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003】詩的源(2)

【國學003】詩的源(2)

專欄編者按:

我們的國家,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我們的祖先留下了5000年文化遺產,國學博大精深、包羅永珍

國學

·003

詩的源(之二)

【國學003】詩的源(2)

【楚辭與詩經】

楚辭和《詩經》一樣構成了中國詩歌的源頭,出現於戰國時期的楚國,具有濃郁的地域文化色彩,是繼《詩經》之後出現的另一種韻文形式,古稱南風、南音。它是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經過加工、提煉而發展起來的,既是楚文化自身發展的產物,又是楚文化與中原文化融合的產物。由於楚國地處南方,所以楚文化始終保持著人類渴強烈的自身特徵,充滿了奇異瑰麗的浪漫色彩。楚辭多用長短句,章法多變,充滿了奇異的想象,常常取材於楚國的神話、傳說、於後世鬼神、山水等,充滿了浪漫色彩。楚辭是用楚國方言來吟唱的,隋唐以後楚音失傳。楚辭的代表詩人是屈原,他的代表作是《離騷》,同時也是我國古代最長的一首抒情詩,所以楚辭又被稱為“騷”或“騷體”。除了屈原外,楚辭的代表人物還有宋玉、景差等。楚辭在中國詩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開創了我國詩歌的浪漫主義流派。它打破了《詩經》以後兩三個世紀的沉寂,因此後人將《詩經》與楚辭並稱為風、騷。

【古體詩】

古體詩也叫古風,是區別於唐代以後興起的格律詩的一種古典詩體。古體詩從形式上分,有四言古體、五言古體、六言古體、七言古體、樂府體(也叫雜體)等。四言古體的特點是通篇以四言為主(一句4個字),五言古體通篇以五言為主(一句5個字),六言古體和七言古體以此類推,樂府體則每一句的字數不限。

與格律詩比起來,古體詩不講究平仄,對押韻的要求也很寬鬆。在一首古體詩中,作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意轉韻,因此通常在一首古體詩中可能會有不同的韻腳,很少出現一個韻腳貫穿到底的情況。此外,古體詩不但每一句字數沒有限定,就是整篇的句數也不限定。古體詩不像格律詩那樣對仗工整、句式新穎,但更講求立意。

雖然古體詩對押韻沒有限制,但還是有一些規律可循:在意思轉折處轉韻。當敘述的內容有所變化時,往往會轉為其他韻部來押韻,這樣一來便使得整篇詩的層次更加分明,語氣也得到了加強。作者在敘述中要表示令人興奮的感情時,往往會使用平聲韻;當要表達悲怨、憤怒的感情時,往往使用仄聲韻。與格律詩(格律詩除了首句入韻以外,奇數句是不能押韻的)比起來,古體詩不但偶數句可以押韻,奇數句也可以押韻。

【國學003】詩的源(2)

南北朝民歌

民歌是一種活潑自由的詩體。我國南北朝時期,不論是南方還是北方,民歌都走向繁榮,並對後世的詩歌創作產生深遠影響。

南朝的民歌大部分儲存在宋朝郭茂倩所編的《樂府詩集·清商曲辭》裡,主要分為吳歌與西曲兩類。吳歌共326首,產生的地點以建業(今江蘇南京)一帶為中心,時間是東晉與劉宋兩代。西曲共142首,產生於荊州(今湖北江陵)一帶,時代約為宋齊、梁三代。

南朝民歌絕大部分都是情歌,反映南方青年男女之間堅貞的愛情,傾訴了婚姻不自由、男女不平等所造成的不幸。它的主要特點是:形式短小,大多是五言四句;抒懷深情宛曲,多用雙關隱語;語言清新、自然、樸素,詞語不雕琢;多采用對歌形式。代表作有《子夜歌》、《拔蒲》、《西洲曲》等。

北朝民歌主要儲存在《樂府詩集·橫吹曲辭》和《梁鼓角橫吹曲》中,大約有70首。北方民歌原來大部分是北方少數民族的歌曲,後來翻譯成漢語,也有一部分是直接用漢語創作的。北方民歌反映了北方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或書寫混戰給人民帶來的沉重災難,或反映了殘酷的階級剝削和貧富懸殊,或讚美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和壯麗的北國風光,也有一些反映羈旅之思和愛情婚姻的作品。北方民歌五言四句的形式較多,但也有七言四句。語言平實,質樸無華,粗獷率直,直抒胸臆,剛健豪放。代表作有《木蘭詩》。

【國學003】詩的源(2)

▲彙編:彭劍明

如覺著圖文不錯,就分享群或朋友圈吧!

送人玫瑰,手留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