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璧微瑕:孔子為何非要殺少正卯?

文字獄歷朝歷代都有,文人因言論而獲罪,或罷官免爵,或下獄受刑,不少人因此殞命,更有甚者遺禍宗族。這是典型的文化專制手段,而這一現象追根朔源竟起源於至聖先師孔子。

孔子在魯國當了司寇之後,相當於做了司法部長,他並沒有實踐自己以禮治天下的主張,而是將人治手段發揮到極致。為官第七天,孔子誅殺了少正卯。他的弟子聽說後很奇怪,就去問緣由。孔子說了五條“罪狀”,一、心達而險,就是為人不善,用心險惡;二、行闢而堅,就是說行為怪異且頑固不化;三、言偽而辯,喜歡說謊話而且善於辯論;四、記醜而博,用博學的知識宣揚邪說;五、順非而

澤,善於用豐富的修辭來批評對的內容。孔子說,這五條,觸犯任何一條,君子都必然要殺了他,更何況少正卯佔全了。在他居住的地方經常聚集很多人跟他請教,他的言論足以妖言惑眾,講歪理可以跟真理想抗衡,這是小人中的豪傑,不殺不行。這段文字記錄於《荀子·宥坐》和《說苑·指武》中,如有興趣可以隨時百度,閱讀原文。據馬作武先生的考證,除了這兩篇之外《史記》《淮南子》《尹文子》《漢書》《後漢書》《論衡》《孔子家語》《白虎通義》等文獻中均記述了此事,我們需要繼續探討三個問題。

白璧微瑕:孔子為何非要殺少正卯?

一、孔子到底殺人了沒有?

漢代尊黃老過於尊孔,並沒有刻意掩飾孔子殺人事件,而是為其找到一種義正辭嚴的解釋,少正卯鼓吹奸邪之術,足以禍國亂民,作為掌權者的孔子以正義之劍誅殺妖邪。著名政治家陸賈、史學家司馬遷、經學家劉安均同此說。

宋代基於尊孔的政治目的朱熹開始否認殺人事件,認為這是荀況捏造的事實,理由是子思、孟子都沒講過,所以荀子的話不可信。清代崔述認為孔子的官銜殺不了少正卯,理由是子產不能誅公孫黑。近代徐復觀認為春秋時候因統一思想而殺人是沒有必要的,況且孔子反對用殺人解決問題。這種翻案均是建立在主觀臆想而不是客觀考據之上,分別從殺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否認事實,並把問題性質定為荀子的栽贓。

我們從翻案者所提供的線索來分析,儒家講究“親親相隱,為尊者避諱”,不主動談這件事是符合他們的行為邏輯的。但是不能因為子思、孟子等人沒有把這件事寫在書裡,就否認更多記載此事的書籍。假設孔子真沒有殺少正卯,那麼是什麼願意導致戰國至西漢學者眾口一詞的抹黑孔子?漢儒崛起也人云亦云的照搬這個故事?至於孔子的官職是否能殺了少正卯,馬作武引用《左傳》中大量事蹟證明,以大夫誅殺大夫在春秋時有發生,以迴應崔述的主觀臆斷。雖不能證明孔子可以殺了少正卯,確足以說明“子產不能誅公孫黑”不能構成翻案的依據。至於殺人的必要性,或許他們之間除了意見不合之外還有其他矛盾呢?

白璧微瑕:孔子為何非要殺少正卯?

二、少正卯犯了什麼事?

少正卯是否魯國大夫,這一點不得而知。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他也是從事教育事業的,其觀點多於孔子相悖,而且在招生問題上存在競爭關係。“門人去孔歸少正卯”,““孔子之門

, 三盈三虛”。就從孔子所列五條罪狀中,不難看出少正卯才華橫溢。孔子弟子去聽課,回來“不能知孔子之聖 ,又不能知少正

卯(之謬誤)”,從這一點來看,少正卯只是自己講自己的學問,並沒有非議孔學,只是學問高深弟子們只知道兩位先生講的內容不同,卻不能判讀誰對誰錯。

我們再看孔子給門人弟子的說辭,除了“批評”了少正卯一番之外,可有必死之罪過?在《宥坐篇》中,孔子繼續說道:“是以湯誅尹諧,文王誅潘止,周公誅管叔,太公誅華仕,管仲誅付裡乙,子產誅鄧析、史付。此七子者,皆異世同心,不可不誅也。詩曰:‘憂心悄悄,慍於群小。’小人成群,斯足憂也。”異世同心,或許是少正卯不得不死的真實原因吧。

白璧微瑕:孔子為何非要殺少正卯?

三、如何評價這件事?

《漢書》記載,司馬遷的外孫楊惲因《報孫會宗書》令“宣帝見而惡之”,而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判處楊惲腰斬。曹魏末年,嵇康因寫作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令權臣司馬昭“聞而惡之”,而被斬於東市。這是零零散散存在於史料中的因言獲罪案件。而孔子是殺人誅心的始作俑者。

朱熹第一個質疑這件事情的真實性,卻又在《朱子語錄》第一百三十卷中說:”舜去四凶,孔子誅少正卯,當初也須與他說是非。到得他自持甚高,不依聖人說話,只得去了”,可見朱熹對這件事也是存在兩種說法的,一方面懷疑真實性,另外一方面按既定的事實來探尋聖人心跡。

至於後世乃至當今學者,依舊為此翻案者。言辭鑿鑿如王剛博士:“誅”當為誅責、責讓之意,“戮之於兩觀之下”是指孔子在兩觀之下訓誡、誅讓少正卯,“屍於朝三日”即讓少正卯“坐諸嘉石”三天。孔子以這樣的方式讓少正卯感到恥辱、羞愧,以使其能悔過自新。考據難以對推翻定論起到作用,便從文字解釋上著手,確實是學問高到一定程度了,筆者實在是吐槽無力。儒以文亂法,在王剛的解釋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漢唐儒者無一例外的認可前事,宋代儒者開始美化孔子形象將信將疑,清代儒者企圖推翻此案,把孔子打造成完人形象。從文字獄發展史來看,宋代儒學興起之後,殺人誅心之案開始增多到清代達到巔峰。在“大一統”思想下實行文化專制,排斥不同意見,禁錮文人思想,摧殘知識分子,對中華民族的發展造成了極大的創傷。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乃亙古之理,他們包裝孔子形象的同時,也包裝了孔子的言論,以綁架孔夫子的形式來綁架知識分子。卻不知修身之要,首在真誠。過度的美好和包裝,使人們難以客觀地認識歷史上的孔子。聖人也有錯,言論也有不足。今人讀古書,尤其是要去除這種愚昧的崇拜,客觀的看待歷史問題,以平常心跟先師探討學問,才能真正的做到聽聖人善言,從聖人善事!

參考論文:

馬作武:孔子殺少正卯考論

侯衛東:孔子為何誅少正卯?

許錫良 :歷史謎案 孔子誅殺少正卯?

葉曉慶:少正卯案與孔子的“大一統”思想

王 剛:從《周禮》看“孔子誅少正卯”問題

國學經典《中庸》講了些什麼?

國學經典《大學》講了些什麼?

千古奇書《陰符經》到底講了些什麼?