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紫禁城另一面的極致建築:包含天地大數,細節裡都是華夏完美

站在紫禁城另一面的極致建築:包含天地大數,細節裡都是華夏完美

永樂四年(1406年),明成祖朱棣下詔,在當時的北平,修建紫禁城。

雖說紫禁城是以南京皇宮為藍本,但整個修建過程法天象地,參照天上紫微垣,在人間建起一座天上宮闕。

和紫禁城相比,天壇是另外一個極致,囊括天數、生生不息。

站在紫禁城另一面的極致建築:包含天地大數,細節裡都是華夏完美

紫禁城建成之日,就是天壇開工之時。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同時,也是天壇始建600年。

最初興建天壇時,目的是為了祭祀天和地,後來增修了地壇專門祀地,才把天壇改成專門祭天的場所。

紫禁城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儲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而天壇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壇廟建築群。

紫禁城沿著中軸線,左右對稱,把天上星垣平鋪在燕山腳下,天壇北壇牆為圓形,南壇牆與東西牆直角相交,取“天圓地方”之意,把天地之數集中在一起。

站在紫禁城另一面的極致建築:包含天地大數,細節裡都是華夏完美

天壇,以祭天為宗旨,舉行祭祀儀式的地方,就是圜丘壇。

圜丘壇,由三層漢白玉壘砌,層與層之間間隔9級臺階。

最上面一層的壇面,直徑正好9丈,這是“一九”;

中間一層直徑15丈,這是“三五”;

最低一層直徑21丈,這是“三七”。

而且,這三層壇面直徑合計45丈,這正好是五九四十五。

九五,在《易經》中是“飛龍在天”的卦象,象徵至尊極貴,“九五之尊”只能用來形容皇帝。

站在紫禁城另一面的極致建築:包含天地大數,細節裡都是華夏完美

在圜丘壇最高一層壇面,全部由整齊切割的石料鋪砌,最中心處是一塊圓形“天心石”。

圍著天心石,第1圈圓環,由9塊扇形石拼成;往外延伸第2圈,是18塊扇形石;第3圈是27塊;再往外是36塊……如此以“9”遞增的圓環,直到第9圈,共用扇形石81塊。

從“天心石”向外一共9圈,這是什麼意思?

這就是“九重”!

九重,即天門。

李白在 《西嶽雲臺歌送丹丘子》裡寫道——

我皇手把天地戶,丹丘談天與天語。

九重出入生光輝,東來蓬萊復西歸。

這心懷天地宇宙的氣魄,勢不可擋。

站在紫禁城另一面的極致建築:包含天地大數,細節裡都是華夏完美

這種“大資料”,圜丘壇僅僅是個開始,祈年殿才是真高能。

祈年殿的基座,是漢白玉砌築的三層祈谷壇;

上面是高9丈的大殿,三層鎏金寶頂,層層收進,象徵天之高偉;

在大殿內部,28根金絲楠木大柱,從內到外,也是三層。

最內層的4根,叫龍井柱,寓意一年有四季;中層12根,是金柱,象徵一年有十二個月;外層12根,為簷柱,代表一天十二個時辰。

站在紫禁城另一面的極致建築:包含天地大數,細節裡都是華夏完美

中層金柱加上外層簷柱,合起來24根,代表一年有二十四個節氣;

如果按照內外三層28根來算,又是天上二十八星宿。

如果再加上柱頂端的八根童子柱,那麼,祈年殿內總共有支柱36根,象徵三十六天罡。

而且,祈年殿只有柱,沒有梁、沒有檁,全靠這二十八根巨柱,支撐著殿頂重量。

支柱與攢尖頂之間,用枋桷相互銜接,這座“敬天禮神”的殿堂裡,沒有一根鐵釘。

站在紫禁城另一面的極致建築:包含天地大數,細節裡都是華夏完美

天壇不止有圜丘壇和祈年殿,可僅僅這兩處,方方面面都是學問。

再比如說,祈年殿用的是金頂藍瓦,取用藍天顏色,而無法超越的紫禁之巔,用金頂琉璃瓦,以彰顯輝煌和壯麗。

無法想象,當年的能工巧匠們,是如何設計構思,把數字、文化和天地哲學,用一磚一瓦,絲絲入扣地表現出來。

這一切追求,歸根到底,就是華夏的完美。

站在紫禁城另一面的極致建築:包含天地大數,細節裡都是華夏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