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廣週報│廣受喜愛的西湖得勝鼓

西湖得勝鼓,原稱南昌得勝鼓,又名十八番,是極具地方特色的民間打擊樂器表現形式,分佈於南昌市進賢門外繩金塔、桃花鎮一帶。2014年西湖得勝鼓入選第四批南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1

從北方流傳而來,民國時曾為茶鋪招攬顧客

關於得勝鼓的起源有多種傳說,上溯可至上古時期,現在可考的歷史有二百多年。1935年,考古人員在殷墟發掘出一隻已經破損的木腔蟒皮鼓。武王伐紂,姜子牙殺馬,製作九十九隻戰鼓,擊敗“哼哈”二天將,一舉攻克商朝的都城。三國時期司馬懿北伐遼東公孫淵,唐代大將張巡、許遠抗擊安祿山叛軍得勝,明初朱元璋與陳友諒大戰鄱湖十八年取勝稱帝,明末李自成擊鼓退清軍等傳說,皆有借鼓威力取勝而歸的情節,因故稱之為“得勝鼓”。

南廣週報│廣受喜愛的西湖得勝鼓

西湖得勝鼓

西湖得勝鼓皆和上述傳說有關,西湖得勝鼓傳人的祖先均為歷代中原北民南遷者。他們擇水而居,開疆建基,至清代後期,輾轉落戶南昌地域,同時攜得勝鼓文化傳播豫章大地。民國時期,西湖得勝鼓傅氏傳人在西湖區繩金塔一帶以開辦茶鋪為生,就以表演傳統得勝鼓為特色招攬顧客,茶鋪生意為此興旺一時。

西湖得勝鼓有傳男不傳女、傳本姓不傳異姓的傳統,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期,西湖得勝鼓外姓傳承才有了突破。西湖得勝鼓的傳藝條件極為苛刻,要挑選年齡六到七歲左右男童,進行長達三至五年的封閉訓練後,方能夠較熟練操作得勝鼓的各種器械和傳統“十八番”的演奏技巧。

南廣週報│廣受喜愛的西湖得勝鼓

創意少兒舞蹈作品《得勝鼓》

西湖得勝鼓傳統的鑼鼓演奏曲牌有“龍抬頭”、“龍騰(急急風)”、“衝頭”、“回龍”、“龍喚氣”、“龍翻身”、“龍點水”、“龍伏擊”、“龍孔(連冠頭)”、“龍翻身”、“龍戲(彩頭)”、“龍戰”、“急急風”、“大回龍”、“龍得勝”等十八個番子,故又稱“鑼鼓十八番”。

新中國成立後,南昌地區組建了多支得勝鼓藝隊伍,經常參加展演、表演活動。得勝鼓器件配備、人員組成也由傳統的“清鑼鼓”四件樂器(鼓、大鑼、小鑼、鈸),發展為新增絲竹樂器的“絲竹鑼鼓”、新增銅管樂器的“銅管鑼鼓”,主鼓也由直筒小鼓發展為大(巨)型直筒鼓;由傳統的四個人表演發展為七人、十餘人甚至數十人表演。

南廣週報│廣受喜愛的西湖得勝鼓

京劇唱段伴奏鑼鼓經

上世紀六十年代,傳統的戰鼓表現形式得到強化,京劇中的鑼鼓經也被引進,西湖得勝鼓的表演形式和鑼鼓經大多逐漸流於俗套,但所有變化、演進均以“十八番”為基本套路。

改革開放以來,傳承人傅朝祺致力於傳統西湖得勝鼓“十八番”的挖掘、整理和傳承。傳承人胡榮春在得勝鼓原譜的基礎上,運用群體鑼鼓的形式演繹西湖得勝鼓,均取得顯著效果。

南廣週報│廣受喜愛的西湖得勝鼓

西湖得勝鼓樂譜體系完整,其節奏、氣場和韻味、整套鑼鼓經的主旋律在我國民間鼓藝中獨秀一枝,為南昌地域獨有。其傳統打法多樣,氣氛熱烈而又委婉,既有北派戰鼓的鏗鏘有力,又有南派清鼓的悠揚婉轉,表現力豐富,是全國各類民間鼓藝中一種“高雅”的藝術表演形式,也是南昌歷史上重要的文化表現形式。數百年來,該鼓樂一直廣受大眾的喜愛,其發展演變過程對研究南昌歷史文化、民風民俗具有重要意義。

