差坐飛機,會帶一本書,不要太厚,比較薄一點,出差這一趟就看完了。時間都是寶貴的,擠時間看一點。有的人跟我說,他就規定每天晚上讀一個小時書,有的人週末專門抽出一天來看書,每個人情況都不一樣,還是要對自己有個約束。

【相關新聞】

2022年“閱讀北京”推薦《三體》等科幻著作

作為北京市公共文化的品牌活動,“閱讀北京”已進入第7年,2022年“閱讀北京”將圍繞“讀北京”“閱經典”“向未來”活動書單,深入策劃開展全市誦讀大賽、“十佳優讀空間——百姓身邊的基層圖書室”推優活動、“閱讀伴我成長”主題活動、“最美書評”徵集評選活動。

專訪閻崇年:電子書是歷史進步,但做學問一定要查原始資料

中國教育圖書進出口有限公司將《三體》31個語種的版本捐贈給首都圖書館。 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2022年“閱讀北京”將以“向未來”為主題推薦《三體》等優秀科幻文學圖書,未來《三體》新增的各語種都將在首圖永久存續,還將開發主題展覽、沉浸式新閱讀等專案,邀請讀者在科幻想象中思索未來。

專訪閻崇年:電子書是歷史進步,但做學問一定要查原始資料

《三體》作者劉慈欣透過影片寄語“閱讀北京”活動。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4月23日與24日,首都圖書館將舉辦“明清北京旅遊指南——《帝京景物略》裡的北京”“走進科幻文學——科幻世界的文學想象”“桃紅柳綠四月天——認識常見春季開花植物”三場直播,陪伴讀者度過充實的閱讀週末。

此外,為了讓更多人從冬奧鏡頭中汲取奮進力量,首都圖書館聯合中國圖書館學會、中國日報社、中國畫報出版社開啟《百名攝影師聚焦冰雪奧運》全國巡展活動,巡展首站將於4月26日在首都圖書館A座文化藝術展廳開幕。

新京報記者 展聖潔

編輯 張磊 校對 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