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華州皮影

華州皮影

作者:張 清

幾年前回家的時候,父母送我女兒幾個華州皮影,相當精緻、漂亮。言談中知道,皮影戲雖然已經沒多少觀眾,但卻比以前更有名氣了。附近有個少華山國際皮影博覽園,2006年華州皮影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曾經在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華州皮影

少華山國際皮影博覽園劉高潮攝

這實在是今非昔比。

我記憶中的皮影戲只是一種土氣、廉價的關中娛樂形式,用木頭搭設的臺子,三面用帳子圍起來,面朝觀眾的是一方白布,在汽燈的照耀下很亮很亮,裡面的表演者用竹棍操縱各種皮雕人物,觀眾在外面看到活動的影像,再加上音樂、唱腔以及對白,可以表現很多故事和傳說。

皮影戲是用極富表現力的陝西地方戲“碗碗腔”來演唱的,細膩婉轉,悠揚綿長,喜歡的人聽得如痴如醉,不管是秦香蓮聲淚俱下地控訴陳世美,還是王寶釧漫漫長夜裡思念薛仁貴,都是唱得如泣如訴,肝腸寸斷。

這是相對於能看明白的人,所謂內行看門道。而對於孩提時代的我,只是看看熱鬧。

每當村裡有皮影戲班來,就是我們無拘無束地嬉鬧的時候。從搭臺開始,就圍著他們跑來跑去。有時會好奇地鑽進後臺,看他們操縱及演唱。

曾經在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華州皮影

郝炳歷和他的搭檔劉文信 張韜攝

即然是看熱鬧,就希望越熱鬧越好,譬如武戲,孫猴子翻跟頭等,都是最喜歡的,看得很帶勁。那些大段大段的唱腔,是皮影戲的精華,但對於小孩來說實在是難以忍受,有時都打了個瞌睡,醒來一看劇情還沒有發展,主人公還在悲愴地抒情。

是的,經常是在悲愴地抒情。關中很多藝術其實都很蒼涼,譬如秦腔、眉戶戲,碗碗腔以及華陰老腔,用足了力氣表現人生的苦難和掙扎。

張藝謀和葛優拍《活著》時,專門到華州高塘塬上找到老藝術家合作,皮影戲為電影增色不少。

曾經在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華州皮影

電影《活著》拍攝時的留影,後排右一為潘京樂 張韜攝

很多年過去,當年那些沒聽懂的戲詞,那些婉轉悠揚的曲調,不知不覺間已經在我人生中紮下了根。

戲詞中也有很熱鬧的。經常演出的是“禿子娃”的戲班,另一夥人編了一折《禿子娃尿床》,到現在我想起來就想笑,因為第二天上學時,小夥伴一見面都會說“XX娃,你又尿床了?”。

我們過去知道的“禿子娃”,其實是華州皮影的傳奇人物潘京樂先生,兩年前以九十二歲高齡辭世,據說他非常遺憾沒能把他學過的二百多部皮影戲傳承下去,因為年輕一代已經很少有人願意去學了。

曾經在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華州皮影

200年的潘京樂 張韜攝

“一口道盡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曾經在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華州皮影,已經漸漸地離我們遠去,像很多非物質遺產一樣,很難真正傳承下去,而是在凋零、遺失,需要在文化園區內保護、保留,因為已經沒有市場的需求。

但那些在汽燈裡映出的皮影人物,那些熱鬧的音樂、唱腔,一直在我心裡回放,是那些回不去的純真時光。

原文來源:網友推薦·美篇

原文作者:張 清

整理編輯:華州文史薈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