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之花”開放在陶器上

隨著我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持續推進,大運河如一條美麗的絲帶備受眾人矚目。畫家劉志甜和陶藝愛好者張府成將中國大運河沿線34個城市的運河風情濃縮於陶藝作品中,以新的方式講述運河故事,500餘件作品將讓人們縱覽陶器上的運河風情。

“運河之花”開放在陶器上

“運河之花”畫中有“話”

市區新華橋西南角,緊鄰運河堤頂路,一處老房子很不顯眼,張府成的陶藝工作室便坐落於此。

透過門牌,或許有人覺得那兒僅是個體驗陶藝的地方,張府成和劉志甜卻在那裡創作著一項“大工程”。

水泥地面,褐色牆壁,幾件舊櫥子,室內裝修、擺設可謂“極簡”。桌上幾件精美的陶瓶看上去卻與這風格有些不搭。這件上面,一位溫婉的女子正在專注地彈琵琶。那件畫面中,一對母女在興高采烈地放紙鳶。乍一看,每件陶瓶圖案的主角都是女性。再細瞧,嬌小的桂花、淡雅的牡丹、嫵媚的月季,每幅畫中的花兒又不盡相同。

正端詳著,創作者劉志甜走進來說:“這是新創作的‘運河之花’,彈奏琵琶的那件叫‘蘇州之花’,放風箏的是‘河南之花’。我們將為大運河沿線的34個城市分別創作一套作品,以當地女性氣質和市花為‘引子’,並將非遺文化、地標建築、特色美食、民風民俗等融於一體,500餘件‘運河之花’作品將讓人們縱覽陶器上的運河風情。”

“真是畫裡有‘話’。”記者恍然大悟。劉志甜拿起一件“蘇州之花”接著說:“這件作品用的是景中有景的構圖方式。兩位繡娘坐在繡繃前穿針引線,繡的正是蘇州的市花桂花。她們身後的格子窗外,亭臺、花木、小橋、流水……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不正是濃縮版的蘇州園林嗎?每幅作品既要有視覺美,又要凸顯當地獨特文化,我們創作‘運河之花’,就是要在陶瓶上淋漓盡致地展現運河沿線城市的文化底蘊。”

“運河之花”開放在陶器上

換種方式講述運河故事

今年41歲的劉志甜擅長繪畫,是滄州職業技術學院教師、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35歲的張府成,喜歡陶藝多年,是滄州美協陶瓷藝委會主任。二人都是土生土長的滄州人,原先不相識。

2020年3月的一天,劉志甜應朋友之邀去張府成的工作室參觀,倆人在切磋陶藝之餘,聊到了運河邊的童年往事。跟小夥伴去河沿兒兜風,站在河邊望會兒水波都十分有趣,運河邊一條條有故事的老巷……倆人越聊越投機。

時間長了,一直對運河往事念念不忘的張府成和劉志甜碰撞出新“火花”。隨著滄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持續推進,大運河如一條美麗絲帶備受眾人矚目。從小聽運河故事長大的他們,要把陶瓷與繪畫結合,換種方式講述運河故事。為此,他們四處請教文化學者、翻閱史料,最終,將作品主題定為“運河姑娘”。

“運河之花”開放在陶器上

劉志甜告訴記者,自己就是運河姑娘的典型,她要用畫筆將自己的運河記憶一點點在陶器上勾勒出來,這樣的運河故事比文字更形象、更富感染力。

戴著頭巾勞動的女子,懷中抱著貓咪的嫻雅女孩……2021年11月份,張府成和劉志甜創作的200餘件“運河姑娘”作品,在位於市區大運河畔的工作室一經展出,就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參觀,人們紛紛感慨:“透過這樣的方式講述滄州運河故事,形象、有創意!”

市民的參觀熱情激發了張府成和劉志甜新的創作靈感。中國大運河由隋唐運河、京杭運河和浙東運河組成,今年8月,河北省第六屆園林博覽會將在滄州拉開帷幕,他們藉此機會在“滄州姑娘”作品的基礎上,為中國大運河創作一幅陶瓷上的長卷,幾經醞釀,“運河之花”創作有了眉目。

創作每一件作品都很“燒腦”。陶瓶拉坯、燒製是基本功,最難的是在上面繪畫。每一幅畫面的呈現,都經過數次的創意加工。為了讓每件作品都以新穎的構思、獨特的視角多維度地展現大運河的悠久歷史、秀美風光和風土人情,劉志甜在工作之餘研讀了大量關於運河文化方面的書籍,每天創作到凌晨一兩點鐘成為常態。

以什麼樣的畫面全面展現大運河畔的杭州?劉志甜這幾天一直在琢磨。桂花是杭州市花,杭州女子精緻、優雅、浪漫,西湖綢傘是國家級非遺,張小泉剪刀是400年老字號,西湖雷峰塔有1000多年曆史,三潭印月有許多傳說故事,這6個關鍵元素在劉志甜腦中不停閃回。突然,靈感來了!她拿起畫筆在陶瓶上勾勒起來:滿樹飄香的桂花樹下,撐著綢傘的優雅女子嫋嫋走來。清雅的桂花香也吸引了另一個女子,她將桂花插在閨房的梅瓶之中,女子身後的月亮門外,雷峰塔和三潭印月景色清幽……

運河花開展現城市名片

“創作往往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為何你把工作室從北外環搬到市中心的運河邊?”常常有人這麼問張府成。

“人氣高的地方,來體驗的人才多。”張府成口上這麼說,其實,他更想在傳授陶藝製作之餘,讓更多人瞭解運河、走近運河。

“運河之花”開放在陶器上

前幾天,在滄州實習的一對情侶到張府成的工作室體驗陶藝。得知女孩是杭州人後,張府成帶她參觀了“運河之花”的幾件作品。枝繁葉茂的桂花樹,水波瀲灩的西湖,小巧玲瓏的杭州綢傘,女孩被“杭州之花”的畫面所驚豔:“沒想到一個瓷瓶能將杭州的文化底蘊完美地呈現出來。以前只瞭解杭州運河,這下漲知識了,瓷瓶上的運河故事太生動了!”

張府成介紹說,大運河沿線的每個城市都有許多文化名片,很難將其在瓷瓶上逐一表現出來。為了讓每個城市的運河故事更豐滿,在器型種類選擇、陶塑製作及城市元素拓展等多個方面都要深入挖掘,這意味著工作量又加大了。距離省園林博覽會的舉辦越來越近,他們每天都在加班加點。

最近,劉志甜正在醞釀“滄州之花”。滄州的市花是月季,雜技、武術兩張文化名片不可或缺,市區運河畔的“三大樓”(清風樓、朗吟樓、南川樓)必須得有,如何將這些元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劉志甜說,創作每一件作品,都會更加深入地瞭解運河文化。隨著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推進,滄州大運河已成為中國運河沿線的一顆耀眼珍珠,他們要精心打磨作品,讓“運河之花”綻放於大運河畔。

記者 :祁 潔 通訊員 王 輝

攝 影:陳 雷

【來源:滄州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