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真誠還是刻薄,就看人是否向學

文|顏小二述哲文

關於如何分辨真誠與刻薄,《論語》中記錄著孔子這樣一句話:“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這句話是在說,如果一個人比較直接,但是在“向學”上不用心,那麼就會因急躁而傷人。

將孔子的觀點推而廣之到我們的生活之中,顏小二倒是品出了“真誠”與“刻薄”之間的距離。我們生活中有太多“刻薄”的人喜歡借“真誠”之名,為自己的尖酸刻薄“正名”,繼而讓許多人受到傷害。

孔子說“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真誠還是刻薄,就看人是否向學

為了幫助大家真正分清楚什麼是“刻薄”,什麼是“真誠“,遠離傷害,本文將從孔子“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入手,解讀真誠和刻薄的差距,同時引申一下孔孟一派的儒家為何如此強調“向學”,以此向大家展現一下儒家在“修身養性”方面的高明,期待可以給各位一些啟發。

1、“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何謂真誠,何謂刻薄

在《論語》中,孔子曾犀利指出,一個人如果不向學,不重視“教化”,不重視“禮”,這種時候,他的“直接”往往就會以“無禮”的形式展現在人前。於此,其“直接”的特性,往往就會以“尖酸刻薄”的形式展現。

孔子說“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真誠還是刻薄,就看人是否向學

為什麼“無禮”的“直”會是“尖酸刻薄”?

因為儒家所宣揚的“禮”,是圍繞“仁者愛人”而展開的。一個人沒有“仁者愛人”的內在認知,會肆意發揮自己的“利己之心”,從“利己”的層面出發,所謂的“直接”,大抵便會成為以自私為基的“尖酸”了。

孔子說“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真誠還是刻薄,就看人是否向學

舉個例子,不知道各位是否會遇到這樣的人說這樣的話:“我這個人說話直接,有些話可能比較傷人,你不要見怪呀”。這樣的說辭似乎是提前提醒我們,他們可能在後面的接觸中說話傷人,叫我們不要見怪。

這樣的“提前警報”,是真誠嗎?顏小二覺得不盡然,因為真誠的人,沒有“尖酸刻薄”之苦,用不著提前打招呼,而刻薄之人,卻常常喜歡以“真誠”為幌子,掩蓋自己的“狹隘”與“無禮”。這一點需要大家認真分辨,不要把他人之尖酸刻薄,因他人的“粉飾”而誤解為了“直接”,繼而傷害到了自己。

孔子說“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真誠還是刻薄,就看人是否向學

2、如何避免“直來直去”變成刻薄?儒家孔孟:“向學

這個世界上的“尖酸刻薄”有兩種,一種是有意為之,以此為樂,還有一種則是無意為之,因為不懂人際間的“禮”。

“直接”,不是所有情況下都是美德,就像這個世界沒有“非黑即白”的絕對存在一樣。要分辨清“什麼時候‘直接’是‘正直美德’的表現;什麼時候的‘直接’是魯莽、輕率的體現”,就需要我們積極“向學”,在學習中建立良好健康的“是非觀”,以真誠之心分辨什麼時候可以“直言不諱”,什麼時候更適合“沉默”。

關於“學”,孟子說:

“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這句話是點出,我們求學,不過是把失去的心找回來而已。為什麼孔子會認為人要找尋“失去的心”呢?因為孟子之性善論認為人生來即善,擁有“仁義禮智”這四端,而後天的“物慾攀比”會讓人的四端被矇蔽,所以我們要在學習中修身養性,以此“正心”。

孔子說“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真誠還是刻薄,就看人是否向學

無獨有偶,本文中提到的“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其實就是孔子在指出,好直之人應該好學,只有這樣,自己的直接品性才有可能會成為真誠美德,而不是成為傷人傷己的“尖酸與刻薄”。

3、為什麼“向學”,可以幫助我們塑造“真誠”品性呢?

從儒家觀點出發,儒家之學,學的是“禮”,這個“禮”不僅僅只是包括一定歷史時期背景下封建王朝的“尊卑制度”,主要內容其實更多是品性上的“至善”與“正心”等等。

孔子說“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真誠還是刻薄,就看人是否向學

儒家之學,在顏小二看來,其實更像是一種“思考方式”的訓練,有時候也會成為一種“自控”方式教導,即如何控制自己的“直來直去”不會傷人而是助人。換句話說,想要良性自控,就看自己如何看待此時此刻正在面對的“人和事”,而對“人和事”的判斷,往往更多與我們的“思考方式”以及對自己“利己之心”的控制度有關。

以更高的視野看待眼前的“爭鬥”,許多時候,所謂“爭鬥”,在視域更高的人眼裡,不過是一場“利己之心”的泛濫而已。雖常見,但確實“可憐”的。

我們知道,儒家之學,追求的是“止於至善”、是理想的君子之“德”。君子之“德”的擁有者不會為眼前得失而“坐立不安”、“患得患失”。換句話說,擁有君子之德的人,其生命的愉悅之處早已不是“物慾享受”,而是精神世界的“祥和”,於此,那種傷人害己的“利益之爭”,與自然之自為本性無關,更像是執迷不悟的自我迷失的體現,於人於己毫無意義。

也就是說,儒家“向學”,為的不是“高人一等的品階、學歷”,為的是一種“超越功利”的視域。說到這裡,顏小二不禁想結合道家思想來體會一下其中意蘊,即一個人多專注於享受真正的“生命”,那麼他就有多“真誠”,因為“生命”是“道”的體現,享受生命者追求“幾於道”的境界,而“道”仁愛萬物,於此,“幾於道”的向學者,往往就是那個“仁者愛人”的踐行者。所以,他們不會刻薄,而是帶著善意、和諧的真誠,順人而不失己地遊走於“人間”。

孔子說“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真誠還是刻薄,就看人是否向學

顏小二分享就到這裡,期待本次哲理分享可以給您帶來啟發,如果對號入座也沒關係,因為“裝睡者“才是最可悲的,如果可點醒“夢中人”,顏小二覺得,自己於文字中灌注的心力,也算是值了。謝謝!

【本文為顏小二述哲文原創且獨家釋出,搬運、抄襲等任何侵權行為,發現必究】

孔子說“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真誠還是刻薄,就看人是否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