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紅了,但一次比一次離譜

又紅了,但一次比一次離譜

比林黛玉和伏地魔組CP更離譜的事,大概要屬看到“林黛玉發瘋文學”的橫空出世。

一夜之間,也不知道因何而起,全網都開始講起了一些酷似林黛玉的“瘋言瘋語

點進詞條之前,我本以為這是

紅學在賽博世界的又一次文藝復興。

是以林黛玉為藍本、以

極具戲劇張力的“發瘋故事“為主題,所進行的一場創作盛宴。

結果定睛一看,只是

一連串縫縫補補的

林黛玉語錄變體,被用到了一切可以

陰陽怪氣叫

哥哥姐姐的語境裡。

又紅了,但一次比一次離譜

@使用者020223

男友打遊戲不回訊息,脫口便是“我又哪裡配跟遊戲比呢”;

外賣遲遲不上門,要陰陽一句“難為你費心,哪裡就等死我了呢”;

被甲方反饋逼到頭疼,忍不住抱怨“不像其他方案做得俊俏,終究是被哥哥嫌棄了”……

半懟人半嬌嗔,堪稱當代陰陽怪氣語言學的集大成者。

想來我大抵是來遲了一步,才不曾湊上這文壇盛事的熱鬧。

01

“林黛玉發瘋文學,

把我的肺都氣炸了

像大多數網際網路文學一樣,一個流行語突然爆紅,要麼是創造了某個生動的情境,要麼是突然引起了極大的爭議。

比如一聽就讓人想起電瓶車後座和粉色蝴蝶結的

“giegie文學“,和充滿諷刺意味的

privileg文學。

最新一撥玩林黛玉發瘋文學梗的網友,則給它限定了一個比較特別的語境。

這一次,頻頻和它

同框出現的前半句,是“狠狠拿捏住男朋友“。

又紅了,但一次比一次離譜

簡單來說,是有一部分網友開始模仿林黛玉使小性說話的語氣,跟自己的物件打情罵俏。

總之開口必稱哥哥妹妹,半懟半含酸的小語氣拿捏得恰到好處。

再配上那麼點自憐自傷,“我又如何跟xx比”的勁兒,讓一切都被正好卡在了陰陽怪氣和嬌嗔之間。

嚇得對方真以為自己攤上了什麼大事,趕緊道歉三連。

又紅了,但一次比一次離譜

@柚子姐916

收穫這樣的反應,對話這頭的林黛玉分玉自然個個樂不可支,交口讚歎這一套收拾男人見效快。

最好做成懟男寶典,發揚光大、大用特用。

又紅了,但一次比一次離譜

但沒想到的是,

這套玩法除了引起跟風,也掀起了爭議。

壞就壞在它

不是個像“大無語”“一整個”這種沒有實際含義的熱梗流行語,而是牽扯進了一個實在的人物形象。

於是率先打響反抗此梗第一槍的,便是散落在網路世界裡的林黛玉粉絲。

又紅了,但一次比一次離譜

說起來有點上綱上線。

但在很多喜歡林黛玉這個角色形象的人看來,要接受她和發瘋這樣不體面的詞擱在一起,的確很難。

還有人表示:被廣泛應用於“拿捏男人”情境下的林黛玉發瘋文學,著實有點茶裡茶氣

“發瘋就發瘋,扯我林妹妹做甚!

簡直豈有此理!

又紅了,但一次比一次離譜

這倒也不難理解。

畢竟對他們來說,就連林妹妹在原著中唯一的粗話“放屁”,都是要反覆揪出來研究討論的。

唯恐刊行有誤,辱了妹妹清譽。

又紅了,但一次比一次離譜

87版《紅樓夢》特地把“放屁”改成了“胡說”

不過要我說,這事兒能吵起來,還是怪林妹妹粉絲太多。

打個賭,倘若今天上

熱搜搞發瘋文學的人,是

孫二孃或者潘金蓮,

甚至是王熙鳳,都不會有那麼多人感到被冒犯。

又紅了,但一次比一次離譜

鳳辣子也不是好惹的

與此同時,另一撥反對派的理由,顯得要冷靜許多。

他們並不想糾結林黛玉發瘋文學的實際用途,到底是情侶互撩還是閨蜜陪聊天。

他們在意的是——

這裡面壓根兒就沒幾句,跟《紅樓夢》裡的林黛玉原話有關係啊!

又紅了,但一次比一次離譜

就像當初《第一爐香》上映前,張愛玲大號粉頭跑出來質疑主演po出的愛玲語錄一樣。

又紅了,但一次比一次離譜

這些曾經研究過原著的人,也樂於揪住林黛玉發瘋文學中的語法、措辭,逐句分析語境:

什麼叫“哥哥若是生氣,不如不理我了好”?簡直畫蛇添足,人家原文明明是“你要惱就撂開手“。

你們只知道模仿“早知她來,我就不來”,誰又懂得前文中的“呆雁”是什麼梗?

