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不可說丨上巳節,三月三日天氣新

詩不可說丨上巳節,三月三日天氣新

“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農曆三月三日是多個民族的重要節日,又稱“三月三”節,其發端則是古老的上巳節。

詩不可說丨上巳節,三月三日天氣新

圖片來自貴州綜合廣播

《周禮·春官·女巫》有曰:“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對此,東漢鄭玄註解雲:“‘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釁浴’,謂以香薰草藥沐浴。”詳察這一記載,最遲至東漢,上巳日祓除釁浴、臨水遊春、香湯沐浴已風行天下。而鄭玄還認為,《周禮》中的記載即對應東漢這一風俗,則上巳節的傳統無疑可以上推至《周禮》所反映的先秦時代。

除了《周禮》,上巳節在先秦時代的指認還有《詩經》。

現存最早反映上巳節風俗的詩歌是《詩經·鄭風·溱洧》:

詩不可說丨上巳節,三月三日天氣新

翻譯成現代漢語,大意是說,溱河、洧河春水漲,兩岸景色真漂亮。男男女女來春遊,手持蘭草香幽幽。女說結伴去看看?男說我已去一趟,再去看看又何妨!洧水兩岸好風光,地方熱鬧又寬敞。男女戲謔結伴遊,贈朵芍藥情深長。

“鄭國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兩水之上,招魂續魄,秉蘭草,拂不祥。”從古至今,這首詩,學者們大都認為是寫三月上巳節踏青春遊的,反映了臨水禳除、祓除不祥的民俗,以及那“士與女”純真樸野的愛情。

而純真樸野愛情的背後,其實還有更直白的內容。

對《溱洧》這首詩,東漢鄭玄箋註說:“士與女往觀,因相與戲謔,行夫婦之事。其別,則送女以芍藥,結恩情也。”而唐代孔穎達的疏解也是如此云云,還說,“男女當以禮相配,今淫泆如是,故陳之以刺亂。”

按照他們的理解,則上巳節的奔放遠超開車啊!而從更廣闊的人類學、社會學視野考索,遠古時代上巳節的秘密在於,這是一個求子節。

詩不可說丨上巳節,三月三日天氣新

芍藥花

《史記·殷本紀》載曰:“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契是殷商的始祖,文段所述則是契的老媽簡狄吞卵生契的神異故事,這與《詩經·商頌·玄鳥》之“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相合。而“玄鳥”,一般都認為是指燕子。對於黃河中下游地區來說,燕子返巢正是在暮春時節,因此,這簡狄的“行浴”,應該就是三月上巳節最初的萌芽。

吞卵生子,這是殷商人的崇拜,在我們看來,當然是其對始祖的神聖化,具有宗教信仰的意味。而懷孕生子,對於上古人們而言肯定是相當神秘的、神聖的。《山海經·海外西經》有曰:“女子國在巫咸北,兩女子居,水周之。”郭璞註解說:“有黃池,婦人入浴,出即懷妊矣。”註解裡所說的“黃池”“入浴”則會懷孕,其實質也是最早的上巳節文化濫觴。

上巳節得子的故事,《續搜神記》中的這一則最為神奇:

詩不可說丨上巳節,三月三日天氣新

故事說,盧充打獵追逐獐鹿到了崔少府的府邸,與崔家女完婚。三天後,崔少府用車把盧充送回了家。四年後的三月三日,盧充到河邊遊玩遇見崔家女與三歲的兒子,於是情意如初,但崔家女把兒子抱還給盧充,又贈送了一個金碗給盧充後就離別而去了。也就是說,盧充原本去打獵,結果一夕脫單,獵到了個媳婦;四年後上巳節原本是去河邊遊玩,結果得到了個三歲兒子,這爹當得多喜慶啊。但故事突出的是這個兒子的非凡,也有補充說,盧充的兒子果成大器,當上了二千石的郡守,子孫輩輩做官顯赫,名動天下。不過,原文中那魔性而又神秘的“情意如初”四字,看似閒筆,但假若又過四年,“三月三”盧充“臨水戲”的時候,會不會再開一次盲盒呢?這回是另一個三歲兒子還是三歲女兒呢?

宋代吳自牧《夢粱錄·三月》有曰:“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觴故事,起於晉時。唐朝賜宴曲江,傾都禊飲踏青,亦是此意。”

其實,三月三日並不一定就是上巳日,通常而言,漢代及以前,上巳節節日是在三月上旬的巳日;曹魏以後,漸漸固定為三月三日,不再強調在上巳日,但仍有“上巳節”之稱。《夢粱錄》所云“曲水流觴”起於晉代,王羲之《蘭亭集序》就是其證:“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值得注意的是,王羲之《蘭亭集序》表明,上巳節重要內容之一的“修禊事”,其實已在漸趨淡化,而臨水修禊、祓除不祥的典禮則變為曲水觴詠,文人雅集。

詩不可說丨上巳節,三月三日天氣新

曲水流觴圖卷。圖片來自紹興政府入口網站

而吳自牧《夢粱錄》所云“唐朝賜宴曲江,傾都禊飲踏青”,是指唐代首都西安的人們,在三月三會傾城而出,至曲江踏青、宴飲、修禊,皇家也會在曲江賜宴大臣貴戚。懸想千載,斯人斯會難逢,幸而尚有詩文在,讓我們可一窺大唐風華。

寫曲江禊飲踏青,最有名的詩歌是杜甫《麗人行》:“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而著名的國寶《虢國夫人遊春圖》,或當藉此《麗人行》立意。

詩不可說丨上巳節,三月三日天氣新

虢國夫人遊春圖。圖片來自遼寧省博物館數字博物館

相對而言,宋人的三月三詩詞則更親民,有煙火氣。如趙善扛的《十拍子·上巳》詞曰:“柳絮飛時綠暗,荼蘼開後春酣。花外青帘迷酒思,陌上晴光收翠嵐。佳辰三月三。 解佩人逢遊女,踏青草鬥宜男。醉倚畫闌闌檻北,夢繞清江江水南。飛鸞與共驂。”詞寫春光美好,還寫了踏青冶遊,還寫了鬥草風俗,軟香膩語中也很有生動態、畫面感。

“三月三,看牡丹。”宋代周必大《三月三日,適值清明。會客江樓,共觀並蒂魏紫。偶成小詩,約坐客同賦二首》詩云:

上巳清明共一時,魏花開處亦連枝。

前身應是唐宮女,猶記昭容雙袖垂。

修禊歸來卻踏青,臨流謀野兩關情。

不如省事遊春女,桃葉渚邊看水生。

詩裡的“魏花”就是“魏紫”,屬於四大牡丹名品(姚黃、魏紫、趙粉、歐碧)之一。周必大與友人看到的是並蒂魏紫牡丹花,更是難得。

牡丹

現今的“三月三”節,河南新鄭有“拜軒轅”大典;據說廣西可以有四天休假,實名羨慕啊;而貴州不少地方會有多彩活動,如歌會、祭社神、祭山神、蔥籃媒、踏青遊春等等,這都是豐厚節日文化的積澱。

“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除了放風箏,你知道的三月三節日風俗還有哪些呢?歡迎在留言裡擺一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