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樂精髓|韻外之致、弦外之音

琴樂精髓|韻外之致、弦外之音

琴樂精髓|韻外之致、弦外之音

做古琴要數五百年以上的老木頭,才能發出正音,而這樣的正音才能正心,

如果是很年輕的木頭,它的火氣太大,所以你聽起來會很尖噪,很刺耳,不會產生那種沉穩厚重的聲音。”

這木質成了琴聲,最後隨了人的心聲。

月夜聽盧子順彈琴

李白

閒坐夜明月,幽人彈素琴。

忽聞悲風調,宛若寒松吟。

白雪亂纖手,綠水清虛心。

鍾期久已沒,世上無知音。

世上知音少,惺惺為我聽。不似幽蘭曲,悠然夢亦馨。所謂琴棋書畫,四藝兼備,文人所好矣。

而文人好古琴,如痴人愛才女,求的是 “奇、古、透、潤、靜、圓、勻、清、芳”九德兼備。

乃念宋徽宗之聽琴一圖,所以展古琴,坐松下,聽者入神,奏者雅心。

“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簫撫琴、吟詩作畫、登高遠遊、對酒當歌成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動寫照。

琴樂精髓|韻外之致、弦外之音

春秋時期,孔子酷愛彈琴,無論在杏壇講學,或是受困於陳蔡,操琴絃歌之聲不絕;

春秋時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故事,成為廣為流傳的佳話美談;

魏晉時期的嵇康給予古琴“眾器之中,琴德最優”的至高評價,終以在刑場上彈奏《廣陵散》作為生命的絕唱;

唐代文人劉禹錫則在他的名篇《陋室銘》中為我們勾勒出一幅“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的淡泊境界。

“和雅”、“清淡”是琴樂標榜和追求的審美情趣,“味外之旨、韻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樂深遠意境的精髓所在。

陶淵明“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音”與白居易“入耳淡無味,愜心潛有情。

自弄還自罷,亦不要人聽”所講述的正是這個道理。相反,人們也常用“對牛彈琴”、“焚琴煮鶴”來感歎某些人對琴的無知。

儒家與道家是中國哲學的兩大支柱。在中國眾多的音樂形式中,古琴應當說是儒道兩家在音樂中體現的集大成者。

琴樂精髓|韻外之致、弦外之音

儒家主張入世哲學,儒家所提倡的音樂講究中正平和,不追求聲音華美富麗的外在效果。

“琴者,禁也。禁止於邪,以正人心。”唐代薛易簡在《琴訣》中講:“琴為之樂,可以觀風教,

可以攝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悅情思,可以靜神慮,可以壯膽勇,可以絕塵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自古,中國曆代文人皆講求「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每當文人抑鬱不得志之時,

通常選擇由儒入道,將關注點從紛嚷的外界拉回到豐富的內心,逍遙隱逸,寄情山水,親近廣闊的大自然。

撫琴作為修身養性的方式之一,令歷代文人雅士為之沉醉而解脫釋懷。

這正如嵇康在《琴賦》當中所言,「物有盛衰,而此(古琴)無變;滋味有猒,而此不勌,

可以導養神氣,宣和情志,處窮獨而不悶者,莫近於音聲也。是故複之而不足,則吟詠以肆志,吟詠之不足,則寄言以廣意」。

古琴之音,既淳和淡雅,又清亮綿遠,意趣高雅,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怨而不怒,溫柔敦厚;

琴樂精髓|韻外之致、弦外之音

形式中正平和,無過無不及,「琴之為器也,德在其中」,琴道古來文人士大夫為之一生追求。

十四宜彈

遇知音,逢可人,

對道士,處高堂,

升樓閣,在宮觀,

坐石上,登山埠,

憩空谷,游水湄,

居舟中,息林下,

值二氣清朗,

當清風明月。

十四不彈

風雷陰雨,日月交蝕,

在法司中,在市廛,

對夷狄,對俗子,

對商賈,酒醉後,

夜事後, 毀形異服,

腋氣臊臭,鼓動喧嚷,

不盥手漱口。

琴的創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農作琴”、“舜作五絃之琴以歌南風”等說,

作為追記的傳說,可不必盡信,但卻可看出琴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曆史。

《詩經》有歌者,“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呦呦鹿鳴,食野之萍。我有嘉賓,鼓瑟鼓笙”;“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鼓鍾欽欽,鼓瑟鼓琴”;“琴瑟擊鼓,以御田祖”;“椅桐梓漆,爰伐琴桑”;

“琴瑟在御,莫不靜好”;古琴至少在春秋時期,便是一件在民間非常普遍、非常受古人喜愛的樂器。

琴樂精髓|韻外之致、弦外之音

古琴造型優美,常見的為伏羲式、仲尼式、連珠式、落霞式、靈機式、蕉葉式、神農式等。

主要是依琴體的項、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區分。

琴漆有斷紋,它是古琴年代久遠的標誌。由於長期演奏的振動和木質、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種斷紋,

如梅花斷、牛毛斷、蛇腹斷、冰裂斷、龜紋等。有斷紋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觀,所以更為名貴。

古代名琴有綠綺、焦尾、春雷、冰清、大聖遺音、九霄環佩等。

古琴琴譜存世共一百五十餘部,歷代重要的琴譜琴書如下:

唯一現存的文字譜:

唐初手抄卷子《碣石調幽蘭》(現存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最早的減字譜:

宋代姜夔《白石道人歌曲》中的《古怨》。

琴樂精髓|韻外之致、弦外之音

漢代最重要的琴譜琴書:

揚雄《琴清英》、諸葛亮的《琴經》。

現存最早的大型古琴曲集:

明初朱權編輯的《神奇秘譜》。

明代重要琴譜:

《神奇秘譜》、《太音大全集》、《西麓堂琴統》、《太古遺音》、《風宣玄品》、《琴書大全》、《松弦館琴譜》。

清代重要琴譜:

《大還閣琴譜》、《松風閣琴譜》、《德音堂琴譜》、《誠一堂琴譜》、《五知齋琴譜》、

《春草堂琴譜》、《自遠堂琴譜》、《琴學入門》、《蕉庵琴譜》、《天聞閣琴譜》、《枯木禪琴譜》、《琴學叢書》。

民國及現代:

《梅庵琴譜》、《今虞琴刊》、《琴曲整合》、《古琴曲彙編》、《古琴曲集》。

藝術欣賞

郭關:號高樸道人,生於湖南桂東,書畫古琴藝術家。作品涉及書畫、音樂、詩文、斫琴等領域;曉音律,好古琴,七歲始隨祖父學習古琴,後受教於龔一、成公亮先生等,打譜作曲上百首,尺八受教於三橋貴風先生;書法受教於孫伯翔先生;二零零六年閉關參禪一年,出關後研習中觀、唯識學,畫風大變;二零一三年入龍虎山修道,通齋醮科儀;曾就學於北京師範大學、人民大學宗教哲學碩士;著有《郭關詩文集》《郭關禪畫》《郭關詩畫集》《郭關古琴》等。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發表於各大媒體,眾多作品被國內外藝術機構及收藏家收藏。現“郭關繪畫全球巡迴展”已在臺灣、英國、墨西哥等地圓滿舉行,所展出作品均被收藏家收藏。臺灣建立有“郭關美術館”,常年展示郭關作品數百餘件。

《招隱》 (央視版) 郭關演奏

道家法竹《坐忘》 (央視版) 郭關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