還有這些真真、大抵、自是、罷了、如此這般……充其量只能算是甄嬛體,模仿的是

《紅樓夢》用語特色上最最粗淺的那層皮毛。

其中正兒八經的含林量,也就

跟現在半文半白的古裝劇臺詞差不多。

是林黛玉本玉看了也要含笑啐一口“你這該死的胡說“的程度。

又紅了,但一次比一次離譜

說到底,這些咬文嚼字的挑剔,

多少還是帶了那麼點“你們懂個屁的林黛玉“的優越感。

又紅了,但一次比一次離譜

爭吵不斷髮酵,或許一開始還是玩梗無心,觀者有意。

直到有人

被物件接二連三的林言林語搞煩了,憤憤說出一句戳人肺管子的話——

“難怪賈寶玉不娶林黛玉,就因為她這矯情勁!”

又紅了,但一次比一次離譜

這麼一句話說出來,直接給林黛玉粉絲們都氣歪了鼻子。

好嘛,辛辛苦苦為林姐反黑許多年,這下一朝回到解放前。

02

林黛玉復興史

說起來,林黛玉大概是網際網路上被文藝復興次數最多的古典形象了。

像她這樣一直活在爭議裡,隔三岔五就要被拉出引人吵架的“文化界頂流”,著實不多見。

譬如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林黛玉三個字,都是

矯情文藝弱女子們的統稱。

言情小說裡弱柳扶風的小白花是林黛玉;古裝劇裡哭哭啼啼的嬌小姐是林黛玉。

又紅了,但一次比一次離譜

甚至在生活中,那些上體育課躲懶的小女生,也會被老師呵斥為

“嬌滴滴的林黛玉“。

人們讚許她的才情出眾,憐惜她的多愁多病身,也認同她的傾國傾城貌。

但獨獨不喜歡她的性格。

又紅了,但一次比一次離譜

在古早的貼吧時代,還曾流行過一個“千古難題”:

如果你是賈寶玉,最後該娶寶釵還是娶黛玉?

又紅了,但一次比一次離譜

看似是一個很俗的問題,但多少折射出了過去人們對這兩個形象的基本認知。

那時候的普遍風氣,是讚賞薛寶釵這樣沉穩大氣處事周到,“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的務實野心家。

林黛玉的孤標傲世、眼淚與柔軟,被視作年輕人沒經過社會毒打的理想主義。

又紅了,但一次比一次離譜

一些美劇的中文翻譯,也會用林黛玉作為柔弱矯情的代表

87版《紅樓夢》電視劇播出之後,這場爭論又再次加入了新的論據。

陳曉旭版林黛玉的最大特點,除了外表裝扮上與原著的高度契合,還有她在劇裡前半截,展露出的嬌俏嘴利、愛發小脾氣的生動一面。

普通人

不會對《紅樓夢》進行文字精讀,往往

只記得她柔弱愛哭,卻記不起她也有小女兒態、開玩笑講刻薄話的時候。

這些舉動擺上電視熒幕,再加上演員動作神態的詮釋,一時間顯得格外“乍眼”。

87版林黛玉白眼、撇嘴的神態,在部分觀眾眼裡並不討喜

雖然一直有人覺得這版林黛玉太刁鑽,不夠出塵飄逸,沒個大家閨秀的樣子。

但,這也是大眾第一次對林黛玉的“新形象”感到衝擊——

不再是過去那個符號化的,文弱憂愁、不佔半點凡塵煙火的世外仙姝。

而是變成了一個嬌俏會懟、鮮活生動的林妹妹。

又紅了,但一次比一次離譜

加之10年李少紅大張旗鼓翻拍的新版播出,更讓觀眾在吐槽“新紅樓之爛,爛過臭雞蛋”的同時,也紛紛回顧起了老版的好。

又紅了,但一次比一次離譜

10版林黛玉

再回頭一看,87版裡能哭能鬧能懟人,嘴皮子比誰都厲害的林黛玉,可不是正好戳中了網友喜歡爽、炸、解氣的心理?

