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精彩亮相!來這裡探尋“華夏第一都”

位於河南省偃師市的二里頭夏都遺址,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與“夏商周斷代工程”的重要遺址。中國社科院二里頭考古工作隊在此蹲點堅持考古60年,重新整理了中國考古界一系列第一。匯聚二里頭遺址考古成果精華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的建成與開放,將對進一步增強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文化自信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

10月19日,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舉行開館儀式,20日起將正式開館迎賓。記者率先來到這裡,探秘這座“都城”。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精彩亮相!來這裡探尋“華夏第一都”

盤龍+鑰匙,博物館的外形很炫酷

中國最早的“紫禁城”、中國最早的“井”字城市主幹道網、中國最早的車轍、中國最早的青銅禮器群……眾多耀眼的標籤,讓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備受矚目。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副館長趙曉軍介紹,二里頭遺址是中華文明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發現,該遺址創下許多“中國之最”,其中一“最”就是這裡有中國最早的青銅器製造作坊。因此,在博物館建築材料的選擇上,除了使用與土地質感和顏色一致的夯土之外,還將整個建築用古銅色的銅板覆蓋,來凸顯中國最早青銅器製造作坊的歷史意義。

“整個建築用夯土和紫銅為主要材料,像一座破土而出的青銅宮殿,寓意為最早中國的誕生。”趙曉軍表示,該博物館共使用夯土4000多立方米,成為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單體夯土建築。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精彩亮相!來這裡探尋“華夏第一都”

從空中俯瞰整個建築,博物館像一條盤旋的龍,表達著二里頭遺址是整個洛陽文化資源的龍頭。同時,屋頂平面暗含了一把“鑰匙”的形象,象徵著二里頭文明是研究早期中國、華夏文明的形成的關鍵考古遺存,是開啟中華文明的一把鑰匙。

長著“蒜頭鼻”的龍,為龍圖騰找到了根源

走進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一個自下向上呈喇叭狀的屋頂令人震撼。這是博物館中央大廳的銅屋頂,“喇叭”正是仿照了二里頭出土的“青銅爵”造型。

博物館總建築面積約3。2萬平方米,展品總量預計近3000件(套)。移步到展廳內,件件珍品讓人眼花繚亂。

有一條長著“蒜頭鼻”的龍,它由2000餘片各種形狀的綠松石片組合而成,每片綠松石的大小僅有0。2~0。9釐米,厚度僅0。1釐米左右。龍頭略呈淺浮雕狀,鼻、眼則充填了白玉和綠松石。“巨龍”的出土,證明早在夏代的時候,先民們已經把龍作為自己的圖騰來崇拜。

有一個指甲蓋大小的骨猴,圓圓的頭、大大的眼睛,頭頂兩側豎著尖尖的耳朵,上身兩隻手臂胸前交叉,兩隻爪子搭在肩上,下肢蜷縮,頗具神韻。這個骨猴是隨著一個小孩墓葬出土的,在骸骨的胸前位置。到底是誰用何種工具雕刻的,已經無從考證。

村莊上的遺址公園,被“裝進”田壟

乘坐大廳東側的電梯,到達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三層的觀景平臺,整個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和二里頭遺址區一覽無餘。放眼北望,青青草坪隨著起伏的地形浩蕩鋪開,呈現出麥田一樣的“井字格”田壟景象。

趙曉軍介紹,從選材和色彩上看,整個景觀類似農田,象徵著農耕文明,與博物館的厚重色調相呼應、相襯托,在兼顧原生性與標誌性的同時,儘量與遺址公園以及周邊村莊的大環境相平衡。

遺址公園的路面非常寬闊,中國第一個十字路口在這裡發現。路面最寬20米,相當於現在的四車道,當時的雙輪車至多一米寬,為何要修這麼寬的路?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隊長許宏看來,這種大氣是王國氣質的象徵。由四個十字路口圍成了“井”字,是中國最早的“井”字城市主幹道網,“井”的中間就是宮城,也就是中國最早的“紫禁城”。宗教區、政治區、經濟區都在其中。龐大的都邑,卻沒有外郭城。許宏認為,這種不設防的狀態,體現了大都城文化自信的心態。

