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楹聯解說中體現出的導遊文化素養

楹聯是從詩詞文化中衍生出來的一種特殊文體,融合了傳統文化與文學的內容與表現手法,具有很強的藝術生命力和表現力,“雖是短品,卻是妙文”。

詩詞楹聯解說中體現出的導遊文化素養

詩詞楹聯是中國特有的文化

具有建築美、聲韻美、意象美等多重美感,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人文精神。

詩詞在古代是一種藝術,被稱為“詩藝”,也是一門學問,被稱為“詩學”。

詩詞楹聯解說中體現出的導遊文化素養

詩善詠的人具有“詩才”,很受精英階層的推崇和普通大眾的尊重。

鄭欣淼先生認為,中華詩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中華詩脈從未中斷,歷經厄運後又逐漸復甦。中華詩詞事業有著豐富的內容,它不僅是關於當代人如何寫傳統詩詞,還包括詩歌遺產的繼承、吟誦演唱的開展、詩書畫的結合等。

楹聯是從詩詞文化中衍生出來的一種特殊文體,融合了傳統文化與文學的內容與表現手法,具有很強的藝術生命力和表現力,“雖是短品,卻是妙文”。

陝西秦兵馬俑名聯賞析:

王霸雄圖,念往昔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草長鶯飛,看今朝枯木獨冢,土掩千年孤獨

詩詞楹聯解說中體現出的導遊文化素養

王霸雄圖,念往昔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字裡行間流露著當年秦始皇統一六國的雄偉氣勢。

草長鶯飛,看今朝枯木獨冢,土掩千年孤獨。

——時隔千年,來到秦始皇的陵墓前,安靜的陵寢,安靜的地下兵陣,而今歲月流逝,留給我們的最是那形象栩栩如生、表情各異、幾無雷同的兵馬俑,在向我們訴說當年的輝煌,講述著曾經的王權至上。

兵馬俑,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兵馬俑以現實為基礎,真人大小,手法細膩,面部傳神。由於秦統一六國,兵員來自全國各地,所以兵馬俑臉型、表情各異,幾無雷同。加上是彩繪,所以剛出土時,陶俑栩栩如生,真實而富有生氣。秦俑中流露出的威嚴與從容,依然可以讓我們感受到秦朝強烈的時代特徵。同時,秦始皇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 ”。

長城居庸關、山海關名聯賞析:

居庸關

遼海吞邊月;長城鎖亂雲

詩詞楹聯解說中體現出的導遊文化素養

遼海吞邊月;長城鎖亂雲。

此聯絕妙處在於別出心裁地運用了 “吞”、 “鎖”二字。 “吞”,使廣闊的 “遼海” 更具人性化、 形象化。 “鎖”, 更是顯出 “長城”的關隘險峻, 強有力地突出了地勢和氣象的雄奇。 可以說, 如果將這副對聯的這二字易換,就會頓然失色。 二字在此又有特定含義,有鎮守邊關、 抵禦外來侵略之氣勢。 寥寥十字, 展現出一幅波瀾壯闊的畫面, 充滿了慷慨悲涼的情味。

山海關

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

詩詞楹聯解說中體現出的導遊文化素養

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

山海關是長城東端的重要關隘,位於今秦皇島東北,北依燕山,南臨渤海,因此得名。據說明代中山王徐達在這裡修築長城時,首設此關,使它成為關內、關外的分界。

此關是一座雄偉的城樓式建築,分設正向四門,東門被稱為“天下第一關”,並有明進士蕭顯的題額懸於城樓之上。

而這副對聯便是對山海關簡明扼要而又傳神的介紹和描繪。“兩京鎖鑰”說明山海關在軍事上的極端重要性,突出了它扼守門戶的特殊地位,由此引出了“無雙地”的評價,便有理有據。尤其是“鎖鑰”雅稱。這樣上聯便很自然地引出了下聯“萬”、“長”、“第一”,層層逐出,更進一步突顯了山海關特有的氣勢和神韻。由此,上下聯趣成因果關係,從而表達了作者對山海關的讚譽之情。

長城是古代中國修建的防禦工事,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周,秦滅六國之後,秦始皇修繕長城,才開始有萬里長城之稱。

古代長城大多毀壞,現存的部分大多為明朝修建。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福建開元寺名聯賞析:

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

詩詞楹聯解說中體現出的導遊文化素養

開元寺裡的這副對聯的作者是朱熹,而書寫者是弘一法師。這副對聯讀起來比較白話,像「都是」這種白話詞都用到對聯裡來了。但你可能想不到,這副聯的作者是宋代大儒朱熹。這兩句話就是朱熹對泉州的評價。

泉州是中國的宗教之都,這裡存有很多不同宗教的遺蹟和文物,其中以佛教為最。開元寺是東南沿海地區最負盛名的佛寺,在古代時就已經香火雲集,名揚海內外,而泉州人人人皆有神佛信仰,非常虔誠。所以朱熹說,滿街都是聖人。

泉州開元寺是南方一座著名的寺廟,也是福建省最大的佛寺。唐玄宗開元年間,玄宗下令在全國各地修建開元寺,於是這座寺廟就改名為開元寺。

開元寺是弘一法師李叔同晚年修佛之地,也是弘一法師圓寂的地方,很多人因為弘一法師的事情慕名而來。所有來到開元寺的朋友都會看到寺中的這副名聯。

對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是中國傳統文化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