大概從17年開始,“林懟懟”的稱號,開始在B站上火了起來。

昔日的經典文學形象,憑著幾段最直觀、簡單的語錄剪輯,進化為了網際網路上的懟人頂流。

又紅了,但一次比一次離譜

一時間,處處能看到“社會我林姐”的調侃,和“這麼能懟,想必是有伏地魔撐腰“的伏黛CP段子。

在這個階段,林黛玉一半時間是新生代嘴炮強者的領頭人,“文化人有多能懟”的教科書典範。

另一半時間,年輕人“萬物皆可組CP

的大流也沒把她落下。

在各種離奇的拉郎配影片裡,她

著過去的病美人形象

扮演了一個個命途多舛的白月光女主角。

可爽可虐,可鹽可甜的形象,集最熱門的人設為一體,足以坐實她在網友心中頂流地位了。

又紅了,但一次比一次離譜

前兩年B站上架了四大名著的電視劇,林懟懟更是風頭大盛。

大致就是在這段時間,

林黛玉

文學開始在

彈幕和評論區裡嶄露頭角。

又紅了,但一次比一次離譜

最開始,還只是在林黛玉相關的影片下面有針對性地回覆和玩梗。

一路發酵到現在,才被網友帶入了各種日常語境之中。

成了處處皆可林黛玉,

最後反倒跟林黛玉幾乎沒什

麼關聯的

瘋文學

這其中,一次次被文藝復興的林黛玉,早已經不是這場所謂“林學復興”的重點。

從對人物形象的挖掘與爭辯,到一窩蜂化身復讀機,把十幾條語錄摘出來替換主語進行復制貼上。

說到底,林黛玉根本不是被網友給玩毀了薅盡了。

而是根本就換了套存在的方式,被

消解、

簡化為了一個最適合玩樂,卻沒有任何實質意義的流行梗。

03

多無奈,

只看到它的這一面

前面提到,有人說這次的林黛玉發瘋文學,其實根本就是甄嬛體。

這話說出來其實有點本末倒置。

畢竟早在《甄嬛傳》剛火那會兒,就有不少網友指出,這不過是低配版的《紅樓夢》罷了。

又紅了,但一次比一次離譜

然而更有意思的是,作為“低配版紅樓”的《甄嬛傳》,如今反倒成了經典永流傳。

裡面的各個主角配角,在網際網路上的形象,可比標籤化的林黛玉豐滿多了。

單是一個配角安陵容的“黑化”過程,都讓網友們津津樂道,不吝以最大熱情,充分發揮列文虎克精神,去發掘、解析其中的種種細節。

又紅了,但一次比一次離譜

四年前《知否》熱播,靠著拍公侯宅院中的家長裡短、利益傾軋,也得了個小紅樓夢的名頭。

補充一句題外話,《知否》的原作裡甚至還曾提到過林黛玉,不過只是用“病怏怏”三字一筆帶過。

“明蘭覺得,吃飯這種事是需要氛圍的,對著個病懨懨扒米粒的林黛玉,就是八戒也會沒胃口。”

又紅了,但一次比一次離譜

一部《紅樓夢》,幾乎養活了古言和古裝劇的半壁江山,自己卻只能活在網際網路熱梗和影片網站的cut裡。

倒也不是要感嘆經典的衰亡,更重要的或許是另一件事——

我們接觸經典作品的途徑,認識一個複雜事物的思路,在不斷被簡化、壓縮。

可悲之處不在於沒人再看《紅樓夢》,只知道追捧後來的模仿者;

而在於這種將一切都簡單化,只追尋最咋呼有趣的東西進行玩樂,再拋諸腦後的思路。

或許是認知途徑發生了變化:大部頭原著不需要自己親自去讀,網上有得是“五分鐘教你看懂xx”的解說影片。

電視劇也不必完整追到尾,跟著最熱的cut就能看完精彩部分。

又紅了,但一次比一次離譜

B站林黛玉合集有3。2億播放,87版《紅樓夢》只有七千萬

所以曾經的觀眾,可以在貼吧和論壇激情書寫萬字長文,只為爭論一段

經典的“寶釵撲蝶”劇情。

如今這樣的爭論,卻只能停留

在彈幕裡、微博上的寥寥數字

中,再被迅速地拋諸腦後。

又或者,是網際網路時代,萬事萬物都紅得快、去得也快的風氣。

讓我們早已經習慣於把一個又一個的梗給用倦了薅禿了之後,再遺忘得一乾二淨。

在這個過程中,

林黛玉可以是發瘋文學裡用來“拿捏男人”的工具,

張愛玲筆下的百轉千回,也能被簡化為道德淪喪的渣男撈女。

一切都可以用來娛樂,一切也都可以被戲謔和消解。

網友們這次為林黛玉吵完一架,一切還是不會有任何改變。

也不知道下一次,在玩鬧中走向被遺忘的,又會是誰?

不過對這事兒,我作為一個民間

林黛玉

粉頭,其實還藏了那麼點私心。

不希望天下只知林懟懟,無人再識林黛玉。

畢竟,林姑娘這麼可愛,哪裡就只剩下瘋了呢。

又紅了,但一次比一次離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