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陽市周古寺唐墓M3發掘簡報

滎陽市周古寺唐墓M3發掘簡報

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滎陽市文物保護管理中心

隨著近年來鄭州市交通運輸專案基礎建設規模的擴大, 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配合中原西路滎陽市周古寺段基礎建設的施工過程中,於2013 年發掘了一批唐墓,其中位於滎陽市城關鄉周古寺村北段(圖1),編號為2013ZZZM3(以下簡稱M3)的唐墓未經盜擾且儲存較為完整, 並出土一批較為精美的器物,現將墓葬情況簡報如下。

滎陽市周古寺唐墓M3發掘簡報

圖1 M3 位置示意圖

滎陽市周古寺唐墓M3發掘簡報

圖2 M3 平、剖面圖

1~3。陶雙系罐 4。三彩缽 5。醬釉瓷缽 6。陶狗 7。陶羊 8。陶獸 9。陶豬 10。陶磨 11。陶俑 12。陶車 13。陶馬 14。黑釉瓷盞 15。黑釉瓷瓶 16。鐵剪 17。銅鏡

一、墓葬形制

M3 為單室土洞墓,由墓道、封門、甬道、墓室四部分組成。方向170°。(圖2)

墓道平面呈長方形, 長6。6 米, 寬0。6~0。74 米, 從南端至0。8 米處深0。4米,從0。8 米處至2。0 米處呈斜坡狀下降,至4 米處平整,以下為斜坡狀下降,深3。3 米。

封門位於墓道北端, 由殘磚錯縫平鋪疊砌而成,現僅存兩層,呈圓弧狀。高0。1 米。

甬道位於墓道以北,墓室以南,為過洞式拱形頂,東西長0。72 米,南北寬0。7 米,高0。8 米,自底起至0。6米處呈拱形。

墓室位於北側,平面呈長方形,底長2。24 米,寬1。42 米,高0。96 米。墓室北側為磚砌棺床,一字平鋪,長2。24 米,寬1。2 米,高0。05 米。墓室南側隨葬有陶雙系罐、三彩缽、醬釉瓷缽、陶狗、陶羊、陶獸、陶豬、陶磨、陶碓、陶灶、陶俑、陶車、陶馬、陶駱駝、黑釉瓷盞、黑釉瓷瓶。棺床西側隨葬有銅鏡、鐵剪,由此推測人骨頭向西。棺床所用鋪底磚長0。35 米,寬0。17 米,厚0。05 米。

二、出土器物

該墓共出土各類隨葬器物20 件(套),質地有陶、瓷、三彩、銅、鐵等。現分述如下。

(一)陶器

1。陶雙系罐 3 件。依腹部特徵不同可分為兩型。

A 型 2 件。均為泥質灰陶,圓唇,內凹一週,束頸,肩系兩橋形紐,弧腹,平底。標本M3:1,口徑15。4 釐米,底徑9。5 釐米,腹徑20。8釐米,通高22。4 釐米。(圖3-1)標本M3:2,胎質粗糙不光滑。口徑10 釐米, 底徑7。4 釐米,腹徑16 釐米,高17。8 釐米。(圖3-2)

B 型 1 件。標本M3:3,泥質灰陶,方唇,矮束頸,肩系兩拱形紐,圓鼓腹,平底。口徑6。8 釐米, 底徑7。6 釐米, 腹徑15。4 釐米,高17。1 釐米。(圖3-3)

2。陶狗 1 件。標本M3:6,泥質紅陶,昂首耷耳,前腿直立,後腿蜷曲。高11。5 釐米。(圖3-4,圖5)

3。陶羊 1 件。標本M3:7,泥質紅陶,昂首,匍匐狀。長10。8 釐米,高6。8 釐米。(圖3-5)

4。陶獸 1 件。標本M3:8,泥質紅陶,似水牛,昂首做奮力狀,甩尾。長11。4 釐米,殘高5。4 釐米。(圖3-6)

5。陶豬 1 件。標本M3:9,泥質紅陶,匍匐睡狀,尖長喙突出,兩耳貼首。長10。6 釐米,高4。3 釐米。(圖3-7)

6。陶馬 1 件。標本M3:13,失首,揹負鞍韉,站立於長方形託板上。殘高30 釐米。(圖3-11)

7。陶車 1 件。標本M3:12,捲棚頂式,棚頂前、後兩端上翹,車後開長方形門(圖3-12),車輻11 根(圖3-13)。

8。陶灶 1 件。標本M3:20,泥質紅陶,灶體呈長方形,階梯狀擋火牆高出灶臺,拱形火門。通高8。1 釐米。(圖3-8,圖6)