對於宮城的展示,採用了在其上面搭建模組的原址復原形式,這種模組材料扛得住風吹雨打,如果需要再次發掘,隨時可以被“打包”移動。

三代人重新整理考古之最

二里頭考古工作隊員孫慧男告訴記者:“60年來,我們工作隊共有三任隊長,每一任隊長几乎都幹滿了20年。第一任隊長趙芝荃2017年已經去世了,很遺憾見不到博物館開放的這一天了。第二任隊長鄭光、第三任隊長也是現任隊長許宏。在三代隊長的帶領下,經過探索,發掘總面積超4萬平方米,出土文物萬餘件。”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精彩亮相!來這裡探尋“華夏第一都”

在二里頭村頭的考古隊工作駐地裡,記者見到許宏。他說,二里頭屬於大型都邑遺址,考古挖掘工作量大,情況複雜,考古發掘60年,直接參與發掘和研究工作的有上百人,他們把最好的青春歲月都奉獻給了二里頭考古事業。對考古和中華文化的痴迷和熱愛,支撐我們走到今天。

三代考古人,不斷重新整理考古的“中國之最”——中國最早的城市幹道網、最早的宮城、最早的中軸線佈局的宮殿建築群、最早的青銅禮樂器群、最早的青銅近戰兵器、最早的青銅器鑄造作坊、最早的綠松石作坊、最早的使用雙輪車的證據……這些史無前例的“中國之最”。

2004年“最早的紫禁城”橫空出世。“宮城遺址雖然僅僅是明清紫禁城的七分之一左右,但城市佈局中軸對稱、坐北朝南、功能分割槽等,為中國後來古代宮城確立了基本正規化。”許宏說起時仍難掩激動。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精彩亮相!來這裡探尋“華夏第一都”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精彩亮相!來這裡探尋“華夏第一都”

“二里頭遺址目前勘測的面積約有300萬平方米,如今三代人用了近60年,才發掘了1%多一點。”許宏感慨道,“在對早期中國的探索中,還有許多謎團有待於破解。”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精彩亮相!來這裡探尋“華夏第一都”

文物“飛入尋常百姓家”

10月20日起,二里頭考古遺址博物館和公園同步建成面向公眾開放,普通群眾可以到這裡領略“最早的王朝”的神秘風貌,購買文創產品,探尋中華文明之源。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副館長趙曉軍說:“展廳設定了電子觸控式螢幕,互動元素的增添讓展覽更加活潑,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要在展覽的同時高度重視修史修志,讓文物說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激發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堅定全體人民振興中華、實現中國夢的信心和決心。”

出行攻略

【開放時間】10月20日正式對公眾免費開放。

【取票方式】持二代居民身份證或臨時身份證、戶口簿、駕駛證、軍官證、士兵證、護照、學生證、工作證等,到博物館門口自動取票機處取票或人工服務視窗領票即可免費參觀。

出行路線

1。洛陽龍門高鐵站出發:洛陽龍門站發往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的210路公交正式開通,可乘公交直達。

2。鄭州駕車出發:駕車上連霍高速,行至偃師收費站下高速,沿杜甫路、杜甫大道向南行駛約8公里至古城快速路,然後再向西行駛約5公里到達博物館。

館內指南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共有三層,一層、二層共有5個常設展廳。

一樓:序廳及第一展廳(第一王朝)、第二展廳(赫赫夏都·國之大事)、第三展廳(赫赫夏都·建中立極)。

二樓:第四展廳(赫赫夏都·厥土生民·巍巍華夏)、第五展廳(世紀探索)。

三樓:半開放的觀景平臺,可一覽周邊風光。

其他:博物館還透過大型浮雕、沙盤、VR體驗、互動遊戲、模擬展示、影片播放等多種方式展示,讓遊客深入瞭解展品的歷史背景等資訊。

責編:梁倩文 稽核:郭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