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正氣丸只對中暑之陰暑有效

導讀:

盛夏之季,天氣炎熱,雖易中暑,但發熱、眩暈、嘔吐、腹瀉之症絕非中暑僅有,且藿香之劑更非對一切中暑有宜。

請記住:藿香正氣丸只對中暑之陰暑有效!

以發熱、眩暈、嘔吐、腹瀉為主症的疾病,一年四季皆有發生。筆者發現,每到夏季,發生此類病證,患家常以為“中暑”,服藿香正氣水(丸),有些醫生也隨意診為“中暑”,常規投以藿香之劑。孰不知,

盛夏之季,天氣炎熱,雖易中暑,但中暑僅發熱、眩暈、嘔吐、腹瀉之症絕非有,且藿香之劑更非對一切中暑有宜

,現擷取3例,以述管見。

例1: 張××,男,39歲,農民,1986年7月22日初診。

3天前在烈日下勞動,突然頭暈眼花,發熱口渴,噁心欲吐,遂到當地衛生所就醫,診為“中暑”,投以藿香正氣水,次日病情加重,又去縣某醫院,診斷治療同上。隔日病情惡化,當夜來我院急診。

診見神志模糊,時有譫語,煩躁不安,身體灼熱汗出,顏面晦暗憔悴,舌紅絳,脈細數而弱。診為“暑溫”,邪入心營,氣陰兩虧,治宜涼營洩熱,清心開竅,佐以益氣生津。急服安宮牛黃丸,繼投清營湯加減:

水牛角30克、生地25克、玄參15克、竹葉15克、麥冬15克、丹參15克、黃連10克、金銀花15克、連翹15克、五味子5克、人參15克。上方6劑,病告痊癒。

例2:李××,女,3歲,1986年7月30日初診。

就診前1日突然發熱、哭鬧,到某醫院診為“中暑”,投予藿香正氣水,次日中午,身體灼熱、煩躁不安,繼而大汗不已,牙關緊閉,來我院急診。

診時面色蒼白,兩眼上視,四肢抽搐,神識不清,脈弦數。診為“暑癇”,治宜涼營開竅,清熱熄風。急針刺人中、合谷,以開竅洩熱,抽止,神清後灌服至寶丹,並投以清營湯加減:

生地5克、玄參5克、竹葉5克、麥冬5克、黃連5克、人參5克、五味子3克、鉤藤5克、全蠍5克、地龍5克,連服4劑而愈。

例3:吳×,女,35歲,1985年6月24日初診。

1天前因發熱、頭暈、噁心、嘔吐於某醫院診為“中暑”,服藿香正氣水後嘔吐雖止,但發熱加重,且乳蛾雙發,胸脅苦滿,大便乾結而來我院就診。

診見雙側扁桃體Ⅱ°腫大,上布膿苔,舌紅,苔薄黃,脈弦數。診為乳蛾,治以清熱解鬱,消腫利咽。

藥用:銀花15克、蟬蛻10克、牛蒡子15克、殭蠶10克、黃芩15克、柴胡10克、山豆根10克、玄參15克、桔梗15克、大黃15克(後下)、甘草10克,上方服1劑症減大半,又以上方加減服3劑,諸證悉除。

按:

中暑之證,通常有三:

一指夏季炎熱,感於暑邪而發生的

急性熱病

,宜服清暑解熱開竅之劑,如例1;

二指

暑風或暑癇

,宜服清熱祛風之劑,如例2;

三指

陰暑

,因暑月炎熱而吹風納涼或飲冷無度而致,寒邪襲表者宜服溫散之劑,寒傷內臟者宜服理中之劑。

藿香正氣丸具有解表和中、理氣化溼之功效,

適用於治療陰暑,

而對於暑溫、暑風皆非所宜。例3並非暑證,實屬誤診誤治。

藿香正氣丸只對中暑之陰暑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