1

以桃花鎮最具代表,市民自掏腰包參加演出

西湖得勝鼓演奏技藝精湛,紮根於民間,世代家族相傳,地方特色濃郁,其中桃花鎮得勝鼓最具代表性。

在桃花鎮附近的休閒廣場上,經常可以看到西湖區桃花鎮鼓藝團團員排練西湖得勝鼓的身影。鑼鼓聲震天,舞龍舞獅踩著激昂的鼓點騰躍翻滾,“龍抬頭”、“龍騰”、“龍翻身”等經典動作引得圍觀群眾傳來陣陣喝彩。

南廣週報│廣受喜愛的西湖得勝鼓

“最開始每個村子都有自己的得勝鼓隊,有自己的‘一套傢伙’。”萬大爺記得,最熱鬧的時候要數元宵。正月十二那天,村裡家家戶戶扎龍燈,從正月十三開始,一直到元宵節,連著鬧三天。村裡的青壯年,敲著得勝鼓,抬著板凳龍,舞著雄獅,從一個村舞到另一個村,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旗開得勝。萬仁成是桃花鎮鼓藝團的一名老鼓手,在他的記憶中,每到過年,各村都要輪流表演得勝鼓,表演的人都有一碗熱乎乎的肉絲湯麵吃。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各個工廠也會組織員工打得勝鼓。每逢過年,南昌市區的中山路沿街掛滿燈籠,各個工廠都會組織員工,一路沿著中山路表演,鬧龍燈,敲得勝鼓。“這都是老南昌的習俗,好多年沒見了。

南廣週報│廣受喜愛的西湖得勝鼓

桃花鎮鼓藝團

“作為一門有著悠久歷史的鼓藝,得勝鼓有它特有的節奏曲調。對老南昌人來說,得勝鼓是難以割捨的民俗,初一拜年、新年開門紅、十五鬧元宵、開廟會……都少不了得勝鼓。”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西湖得勝鼓代表性傳承人、桃花鎮鼓藝團團長鬍榮春說道。

據瞭解,2012年,桃花鎮該鼓藝團成立後,胡榮春便四處尋訪南昌得勝鼓的曲譜,憑著腦海中兒時的記憶,還原傳統得勝鼓藝術。隨後,胡榮春不斷改進,引入廣東木鼓,增設升堂大鼓、升堂大鑼和排陣鑼網等其他鼓種,使西湖得勝鼓表現力更豐富,更具藝術觀賞性。

南廣週報│廣受喜愛的西湖得勝鼓

“2014年9月,西湖得勝鼓被列入南昌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對得勝鼓技藝的傳承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胡榮春說,鼓藝團從2014年的4人擴張到現在的40人,一直堅持定期訓練,並時常外出演出,宣傳推廣得勝鼓藝術。

以前,西湖得勝鼓傳承主要是靠父傳子、師傅帶徒弟的方式。胡榮春就是典型的父傳子。除了逢年過節,平日裡多以得勝鼓謀生,替紅白喜事人家,或開業商家演奏。

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在即使在農村,也越來越少見得西湖勝鼓表演。鼓藝團計劃在學校放寒暑假時,由團員向學生們傳授得勝鼓技藝。如今一些兒童活動中心也把得勝鼓加入了自己的培訓內容中。

南廣週報│廣受喜愛的西湖得勝鼓

兒童舞蹈《西湖得勝鼓》

2019年5月12日,由江西省文聯、江西省舞蹈家協會主辦的江西省第五屆“小白鷺”少兒舞蹈展演活動在江西科技學院音樂劇場拉開惟幕,在經過層層選拔後,全省各地、市共三十支隊伍參加了本次現場展演活動,西湖區文化館創作的《西湖得勝鼓》在比賽中脫穎而出,以精湛的藝術技藝和完美的舞臺表現力廣受好評。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本期

:編輯:羅黎 監製:王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