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南宋石刻公園提升成真正的博物館” 專家把脈“錢湖宋韻”

“將南宋石刻公園提升成真正的博物館” 專家把脈“錢湖宋韻”

楊古城(左)在展示報紙上的展覽海報。

昨天上午,由東錢湖文化研究會舉辦的“東錢湖宋韻文化研討會”在陶公島舉行。羅經衍、楊古城、陳萬豐、劉平平、沈小寶、許孟光等20餘位寧波文史專家與會,就東錢湖宋韻文化遺存與相關史料進行交流分享。東錢湖文化研究會會長戴良維表示,東錢湖宋韻文化內容豐富、型別多樣,打造“錢湖宋韻”需要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走深走實,使相關文化基因得到切實保護傳承與推廣應用,避免千篇一律、做表面文章。

羅經衍:東錢湖“始建於宋前而成於宋”

79歲的東錢湖文化研究會顧問羅經衍,為研討會準備了兩萬餘字的文字材料《東錢湖畔話宋韻》,內容分為東錢湖水域及水利設施、王安石治湖事蹟、下水四明史氏望族在宋代的影響、石刻文化、越窯青瓷、佛教文化、嶽鄂王廟、官驛河頭的古與今、東錢湖宋代詩詞、環湖古蹟中的宋代遺存等10個方面。

羅經衍是東錢湖湖心堤建設的親歷者。20世紀70年代,正是他和船工發現了霞嶼上的“補陀洞天石刻”,首次進洞探訪並邀請專家對石刻年代進行鑑定,判斷為一處南宋石刻遺存。今天東錢湖小普陀景區便是在他發現的基礎上建成。

羅經衍梳理史料發現,東錢湖水域開拓於宋朝之前,由“縣令陸南金開廣之”。然而開拓後長期無人過問,只是初具雛形的“毛坯”。東錢湖可以說是“始建於宋前而成於宋”。後世至今,整個東錢湖的水利設施堤、塘、堰、碶閘、湫闕、斗門以及除葑除草、疏浚等有關措施、章程等,大都肇始於宋。這些水利設施,許多在今天仍發揮作用。

楊古城:東錢湖是一塊黃金寶地

楊古城是寧波知名文史專家,今年已84歲。他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在東錢湖周邊進行南宋石刻調查,成果豐碩,多次接待過來甬考察的日本、美國等地學者。

研討會上,楊古城的發言充滿激情。他表示,“東錢湖是一塊黃金寶地,是寧波宋韻文化遺存的中心和重點”。楊老回憶了2009年在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參觀《聖地寧波》特展時的所見所聞。“展覽展出了從東錢湖傳到日本的《五百羅漢圖》。這套寧波產的南宋佛畫由日本求法僧攜至日本,現分藏於日本和美國,在中國、東亞乃至世界美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楊古城表示,他曾在日本參與的有關會議上,聽美國波士頓美術館相關負責人說,“感謝寧波東錢湖為博物館提供那麼精彩的一批宋代中國美術作品”。這句話讓他倍感自豪,榮譽感和自信心一直激盪到今天,“那是國際學者對寧波宋代文化表達的崇拜和欽佩,感謝南宋的寧波為世界文化帶來的美好。”

劉平平:石刻資源的稀缺性值得重視

從事旅遊和區域文化研究的劉平平曾在南宋石刻公園工作多年,對此有翔實瞭解和深刻感情。他表示,寧波做宋韻文化,“逃不過”南宋石刻,它們是“歷史留給寧波人民珍貴的文化瑰寶”。

“東錢湖南宋石刻的意義在於稀缺性和資源的壟斷性。”劉平平表示,南宋皇陵不設石像生,東錢湖神道兩邊儀仗石刻正填補了中國石刻藝術史上的一段空白,這些文物利用得好,能放出更耀眼的光彩。

由於歷史原因,東錢湖南宋石刻公園在文保單位和景區開發定位上有所搖擺。重重顧慮的結果是石刻公園內容雜糅、年代交錯、重點不清。劉平平建議,南宋石刻公園或可抓住機會,提升成一個真正的博物館,去除雜質做精品工程。“過程中不妨引入‘大南宋概念’,將宋代的房屋建築、花木、音樂概念引入其中,做有特色的、展示宋韻文化的室外博物館。”

當下,下水官驛河頭正在打造宋韻理想村。劉平平對該專案也較為看好,他認為全國專門講驛道的棧所不多,若能呈現“水陸兩用”的驛道碼頭特點,讓遊客有“坐官船”“品船菜”的體現享受,或會成為錢湖旅遊的新亮點。

此外,與會專家陳萬豐、沈小寶、史宏、袁戰友、俞偉國等人也就《以八行公為標杆的明州史氏道德觀》《王安石治鄞留下的精神遺產》、東錢湖越窯青瓷,以及如何利用宋韻文化的打造助力鄉村振興,建設“共富小鎮”等內容進行探討,現場氣氛熱烈。

寧波晚報記者顧嘉懿文/攝

【來源:寧波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