9。陶磨 1 件。標本M3:10,泥質紅陶,由上、下兩磨盤組成,上層中部圓盤中間以豎壁相隔,兩側各一豎向孔道,上層磨面用墨畫出輻射狀溝槽,多脫落,下層磨面為素面。上徑5。4 釐米,底徑8。4 釐米,高3。7 釐米。(圖3-9)

滎陽市周古寺唐墓M3發掘簡報

圖3 M3 出土器物

1、2。A 型陶雙系罐(M3:1、M3:2) 3。B 型陶雙系罐(M3:3) 4。陶狗(M3:6) 5。陶羊(M3:7) 6。陶獸(M3:8) 7。陶豬(M3:9) 8。陶灶(M3:20) 9。陶磨(M3:10) 10。陶碓(M3:19) 11。陶馬(M3:13) 12、13。陶車(M3:12)

滎陽市周古寺唐墓M3發掘簡報

圖5 陶狗(M3:6)

圖6 陶灶(M3:20)

圖7 黑釉瓷盞(M3:16)

10。陶碓 1 件。標本M3:19,泥質紅陶,底板長方形,一端為支架,一端為臼,中間置杵,杵臼連為一體。長13。6 釐米,寬4。5 釐米,高1。8 釐米。(圖3-10)

此外, 還出土有陶人物俑及駱駝俑等,為泥質紅陶,由於火候較低,未能修復。

(二)瓷器

1。黑釉瓷盞 1 件。標本M3:14,斂口,斜直腹內收,平底,僅內部施黑釉,餘均無釉。口徑9。0 釐米,底徑4。4 釐米,高3。6 釐米。(圖4-1,圖7)

2。黑釉瓷瓶 1 件。標本M3:15,口殘,肩及腹上部施黑釉,假圈足外撇,平底。腹徑11。7 釐米, 底徑6。4 釐米, 殘高16。5 釐米。(圖4-2)

滎陽市周古寺唐墓M3發掘簡報

圖4 M3 出土器物

1。黑釉瓷盞(M3:14) 2。黑釉瓷瓶(M3:15) 3。醬釉瓷缽(M3:5) 4。三彩缽(M3:4) 5。銅鏡(M3:17) 6。鐵剪(M3:16)

3。醬釉瓷缽 1 件。標本M3:5,斂口,聳肩,弧腹,小平底,僅肩部施醬釉,餘均胎色。口徑10。5 釐米,底徑6。6 釐米,腹徑17。2 釐米,通高10。3 釐米。(圖4-3,圖8)

圖8 醬釉瓷缽(M3:5)

圖9 三彩缽(M3:4)

(三)三彩器

三彩缽 1 件。標本M3:4,斂口,聳肩,弧腹,小平底,僅肩部有釉,綠、黃、褐三色,餘均胎色。口徑11 釐米,腹徑17。7 釐米,底徑6 釐米,通高11。1 釐米。(圖4-4,圖9)

(四)銅器

銅鏡 1 面。標本M3:17,圓形,伏獸紐。內外區之間用一週凸稜間隔。內區四瑞獸繞紐同向排列,攀緣枝蔓,體態舒展。外區四隻飛鳥展翅穿插於葡萄枝蔓葉實之間,重瓣花紋緣。內外區交界處環列枝蔓葡萄,形成“過樑”現象。緣內雲頭狀小花四十二朵密佈一週,高緣薄胎。直徑15 釐米,緣厚1。6 釐米。(圖4-5)

(五)鐵器

鐵剪 1 件。標本M3:16,交股狀。通長13 釐米。(圖4-6)

三、結語

M3 為單室土洞墓, 棺床砌於墓室北壁下。M3 隨葬品組合主要有兩類:一為家居生活類的家畜動物俑等, 二為家用生活器具明器及生活實用器。隨葬器物雖不甚豐富,且無紀年墓誌,但從其墓葬形制和出土物來看,時代特徵還是很鮮明的。A 型陶雙系罐的形制為厚唇,聳肩,最大徑在肩部,下腹斜收,平底;B 型陶雙系罐的最大腹徑在中部。這兩種形制的罐流行於盛唐。圓形瑞獸葡萄鏡據孔祥星先生考證“開始流行的時代應在高宗時(公元650—683 年)”“以武則天時期最為盛行”[1]。綜合分析,此墓為盛唐偏早階段。

領隊:顧萬發

發掘:丁蘭坡 魏青利 曹鐵良

繪圖:寇小石 張 盼

攝影:蔡 強

執筆:魏青利 劉岐山 丁蘭坡

參考文獻:

[1]孔祥星。隋唐銅鏡的型別與分期:中國考古學會第一次年會論文集[C]。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

原載《黃河·黃土·黃種人(華夏文明)》 202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