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都邑華夏

原始先民們經過長達百萬年的進化,終於告別矇昧,迎來文明的曙光。當他們走出森林,由茹毛飲血的漁獵生活轉變為男耕女織的農業生活後,聚落便產生了。農耕勞作提供了穩定的食物來源,聚落的人口逐漸增多,社會關係日益複雜化,城邑便產生了。夏商時代,中原大地方國林立,他們相互征伐、聯盟、融合,共同成為華夏文明的濫觴。

今天我們就透過“邑”這個古老的甲骨文字形,去觸控一下那久遠的年代。需要強調的是:“:阝” 作為偏旁時,有在左和在右之分,在左是“阜”的變形,在右是“邑”的變形。

說文解字:都邑華夏

邑 甲骨文

邑:口(四面有圍牆的聚落)+人,表示有一定人口定居的城市,古代處於防禦的目的,會在聚居區的周圍修建高達堅硬城牆。

說文解字:都邑華夏

邦 甲骨文

邦:甲骨文字形為豐(封的本字,分封)+田(邊界),在封地四周種上了草木以示領界線。金文變田為邑,意為封建的諸侯國。

說文解字:都邑華夏

都 金文

都:者(煮的本字,草木著火)+邑,表示國君焚天祭祖所在的大城市。

說文解字:都邑華夏

郭 甲骨文

郭:象形,建在城邑四周的塔樓。

說文解字:都邑華夏

亞(亞) 甲骨文

亞(亞):象形,圍繞中央公共建築的遠古聚落。

說文解字:都邑華夏

邕:水+邑,表示古代有護城河環衛的都城。

說文解字:都邑華夏

雍 甲骨文

雍:邕是雍的本字,表示飛鳥都難以逾越的有護城河環衛的都城。

說文解字:都邑華夏

鄭(鄭)甲骨文

鄭(鄭):奠(在基上灑酒祭祀)+邑,表示在地基上隆重獻酒,祭奉地神與祖先,以求新居落成後安定幸福。後成為諸侯國的名字,在今河南新鄭一帶。

說文解字:都邑華夏

鄢 篆文

鄢:擁有大片溼地、適合遷徙的候鳥中途停歇的地方。後成為古國名字,在今河南鄢陵一帶。

說文解字:都邑華夏

那 篆文

那:冄(冉的本字,鬍鬚)+邑,西周至春秋諸侯國,被楚滅。

說文解字:都邑華夏

鄴(鄴) 篆文

鄴(鄴):古代帝王眼中建功立業的城市,三國時代以來為多個朝代的首都,故址在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河南省安陽市北。

以“邑”作為古諸侯國國名或地名名字構件的漢字還有很多,如鄧(鄧),邾,邯,鄲(鄲),邢,鄂等等,有時間我們再加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